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71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71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上腾,津液上凑,故汗出于头。夫里虚不可下,内涸不可汗。既头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实热在内,小便利而大便黑。为畜血瘀热在里。小便不利,渴引水浆,必发黄,热入血室。虚烦水结,皆令头汗,此为热郁于内而上达,或吐或下,以去其邪。又或小便不利,内外关格而头汗,则为阳脱误下。湿家额上汗出而喘,小便难,大便利者,亦阳脱也。二者难治。 
《百问》云∶表实里虚头汗,不可下。病头汗出者,切忌小便难,为逆。 
【和解】汗下后胸胁满,小便不利,往来寒热,心烦,头汗出,柴胡桂姜汤。寒湿相搏,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吐】阳明下之,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 
【分利】心下满,头汗出,水结胸,小半夏茯苓汤。头汗出,齐颈而还,发黄证也,茵陈汤、茵陈五苓散。 
【下】头汗谵语,是为血热,属阳明,承气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手足汗者,太阳传入阳明之府,热聚于胃,则津液旁达于四肢也。手足 
汗出,大便难,谵语,为热聚于胃可知。阳明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出汗,此欲作痼瘕,即是中寒。 
【下】蕴热,大便燥,谵语,手足汗出,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温】挟寒,水谷不分,手足汗者,理中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寒邪伤人,独不汗出。寒伤荣而不伤卫。卫无邪气所干,则皮腠固密,津液不泄,是以 
汗不出也。及其传里为热,则亦自汗出也。当汗之证,与麻黄三服而汗不出者,死不 
治。寒邪在表,欲饮,水内蓄,因其亡阳久虚,皆令无汗。伤寒无汗,邪在表而腠理 
密也,宜散之,经所谓阳明无汗,小水不利,心中懊 ,身必发热。 
【发汗】太阳头痛,发热无汗,麻黄汤。脉浮紧发热无汗,麻黄汤。阳明反无汁, 
脉浮而喘者,麻黄汤。 
【和解】脉浮而迟为无阳,不能作汗,身必痒,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肌】项背强几儿,无汗,葛根汤。刚 发热无汗,葛根汤、小续命汤。 
【清利】发热无汗,悸不止,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无汗小 
便不利,心中懊 ,身必发黄,五苓齿陈汤。 
【助阳】阳明主有汗,今无汗,身痒如虫行皮中,虚久故也,黄 建中汤、术附场, 
熟附子配麻黄,发中有补。赵嗣真曰∶干姜配生附,补中有发。 
【蒸法】(渍形火攻皆同用。)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太阴少阴有身热而无头痛,盖二经皆不上头故也。厥阴有头痛而无身热,若身热 
而又头痛,属阳经也。) 
伤寒头痛属三阳,乃邪气上攻也。太阳专主头痛,阳明少阳亦有之。三阴无头痛, 
太阴少阴二经至胸而还,惟厥阴循喉咙上络于颃颡,会于巅,故有头痛。伤寒头痛,太阳 
经居多,头角痛属少阳,头额痛及鼻属阳明,头顶痛属厥阴经。厥阴头痛甚而手足寒者, 
为黄病。若两感于寒,太阳与少阳俱病,则头痛口苦干,烦满而渴,与夫头痛热甚入连于 
脑,手足寒者,则为真头痛矣。 
【发汗】伤寒头痛发热无汗,恶寒不恶风,麻黄汤。大便六七日不通,头痛有热,小 
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须当汗解。头痛甚者必衄,葛根葱白汤、荆防散、川芎石 
膏汤。 
【和解】少阳头痛,往来寒热,脉弦细无汗,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发热头痛似 
疟为欲愈,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肌】太阳头痛,发热自汗,表浮缓,桂枝汤。伤风汗出发热,恶风不恶寒,桂 
枝汤;轻者,柴胡加桂汤。天行劳复,头痛四肢疼,葱豉汤。太阳病下之,脉细数,头痛 
未止,连须葱白汤。 
【清】太阳伤寒头痛,须用酒炒黄芩、羌活、薄荷叶辈。自汗头痛及风暑杂病,俱白 
虎汤,少加芎、荆尤妙,竹叶石膏汤。 
【利】夏月头痛恶寒,心下烦躁不快,五苓散。 
【吐】头痛发寒热,脉紧寸大,即是痰厥,瓜蒂散。中寒湿鼻塞声重而头痛,瓜蒂搐 
鼻法。痰涎胸瞒,头痛寒热,瓜蒂散。 
【温】厥阴头痛及少阴证呕而吐涎沫,吴茱萸汤。夏月头疼,身冷自汗,此中暑 
温,术附汤。厥阴头痛, 
脉微迟,为欲愈;不愈者,小建中汤。 
【下】阳明头痛,不恶寒微恶热,不大便,胃气实也,调胃承气汤。表邪入里, 
大便秘,有热,脉沉而滑,或尺寸俱长,皆可下。有热不恶寒反恶热,或不大便,小便赤 
者,胃实也,调胃承气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项强,乃太阳膀胱之经走头项,而行背及腰而下足也,所以太阳感受风寒,则项为 
之强急,必待发汗而解。太阳中风,加之寒湿,亦项强口噤,背反张为 病也,宜温之。 
【发汗】太阳病项强,反汗出恶风为表实,麻黄汤。太阳中风项强口噤,背反 
张无汗为刚 ,麻黄汤。 
【解肌】太阳项强无汗,葛根汤。项背强几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有汗 
项强,脉浮缓,桂枝汤。太阳寒湿,项强口噤,背反张有汗为柔 ,桂枝汤。 
【和解】头项强,身热恶风,腹中满,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 
【温】阴毒初得,病手足项强,咽喉痛,心腹痛,短气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 
汤。阴毒,甘草汤、正阳汤。有误下太阳结胸项强,理中丸。若损甚者,兼与四逆汤。太 
阳误下而厥者,故用此;不厥者,不可轻用。 
【下】结胸病亦有项强如柔 状,大陷胸丸。 
【针】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四肢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蜷卧恶风之类。四肢,诸阳之本,因发热 
汗多,亡阳阳虚而有是 
证也。 
【和】伤寒四肢拘急自汗,脉浮小便数,心烦恶寒,手足倦怠,芍药甘草汤。 
【温】太阳病汗出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拘急者,桂枝加附子汤。吐利后 
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而厥冷者,四逆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由阴气上入阳中,或阳微阴虚相搏所致。脉沉实为阳盛格阴。 
【解】一身尽痛,热而恶寒,面寒,宜解表,桂枝汤。 
【温】一身尽痛,发热面黄,大小便反快者,甘草附子汤。 
【利】一身尽痛发热,身如重黄,头汗出,背强,小便不利,此中湿也,茵陈五苓散。 
【下】一身尽痛,发热面黄,七八日后热结在里,有瘀血也,宜下之,桃仁承气 
汤、抵当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身痛,太阳表证居多也,虽云表邪未解,而有发汗温经先后之不同。自利脉沉为阴 
病,身痛身重属手阳明,为阳病。又有阳邪内行,不荣于表而身痛,不可不知。太阳身 
痛,但拘急。中湿身痛,不可转侧。阴毒身痛,体势沉笃,宛如被杖。 
【发汗】太阳脉浮,身痛无汗,麻黄汤。阳明虽有下证,但身痛者,表未解也,麻黄汤。 
【解肌】发热有汗身痛,桂枝汤。阳明脉浮,葛根汤。汗后霍乱身痛,桂枝汤。 
【和中】汗后脉沉迟,身痛,血不足也,黄 建中汤。 
【温】阴毒呕逆下利,身痛如被杖,唇青面黑,甘草四逆汤。少阴证身痛脉 
沉,肉 筋惕,真武汤。小便 
利者,术附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此发汗过多,亡阳之所致。《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发汗过 
多,津液枯少,阳气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跳 而动,为虚甚也。故仲景特设真武汤 
以救之,谓因发汗吐下后,表里俱虚而有此状,为逆而难治也。 
【温】筋惕肉 而四肢厥冷,真武汤。 
【和经盖阳】虚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 
【疏风】动气在左,肝血之虚也,不可发汗,发汗则重击,其肝血不能藏,故筋 
惕肉 ,此为逆证,先服防风白术牡蛎汤,次服小建中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胸胁满,胸膈间气塞闭也,非心下满也。胁满者,胁肋下气填胀也,非腹中满也。胸 
满多带表证,胁满多挟半表半里证,邪气自表传里,必先自胸胁,已次经心腹。 
【发汗】胸中至表犹近也,葛根汤。阳明喘而胸满,麻黄杏仁石膏汤。 
【和解】半表半里,胁下痞硬,冲和汤去枣加牡蛎。 
或已汗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出汗,或往来寒热,柴胡姜桂 
汤。胸胁俱满,或胁下硬痛,或呕,舌上白胎,或不大便,并小柴胡汤。 
【调中】寒中太阴,误下之,愈不快, 胀,或吐或利,理中汤加枳实、陈皮。 
【吐】邪气留于胸中,聚而为实,非上吐不可。如四日在胸,吐之则已。汗下 
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吐之。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中有寒 
也,瓜蒂散吐之。 
【下】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身热胁痛,大柴胡汤。汗后头疼,心下痞,胁满,十枣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心下满者,当心下高起满硬者是也。不经下后而满者,则有吐下之分;若下后满 
者,有结胸痞气之别。如病患手足厥,脉乍紧,邪结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得食,病在 
胸中,当吐之。经下后心下满而硬痛者,为实邪结胸;满而不痛为虚邪,虚邪留滞则但满而不 
硬痛也。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实则心下满,虚则心下悸。 
【和解】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呕而发热,小柴胡汤。 
【分消】饮水多,心下满胀,牡蛎泽泻汤,利小水。伤寒例云∶心下满、心下悸皆邪 
在胸而停水也。 
【吐】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心满而狂饮不能食者,吐。 
【下】心下满而硬痛结胸,大陷胸汤。心下满,按之濡,关上脉浮者,大黄黄连泻心 
汤。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诸泻心例】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汗后胃不和,心下痞硬,干噫 
食臭,胁下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而干呕,心烦不得安,下之痞益 
甚,此作但胃中虚,客气上逆故硬 
也,甘草泻心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注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外证 
项强,心下满硬而痛者是也。此为实邪在里,法当下之。若脉浮大,若表证,若 
水气,慎不可下,亦有不因下而心下硬满者。经曰∶病患手足厥,脉乍紧,邪结胸中,心 
下满而烦,饥不饮食,当吐之。是则病在胸中也。经曰∶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下,下之 
利不止而死。是则自表传里,留于心下未痊为实,法当吐,故有此戒。其或结胸证具而 
烦躁者不治。《活人书》分五种∶按之则痛为小结胸;不按而痛,手不可近为大结胸;饮 
水不散而成拮胸,为水结胸∶心下懊 ,烦躁烦渴,为实热结胸;妇人热入血室为血结胸。 
【和解】结胸脉浮者,是表有热,或烦渴呕哕,宜先服小柴胡汤解表,方可下之。 
饮水不散而成水结胸,小半夏茯苓汤、小柴胡去枣加牡蛎汤。 
【泄热】如汗后未全解,误下之,为小结胸,烦渴脉实,三黄泻心汤,表未全解尚 
不敢用。 
【理中】邪热在胸膈痞结,或未辨虚实,先与理中加枳实尢妙,先理其气,枳实理 
中丸、桔梗枳壳汤、韩祗和七物调中丸。太阴证下之,心胸硬满,及用诸药不效者,增损 
理中丸。结胸,手不可近,用陷胸等药不效,枳实理中丸;渴,加栝蒌。 
【逐寒】无热证,此寒实结也,枳实理中丸、三物白散、槟榔散。 
【下】心下按之痛,脉浮滑,为小结胸,小陷胸汤。实热脉沉紧,心下痛,手不 
可按,为大结胸,大陷胸汤。有兼项强如柔 状,或从心下至脐上不可近,大陷 
胸汤。血结胸,小腹满,小便不利,抵当汤。 
【水解】结胸喘促狂乱,极热大燥,用地龙水,一服未效,再服自然 
汗出愈。 
【水渍法】结胸烦乱欲死,凝雪汤渍布薄胸上,热除为度。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胸满而不痛者为痞,关脉沉,心下满而不硬,按之不痛,名曰痞。经曰∶病发于阴 
而反下之,因作痞。注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其结胸之轻者乎?外证心下满而 
不痛,按之则濡,是其虚邪留滞,故但满而不痛也。惟枳梗最良。欲攻之,亦须表证解而 
后可。不满不硬但烦闷者,非痞也,谓之支结。凡痞而硬为水停,濡者为气聚。《保命 
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脏,结而不散为痞。 
【和解】表未解,不满不硬,而心下烦闷曰支结,柴胡桂枝汤。服五苓散后心下痞而 
恶寒,表未解也,先与桂枝汤乃可攻。轻者通用桔梗枳实汤,胸满而濡者,半夏泻心汤。胸 
胁微结,小柴胡汤加姜、牡蛎。表证未罢,因数下之,协热而利,心下痞硬,为表里俱 
病,桂枝人参汤。下利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鸣,甘草泻心汤、桂枝人参汤。 
【分利】痞满小便不利,五苓散。饮水过多成支结,小半夏茯苓汤。 
【双解】胸满硬、按之不痛为痞,关脉沉紧,大柴胡汤。 
【温散】痞而不利,术附散。胃寒咳逆气虚,理中汤、四逆汤。 
【下】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十枣汤下之。必其脉沉实, 
无表证,方可用。 
【泻痞例】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手足温,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黄连泻 
心汤。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生姜泻心汤,兼止呕逆。下利腹鸣,用甘草泻心汤,兼调 
胃,祗和用浓朴泻心汤。《宣明》治 
痞,用槟榔散。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六日,邪气入胃,是在腹也。脾为中央之土,所以腹满多属太阴也。经谓非太阴, 
腹中无虚满。常痛者为里实,下之时减者为里虚,当温之。若表解内不消,非大满,犹 
寒热,亦未可下,是邪全未入腑。若大满大实,兼有燥便,须满之四五日方可与下,谓邪 
已入腑也。大抵阳热为邪,则腹满而吐利,食不下。若曾经吐汗下后而腹满,治法各有 
不同,是又不可不知。 
【和解】腹中满痛,小柴胡汤去黄芩。阳明发热,腹满微喘,口苦咽干,或不大便谵语 
者,并小柴胡汤。哕而小便难者加茯苓。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谵语,口中不 
仁,小柴胡汤;有汗,白虎汤。 
【和中气】汗后胀满,浓朴半夏甘草人参汤、桔梗半夏汤。腹满痛者,脾不胜水,水 
与气搏皮肉之间,腹中漉漉有声,小半夏茯苓汤加桂枝。 
【温】太阴腹满,吐,食不下,枳梗理中丸。下利腹满身痛,先温其里,四逆汤;后攻 
其表,桂枝汤。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桂枝芍药汤。 
【下】少阴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者,急下之,大小承气汤。大实痛者,桂枝大黄 
汤。谵妄脉沉数,烦渴,不拘日,调胃承气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少腹满者,脐下满是也。若心胸满腹满,皆为邪气而非物。今小腹满,皆为有物而 
非气。故在上而满者气也,在下而满者物也。小便自利则为蓄血,小便不利乃是溺涩。 
渗利之剂,宜分两途。经曰∶病患素有痞气,连在膈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名脏结也, 
死。 
【分利】少腹硬,小便不利,五苓散。阴阳易,小腹痛,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