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孔明倒是一点也不着急,根据他的观察,眼下敌人的数量应该与前面几次大战时候差不多,也就是说徐州军的主力仍然在江夏城,自己大,可以将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既然程玉不给自己机会,那自己就放弃让他与马超等人两败俱伤的想法好了。以马超的本事,他得势总比程玉得势要好的多了。
于是蜀军不但没有抓紧时间进攻,反而与程玉拖起了时间,他那里想得到,程玉竟然只用三千人马就平定了两路联军,要是他知道事实的真相,不知又会气成什么样。
不过就算他不知道击败联军的人数,可是,联军惨败这个消息,还是很快就回到了他的耳朵中,原因无他,可怜的侦察兵竟然带回了马超与孟获两军大摇大摆进入江夏城的消息。
此时的孔明,就如同被五雷轰顶一样,马上陷入了痴呆状态之中,怎么会?以马超的野心怎么会轻易投靠对自己没有生命威胁的敌人?难道自己裁错了?程玉将主力都派了回去,可是自己经过多方侦察求证的结果敌人确实没有多少人离开过江夏啊?
不管怎么说,马超孟获两路人马已经与徐州军同流合污,唯一的希望就是当初不按照自己计划出牌的陆逊能够取得一点胜利,来稍微挽回一点形势。
可是如今既然刘备亲自登门请教,孔明又如何能让他担心,就算不成熟的想法也只有先说出来与刘备再细细研究一下。
于是孔明想了半晌对刘备说:“回禀主公,虽然眼下的形势我军尽落下风,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只是由于我一时的不慎,导致我军现在已经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左右局势,只有依靠别人来帮助实现制衡。”孔明略微顿了一下说:“可是我们的联军刚刚遭到惨败,马超孟获都已经投向了徐州方面,江东的陆逊也不知什么原因受到了挫折,似乎折尽了本钱,只有再另行开辟一条战线。眼下天下还在与程玉敌对又能匹敌的人除了主公孙权以外只有曹操一家,如果能说动曹操出兵,或许可以稳定如今的形势。”
刘备对于这一观点的大方向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心中却还是有点疑惑:“军师啊,我们在出兵之初就已经约过曹操共同出兵,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反映,如今情势这么危急,他还会与程玉继续为敌吗?”
“这个时候虽然我也很想给主公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如今的情势发展已经完全脱离了当初我们规划的轨迹,约曹操出兵之事,倒变成未卜之数了,不过如果我们能够派出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对曹操说以利害,并挑动曹操的野心,应该还有一线希望。”
“可是眼下仓促之间,又到什么地方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呢?”刘备心中真的是有些焦急。
“我也想不出什么太可靠的人选,看来只有请主公自己小心这里的战局,由我跑一趟看看能否说服曹操,这里的一切还望主公多加小心。”
要说刘备此时真有些不放心孔明离开,有他在的时候尚经常为敌军所趁,要是这个主心骨再突然间离开自己,那么自己不是一点坚持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吗?
恰在此时只听外面想起一个声音:“主公不用担心,如此小事不必军师亲动大驾,这些事情,派我这样的人就足够了。”说完,一挑帘笼由外面进来一人。
孔明一见是此人到来,心中大喜,有此人来的话,大可替自己解除一半的重担,笑脸迎了出去:“公渊贤弟来了,有你到此,我就可以放心前去了。”原来来人是交州刺史廖立。
刘备此次出兵,军中之事都交给了孔明,而后方的事情则是交给了副军师廖立,廖立也果然不愧大才之名,以蜀地的偏僻崎岖,长期维持着前线的军需粮草,这次是亲自押运一批粮草来到军前,看看天色已晚,就没有太过声张,先去拜访了刘备,手下人说到了孔明这里,正好在门外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廖立听孔明如此说,连连摆手:“军师此言差异,眼下军情正急,军中怎可无您坐镇,前去游说曹操这种小事,交给下官办就可以了。就算曹操是石头人木头人,我也定会将他说动,助我军一臂之力。”
孔明叹了一口气说:“公渊啊,曹操那里的情况我们一直都摸不透,如果要说进攻程玉的时机,与当初与我们共同进兵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放过了那样一个大好机会,我看事情不会太简单。如今联军找到遭到惨败,我们被迫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曹操身上,恐怕难度比当初还要高上很多,这个任务决不轻松啊。”
廖立听过一笑:“孔明兄也不要太多虑,眼下对我们是存亡之际,对于曹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去长安,虽然不能说一定成功,但我一定随机应变,尽量促成此事,如果不能说动曹操,我便葬身长安。”
这话说得连刘备都是一皱眉,本来他的心中就十分烦乱,如今听廖立这么一说,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孔明也觉得不妥,虽然事情很难,但是廖立还没有出发就已经心存如此悲观的情绪,恐怕对事情不利。
可是任凭孔明怎么说,廖立却执意要去执行这项任务,最后孔明拗不过他,想来以廖立的才华如果说不动曹操的话,自己也未必就能说动曹操出兵,于是只是勉励了廖立几句,就祝他马到成功了。
如今的情势下,已经不能再多耽搁,次日廖立便带上刘备孔明二人的书信,秘密动身赶往长安。
另一面,江夏城内,随着联军行动被粉碎,徐州军即将转入到战略进攻,几位军师与程玉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眼下唯一的变数只存在于曹操身上,于是程玉也欲派一使者前去游说曹操,中策当然是曹操能够出兵与自己夹攻刘备,然后平分刘备的土地,下策是能够说服曹操按兵不动,静观两人之间的成败,事实上这样的主意自然是程玉占尽便宜,大家还是有点没把握。
可是一向沉静的郭嘉竟然语出惊人,他要亲自前往长安,去说曹操来降。
程玉闻言大惊,悄悄问郭嘉:“奉孝,如今以到了这般光景,你仍要离我而去助曹孟德不成?”
郭嘉一脸说不出的滋味:“主公,这些年来你都没有违背过当初的誓言,难道奉孝便是背信弃义之人吗?如今的形势,曹公出兵也罢,不出兵也罢,所在只能改变战争结束的早晚而已,主公一统大势以不可挡,我与孟德君臣一场,当初已有以死报效之志,因遇主公而不能行,此次是帮主公,也是我最后尽一次人事,希望曹公能够悬崖勒马,则天下无人不幸甚,也不违曹公安定天下之志。嘉尚有一事相求,曹公虽胸有大志,实是心忧万民,望主公能够尽释前嫌,以真心待之。”
见郭嘉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程玉倒是真不忍心说出个不字来,可是以曹操这样的天下枭雄,就算死,恐怕也是要拼尽手中最后一点筹码以后再放火自焚的死法吧?更重要的是他别最后再拿郭嘉作为陪葬品。
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可是口中还不好说曹操的坏话,只能对婉转的郭嘉说:“如果孟德肯来归降,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孟德——天下英雄也,怎会甘居人下,先生去说降他,不是坏了他一世的英名?不如等战局安定下来以后,我再请他出来,为他安排一个好归属吧。”
郭嘉如何不知道程玉心中的担心,苦笑着对他说:“主公不必为我担心,——其实您还是不了解孟德的为人……”说着,脸上流出神往的表情:“想当初我和孟德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曾经对我说其实在很久以前,他有一个愿望,能在死后像伏波将军马援一样,后人可以指着他的坟墓说:‘看,这就是汉故征西将军之墓。‘可是一直以来,天子都暗弱无能,朝中又尽是奸臣当道,孟德贤辅之路走不通,就只好走这条王霸之路,可惜的是他又遇到了主公这样的对手……”言语之间,神色变得黯淡起来,想必是为这位故友的命运而伤心。
不过郭嘉的神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这样也好,他终于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梦想了,虽然不知道他的志向有没有变化,但是我想,如果他真的想辅佐一位明主实现万古不灭之功绩,主公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虽然程玉对曹操的薄情寡意很是担心,但是郭嘉铁了心要去再见上曹操一面,任大家怎么劝解也不放弃,和其他人一样,程玉也不忍心强拗他的想法,只能与大家商量出一个比较完备的想法,并且告诉郭嘉,如果曹操强留他,就尽管留下来,不要再以自己为念——竟然做好了道别的准备。
可是郭嘉怎么会是那样的人,人的一生中有过一次背叛已经足够了,怎么还会有第二次,他一再表示曹操是绝对不会做这样无义的事情,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曹操不放自己回来,那自己也就死在他的面前,让程玉的心情马上变的和刘备一样。最后程玉为了保险,决定让郭嘉以使者的名义大张旗鼓的过去,这样起码曹操为了名声也不会太为难郭嘉。
两路的使者,一明一暗,却基本在差不多的时间出发奔长安而去。
正文 终章
郭嘉这面又与刘备不同,这么大张旗鼓的一来,别说曹操,连远在江东的孙权恐怕都得到了消息。
只是郭嘉此行只是说出使长安,对于实际目的却没有透露出一点口风,曹操难免对此有些疑虑,于是又将手下众谋士都请来询问对策,要说现在的曹操,却是不比以前威风,与程玉的几次交手失利,让他失去了人才最丰厚的汝颖之地,自己手治下原来就倾向汉朝的人也有不少被徐州朝廷挖了过去,而最惨痛的损失就是郭嘉被程玉劫走,现在的长安朝廷中,要不是凭借曹操的个人魅力聚集了一些英才,恐怕早就连一个地方官的人员都没有了。
不过这段时间,曹操倒是也并非一点收获都没有,与马超之战时崭露头角的司马懿也被曹操授予了朝中的官职,方便在自己身边建言,实际上也算是进了曹操的中央领导层。
表面上看起来,郭嘉此次北行的目的应该是十分明显,刘备筹划的联军惨败的消息早已经是尽人皆知,此时也是当初贾诩为曹操谋划的出兵之时,此时郭嘉突然到访,显然是想要游说曹操不要再此时介入两面的战争,甚至可能抛出什么比较诱人的条件希望能说服自己出兵袭击刘备军的后方。
这种看法自然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可是曹操却发现自己最器重的几个人都没有说过一点话,曹操料想这几个人定然是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于是主动出言询问:“文和,公达,二位先生一言不发,莫非是心中别有想法?”
贾诩却是微微一笑说:“下官才疏学浅,看不透奉孝此来有何深意,不敢随意胡言,怕猜的不准反而贻笑大方,无妨等奉孝到来以后便知分晓。”
荀攸司马懿闻言,都是两目如炬望向贾诩,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什么东西来。而曹操也为这句话脸色阴晴不定了半天,显然众人都是觉得贾诩不可能没有什么想法,眼下之言都是推脱,可是贾诩的脸上却是丝毫不动,仿佛他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心话。
被他这么一打岔,曹操虽然知道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也没有兴致再问,干脆一拂袖径直从后堂离去,只是冷冷的抛下一句话:“那就等奉孝来时再说吧。”暴怒之中犹然没有丧失对郭嘉的尊敬。
不只荀攸司马懿,在座的所有人都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望着贾诩,但是大家最后都没有说什么,各自离去,望着众人的背影,贾诩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也径直离去,回自己的府上去了。
夜晚,曹操还在书房气闷的看着兵书,门外有人报司马懿求见,曹操命他进来,半晌,帘笼一挑,司马懿高大的身形走了进来,没有打扰曹操,只是躬身在曹操的案边等候。
曹操头也没有抬,就直接问司马懿:“仲达心中觉得奉孝此来目的何在呢?”
司马懿对这个问题早就想了个差不多,恭恭敬敬的回答:“在下对此没有非常大的把握,不过我想郭先生此来的目的决不是游说大王不要出兵这么简单,恐怕还应有更大的目的,说不定是来游说大王……”半晌还是没有说出投降二字。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其实不用你说,我想也该是如此,可是为何文和他,难道他有了其他什么想法吗?”
司马懿压低了声音说:“主公,有句话不是臣子应当讲的,但是如今的形势下,却又不得不说,恐怕贾先生已经有了异心。”
曹操猛地一抬头,死死的盯住司马懿,半晌又仿佛气势突然间泻尽,叹了一口气说:“文和呀文和,难道你与我也……你又要我怎样对你呢?”
最后虽然不知曹操究竟决定要怎样对待贾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几天后,曹操又一次会集群臣的时候,却没有通知贾诩。
当然这次大家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郭嘉来意,而是商讨是否应该同意刘备军夹击程玉的提议。蜀军的使者廖立还是比郭嘉先一步赶到了长安。
虽然廖立并非光明正大的使者,可是他在蜀军中的官位毕竟还是很高,而且他的建议也确实事关重大,于是马上就有人报给了曹操。
曹操倒也不是很急见廖立,同样他也需要知道蜀军使者的目的,不过这个都快成了过场,廖立的目的现在就连城中那些脑袋里都是肌肉的莽汉也知道,现在问题就是见不见怎么见。
纵然曹操早已经将荀彧之类忠于汉室高于曹操之类的人排除在了这种会议之外,又刚刚开除了神情诡异态度暧昧的贾诩,可是大家还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毕竟这件事情的干系太过重大。
所以吵来吵去,最后占据上风的观点还是先见过徐州使者郭嘉以后再做决断。曹操对此并不是非常排斥,他甚至还有些期待,不知道郭嘉这个昔日的知己能够带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等待的日子也是无聊,曹操干脆给自己找点乐子,派自己身边的主簿杨修接待宴请廖立自己躲在旁边偷偷品评人物,希望能从对廖立的观察中了解一下蜀军现在的状况。
说来廖立也不愧是荆襄人物之首,起码再外表上来说,已经比庞统更能胜任“凤雏”这个称号,身高七尺有余,面白如玉,三绺胡须虽然不是很长,却修的整整齐齐,一双眼睛精芒四射,其中包含着精干却也包含几分傲气。
悄悄躲在暗处的曹操为廖立相了一阵面,确实像是个人物的样子,这个刘备也不简单,从一无所有开始,也不知使用了什么样的魔法,竟将这些出色人物聚拢在了身边,如果没有程玉在的话,此人绝对应该是一个可敬或者说可怕的对手。
两边的众人不过是寒暄了一阵,就开始了唇枪舌剑,当然这个也是曹操安排的,他让杨修试一下廖立的斤两,在真正谈判的时候也能够尽可能的熟悉对手,占据上风。
其实杨修本身也很乐于进行这样的事情,廖立作为荆襄名士,早就是声名在外,出于文人相轻的良好传统,杨修也要为难他一下,但是现在既然已经惊动了曹操,杨修更是不敢太小视这件事情,干脆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上阵,毕竟要是被一个外人抢尽了风头想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