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83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83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肉经》曰∶夏至后病热为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又曰∶因于暑汗,烦喘,静则 
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又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难经》云∶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肝为 
躁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戴氏曰∶夏月卒倒,不省人事,名曰暑风。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戴氏曰∶暑乃夏月炎暑也。有中、有伤、有感冒三者。轻重之分∶咳嗽而发寒热,汗 
出不止,为元气内虚, 
肺气不固,暑邪直入,内乘金土,名曰中暑。东垣谓避暑热于深堂大厦之中,得之为中暑。 
身热头疼,烦躁不宁,或身如针刺为伤暑。腹痛水泻或恶心有痰为冒暑。有伤暑,邪舍于 
荣卫,至秋凉后遇风寒,闭固不出,发而为疟。有伤暑而即病者,则以暑剂。虽为霍乱吐泻 
之证作,亦只治暑为本,以人参、白虎、六和等汤之类是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陈无择云∶暑热自病归心,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运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 
入肺则喘满痿 ,入肾则消渴。虽有五脏之殊,大抵审虚实加减补益,兼以清解二法,为治 
则同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体重是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病机
属性:洁古老云∶静而得之为中暑,亦深堂避暑得之之意同。其病多头痛恶寒,身体拘急,肢 
节疼痛而烦,肌肤大热而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通越故也,以大顺散主 
之。动而得之为中热,则是农夫行人于日中劳役太过而得之者,其病必苦头痛,发躁热,恶 
热,扪之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或大泻,无力以动者是也,以白虎汤主之。 

卷之十六暑证门
脉候
属性: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 
不伤形,所以脉虚。(《甲乙经》) 
中暑与热证相似,但热证脉盛,中暑者脉虚,以此别之耳。 
脉浮自汗,或浮大而散,或洪大无力,或虚而迟中得洪缓,皆为伤暑之脉也。 

卷之十六暑证门
治法
属性: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利,洒洒然毛耸,手足逆 
冷,少有劳,身即热,口开,口扳,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发热甚,数下之 
则淋甚。( 即暑也。) 
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身热而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活人书》谓∶ 
自汗,恶寒,身热而渴,面垢,手足冷,脉微弱无力者,中 也。宜人参白虎汤。)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散 
主之。 

卷之十六暑证门
治法
属性:丹溪云∶夏火大热,损伤肺金,壮火食气,病暑者,多是不足之证。所以用清暑益 
气汤、人参白虎汤、孙真人生脉散之类。足可以审前圣立方之旨矣。 

卷之十六暑证门
治法
属性:丹溪有夏月伏阴在内之论。谓人与天地同一橐龠,天地之气升亦升,降亦降,浮亦 
浮,沉亦沉。子月一阳生,寅月三阳生,此气之升也,人之气亦生也。巳月六阳生,阳尽 
出于地上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亦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亦虚 
矣。故夏至后,六阳外泄,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虚冷者,其误甚矣。前人 
治暑用大顺散、桂苓丸等剂,盖因凉亭、水阁、水泉、瓜果之伤,故不曰病热而曰病暑, 
不用辛热,病何由安?非为伏阴在内而用之也,火令之时,流金烁石,何阴冷之有?世人 
不察,妄谓伏阴,而 
用温热,为世通弊。若谓夏月伏阴在内,宜服温热剂,则冬月阳在内,宜服寒凉。然则孟子 
冬日饮汤、夏日饮水,亦不足信欤? 

卷之十六暑证门
药方
属性:(东垣)x清暑益气汤x 治夏月暑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倦怠,胸满气促,肢节疼,或气高 
而喘,身热而顿,心下痞胀,小便黄数,大便溏泻;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 
人参 黄 升麻 苍术(一钱) 白术 神曲(各五分) 陈皮 炙甘草 黄柏 
麦门冬 当归 干葛 五味子 泽泻 青皮(各二分) 
上水煎服。(《内经》)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伤卫,故身热自汗, 
以黄 ,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为君∶陈皮,归身甘辛微温,养胃气,和血脉,为臣;苍术, 
白术、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盛,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 
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偕甘味泻热补水。 
虚者,资其化源,以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庚金为佐也。此病皆因饮食失 
节,劳倦所伤,损其脾胃,乘暑天而作也。汗大泄者,津脱也。加五味子十粒、炒柏五分, 
知母三分。湿热乘肝肾则痿弱无力,加酒 知母,大泻秘涩血中伏火也。加当归身、生地 
黄、桃仁、麻仁各一钱以润之。) 
(《 方》)x十味香薷饮x 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利。 
香薷(二钱)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白扁豆(炒去壳) 陈皮 浓朴(姜炒。 
各一钱) 木瓜 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局方》)x人参白虎汤x 治脉虚暑热,发渴。 
人参(钱半)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一钱) 
上水二盏,粳米一合,同煎。 
(《东垣》)x人参益气汤x 治暑热伤气,四肢倦怠,嗜卧,手指麻木。 
人参(一钱二分) 黄 (二钱) 白芍药(七分) 甘草(一钱) 五味子(三十粒) 
柴胡(六分) 升麻(五分) 
上水煎服。 
x生脉散x 治暑脉微而渴汗。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各等分) 
上水煎服。 
x竹叶石膏汤x 治暑热烦躁。 
石膏(一两) 半夏(二钱) 人参 麦门冬(各二钱) 甘草(二钱) 竹叶(二 
十个,揉碎) 
上姜三片,水煎服。 

卷之十六暑证门
药方
属性:(《局方》)x香薷饮x 治一切暑热腹痛,或霍乱吐利,烦心等证。 
香薷(一斤) 浓朴(制) 白扁豆(炒。各半斤)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x黄连香薷饮x 
黄连(四两) 香薷(一斤) 浓朴(半斤) 
每服四钱,如前服。 
x香连丸x(方见痢疾门)治暑热泄泻,腹痛后重。 
x白虎汤x 治暑渴。 
石膏(五钱) 知母(二钱) 甘草(二钱) 粳米(二钱) 
上作一服,水煎。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 
x五物香薷饮x驱暑和中。 
香薷(二钱) 浓朴(姜制) 白扁豆(炒。各二钱)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十分) 
上水煎,不拘时服。 

卷之十六暑证门
药方
属性:x益元散x x五苓散x(并见泻泄门) x辰砂五苓散x(本方加辰砂。) 
x通苓散x 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 
麦门冬 淡竹叶 车前穗 灯心 
上等分,水煎服。 
(子和)x桂苓甘露饮x 治伏暑发渴,脉虚,水道滞。 
桂(一钱) 茯苓 人参 泽泻 白术 甘草 干葛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 
石(二两) 藿香 木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宣明》)x桂苓甘露饮x 
茯苓 泽泻(各一两) 白术 石膏 寒水石(各二两) 滑石(飞,四两) 猪苓 
桂(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卷之十六暑证门
药方
属性:x缩脾饮x解伏暑,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霍乱。 
白扁豆(炒) 干葛 甘草(各四两) 乌梅肉 砂仁 草果(各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x冷香饮子x 治伤暑 ,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陈皮(各一钱) 草果 甘草(炙。各钱半) 
上水盏半,姜十片,煎八分,去渣,井水顿冷服。 
x大顺散x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 
吐,脏腑不调。 
干姜 甘草(各五钱) 杏仁(去皮尖) 桂(去粗皮。各二钱) 
上先将甘草用沙炒,次入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沙净,合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汤 
点服。 
x二气丹x 治伏暑伤寒,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硫黄 硝石 
上等分,于银石器内,文武火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 
四十丸,不拘时,新汲水下。 
x消暑丸x 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醋煮,一两) 甘草 茯苓(各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集成》)x姜朴汤x 治夏秋暑热,过食冷物。茶水以伤其内,过乘凉风以伤 
其外,致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吐泻,此内外俱寒冷也。 
干姜(炮) 浓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陈皮 枳实 羌活 炙 
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卷之十六暑证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以新胡麻一升,炒黑,取摊冷,碾为细末,以新汲水调三钱。凡着热,不得 
外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x一方x,治中暑发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扇之。重者,地浆水灌则醒。若与冷 
水饮,即死。 
x一方∶x治暑月伤热。用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之。 
x一方∶x治旅途中暑者。移至阴处,急就道上掬热土于脐上作窝,令人尿其中,冷,用 
生姜大蒜细嚼,热汤送下。 
x一方∶x治中暑。用小青叶,先以井水浸,去滓,控干,入砂糖擂汁,灌之立效。 
x一方∶x治中暑热 渴死者。用路上热土、大蒜等分,研烂,水调去滓,用清汁饮之 
即活。 

卷之十七湿证门
病机
属性: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湿热伤脾。诸颈项强,皆属于湿。因于湿,首 
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 
代,阳气乃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湿 
盛则濡泄,湿气甚者为着痹。声如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 
《原病式》曰∶诸劲强直,积饮,痞膈中满,下体重, 肿,肉如泥而按之不起,皆属 
于湿。 
《要略》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 
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便。 
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冷所致也。风 
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 
涩。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 
欲去衣,或身微肿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 
痛,鼻塞,其脉大; 
自能饮食,腹中和;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即愈。 

卷之十七湿证门
病机
属性:陈无择云∶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停滞腻物,烧炙膏粱过度,气 
热熏蒸,浊液不行,涌溢于中,此湿从内作;外因坐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澡浴为风 
所关,涉水为湿所郁。郁于表腠则发黄。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此湿 
从外生,可见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故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 
为病。 

卷之十七湿证门
病机
属性:湿邪自外而感者,为表邪郁热,故发寒热,身如熏黄,皮肤着痹。清湿袭虚,而上为 
头痛,鼻塞而烦;入骨节为重痛,足趺浮肿;脉浮缓。湿邪由内作者,为里结滞,故霍乱 
吐利。重则发痉强直,轻则痞膈中满,怠惰嗜卧,沉重无力。流滥关节则烦痛,注于经络, 
屈伸不得,气不能统则发肿,肉如泥,按之不起,其脉多沉。 
经曰∶因于湿,首如裹,声如从室中言。湿热不已,熏蒸于上,则头重,目黄而鼻 
塞也。故东垣云∶湿淫所胜,助风以平之,为湿邪之袭于上者也。 
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足 肿而膝重,无力以行。腿脚麻痹,腰腿为之不 
利也。又曰∶腰重如带五千钱,皆湿邪之着于下者也。 

卷之十七湿证门
脉候
属性:《脉经》曰∶沉而缓、沉而细、微缓者,皆中湿。脉浮为风湿。浮而缓,湿在表也; 
沉而缓,湿在里也。脉 
沉细迟微为寒湿,为湿痹,脉滑疾,身热,烦喘,胸满口燥,发黄者,为湿热;洪而缓 
者,皆湿热自甚而痛也。 

卷之十七湿证门
治法
属性: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湿病本不自生,因脾热内虚,怫郁不能宣行,故停滞 
而生湿也。况脾气虚弱之人,易于感冒,岂但水不流而后为湿故?人只知风寒之威严,不 
知暑湿之炎暄,感人于冥冥之中也。故治湿之法,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曰∶治湿不 
利小便,非其治也。经曰∶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宜桂苓甘露、木香、葶苈、木 
通治之。又云∶葶苈木香散下神芎丸,下水湿,消肿胀,理脾胃,无出乎此也。 

卷之十七湿证门
治法
属性:经曰∶因于湿,首如裹。又云∶湿热不攘。此盖湿郁为热,故身体疼痛而烦,肢节 
强直而肿。或脉浮者,名曰风湿,当微微发汗,使风湿俱从汗出。若大发汗,则风去而 
湿尚存,两胫逆冷,胸腹满,头目痛,多汗,妄言、脉阳濡弱,阴急小,是名湿温,因伤湿 
而复伤暑也。湿热相搏,而成此疾,不可发汗。汗则必不能言,及耳聋,不知痛痒,乃是重 
湿证。虽有寒热,然湿热证多,湿寒证少,故不宜骤用姜、附大热之药。戴人论湿证, 
而以湿热为原,风寒为兼,深得《内经》之旨也。丹溪亦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 
居八九。 

卷之十七湿证门
治法
属性:有脾胃素弱,内蓄痰饮,外冒风露,相搏上冲心胸,令人涎潮壅塞,口眼 斜,半身不 
遂,昏不知人。与 
中风相似,但脉沉涩或沉而细。不可作中风治,谓其脾土好干恶湿,而被湿热相干,则有是 
疾。若作中风治之,脾元愈虚,痰湿愈甚,必致危笃。 

卷之十七湿证门
治法
属性:湿从外入者,宜汗散;湿在上者,亦宜汗散;湿从中起者,宜疏利二便,分轻重用之。 
在下者,宜淡渗,以利小便;腹胀脚肿甚者,舟车丸下之。 
湿热内深发黄,茵陈汤下之。或佐以防己、黄 。 
一身尽肿痛,或无汗,是湿流关节,邪气在表,宜五苓散加桂、苍术微汗之,不可大 
汗。若自汗出多,热燥津液少,内水不利,切勿利之,重损津液也。宜防风白术甘草汤主之。 
湿郁者,越曲丸主之。 
肥人多湿,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散风行湿最妙。 
苍术治湿为必用之药,上下部皆可用。 
身如被杖,湿伤热血分也。 
《局方》用燥剂,为散湿郁也。湿得燥则豁然而收。燥湿宜羌活胜湿汤、平胃散。 
湿胜气实者∶宜神佑丸、舟车丸,虚者,桑白皮、茯苓、人参、葶苈、木香、白术之 
类;去湿与热,须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