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贼巢 >

第11章

贼巢-第11章

小说: 贼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他去,别强迫。”威尔基斯建议。
  里克和利文继续一起吃饭,但他们之间的信息流干涸了。
  那年夏天,莱屋银行的让-皮埃尔·弗雷赛告诉利文,银行的经纪员收到了证交会的质询书,要求核查“戴蒙德先生”账户的交易情况。利文对这种质询表示不屑一顾,说这是例行检查。其实,弗雷赛对“戴蒙德先生”许多交易的时间选择的离奇性非常清楚,但没有去阻止他。现在,他建议“戴蒙德先生”把交易速度放慢一些,购买股票的范围放宽一些,至少目前要这样。利文对这些建议置若罔闻,他相信他的账户的保密性无懈可击。此后不久,他便购买了克里顿公司的股票,大赚了一笔。
  不久,威尔基斯也经历了一番惊吓。他的开户行瑞士信贷银行也从经纪员那里得到消息,证交会对威尔基斯的交易下了质询书。银行通知了威尔基斯,威尔基斯把这个消息告诉利文,利文说:“让他们作假。这是例行检查。”但是,瑞士信贷银行没有等闲视之,也不像莱屋银行那样好说话。该银行驻巴哈马分行的主席约瑟夫·莫格给威尔基斯打电话,说银行建议他放弃他的银行保密权。这个建议把威尔基斯吓坏了,他说他要去巴哈马见银行负责人。
  莫格是一个传统的瑞士银行家,他身材很高,为人严厉。当威尔基斯到来时,莫格把他的交易纪录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你在莱曼兄弟银行工作?”莫格尖锐地问。威尔基斯买卖的股票与莱曼兄弟银行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很明显。
  “不是。”威尔基斯不乐地回答。
  “那就奇怪了。”莫格停了一下说,“你的所有交易做得都不怎么样,是吧?”的确如此,威尔基斯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能力很差,最后总是赔钱,只有很少盈利。莫格把面前的资料合起来,看着威尔基斯说:“你去别处吧。”
  威尔基斯吓坏了。他取出了4万美元现金,其余的让银行给他电汇过去。他不想再与瑞士的银行有任何关系。这种行为太愚蠢了,他是在拿他的事业和名誉冒险。他当初要是把钱投资到债券上,也能得到这么多收益,债券的回报率可达16%。他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他不能整日在恐惧和焦虑中生活。他决定向利文说明这些。
  威尔基斯一回到纽约,就给利文打电话,并罕有地去他的办公室找他。他匆匆走进利文的办公室,一脸不安,关上门,一屁股坐下来。“完了,丹尼斯。坏了,我们在犯法。我天生不适合干这个。”他说着说着眼泪都快出来了。
  利文很镇静。“这太糟糕了,鲍勃。”他说,“这个‘游戏’我一直做得很顺利,现在已赚了100万。我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心想事成。”利文把身子俯在桌子上,问道:“你在拉萨德·弗雷雷公司怎么样?他们关照你吗?”利文当然知道答案。威尔基斯在公司里很不得志,他在国际部工作,而最红火的部门是金融部和兼并收购部。他的自尊在一点点地减少。
  “这个‘游戏’很有意思,鲍勃,也很容易。”利文继续说,“政府是傻瓜,里面的人都是无能之辈,他们只会虚张声势。”他注意到他的话对威尔基斯的影响,然后把身子靠到后面,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小本,递给威尔基斯。“去开曼群岛。”他对威尔基斯说。
  这是一本简明飞机航班表。威尔基斯看看它,又看看利文。利文现在看上去泰然自若,沉着自信,威尔基斯需要他指点迷津。
  一个星期后,威尔基斯去了开曼群岛,在诺瓦·斯考希亚银行开了一个新账户,用的还是“鲁泊尔公司”这个名字,并在账户里存入8.6万美元。

第二章
套利人的游戏

    中央公园西与哥伦布大道之间的西67街是曼哈顿最漂亮的街区之一,这里树木成行,绿草茵茵。这条街上有一家老字号餐馆,名叫艺人餐馆。1976年的一天,伊凡·布斯基来到这个餐馆,约见一个名叫约翰·穆赫伦的年轻华尔街交易员,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同时参加聚餐的还有穆赫伦的上司萨利姆·B·刘易斯和妻子。为了与这家餐馆传统的高雅格调相吻合,来这里的男顾客几乎都是西装革履,布斯基当然也不例外。
  穆赫伦来了。他穿着一件鲜艳的马球衬衫和一条卡其布裤子,身材高大结实,浅黄色的头发有点蓬乱,一副爱尔兰人的面孔上透着和善。他27岁,看上去像一个发育过快的在校学生。穆赫伦现在美林公司工作,协助组建一个套利业务部。他当初在美林公司面试时也是一身休闲行头,随意、休闲的打扮成了他的标志。他的上司刘易斯(也是慧眼识才招他进来的人)曾试图以强迫手段让他晚上参加社交活动时穿正规套装,但他执意我行我素,即使与布斯基这样的被刘易斯视为天才的套利人见面也是如此。穆赫伦携妻子南希来到时,刘易斯夫妇和布斯基夫妇已经在席上等候他们。布斯基之所以想结识穆赫伦这个年轻后生,并不是对穆赫伦的中层天主教徒家庭背景有认同感,而是因为眼热穆赫伦独树一帜的套利方法。穆赫伦在套利业务中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巧,从事股票购买权的交易,只几年工夫就跻身于华尔街上最精明能干的股票购买权交易员之列,而布斯基在这方面基本一窍不通。股票购买权交易比传统的以利差买卖股票利润空间更大。布斯基犹如馋猫逐鱼一样,追逐任何可带来更高利润的东西,穆赫伦套利方法中蕴藏的巨大获利潜力简直令他着迷。
  穆赫伦毕业于弗吉尼亚的罗诺克学院政治学系,这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文科学校。尽管他在大学里成绩平平,毫无过人之处,但在华尔街上,他在股票购买权的交易和分析方面却能力不凡,堪称奇才。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美林公司工作,招聘他进来的是刘易斯和美林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雷根。雷根是社会名流,后来在里根当政时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和财政部长。穆赫伦在工作中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分析股票购买权的电脑程序,这种程序以前还没有,这使同事们啧啧称奇。
  穆赫伦对布斯基也挺感兴趣。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循常规的人,凡事有点离经叛道,但他不得不承认布斯基更是一个与众不同者。当餐馆服务员过来让他们点菜时,布斯基说他还没有决定,让其他人先点。然后轮到他点时,他说:“我每道主菜都要。”听到这个,服务员惊奇得手里的笔在空中停下了。布斯基又重复了一遍:“这些主菜每样都来一份。”
  穆赫伦轻轻抬了抬眉毛,朝布斯基的妻子看了一眼,发现西玛继续在聊天,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穆赫伦感到诧异:富人们是否就是这样吃饭的?
  上饭菜时,服务员推着一个菜案车来到他们旁边,上面是当天的八种特色菜。布斯基仔细挨个儿看了看,把菜案转过来,每样都尝一口,然后选出一种,把其余的都放回去。
  布斯基总共只吃了一点儿。穆赫伦很庆幸不用他付账。
  但是,自从这次吃饭后,布斯基和穆赫伦之间开始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业务关系和私人友谊。一年后,穆赫伦和南希在他们的家乡——新泽西州拉姆森补办结婚仪式,受邀宾客五百人,布斯基也参加了。穆赫伦夫妇也曾参加布斯基大儿子和女儿的受戒仪式。
  这次吃饭后不久,刘易斯开始和布斯基合作,但不到一年两人就闹翻了,布斯基赶走了刘易斯,起因是两人对一笔25万美元的盈利应该归谁争执不下。布斯基打电话问穆赫伦的意见,穆赫伦说:“把这钱给他,伊凡,这该有什么呢?”
  布斯基想了一会儿说:“不行,我不能给他。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倒不是我在乎这笔钱。”
  “别跟我说这种废话!”穆赫伦回答,“钱就是你的原则。”
  然而不久,25万美元在布斯基和穆赫伦眼里就将成为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美国行将出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狂潮,这股收购潮将给他们带来做梦都想不到的巨额财富。
  在收购潮中,许多人突然发疯似地并购现有公司,而不创建新公司。对于这种现象,虽然业内人士从经济方面做出了很多解释,但是,它可能还有金融原因和心理原因。整个20世纪70年代,投资商一直注重公司的盈利和相应的价格—盈利比,把这些东西作为衡量公司价值大小的尺度。越战和欧佩克(OPEC)引起的通货膨胀使经济遭到很大破坏,同时税率居高不下,利率不断攀升,使得公司利润微薄,步履维艰。这样,正当通货膨胀把公司资产的价值推得越来越高的时候,公司的股票价格却始终在低迷中徘徊。
  与低价资产发生关系的是政府税法在债务利息支付方面非常慷慨。公司股息不能减免,而债务利息支付则可以全部减免。这样,用借贷资金购买公司资产就意味着可以把很多成本转嫁给联邦政府。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向金融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怎么着都行”。里根当政后,首先做出的一系列政府举措之一就是,司法部撤消了针对IBM的十年反托拉斯案。在这个资本主义肆意膨胀的新时期,公司兼并做大显然不会再成为问题。于是,在像石油这样的已经是寡头垄断的行业,规模经济突然可以实现了,而在卡特当政时期,这些行业要想进行公司合并,连考虑的余地都没有。
  激发收购狂潮的真正原因是收购能够赚大钱。先收购公司,然后再把它卖出去,一买一卖之间,金钱便滚滚而来。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时期在任)1982年买下吉布森问候(Gibson??Greetings)公司,十六个月后将其出售,获利7000万美元(投资商的收益为最初投资的一百倍)。这起收购案成为华尔街上的热门话题。突然之间,“现金流动”成了估价的代名词,取代了过去的盈利概念。(“现金流动”是在出现公司拆卖的情况时用来支付利息或“资产价值”的资金。)公司袭购手开始出现,他们买下一个公司,大刀阔斧地削减费用或无情地化整为零,然后将资产出售获取巨额利润。在公司买卖中下一个最好的差事是当投资业务员、律师或套利人,他们在金钱倒手过程中收取中间费,风险要低得多。
    1981年,杜邦公司以78亿美元的惊人天价买下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克诺克公司,公司收购狂潮从此真正开始。这起迄今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卷入的竞购者多达四家,即多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格莱姆公司和杜邦公司。它们在竞争中都需要大批的投资业务人员和收购事务律师,华尔街上每个大的公司实际上最后都参与了进来。这起收购对套利者来说可谓天赐良机,每个套利人都大发了一笔。克诺克公司的股票在交易市场上每股不到50美元,5月份恶意兼并开始时,多姆石油公司出价每股65美元,此后一路飙升。8月份,杜邦公司最终赢得这起收购时,其出价达到每股98美元。
  每个套利者在这起收购案中都收获颇丰,但布斯基的表现更是卓而不群。他安排他的法律顾问斯蒂芬·弗莱丁领导一个律师小组,研究这起收购案中的有关法律问题,包括涉及美孚石油公司的复杂的反托拉斯问题。他不断与穆赫伦及其他套利人进行电话联系,密切关注克诺克公司股票的交易数量和交易模式,适时预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高的收购报盘。他周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充分利用每一条信息。然后,他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对形势的分析,把布斯基股份公司(此时刚成立不久)的资金悉数押在克诺克公司的股票上。如果他此次失算,公司就会彻底倒闭。结果是,只此一役,布斯基使他的资金翻了一番,到手纯利将近4000万美元。对布斯基及其同事们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是一次令人陶醉的经历。
  穆赫伦也始终一帆风顺。他以前总是梦想赚大钱,并希望别人说“他是诚实致富”。现在看来,他的梦想实现了,而且在“克诺克大捷”之前就实现了。
  在美林公司,穆赫伦不到30岁就成了一个身家数百万的富翁。1980年,他在家乡新泽西拉姆森的高尚社区购置了一幢维多利亚风格的滨水豪宅。这所房子是由一个富有的教区居民遣赠给教会的,弗朗西斯·斯贝尔曼主教曾在这里住过。穆赫伦的母亲嫌他买这房子花钱太多。穆赫伦说:“如果你不知道我有多少钱,怎么知道我花钱太多?”
  “天哪,40万美元!”她惊叫道,“这太多了!”
  穆赫伦加入了斯比尔·利兹和凯洛格公司,这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最大的专家公司,其股票交易和套利业务都很活跃,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曼哈顿百老汇南侧的律师俱乐部旧址。穆赫伦把他的交易台直接安放在一扇哥特式窗户旁边,这扇窗子很大,镶着有色玻璃。
  穆赫伦沉浸在金钱带来的快乐中。他慷慨地向母校罗诺克学院捐款,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也向其他邀他捐助的机构捐款。他立了一条规矩:有人要他捐助他就捐,不问为什么。他和妻子收养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无学习能力。他买了一个海滨度假屋,并在弗吉尼亚山地买了一处六千英亩的农场,在那里放牧一群北美野牛,此外还在劳德戴尔堡购置了一套冬用房屋。有时,他乘豪华私人快艇往返华尔街,把快艇泊在南街港。他打猎,滑雪,收藏古董,玩喷气式飞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钱已经多得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切说出有多少,全由会计和律师打理。他只是告诉他们,如果发现他花得太多就制止他,而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穆赫伦还为自己在套利交易行业手法怪异、特立独行而怡然自乐。他喜欢与套利人斗智斗勇,他认为大多数套利人都是肥胖而懒惰的,他还吹嘘说他常常“一顿就把他们吃掉”。他最喜欢做的一种把戏是,在某个大的市场决定宣布前半小时左右开始重手出击,比如,一项可能促成或撤消一起合并案的法庭判决宣布前夕,他着手大量买进或售出股票。实际上,穆赫伦常常事先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只是出现的结果往往与他的判断一致,使人觉得他似有先知先觉。套利人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布斯基。
  “你发现了什么?”布斯基经常在电话里屏着呼吸问,“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穆赫伦平静地回答,“我只是给人们玩玩捉迷藏。”
  “你神经病!你简直是个小孩儿。”布斯基会这样大叫,然后挂断电话。这时,穆赫伦就哈哈大笑起来。
  当市场疲软时,穆赫伦喜欢大量抛售股票,知道这样会进一步压低股价,使其他拥有大量股票的套利人备受折磨。这时,这些套利人会蜂涌给他打电话,寻求信息。一般情况下,他都对其置之不理。接着,当看到他们在惊慌失措中纷纷出售手中的股票时,他就折身回来,以更低的价格重新买进。
  穆赫伦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与投资业务员来往。在他看来,这些人傲慢自大,华而不实,对他没有实际用处。他们只会向他说谎,或给他提供内幕信息,而谎言毫无价值,内幕交易违法。有一次西格尔打电话找他,他没有理会。另外,他还回避新闻媒体。
  穆赫伦与布斯基关系密切,布斯基是他经常与之交流信息的少数几个业内人士之一。他们两人几乎天天联系,如果布斯基没找着他,他就给布斯基回电话。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