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2006年第4期 >

第20章

当代-2006年第4期-第20章

小说: 当代-2006年第4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借助的手段是较为原始的氢气球罢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气球部队才被彻底淘汰,代之以先进的炮兵观测飞机和多用途直升机。 
  面对敌人气球的出现,来将军背水一战别无选择。眼下他唯有寄希望于一举摧毁敌炮,狭路相逢勇者胜。憋足劲的中国大炮顿时怒吼起来,隆隆炮声如同火山爆发震撼大地,复仇的炮弹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脑地砸向敌人阵地。这是一次疾如闪电的致命打击,敌人刚刚还在逞凶的大炮顿时变成哑巴,前沿观测兵兴奋地报告说,敌阵腾起滚滚浓烟,我方炮火业已准确覆盖了敌人炮兵阵地。 
  “铁锤”重炮团初战告捷,打掉敌人“支那战神”,阵地上顿时欢声雷动,指挥部的人们终于重重地舒出一口气来。经验丰富的来将军沉着地给烟斗重新装满烟丝,然后下令火速转移阵地,他知道凶恶的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敌人电台很快会召来飞机报复。但是没等中国官兵行动起来,空气中骤然响起炮弹落下的刺耳尖啸。 
  原来狡猾的敌人隐蔽着不止一个重炮群,中国军队因为情报不准确,观测位置不佳,侦察手段落后,未能摧毁敌人全部远程火力。敌人未被消灭的重炮在观测气球引导下展开反击,于是业已暴露目标的我军阵地遭致猛烈轰击,滚滚浓烟和大火立刻像魔鬼一样吞没刚刚还在怒吼的我军大炮。 
  那只阴险的日本气球成为中国炮兵的克星,它毫不费力地找到并锁定中国重炮团的藏身之地,然后呼唤炮弹把中国阵地变成一片燃烧的火海。直到夜幕降临,敌人炮击才渐渐归于疏落和沉寂,但是熊熊燃烧的树林还是把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次日清晨,当一轮火红的太阳升上天际,弥漫在战场上空的浓烟终于散开,人们赫然看见,原先隐藏我军大炮的那片槐树林已不复存在。敌人炮弹不仅把大树连根拔起,还在地面留下许多惊心动魄的弹坑来。后来人们搜寻英烈遗物的时候,有人找到一只精美的英国烟斗,烟斗里填满尚未来得及点火的烟丝。 
  一代中国炮王魂断豫东战场。 
   
  第十五章坦克大决战 
   
  1 
  铁流滚滚,战车东进,代号“猛虎”的坦克部队马达轰鸣,风驰电掣增援豫东战场。 
  猛虎部队前身为南京装甲兵学校,为中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化部队,也是中国人努力追赶世界潮流的一个见证。国民政府在东北“九·一八事变”之后痛下决心,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各式坦克装甲车数十辆,成立南京装甲兵学校,专门用以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其战争危机感由此可见一斑。 
  问题在于,当时中国是个政治动荡经济落后的亚洲穷国,广大民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许多宝贵外汇购买先进的西方武器呢?所以直到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国民政府才匆忙下令把南京装甲兵学校改建为装甲兵团,下辖三连战车。尽管这些战车多数还是一战时期西方人的老式坦克,但是对于落后挨打的中国人来说,这些披挂钢铁铠甲的庞然大物还是令人精神振奋大开眼界。 
  南京装甲兵团初试锋芒始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国民政府为了全歼上海日军,令其开赴战场,期待予敌一个出其不意的重击。但是这场战斗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参战坦克战车损失惨重,几乎未能取得战果便遭击毁,究其原因当然不是敌人发明了什么反坦克的新式武器,而是我军缺少实战经验所致。 
  与中国坦克失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作为日军开路先锋的坦克部队,他们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以至于横冲直撞势不可挡。同为上述淞沪抗战,当日军一个坦克大队在安徽广德与奉命阻击的川军第一四五师迎面遭遇时,身背大刀的中国官兵被眼前这些轧轧作响喷吐火舌的钢铁怪物惊呆了,他们除师长饶国华在南京受训时得见过坦克外无一人识得来者为何物。结果数千官兵英勇无畏地冲上前去与敌人坦克肉搏,战斗仅持续半天,第一四五师被击溃,饶将军自杀身亡。 
  总之抗战初期的敌人坦克已经成为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炫耀武力的象征,这些张牙舞爪的铁乌龟横行于中国大地上,攻城掠地耀武扬威,一直开进中国人铭心刻骨的耻辱记忆之中。 
   
  2 
  “失败为成功之母”,淞沪抗战失败之后国民政府大力重组装甲兵团,德国学成归来的坦克战专家邱清泉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担负起建设这支代号为“猛虎”的机械化钢铁部队和夺取对日作战胜利的历史性任务。 
  猛虎部队一共包括两个战车营和一个后勤供应修理营,拥有各型坦克战车总数约七十余辆(另一说为六十余辆)。这些坦克战车都是“七·七事变”后南京政府下令从德、法、意各国紧急购进的,许多到港货物甚至来不及开箱检验就直接被运往部队,可见得前线战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候。在猛虎部队的威武行列中,既有德国一战时期的“伯虏克1型”坦克,意大利“菲亚特”装甲车,法国老式的“雷诺”坦克,也有苏联(俄国)最新式的“T-26”坦克等等。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坦克战车有采用汽油发动机的,也有柴油机的,有履带式,也有轮式,武器系统更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普通机枪,也有大口径机枪,有滑膛炮,也有线膛炮,炮筒长短不一射程不同,口径更是粗细各异,有如集合起一支多国部队来。值得一提的是苏联T-26B型坦克,这是苏军三十年代研发的新型坦克,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无论其战斗性能、装甲厚度还是火炮威力均优于日本主战坦克,成为猛虎部队克敌制胜的信心保证。 
  从1840年满清帝国以大刀长矛同西方人的洋枪洋炮作战算起,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百年,贫穷落后的中国人从无到有奋起直追,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钢铁之师。广大官兵更是满怀高昂的爱国热情,克服重重困难苦练杀敌本领,他们在指挥官邱清泉将军带领下反复演练坦克战术,充分吸取淞沪战役的失败教训,逐渐总结出一套对日作战的完整方案来。 
  现在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猛虎部队星夜兼程,像一把出鞘利剑悄悄进入阵地埋伏起来。此时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我军虽然人数占优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进攻武器,面对敌人坚固防线往往攻击乏力功亏一篑。当这支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部队及时赶到前线时,主力军长桂永清闻讯大喜,亲往慰问友军,薛岳总司令也拉着邱清泉的手再三嘱咐说:雨庵老弟,国家兴亡,抗战大业皆系于你一身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历史之手将青年将军邱清泉推上抗日战争的风口浪尖,他肩负的唯一使命就是取胜。 
  不胜利,毋宁死! 
   
  3 
  尽管中国坦克的数量尚不及一个德国坦克师(四百八十辆坦克战车)的零头,但是在被我包围的日本第十四师团残兵败将面前,“猛虎”部队仍然居于绝对优势。当时“闪击战”还是一种停留在欧洲军事家书本里的战争理论,是一种未经实战检验的战略思想,或者说一场等待爆发的军事革命,就连这种先进战术的首倡者古德里安将军也要等到一年多以后欧战爆发才可能将其运用于战场,所以相对于和平环境的德国人来说,中国抗战军人邱清泉简直是个幸运儿,“战争是军人的舞台”,他完全有可能先于他的德国老师将其战争理论运用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从而成为“闪击战”的始作俑者载入史册。 
  大战前夜,邱清泉耿耿难眠,毕竟这是他首次指挥的坦克大战而不是训练演习。他信步走出掩蔽部,看见阵地上到处都有灯光闪烁,走到跟前才看清原来是官兵们还在围着坦克忙碌。为首一个军官大声向指挥官报告说:我是车长袁云宽少尉,正在跟前来支援的步兵兄弟讨论步坦协同战术。 
  邱清泉听见对方口音很熟悉,就问他是哪里人。年轻少尉回答:浙江永嘉。听说长官也是我们永嘉人啊。 
  将军很高兴,他自从投笔从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于是同老乡拉了一阵家常。他关切地嘱咐下级说:要抓紧时间休息,明天的战斗任务很艰巨呢。 
  袁少尉大声回答:是!保证让敌人尝尝猛虎部队的厉害。 
  天亮之前,天气突然变坏,天空电闪雷鸣,黑沉沉的浓云像低垂的帷幕几乎伸手可及。邱将军心中大喜,对中国大军来说,天气变坏真是上帝及时送来的一份厚礼,因为在恶劣天气里敌机无法飞临助战,而且浓云雨雾还会妨碍炮兵视线,敌人观测气球就是升空也难以捕捉目标,这样日本人的炮火威胁也会随之大大减轻。 
  随着指挥部传来总攻击命令,阵地上腾起一片浓浓的黑烟来。马达怒吼,钢铁履带轧轧地转动,坦克一辆接一辆驶出隐蔽阵地。邱将军亲自登上第一辆开路坦克,他认出向长官敬礼的车长正是那个苦练杀敌本领的浙江老乡袁少尉。将军信心百倍,他看见浓重的黑暗正在退潮,遍地硝烟像一张大幕正在徐徐开启,露出一条通往战场的胜利道路来。将军挥动手臂庄严下令: 
  各单位成战斗队形——前进! 
   
  4 
  按照上级部署,猛虎部队将作为一把锋利尖刀,出其不意地撕开敌人坚固防线,歼灭敌人最具威胁的炮兵和坦克部队,然后带领步兵直插敌人心脏三义寨,彻底摧毁土肥原司令部。 
  最先遭遇的是一股敌人骑兵部队。 
  坦克纵队的猝然出现令日本人惊讶不已。 
  在第十四师团官兵经验中,尽管他们的铁蹄遍布中国辽阔的北方大地,但是从未遭遇过敌人坦克,甚至根本不知道穿草鞋的中国人还有坦克部队,好像先进武器都是日本军队的专利一样。这些从远处隆隆驶来的坦克纵队全都涂抹了伪装色,炮塔和车身披挂树枝,远处难以辨认国籍和型号。加上日本指挥官事先未获侦察情报,对猛虎部队的秘密抵达一无所知,所以被这个意外情况搞糊涂的日本骑兵纷纷停止前进勒马观望。 
  犹豫不决的骑兵指挥官举起望远镜来观察,也许他对于坦克外形的辨识根本是个外行,也许以往的经验和信心起了作用,总之很快他就决定把这支来势凶猛的坦克部队当作自己的援兵。指挥官一声令下,骑兵以为会师在即,许多人兴高采烈地挥动马刀和太阳旗,还有人跳下马来大叫大嚷,得意忘形地向坦克欢呼致敬。 
  但是随着一阵低沉的轰响传来,坦克开炮了,日本侵略者的黑色噩梦随之降临。 
  行驶中的坦克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大口径机枪和坦克炮一齐开火,打得日本人猝不及防纷纷倒地。本来号称“黑色闪电”的日本骑兵以行动快速火力强大傲视战场,常常充当对付中国步兵的杀手,但是这回他们不幸遭遇经验主义的陷阱,坦克不仅速度更快火力更加强大,而且还有坚固装甲保护,而骑兵在强大的坦克部队面前等于一队毫无还手之力的活靶子,一群束手待毙的绵羊。战斗进行十几分钟,除部分敌人侥幸逃走之外,许多骑兵被当场击毙,缴获百余匹东洋战马和枪支武器若干。 
  初战告捷,猛虎部队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继续推进。 
  然而此时也有一串令人担忧的坏消息接踵而至,邱将军先是得到报告说,几辆经过战斗的坦克相继发生故障:有的炮膛过热无法射击,有的履带脱落停止不前,还有的发动机冒烟停在原地等待救援。随后他又得到紧急报告,一辆意大利“菲亚特式”战车莫名其妙地起火自燃,幸好车上官兵弃车逃生,未造成人员伤亡云云。这些发生故障的坦克都是一次大战性能较差的老爷车,西方人只将其用作训练而不派上战场,好在邱将军胸有成竹处乱不惊,果断下令将坦克重新编为两个梯队:以性能先进的苏制“T-26”为主力全速突破敌人防线,而那些老爷车则跟在后面扩大战果。 
   
  5 
  晕头转向的日本人终于回过神来,他们立即展开疯狂反扑,试图阻止中国坦克前进。 
  冰雹一样的炮弹纷纷从天而降,把泥土和石块抛向天空,把即将成熟的麦子砸得东倒西歪。但是敌人炮火还是无法阻挡坦克的快速推进,这都是因为恶劣天气帮了中国人忙的缘故。慌了手脚的敌人眼看炮火阻击无效,中国坦克已经势不可挡地突破战壕工事,击毁地堡火力点,冲进敌人炮兵阵地,将大炮统统摧毁,将来不及逃跑的敌人炮兵打得东倒西歪魂飞魄散,于是下令实施臭名昭著的“肉弹”战术。 
  一群群被称作“坦克杀手”的爆破手紧急出动,对中国坦克实施自杀式攻击。 
  日本陆军教程规定,士兵须按照上级命令进行各种战术演练,包括实施消灭敌人的近距离爆破。士兵被编为二至三人一组,一人负责吸引对方火力,其他人身上捆满手榴弹,怀抱炸药包或爆破筒,一旦接近目标即刻引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自杀式战术后来被称作“肉弹”战术。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军士兵作江伊之助等三人就是这样浑身捆满炸药去炸毁中国军队的铁丝网,后来他们的名字不仅进了靖国神社,还受到天皇敕谕嘉奖和大肆宣传,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所谓“忠勇三肉弹”。在以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这种残忍的“肉弹”战术到处开花,从陆地战升级到海战和空战,以至于开创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先河。日本飞行员驾驶载满炸药的木头飞机撞向美国军舰,成为自杀式攻击的最高典范,令盟军官兵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丧心病狂的“肉弹”成为日本人企图挽救失败命运的秘密武器。 
  得到敌人“肉弹”成群拥来的报告,邱将军早有对策毫不惊慌,他是留学德国的坦克战专家,不仅悉心钻研西方国家的坦克战例,对日本人的反坦克战术更是进行过深入研究,并且早已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破敌良策。他曾在一份战术报告中指出,1937年淞沪战场中国坦克失利的最大教训就是缺少步兵掩护,它们都是在孤立作战的不利形势下被敌人“肉弹”轻松炸毁的。当时我军既无实战经验,也未进行过步坦协同战术的演练,甚至根本不懂得坦克需要步兵来保护的基本道理,一位将军还振振有词地训斥坦克兵说,既然这些玩意儿都是钢铁做的,你们还怕什么?结果步兵远远躲在后面,等待坦克去消灭敌人而不是主动配合作战,给了敌人“肉弹”各个击破的可乘之机。血的教训换来宝贵经验,此一时非彼一时,现在轮到邱将军大破敌人“肉弹”战术的时候了。 
  随着命令下达,坦克群放慢速度,开始执行代号为“铁扫帚”的步坦协同作战。 
  中原战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坦克可作互相掩护,不像城市巷战那样地形复杂,有利于敌人爆破手隐蔽接近。更重要的是,随同坦克一道前进的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冲锋枪部队,这些步兵的任务不是冲锋陷阵而是保护坦克安全。当坦克高速开进时,每辆坦克上都搭载数名头戴钢盔的冲锋枪手,他们高度警惕地注视四周敌人动静,防止敌人利用死角进行致命偷袭。一旦坦克减速,冲锋枪手就跳下车来沿道路两侧搜索前进,用强大火力在坦克四周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保护网。冲锋枪手变成敌人“肉弹”的克星,他们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队,手中喷吐火舌的冲锋枪简直就是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