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服战争也愈演愈烈。有关资料的统计数字有助于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在19
世纪40年代,英国的国防开支平均每年约为1500万英镑,而到19世纪60
年代英国掠夺殖民地达到高峰时,平均每年的国防费开支便高达2700万英
镑,增长了近一倍。这些费用主要用于殖民军的征服战争。殖民军数量的增
长也是惊人的。1830年,英国常规军的人数为14万,到1860年,猛增至34。7
万人。这些兵力,用于保卫本土安全的所占比例极小,大都被派遣到非洲、
亚洲、美洲和大洋洲进行新的殖民征服战争和镇压老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
争。比如,在1840年—1860年英国入侵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派往
中国的殖民“远征军”就有步兵1万余人,海军4000多人,战舰25艘,舰
炮700余门。而当时英国派往海外的殖民军有数十支,同驻印度、北美、南
非等地的英国殖民军比起来,入侵中国的英殖民军规模算是较小的。依仗这
样一支人数众多、坚船利炮的殖民军在1815年至1865年期间,英国每年平
均约将世界上10万平方英里的地区沦为殖民地。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
国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达到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它本土面积的110
倍,英国成了世界上头号殖民大帝国。
体现英国军事实力的第三个方面,是它军事工业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
进。19世纪初叶,英国的火药制造工业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采用物理
和化学方法,以蒸气动力、水压机械等先进工业设备,进行火药的提纯、造
粒、烘干、磨光等加工制作,其火药配方已被各国奉为标准配方。无论在火
药的制造方法和生产规模上,英国都大大超过了拥有火药发明权的中国以及
其他国家。火药制造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其他武器的革新,其中雷管和圆锥形
① 《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802—803 页。
①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799 页。
… Page 12…
弹丸的发明是19世纪前半期两个最为重要的发明。这两个发明使步兵战术发
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前者使步枪在任何天气中都能使用,而且大大减少了不
发火的机会,后者则使有来复线的步枪变成了这个世纪中威力最强的兵器。
到1851年以后,英国陆军已普遍采用圆锥形米尼式子弹和来复枪。在火炮的
制造方面,英国也有了较大突破。其铸炮技术除模铸法外,又开始采用镗床
将实心金属圆柱镗钻成炮管的先进工艺,不仅提高了火炮的精度和坚固性,
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至19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乌理治兵工厂,
已能成批生产与德国克虏伯炮齐名的阿斯特朗先进前装炮和后装线膛装箍
炮。英国为了使皇家海军无故于天下,在舰船的改进上更是不惜血本,始终
走在世界前列。克里木战争结束后,它和法国争相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装甲蒸
气军舰,当法国人“光荣号”下水不久,英国的“勇士号”也建成。而后者
长达380英尺,排水量为8830吨,引擎功率6000马力,舰速每小时14。5
海里,并装有28门口径为7英寸火炮,装甲厚度达4。5英寸,其各方面性能
都大大超过“光荣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蒸气军舰。
尽管在这一时期英国陆军建设仍非常薄弱,政府不像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那样将巨大财政支出用于军事动员和建立庞大的军队,但在工业革命后雄厚
经济基础的支持下,英国的军事实力是其他任何列强都难以相比的。它所拥
有的海上优势和广大的殖民地,不仅使其成为帝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时期,
也使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
(2)法国、俄国、奥地利:衰退中的军事强国
在拿破仑战争以前,法国、俄国和奥地利是欧洲三个主要的军事强国。
但从1815年以后,这三个国家远不及英国的发展顺利,在军事实力上都出现
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法国在拿破仑时代是欧洲不可一世的军事霸权,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在
它的控制之下。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成为法国的转折点,使它从昔日的辉煌一
下子跌落下来。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在分析拿破仑失败产生的影响
时说:“同英国的决斗给法国带来了双重失败,它不仅未能达到在旧大陆保
持霸权的目的,而且也没有赶上英国工业的前进步伐。三十年的退缩,特别
是五十年的落后,使法国受制于其征服世界的劲敌。同时,主要由法国的刺
激而激发出来的欧洲民族主义高涨起来了,并在大陆形成一股反抗法国的力
量。”181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列强都表示决心制止法国继续称霸的企
图。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多数人士都极力主张采取一项“恢复”政策。但很
显然,这在当时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进展。只要法国对低地国家采取入侵行
动,就会出现英国、普鲁士或其他列强结成的反法同盟来加以遏制,而法国
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战争的溃败和列强的制约,使法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和限制。在
1793年至1815年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大约有150万人丧生。更重要的是,
在整个19世纪,法国的人口增长远不如其他大国,这对法国的军事动员和兵
员补充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1812年,在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时候,法国拥
有一支至少60万人的“国际军队”。而在拿破仑战败后的1816年,法国兵
力的总人数锐减到仅有13万人左右。这种状况虽然在以后有所改观,但始终
未能恢复到拿破仑时代的规模。普法战争前夕,面对拥有80万训练有素的普
鲁士军队,法国所能调动的只有30万兵力。1868年,立法院通过了附有许
… Page 13…
多缓免条款的尼埃尔法,力图用抽签方法实行9年兵役制,此外再加4年后
备军役。这样,每年招募8万人,法国原则上应有50万军队和30万后备军,
必要时还可征集“抽得好签”的人成立机动队,但事实上这种设想并未真正
实现。
最能显示法国军事实力的是它在武器装备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法国的发
明家在佩汉斯将军的领导下发明了平射炮、“拿破仑”号和“光荣号”等“划
时代的舰艇设计”以及米尼式子弹、来复枪。法军拥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沙斯
波步枪,这种步枪的性能比普鲁士的撞针枪更为先进,同时还拥有机枪这一
新式秘密武器,射速为每分钟150发。
尽管如此,法国在军事上的总体实力已远不如18世纪以前,也就是说,
无论在哪个方面,它都难以在欧洲列强中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军队虽然仍比
较庞大,但数量不如俄国;它的舰队得到了历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其规
模却不如皇家海军;它的武器装备相对比较先进,但其野战炮却比不上普鲁
士克虏伯公司制造的野战炮,“光荣号”战舰也比不上英国的“勇士号”战
舰。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也远没有英国那么广泛。
应当指出的是,法国在军事上虽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显赫地位,但它
仍然是欧洲列强中引人注目的一个强国。特别是它在制衡欧洲列强的军事对
抗中,常常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克里木战争中法国对俄国侵略的遏制,
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次战争中法国所起的作用,甚至比英国都要大
得多。
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粉碎了法国60万远征军的进攻,为反法联盟夺取最
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以救世主自居的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在维也纳
会议后倡议缔结了所谓“神圣同盟”,沙皇俄国在这个同盟中居于主要地位,
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中心堡垒,有“欧洲宪兵”之称。当时的俄国,在军事上
的确非常强大,特别是它的陆军力量,是任何欧洲列强都望尘莫及的。但在
1815年以后的几十年中,当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工业资本主义不断壮大
的时候,俄国仍处在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的统治之下,这就严重阻碍
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不仅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在军事上
也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抗法战争结束之后,亚历山大一世政府为了加强军事动员,压缩庞大的
军费支出,在俄军中普遍推行了所谓“军屯制”,即将一些地区划作军屯地
区,军屯地区的农民实际上都变成了终身服役的士兵,既当兵又种地。在正
规部队中服役6年以上的老兵和当地18—45岁的“国家农民”组成军屯营或
团,作为军屯部队的骨干。其他一切适合服兵役的居民,则编入后备队。到
1825年底,军屯部队总数近16万人,另有“世袭兵”15。4万人。亚历山大
一世本来是想用军屯制取代征兵制,从而减少军费开支,但结果适得其反。
军屯部队不但把生产搞得一塌胡涂,根本不能自给,而且还要国家大量补助。
更严重的是这种全民武装的农村,为农民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1831年诺夫
哥罗德军屯部队曾爆发大规模起义,使沙皇政府十分恐惧。因此,尼古拉一
世不得不废除军屯制,重新颁布兵役条例,恢复实行征兵制。但由于尼古拉
一世所推行的仍是封建性的军国主义制度,服兵役的主要是农民、小市民和
士兵子弟等劳动人民,而贵族、商人和神职人员等统治阶级则免服兵役,且
士兵服役期长达22至25年,这就严重影响了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的储备。
到克里木战争前夕,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只有14万人,战时兵员扩充只能依
… Page 14…
靠未经训练的新兵。
俄军军官主要来源于志愿从军的贵族,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十分
低劣。各类军事学校无法满足部队对军官的需求,部队中经过军校培训的军
官只有12%左右。各级军官特别是高级将领,不仅缺乏军事指挥才能,而且
对部队管理也知之甚少,军官中贪污腐化、虐待士兵的现象随处可见,导致
士兵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仅从1825年到1850年间,俄军士兵就有23万人
因开小差、参加“骚动”、谋杀或侮辱军官而被交付军事法院审判,同时,
还有100万以上的士兵因受军官虐待而死亡。
工业革命滞后严重影响了俄国军事工业的发展。19世纪俄国的军工生产
大大落后于其它欧洲列强,火药生产数量不足,喀山等地火药厂虽号称拥有
10—12万普特 (1普特=16。385公斤)的年生产能力,但实际年产量只5—6
万普特。到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陆军已普遍装备了新式猎兵枪,而俄军
步、骑兵绝大多数仍使用过时的滑膛火枪,其性能仍停留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仅有少数作战步兵装备了猎兵枪,还全部是进口产品。同样,炮兵装备也和
拿破仑战争时期相当。当时俄军炮兵装备主要是铜铸前装弹滑膛炮,其射程
仅有600多米,还不如新式猎兵枪,很难在作战中发挥有效的攻击作用。
19世纪的俄国海军在欧洲具有一定的地位,除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含多瑙河区舰队)外,还有阿尔罕格斯克、里海和堪察加3个分舰队。按
主力舰数量,俄国海军仅次于英法,居世界第三位,但质量甚低,技术装备
落后。当西欧列强海军大量使用蒸气机发动和螺旋浆推进的新型舰艇时,俄
国海军的绝大部分还是木制帆船,其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奥地利在拿破仑战争之前也是欧洲的一个军事强国。18世纪中期,查理
六世去世后,玛利亚·特利萨经过8年战争,取得了帝位的合法继承权。她
为了巩固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军事上推行了一
系列改革。她仿照普鲁士兵制,进行军事改革,根据战绩起用军官,在农民、
手工工人和手工业者中大量征募新兵,经军事训练后,遣散复员,需要时重
召入伍。在她1749年实行改革之初,军队只有10万余人,到80年代初就增
至27万余人。她为了筹集军事改革费,还成立了执政部,总管内政和财政,
并规定10年期间的课税定额,使中央征税权摆脱了封建主把持的地方议会逐
年批准的限制,保证了国家所需的庞大军费开支。这些措施,为建立一支较
强的奥地利常备军奠定了基础。
在拿破仑战争中,奥地利军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多次参与英、俄等国
组成的反法联盟。当法国对外扩张的野心越来越大,在吞并了哈布斯堡家族
在比利时和意大利的领地,又威胁到奥地利本土的时候,奥皇弗兰茨不得不
采取措施,广泛动员人民,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1807年,奥地利开始实行
普遍兵役制,即“全民皆兵”。除正规军队外,还建立了民兵部队,动员45
岁到60岁的男子在辅助军队中服股。在布拉格、布尔诺以及捷克各小城市,
市民和大学生都被组织起来,成立了志愿军。广泛动员国家公民充实军队,
使当时的奥地利军队变得非常强大。在 1809年的战争中,奥地利军队取得了
许多虽然是局部的,但却很有意义的胜利。约翰大公指挥的民兵部队向意大
利挺进,在波登纳把法兰西人击败了;斐迪南大公在拉斯迁战胜了和拿破仑
同盟的波兰人;提洛尔的农民部队在霍佛尔指挥下起义,使3000名法军缴械
投降。当时奥地利在军事上取得的胜利,不仅引起整个欧洲的注视,而且也
鼓舞了反法联盟同拿破仑战斗的信心。也许正是奥地利在这方面所作的贡
… Page 15…
献,才使它在维也纳和平会议的分赃中得到了足够的“补偿”。
但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看起来似乎强大的奥地利在军事上却越来越
走入困境。这首先是由于在同法国的数次战争中使奥地利资金耗尽,公债负
担沉重,大量纸币贬值,迫使政府将军事开支降到了最低限度。1830年,军
队分配到资金由1817年占总收入的50%降到只占23%,而到1848年,这个
比例又降到只有20%。在1848—1849年、1854—1855年,1859—1860年出
现战争危机时,政府同意额外增加军事开支,但其费用也绝对不足以使军队
达到满员水平。一旦危机结束,军费很快又降了下来。例如,1860年的军事
预算为1。79亿佛罗林;到1863年降为1。 18亿佛罗林,在1864年与丹麦的
冲突中上升到1。55亿佛罗林,到1865年,即普奥战争发生的前一年,军费
再次大幅度降到9600万佛罗林。这些数字与当时的英、法、普等国的军事预
算是根本无法相比的。由于奥地利军事行政上的腐败,效能很差,有限的军
费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其次,由于奥皇统治的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