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隐居云∶饱则沐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故道家晨梳常一百二十为数,沐浴或月一度而已。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以精炼。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朽修昆仑耳。
安乐诗云∶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通血脉,散风湿。
《琐碎录》云∶乱发藏卧房壁中久,招不祥。
书云∶发落饮食中,食之成瘕。宋明帝宫人腰痛引心,发则气绝。徐文伯曰∶发瘕也。以油
灌之,吐物长二尺,头已成蛇。悬柱上,水沥尽,唯余发。唐甄立言为太常时,有人病心腹烦满,
弥瘴。诊曰∶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若头尾全,食人心死。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大小府
属性:书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小便足膝香港脚。努大便腰痛目涩。
或饮食,或走马,或疾步,或为寒热所迫,令胞转脐下痛,胞屈辟不小便,致死。
大小二事勿强闭过忍。又忽失度,或涩或泄,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
刘惟简至干宁军,有人献金花丸以缩小便。药犯砒蜡,服二日小便极少。至霸舟肢体通肿。盖闭关却水
道,水溢妄行。不遇卢昶,几为所误。盖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宜服暖剂以摄水,其可强止之耶?
《琐碎录》云∶对三光便溺及向西北,并损人年寿。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衣着
属性:书云∶春冰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春天不可薄衣,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大汗能易衣,佳。或急洗亦好。湿衣汗衣不可久着,发疮及风疹,二府不利。大汗偏脱衣,
得偏风半身不遂。醉酒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成香港脚。
冬时绵衣毡褥之类,急寒急着,急换急脱。
陶隐居云∶绵衣不用顿加添,稍暖又宜时暂脱。
《琐碎录》云∶若要安乐,不脱不着,北方语也;若要安乐,烦脱频着,南方语也。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天时避忌
属性:《内经》云∶阳出则出,阳入则入。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违此一时,形乃困薄。
经云∶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勿冒之。天之邪气,感则伤人五脏;水谷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地之湿气,感之害人皮肉筋脉。
先贤云∶人以一握元气,岂可与大造化敌?康节有四不出之训。
书云∶犯大寒而寒至骨髓,主脑逆头痛齿亦痛。又云∶不远热而热至,则头痛身热,肉痛生矣。
真人曰∶在家在外,忽逢大风豪雨、震雷昏雾,皆是诸龙鬼神经过,宜入室烧香静坐以避之,
过后不出,吉。不尔杀人。
书忌云∶朔不可哭,晦不可歌,招凶。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四时调摄
属性:《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生而勿杀。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有云∶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引饮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难,小便不利。作他治,
必不效,惟五苓散最佳。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
奉收者少。
陶隐居六∶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之剂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书云∶夏之一季,是人脱神之时,心旺肾衰,化为水,至秋而凝,冬始坚。当不问老少皆食
暖物,则不患霍乱,腹暖,百病不生。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不可打碎食之,腹冷热相搏成疾。夏以后乃秋分,须慎肥腻饼肿油酥之
属。此物与酒浆瓜果极理相妨,所以多疾者为此也。
陶隐居云∶冷枕冷床心勿喜,凡枕冷物,大损人目。
书云∶夏不用露卧,令皮肤成癣,或作面风。暑月日晒处有石,不可便坐,热生疮,冷成疝。
盛热戴汗当风不宜太过。自日中来,勿用冷水沃面,成目疾。伏热者未得饮水,返以冷物迫之杀
人。五月六月泽中停水多有鱼鳖,饮成瘕。
《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又立秋日勿浴,令皮肤粗燥,因生白屑。又八月一
日后,微火暖
足,勿令下冷。
《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
毋泄皮肤。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书云∶冬时忽大热,勿受之,患时病由此。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时天地闭气藏,
作劳不宜汗出冷背。冬寒虽近火,不可令火气聚,不须于火上烘炙。若炙,手暖则已。不已,损
血,令五心热,手足应于心也。大雪中跣足,又不可便以热汤洗,或随饮热酒,足随堕。又触寒
来,寒未解,勿便饮汤食热物。
四气调神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浮沉
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壤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
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天真论曰∶有贤人者,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古今
同于一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旦暮避忌
属性:书云∶早出含煨生姜少许,辟瘴开胃。又旦起空腹,不宜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口臭。
欲见之,宜以少酒饮之。
真人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无灾着,去邪兼避恶。如能七星步,令人寿长乐。
清旦常言善事,闻恶事则向所来方三唾之吉。又旦勿嗔怒,暮无大醉,勿远行。
经曰∶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
见雾露。违此三时,形乃困薄。
夜行用手掠发,则精邪不敢近。常啄齿,杀鬼邪。又夜卧二足伸屈不并,无梦泄。真人云∶
夜梦恶,不须
说。旦以水面东 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珠玉,吉。
有教入广者曰∶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令候不齐,不独入广也。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杂忌
属性:书云∶忽见光怪变异之物,强抑勿怪,吉。
伊芳川宦廨多妖。有报曰∶鬼使扇。曰∶他热故尔。又报曰∶鬼打鼓。曰∶以槌与之。
范文正公读书夜坐,有大面之怪近之。范以笔书其面,曰∶汝面非常大,难欺范仲淹。二公
不以怪处之,而怪自灭,可为法。
脂油点灯,人神不在血光之下。凡刀刃所伤,切勿饮水,令血不止而死。若血不止,急以布
蘸热汤 之,或冷水浸之,嚼苏叶止血,妙。
《琐碎录》云∶萧管挂壁,取之勿便吹,恐有蜈蚣。祖师刘福真赴召,早起见店妇卧地号叫
可畏,但见吹火萧在傍,刘知其蜈蚣入腹。刺猪血灌之,吐出蜈蚣而愈。
凡古井及深穿中多毒瓦斯,不可辄入。且六月最甚。先下鹅鸭毛试之,若旋转不下,是有毒,
便不可入。又云∶山有孔穴,采宝者惟二月九月,余月山闭气交死也。
卷之一百养生余录(下)
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
属性:《黄帝内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扁鹊曰∶安身之要,必资于
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乡党一篇具在,圣人饮食之节为甚详。后之人奔走于名利,而饥
饱失宜;沉酣于富贵,而肥甘是务。不顺四时,不知五味,而疾生焉。戒乎此,则人元之寿可得矣。
卷之一百养生余录(下)
五味
属性:《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胜,腠理以密,长有天命。《淮南子》曰∶五
味乱口,使口爽伤,病也。陶隐居云∶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脏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
若稍偏多,损伤脏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则不觉,久则为患也。
酸多伤脾,肉皱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曲直作酸属木,脾主肉属土,
木克土也。酸过食损胃气及肌肤筋骨,不益男子,损颜色。不与蛤同食,相背也。有云∶饮少热
醋辟胜酒。(黄戬云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九,尤能传神。)又心色亦,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咸多可伤心,血凝泣而变色。故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润下作咸属水,心主血
属火,水克火也。盐过于咸则伤肺,兼损筋力。西北人食不耐咸多寿,东南人食多欲咸少寿。病
嗽及水气者,全宜禁之。晋桃源避世之人盐味不通,多寿。后五味通而寿齿损矣。又脾色黄,宜
食咸。大豆豕肉粟藿皆咸。
甘多伤肾,骨痛而齿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稼穑作甘属土,肾主骨属水,
土克水也。又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炎上作苦属火,肺主皮毛属金,
火克金也。又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从革作辛属金,肝主筋属木,
金克木也。胡椒和气,过多损肺金吐血。细椒久食,失明乏气。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损人
心,伤血脉,多忘。除湿温中,益妇人。又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卷之一百养生余录(下)
饮食
属性:书云∶善养生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冬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
伤神,饥则伤胃。饮食务益人者,仍节俭为佳。若过多,觉彭亨短气,便成疾。饮食于露天,飞
丝堕其中,食之咽喉生泡。饮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虫鼠欲盗食而不可得,环
器随涎入食。有误食,通身如蝎,针药不疗。饮食以铜器盖之,汗若入内,食者发恶疮肉疽。饮
食生冷,北人土浓水深,禀赋坚实,不损脾胃,久居南方宜忌之。土薄水浅,禀赋多虚,不宜脾
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切忌空心茶,宜戒卯时酒,申后饭欲减。极饥而食且过饱,多结积聚;
渴而饮且过多,必成痰癖。日没后讫,便勿饮酒,不干呕。
太宗谓宰相曰∶朕每日所为,必有常节,饮食不过度,行之已久,甚觉有力。老子云∶我命
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调摄。卿等亦当加意,毋自轻摄养也。
陶隐居云∶何必餐霞服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甚于酒
色者多夭寿,甚于浓味者生奇疾。浆水,按《本草》味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开胃止渴,强
力通络,治霍乱泻利,消宿
食,解烦去睡,调理脏腑,治呕哕,白人肌体如缯帛。为人常用,故不齿其功。世之所用熟水,
品目甚多。贵如沉香则燥脾,木犀则耗气,蜜则滞胃,麦门冬则体寒。如此之类,皆有所损。紫
苏汤令人朝暮饮之,无益也。芳草致豪贵之疾,此有一焉。
宋仁宗命翰林院定熟水。奏曰∶紫苏第一,沉香第二,麦门冬第三。以苏能下胸膈浮味。
殊不知久则泄人气,令人不觉。
《本草》云∶酒,饮之软件神昏,是其有毒也,损益兼行。扁鹊云∶久饮常过,腐肠烂胃,
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有客访周 , 出美色酒两石。 饮八斗,次明起无所苦,酒量惯也。客
已死矣。观之,客肠已出。肠已出,非量过而犯扁鹊之戒欤?
饮白酒,食牛肉,生虫。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不可合乳汁饮,令人气结。祭酒白耗者
杀人。酒后食辛辣物多,则暖人筋骨。卧黍穣,食猪肉,患大风。
凡中药毒,及大毒从酒得者难治。酒性行血脉,流遍身体也。饮酒醉未醒,大渴饮冷水,
又茶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腰脚腿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痹。酒醉当风,以扇扇
之成风。又醉酒吐罢,便饮水,作消渴。
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
《本草》茶饮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多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虚冷,惟饱食后一二盏
不妨。消渴与饥,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重身。将盐点茶,引贼入家,恐伤肾也。
东坡茶说∶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辄以浓茶漱
口于食后,烦腻既少,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者,得茶漱涤,乃不觉脱,不烦挑剔也。盖齿性
便缘此渐牢,而齿蠹且日去矣。饮多则肺布叶举,气逆上。有阴池流泉,六月行路,勿饮之,发疟。
饮宴于圣像之侧,魂魄不安。饮水勿急下咽,久成气病。形寒饮冷则伤肺,上气咳嗽鼻鸣。
粥后饮白汤,为淋为停湿。
陶隐居云∶食戒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接续;莫教一饱频充肠,损气伤心非尔福。又云∶
食炙爆,宜待冷。不然伤血脉,损齿。又云∶食毕漱口数通,齿不龋,口不臭。漱口忌热汤,损牙。
食茅屋漏水堕脯肉,成 瘕,生恶疮。
人汗入肉,食之作疔疮。食诸兽自死肉,生疔疮。六甲日,勿食鳞甲之肉。
隐居云∶生冷粘腻筋韧物,自死生牢皆勿食。馒头闭气莫过多,生脍偏招脾胃疾。鲜酱胎卵
无油腻,陈臭淹藏尽阴类。老人朝暮更餐之,是借寇兵无以异。(《琐碎录》云∶馒头闭气,羊
血汤以开之。包子闭气,好醋以破之。)
食物以象牙金银为匙箸,可以试毒。
《周礼》云∶乐以消食。盖脾喜音声,夜食则脾不磨,为音响绝也。夏月夜短,尤宜忌之。
物之无益而有损者,常人犹不可多食,况病患当避忌者乎?此书所载,凡物之有益而无损者
不书,或损益相半者,则书其损而不书益。
卷之一百养生余录(下)
果实
属性:【生枣】令人热渴气胀,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动脏腑,损脾元。与蜜同食,损五脏。软枣
令动宿疾,发嗽,与蟹相忌。
【梅子】壤齿。
【生龙眼】半沸汤内炸过,不动脾。
【生荔枝】性热,多食发虚热烦渴,口干衄血。
【樱桃】寒热病不可多食,发暗风,伤筋骨,呕吐。小儿多食作热,性热也。
【橘柚】多食口爽,不知五味。
【杨梅】多食发热损齿及筋。
【杏实】多食损筋骨。杏酥生熟吃俱得,半生半熟者杀人。杏仁久服目盲,眉发须落,动宿
疾。双仁者杀人,可研细治大伤。
【桃实】发丹石毒,损胃,多食有热。食桃仁水浴成淋。桃杏仁花本五出,而六出者必双仁,
能杀人者,天常故也。
【李子】平发疟疾,多令虚热。白蜜合食,伤人五内。不可临水上啖之,及与雀肉同食。李
不可沉水,沉水者毒。仁和鸡子食,内结不消。
【梨】寒乳。鹅梨,紫花梨治心热。此外俱不益人,多食寒中,产妇、金疮人勿食,令萎,
因其性益齿而损脾胃,正月勿食佳。(有人家生一梨,大如斗,送之朝贵,食者皆死。考之树下有
大蛇聚毒于此,不常为妖也。他仿此,宜忌之。)
【林擒】多食,热涩气好睡,发冷疾,生疮疖,脉闭不行。子不可食,令人烦。
【石榴】多食,损肺及齿。山石榴多食,无益,涩气。
【栗子】温,生治腰脚,生则发气,宜晒干蒸炒。食多即气壅,患风水气人不宜食。生栗可
与灰中煨令汗出,杀其水气,勿通熟。小儿食生者多难化,熟者多滞气。
【柿子】寒,日干者性冷,多食腹痛,生者弥冷。红柿与蟹同食,吐红。饮酒食红柿,心
痛,至死,亦易醉,不解酒毒。
【FS 稗子】性尤冷,与蟹同食,腹痛大泻。
【蒲萄酒】过多,昏人眼。架下饮酒,防虫屎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