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斯舅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常去拍卖行,也不在那些有名的店家露面,所以,他的那些宝物在市面上到底值多少钱,
他一无所知。
已故的杜·索姆拉德生前曾想方设法接近这位音乐家;可那位老古董王子未能进入邦斯
的收藏馆就作古了,邦斯收藏的东西,是唯一可以与赫赫有名的索瓦热藏品相媲美的。
在邦斯和索瓦热先生之间,确有某些相似之处。索瓦热先生跟邦斯一样,都是音乐家,
也没有多少财产,收藏的方式、方法如出一辙;他们同样热爱艺术,也同样痛恨那些名声显
赫的有钱人一大橱一大橱地搜罗古董,跟商人们展开狡诈的竞争。邦斯跟他的这位敌手、对
头、竞争者一样,对任何手工艺品,对任何神奇的制品,无不感到一种难以满足的欲望,那
是一位男士对一位美丽的恋人的爱,因些,守斋者街的拍卖行里,那伴随着估价员的噹噹击
锤声的拍卖在他看来实在是亵渎古董的罪孽。他拥有自己的收藏馆,以便时时刻刻都可以享
受,生就崇尚伟大杰作的心灵都有着名符其实的恋人的高尚情操;无论是今朝,还是昨日,
他们总是兴味盎然,从不厌倦,幸而杰作本身也都是青春永驻。可见,他像慈父般护着的那
件东西准是失而复得的一件宝物,携带时怀着几多情爱,你们这些收藏家们想必都有体会吧!
看了这一小传的初步轮廓,大家定会惊叫起来:“嗨!这人虽然丑,却是天底下最幸福
的人!”确实,人一旦染上了什么癖好,就给自己的心灵设置了一道屏障,任何烦恼,任何
忧愁都可抵挡。你们这些人再也不能把着自古以来人们所说的欢乐之盅痛饮,不妨想方设法
收藏点什么,(连招贴都有人收集!)那准可以在点滴的欢乐中饱尝一切幸福。
所谓癖好,就是升华的快感!不过,请不要羡慕老先生邦斯,若你产生羡慕之心,那跟
类似的所有冲动一样,恐怕都是误会的缘故。
这人感情细腻,充满生机的心灵永不疲惫地在欣赏着人类壮丽的创造,欣赏着这场与造
化之工的精彩搏斗,可他却染上了七大原罪中恐怕上帝惩罚最轻的一桩:贪馋。他没有钱,
又迷上了古董,饮食方面不得不有所节制,这可苦坏了他那张挑剔的嘴巴,开始时,这位单
身汉天天都到外面去吃请,也就把吃的问题给解决了。
在帝政时代,人们远比我们今天更崇拜名流,也许是当时名人不多,而且也很少有政治
图谋的缘故。要当个诗人,作家或者音乐家什么的,用不着花什么气力!而当时,邦斯被视
作可与尼科洛,帕埃尔和贝尔顿之流相匹敌的人物,收到的请帖之多,不得不逐一记在日记
簿上,就像律师登记案子一样。况且,他一副艺术家的派头,不管是谁,只要请他吃饭,他
都奉上自己创作的抒情小曲,在主人府中弹奏几段;他还经常在人家府上组织音乐会;有时
甚至还在亲戚家拉一拉小提琴,举办一个即兴小舞会。
那个时期,法兰西的俊美男儿正跟同盟国的俊美男儿刀来剑往;根据莫里哀在著名的埃
利昂特唱段中颁布的伟大法则,邦斯的丑貌可谓新颖别致。当他为哪位漂亮的太太做了点
事,有时也会听到有人夸他一声“可爱的男人”,不过,除了这句空话之外,再也得不到更
多的幸福。
从一八一○年至一八一六年,前后差不多六年时间,邦斯养成了恶习,习惯于吃好的喝
好的,习惯于看到那些请他作客的人家不惜花费,端上时鲜瓜果蔬菜,打开最名贵的美酒,
奉上考究的点心,咖啡和饮料,给他以最好的招待,在帝政时代,往往都是这样招待来客
的,巴黎城里不乏国王,王后和王子,多少人家都在效法显赫的王家气派。当时,人们热衷
于充当帝王,就像如今人们喜欢模仿国会,成立起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一大串的名目繁多
的协会,诸如亚麻协会,葡萄协会,蚕种协会,农业协会,工业协会,等等。甚至有人故意
寻找社会创伤,以组建一个治国良医协会!一只受过如此调教的胃,自然会对人的气节产生
影响,而且拥有的烹调知识越高深,人的气节就越受到腐蚀。嗜欲就潜伏在人的心中,无处
不在,在那儿发号施令,要冲破人的意志和荣誉的缺口,不惜一切代价,以得到满足。对于
人的嘴巴的贪欲,从未有人描写过,人要活着就得吃,所以它便躲过了文学批评;但是,吃
喝毁了多少人,谁也想象不到。就这而言,在巴黎,吃喝是嫖娼的冤家对头,从另一个方面
来说,吃喝是收入,嫖娼是支出。
当邦斯作为艺术家而日益沦落,从常被邀请的座上宾落到专吃白食的地步时,他已经离
不开那一席席盛筵,而到小餐厅去吃四十苏一餐的斯巴达式的清羹了。可怜啊!每当他想到
自己为了独立竟要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不禁浑身直打寒颤,感到自己只要能够继续活个痛
快,尝到所有那些时鲜的果瓜蔬菜,敞开肚子大吃(话虽俗,但却富有表现力)那些制作精
细的美味佳肴,什么下贱事都能做得出来。%%%邦斯活像只觅食的雀鹰,嘴巴填满了便飞,
啁啾几声就算是答谢,他觉得像这样让上流社会花费,自己痛痛快快地活着,还有那么几分
滋味,至于上流社会,它也有求于他,求他什么呢?无非是几句感恩戴德的空话。凡是单身
汉,都恐惧呆在家中,常在别人府上厮混,邦斯也是这样,对交际场上的那些客套,那些取
代了真情的虚伪表演,全已习以为常,说起恭维话来,那简直就像是花几个小钱一样方便;
至于对那些人嘛,他只要对得上号就行,从不好奇地去摸人家的底细。
这个阶段勉强还过得去,前后又拖了十年。可那是什么岁月!简直是多雨之秋!在那些
日子里,邦斯到谁府上都变着法子卖力,好不花钱保住人家饭桌上的位置。后来,他终于落
到了替人跑腿当差的地步,经常顶替别人看门,做佣人。由于常受人遣使跑买卖,他无意中
成了东家派往西家的间谍,而且从不掺假。可惜他跑了那么多腿,当了那么多下贱的差,人
家丝毫也不感激他。
“邦斯是个单身汉,”人家总这么说,“他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为我们跑腿,他才乐
意呢……要不他怎么办呢?”
不久后,便出现了老人浑身释放的那股寒气。这股寒气四处扩散,自然影响了人的感情
热度,尤其他是个又丑又穷的老头。这岂不是老上加老?这是人生的冬季,鼻子通红,腮帮
煞白,冻疮四起的严冬。
从一八三六年至一八四三年间,难得有人请邦斯一回。哪家都已不像过去那样主动求
他,而是像忍受苛捐杂税那样,勉强接待这个食客;谁也不记他一分情,就是他真的效过
力,也绝不放在心上。
在这些人府上,老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这些家庭没有一家对艺术表示多少敬意,它们
崇拜的是成功,看重的只是一八三○年以来猎取的一切:巨大的财富或显赫的社会地位。而
邦斯既无非凡的才气,又无不俗的举止,缺乏令俗人敬畏的才情或天赋,最后的结局自然是
变得一钱不值,不过还没有落到被人一点儿瞧不起的地步。
尽管他在这个社会中感到十分痛苦,但像所有胆小怕事的人一样,他把痛楚闷在心里。
后来,他渐渐地又习惯了抑制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当作一个避难所。对这种现象,许多
浅薄之人都叫作自私自利。孤独的人和自私的人确实很相似,以致那些对性格内向的人说三
道四的家伙显得很在理似的,尤其在巴黎,社交场上根本无人去细加观察,那儿的一切如潮
水,就像倒台的内阁!
就这样,邦斯舅舅背后遭人谴责,担着自私的罪名抬不起头来,人家如要非难什么人,
终归有办法定罪的。可是,人们是否知道,不明不白地被人冷落,这对怯懦之人是何等的打
击?对怯懦造成的痛苦,有谁描写过?
这日益恶化的局面说明了可怜的音乐家何以会一脸苦相;他如今是仰人鼻息,活得很不
光彩。不过,人一有了嗜好,丢人在所难免,这就像是一个个绳索,嗜好越强烈,绳索套得
就越紧;它把所作的牺牲变成了一座消极但理想的宝藏,其中可探到巨大的财富。
每当邦斯遭人白眼,看到哪位呆头呆脑的有钱人投来不可一世的恩主目光时,他便会津
津有味地品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嚼着刚品出味来的脆皮鹌鹑,像是在解恨似的,在心底自言
自语道:
“这不算太亏!”
在道德家的眼里,他的这种生活中有不少值得原谅的地方。确实,人活着,总得有所满
足。一个毫无嗜好的人,一个完美无缺的正人君子,那是个魔鬼,是个还没有长翅膀的半拉
子天使。在天主教神话中,天使只长着脑袋。在人世间,所谓正人君子,就是那个令人讨厌
的格兰迪逊,对他来说,恐怕连十字街头的大美人也没有性器官。
然而,除了在意大利游历期间,也许是气候起的作用,邦斯有过稀罕的几次庸俗不堪的
艳遇之外,从来就没有看见哪个女人朝他笑过。许多男人都遭受过这种不幸的命运。邦斯生
来就是个丑八怪。他父母到了晚年才得了这个儿子,他身上于是刻下了这一不合时令的印
记,那肤色像尸首一般,仿佛是在科学家用以保存怪胎的酒精瓶里培育出来的。
这个天生感情温柔,细腻,富于幻想的艺术家,不得已接受了他那副丑相强加给他的脾
性,为从来得不到爱而感到绝望。对他来说,过单身汉生活与其说是自己喜欢,不如说是迫
不得已。于是,连富有德行的僧侣也不可避免的罪过——贪馋向他张出双臂;他连忙投入这
一罪孽的怀抱,就像他投入到对艺术品的热爱和对音乐的崇拜之中。美味佳肴和老古董对他
来说就是女人的替身;因为音乐是他的行当,天下哪有人会喜欢糊口的行当!职业就像是婚
姻,天久日长,人们便会觉得它只有麻烦。
布利亚·萨瓦兰以一家之见,为美食家的乐趣正名;可是,他也许没有充分强调人们在
吃喝中感受到的真正乐趣。
消化耗费人的体力,这构成了一场体内的搏斗,对那些好吃喝的人,它无异于作爱的莫
大快感。他们感觉到生命之能在广泛扩展,大脑不复存在,让位于置在横膈膜之中的第二个
大脑,人体所有机能顿时停止活动,由此而出现迷醉的状态。吞吃了公牛的巨蟒总是这样沉
醉不醒,任人宰割。人一过了四十,谁还敢一吃饱饭就开始工作?……正因为如此,所有伟
人的饮食都是有节制的。对大病初愈的人,人们总是规定其饮食,而且数量少之又少,他们
往往吃到一只鸡翅,就能陶醉半天。
明智的邦斯的一切欢乐全部集中在胃的游戏之中,他往往处在大病初愈之人的陶醉状
态:他要美味佳肴尽可能给他以各种感受,至此,每天倒也能如愿以偿。天下没有人会有勇
气与习惯决裂。许多自杀者往往在死神的门槛上停下脚步,因为他们忘不了每天晚上都去玩
多米诺骨牌的咖啡馆。
邦斯舅舅
第三章 一对榛子钳
一八三五年,命运意外地为备受女性冷落的邦斯复了仇,赐给了他一根俗语所说的老人
拐杖。这位生下来就是个小老头儿的老人在友情中获得了人生的依靠,他成了亲,社会也只
允许他这桩婚姻:他娶了一个男人,这人跟他一样,也是一个老头儿,一位音乐家。
要不是已有了拉封登的那篇神妙的寓言,这篇草就之作本可以《两个朋友》为题。可
是,这岂不是对文学的侵犯,是任何真正的作家都会回避的亵渎行为?我们的寓言家的那篇
杰作,既是他灵魂的自白,也是他梦幻的记录,自然拥有永久占有那个题目的特权。诗人在
榜额刻下了《两个朋友》这四个大字的那部名篇是一笔神圣的财产,是一座圣殿,只要印刷
术存在,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会虔诚地步入这座殿堂,全世界的人都会前来瞻仰。
邦斯的朋友是位钢琴老师,他的生活及习惯与邦斯的是如此和谐,以致他不禁大发感
慨,说与邦斯相见恨晚,因为直到一八三四年,他们才在一家寄宿学校的颁奖仪式上初次谋
面。在违抗上帝的意志,发源于人间天堂的人海中,也许从来没有过如此相像的两个生灵。
没过多少时间,这两个音乐家便变得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彼此都很信任,一个星期之内就像
两个亲兄弟一般。总之,施穆克简直不相信世上竟还会有一个邦斯,邦斯也想不到世上还会
有一个施穆克。
对这两个老实人,这番描述恐怕已经足够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聪明人都欣赏简明扼
要的概括。对那些不肯轻信的人们,实在有必要再略作一番说明。
这位钢琴家,像所有钢琴家一样,也是一个德国人,如伟大的李斯特和伟大的门德尔松
是德国人,施泰贝尔特是德国人,莫扎特和杜塞克是德国人,迈耶是德国人,德勒是德国
人,塔尔贝格是德国人,德赖肖克,希勒,利奥波德·梅耶,克拉默,齐默尔曼和卡尔克布
雷纳是德国人,又如赫尔兹,沃埃兹,卡尔,沃尔夫,皮克西斯,克拉拉·维克,这一个个
也都是德国人一样。施穆克虽说是个大作曲家,但是,一个天才要在音乐上有不凡表现,必
须要有胆略,而他的脾性却与这种胆气相斥,所以,他只能当一个演奏家。
许多德国人都不能保持天真的天性,到时便就枯竭了;若上了一定年纪,他们身上还剩
有几分天真的话,那么就像人们从河渠中引水一样,那几分天真准是从他们青春的源泉中汲
取的;而且他们总是利用这点天真,消除人们对他们的疑惑,为他们在科学、艺术或金钱等
各方面获得成功提供便利。在法国,某些狡猾的家伙则以巴黎市侩的愚笨来取代德国人的这
种天真。可是,施穆克则完全保留了儿时的天真,就像邦斯无意中在身上保存下了帝政时代
的遗迹。这位真正的德国贵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他演奏音乐让自己欣赏。他住在巴黎,就
像一只夜莺栖在林中,二十年来一直是独自歌唱,直到遇到了邦斯,发现了另一个他。
邦斯和施穆克一样,他们的内心和天性中都有着德国人表现特别明显的那种神经兮兮的
孩子气,比如特别爱花,爱自然效果,迷到把一只只大瓶子插在自己花园里,把眼前的风景
微缩成小小的景观来欣赏;又如那种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的脾性,它往往使一个日耳曼学者不
惜绑着护腿套,跋涉数百里,去查寻一个事实,可那个事实明明就伏在院子素馨花下的井沿
上,拿他当傻瓜讥笑;还如他们对任何微不足道的创造都非要赋予精神意义,因而产生了让
—保尔·里克特的那些无法解释的作品,霍夫曼的那些印制成册的胡话,以及德国围绕那些
再也简单不过的问题用书修筑的护栏,那些简简单单的问题被钻成不可测知的深渊,可那底
下,准是个德国人在作怪。
他们俩都是天主教徒,两人一起去望弥撒,履行宗教义务,而且都和孩子一样,从来没
有什么要向忏悔师说的。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音乐这一天国语言之于思想与感情,就像思
想与感情之于说话,他们因此而以音乐进行相互交流,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不尽的交谈,就
像恋人那样,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