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经济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滞胀,以及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进程一度受阻。到了80
年代,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走出危机,科技革命又进一步向前发展。这
次科技革命虽然主要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也同时波及到社会主义国
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这次新的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通常认为由五大新兴
技术群的出现所反映。这些新兴技术群是: (1)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
技术、通信技术等基础和关键部分。其中电子技术在各种新兴科技中发展最
快、应用最广,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
更新换代是其主要的科技成果。由电子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发展与结合,造
就了多种类型的现代通讯手段,为扩大人类对各种信息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 (2)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
新兴学科。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技术主要有基因重组技术(又称遗
传工程)、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反应技术和发酵技术(又称
微生物工程)等。虽然它是5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兴学科,目前仍处于起
步阶段,但其中的某些技术如生物反应技术(又称酶工程)已开始运用于农
业、水产、医疗和食品等各领域。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有
①
专业公司近千家。 (3)新材料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证明,每一项重
大的新技术的发现,往往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展。如半导体材料的出现极大
地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当前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是信息材料、复合材
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经济生活有可能摆脱天然资源
① 前苏联当时也部分地参与了这一过程。
① 《世界农业》,1984 年第4 期。
… Page 130…
的限制。目前发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新能源材料。已取得研究进展的有非晶
硅、超导和精密陶瓷等。超导材料的研制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已取得重大
突破。精密陶瓷则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一种材料,一些国家已在研制以此为材
料的汽车发动机。 (4)海洋技术。它包括海洋能源、海洋采矿、海洋养殖
和海水淡化等许多专门领域。就海底采矿而言,在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和
热液矿床四大海底矿源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已较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
业部门。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达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5。其他矿藏资源虽
然极为丰富,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真正的商业性开采还有待时日。 (5)
空间技术。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火箭发射等各种宇宙飞行器的研制,
及其它们在气象、资源等领域的利用。作为一门综合技术它反映着一国科技
水平的先进程度。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始,空间技术的发展异
常迅速,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集中发展
运载火箭、制导系统及其他有关装置,为实现空间飞行创造必要的条件;60
年代后期,则进一步向应用方向发展,进行各种应用卫星的发射和进行以各
种试验为目的的载人空间飞行。空间技术对国民经济已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
响。
较之以往,战后这次新的科技革命与技术进步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
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即理论突破与技术创造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迅速应
用于生产,加快改变着社会生产力的面貌。战前,理论突破与技术创造之间
的关系并不象现在这样紧密、这样直接,且常常是发明创造之后才有理论说
明的。战后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任何新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各学科理论的指导
下完成和实现的。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生物工程学等大量科学理论的突破
及新兴学科的建立,每年有成千上万种技术专利问世。这种科学与技术的紧
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例如原子能从发现到实用只花了40
年的时间,以原子能技术为基础,原子能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在电子技术发
展的基础上,微机的4次更新换代只用了十几年时间。第二,是这次科技革
命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综合了一切科学部门的重大发现,几乎使科学技术
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影响着生产力的各个方面。与以往科技
革命仅仅是发生在动力部门和加工部门不同,这次科技革命涉及到工业、农
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和其他服务行业,以及生态和能源等经济活动
的一切主要方面。并且在以五大新兴技术群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产生的
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主要有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
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和高分子合成工业等等。新产业群的出现
又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
(2)科技革命使现代社会生产力具有新的特征
战后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上述新特点,决定了这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的
推动作用比以往大得多。而它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
化体现出来的。
… Page 131…
首先,科技革命和现代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完善了现代机器生产
体系,随着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普
遍进入了自动化阶段。它使生产由原来的“用机器制造机器”进入到“用机
器操纵机器”的时代。这一生产工具的变革,不仅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而且使人们从一部分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战后,生产自动化的最突出成果
是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上居于领
先地位,1990年它所使用的机器人已近27万台,远远超过美国和联邦德国。
其次,科技进步使劳动力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生产过程自动
化的到来,体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
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从一些发达国家“白领工人”数量超过“蓝领工
人”得到了印证。同时,伴随科技进步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减少,而从
事为直接生产过程服务的劳动者就业人数在增加。美、德、英、法、日5个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50年代中期只有
美国一国超过了半数,而到1983年这5国均已在半数以上,美国已近70%。
①
。
第三,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新发展。伴随科技革
命条件下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战后的社会分工,在深度上向部门内部
的各零部件和各工序之间的分工方向发展;在广度上则表现为由一国范围内
的生产分工向国际范围内的多方面、多层次分工方向发展。例如,波音747
飞机的试制和生产就是由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
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四,科技进步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
然资源的依赖,从而为社会经济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战后
对原子能、太阳能等自然界能源的逐步开发和利用,以及新的化学、合成材
料的出现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70年代初,仅石油化工产品就多达
几万种。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合种合成材料,已在逐步取代金属、木材、
棉花、皮革、羊毛等天然材料,成为生产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各要素全面综合所形成的强大社会生产力,直接推动
了战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
的方向发展。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前面第一章已经谈到。这里应当指出的
是,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一国内部经济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极大地推
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科技革命使生产的社会分工向国际化方向发
展,科技进步则把各国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日益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
体,从而促使国际经济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包括: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各类型国家
经济交往的普遍加深;国际分工所推进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
① 璋智、牟瀛、杜厚文等编: 《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27 页。
… Page 132…
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及其结构和构成上的深刻
变化。这些内容将在以后各节详细展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科技进步对南
北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减少,
以及发达国家使用合成材料和替代能源对进口依赖的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劳
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减弱以至丧失。这使本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就已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
一步拉大。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引进先进技术
和生产设备,改造自己现有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并积极发展本国的教育和有
基础的科技产业,进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就是例证。
2。战后作为世界经济运行协调
机构的国际组织及其作用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也开始以新的方式运
行。与此紧密联系的是国际组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在世界经济运行和国
际经济关系中的管理与协调作用大大加强。由于当今世界发展是主流,而矛
盾和斗争依然存在,因此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成为保证世界经
济稳定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1)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国际组织
自19世纪初第一个国际性组织的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个
多世纪里,国际组织虽然相继出现,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还是战后。现代
国际组织的种类很多,其组织者不同,组织形式、组织层次及作用的影响范
围也不同。战后,由政府参与的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国际组织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以及联合国系统下的一系列其他组织。此外,近年来逐步形成的有关国家多
边国际协商制度,如大国首脑会议,对各国间经济关系的调节也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联合国是战后建立的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机
构。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
它是由联合国机构本身和通过特别协定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专门国际机构
所组成。前者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和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及其下属等机构,
日常工作则由各特别委员会和大会所设机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
食理事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机构进行;后者是联合国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15个机构组成,
其中包括对世界经济最有影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
1945年12月正式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以战后国际货币金融领
域中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它由会员国出资组成,其主要目标是
… Page 133…
维持汇率体系的稳定,并对国际货币流通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干预。同期建立
的世界银行,其主要任务则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援助。它所提供的资
金是由会员国认缴股金、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和银行本身的经营收入所组
成。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所提供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私人企
业。而作为对世界银行职能作重要补充的国际开发协会,其援助对象主要是
穷国。
1948年1月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项临时性的政府间多边国际条
约。它由1947年4月在日内瓦讨论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的23国代表
签署的《临时适用议定书》,与同时签订的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定合并组
成。其主要目标是减让关税,消除贸易歧视,以及反对利用进口限额或其他
措施来保护本国工业。虽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名义上只是一项临时性协定,
但在实际上起着国际组织实体的作用。其主要活动是主持多边贸易谈判,以
及实施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各种协议。它的组织机构成为主持多边贸易谈判
和解决贸易及关税问题重大争端的重要场所。
(2)战后国际组织的广泛发展
战后,各种类型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和发展,是以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
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中相互依赖的加深为基础的。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协调对各
国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经常性的国际协调机构的要求,国家
垄断调节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也为国际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各种国际组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战后,为尽快摆脱战争的影响,恢复和发展经济,进而在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领域建立起正常的秩序,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国际协调机构。这一时期
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组织的建立为标
志,国际组织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拓展和
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的发展,60年代以后国际组织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到70
年代中期,政府间的国际机构就达300多个。其中尤以专门化的国际机构发
展迅速,它们主要是通过从现有国际组织中独立出来,以及通过国际会议或
政府的倡议和协商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的发展也表现在它所涉及的范围越
来越广,参加国际组织的国家越来越多上。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改变了原
来怀有戒心,保持距离的做法,争取进入到国际组织中去,带动本国经济发
展;前苏联东欧国家也对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表现出日益积极的态度。国际组
织的发展还表现在它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所起作用的经常化上。这一时期,有
越来越多的问题交由相应的国际组织协调和处理,同时,国际组织的活动已
越来越深地嵌入到各国经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事实说明,战后国际组织的
发展,扩大以及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