一个县委书记的故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行动,让有困难的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迄今已发放帮扶资金10余万元,并建立“孤儿救助基金”,已筹集善款80余万元。和治国告诉记者:“我们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要重视少数人的疾苦和呼声。比方说孤儿,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真正的弱势,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最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每一位孤儿上学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医疗有保证,精神有寄托,这也是善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共和国的百年大计!”
对如上和治国的所作所为,我毫不意外,因为他就是那样一个人。
《 圣经 》把称职的牧羊人称之为“善牧”和好牧人,说“好牧人认得自己的羊,羊也认得他,会跟上他走”。“好牧人能为羊舍命!”诠注曰:“牧羊人是团结羊的关键,牧羊人引领羊群走向有清水和甘草的方向,他要维持羊群的整体性,满足羊的个体需求。”“好牧羊人知道每只羊的名字,当羊被荆棘刺伤,他要为它们的伤口涂油;当羊只生病,他必须悉心照顾,直到它恢复体力。如果羊群遇到危险,他要能舍下性命去护卫羊群,可惜这样的好牧羊人不多了!”
耶稣认为自己“善牧”,是个称职的好牧羊人,其中一条重要理由是他为了拯救羊群而不惜牺牲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似乎说明,他并没有以牧羊人自居,并没有高高在上地牧放他的羊群,他可以随时随地因羊群的利益需求而调整自己的牧放方针,全心全意为羊群服务,对羊群有利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他都会照办,甚至不惜为维护羊群的安全而捐躯。似乎不是他在牧羊,而是羊在牧他。细节从来决定品格,人牧羊与羊牧人的辩证关系是二位一体,互为因果,相得益彰。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原本就是相对的。有时候,不是人在牧羊,而是羊在牧人。并不会因此而错落了秩序。而恰恰是这一点确证了耶稣基督的善牧。
似乎“善牧”与“善政”颇多连带,和治国是否读过《 圣经 》?我没有问过他。但似乎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共和国称职的牧羊人。按照《 圣经 》的说法,他无疑是从羊的门堂而皇之地进来的,是上级任命代表选举的,他觉得“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所以“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8。 羊牧人的辩证(3)new
目的就是要把散乱的、迷途的羊“合成一群”并“归一个牧人”所有。
只牧人的姓名,不叫耶和华,而名为:共和国。
这就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后 记new
2006年春节后伊始,2007年春节前杀青,似乎是个定数。
无论是本人还是本书,都有一度中断和重新开始,似乎也是个定数。
日月常新,而光景不再,群鼠衔将自然的青春,人类生命一如鼠齿中最后之剩余。检视往日,恍如隔世,赏心乐事历历在目。奈何锦绣江山名存实亡,春华秋实只余皮毛,大美光景栩栩如生。冬天提前来临,若蝶之恋花,已不可追。唯教科书和书本上还有记载,可供集腋成裘,制暖裘一袭,于酷冬饥馑之时披之,聊以御寒、自慰。冷暖自知,恐追悔莫及。
社会似巨车,经济如飞轮,国家若司车之驰手,时代如即过即失的轨道或曰公路,巨车掠过便永远不可以再从头掠回,飞轮载走载去的便只有寂灭而不可再生,驰手左拐进入左岔道便不可再重回起始之初,轨道或公路倘若驰过即凝固成历史让驰手无从追悔。盘点地球上剩余的库藏,检视世界货柜上的摆放,不免有些商品匮乏和必需品无以为继的忧心忡忡。
自然赋予人类的东西并非取之不竭,生物和植物,假以时日,它们还有轮回可期。资源和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却不可再生和恢复,这两个人类生存的必备的造化条件正在不断丧失,已经似蚕口下桑叶的遗存,有些零零星星,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了。
不揣冒昧,先以小说向世人出示《 黑雪 》《 毒吻 》《 天猎 》《 地猎 》等黄牌警告,又写纪实文学《 中国档案 》《 黄河追踪 》《 怒语长江 》《 世纪之痒 》等红牌直接干预社会。历经四个阶段,始而虚拟之,天马行空,潜移默化。继而实写之,言之凿凿,见血封喉。后而九九归零,人类的万劫不复,社会的诸种不如意,都拜人之所赐。再而身体力行,多次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与“三晋环保行”记者团,真刀真枪,面对面地厮杀,个顶个地拼搏。不期然,小说无非扬汤止沸,纪实不过隔靴搔痒,以身饲虎也无非多一堆肉喂狗,不能釜底抽薪,一举奏效。这才知道,其漫长和艰巨,非一蹴所能及,唯有做持久打算。
数学九九归零,万事九九归人,还要在人字上做功夫,所以才退步抽身,倒转回来做人的文章。偷牛的是人,系铃者是人,送牛者还得是人,便写这本以人为本的《 执政能力 》,以期系铃者现身去主动解铃。殊不知,书稿因诸般人为掣肘,尘封近一年之久。
许多无奈,若深海大蜃,含沙不射;偌大心事,似合浦之蚌,怀珠不吐。
丙戌年辛丑月戊辰日是以为后记。
二○○七年二月三日初稿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二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