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探索未解奥秘 >

第13章

探索未解奥秘-第13章

小说: 探索未解奥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乌鲁班巴峡谷的时候,一位当地农民告诉他们,河流上面有一座隐秘的城市。
    在较低的平地农作并生活在遗址以下山区的盖丘亚人带领着宾汉,穿过丛林,翻过悬崖峭壁, 整整走了一天,
  来到了一块高地。宾汉确信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消失的印加城市”,他马上让当地人把覆盖在建筑物上的藤蔓杂树砍掉。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古城一方面得到了清理,另一方面也遭到了劫掠,无数的金银财宝消失了。对古城充满崇敬,对外国人的侵入深恶痛绝的盖丘亚人要常常被禁止进入古城区。成箱成箱的瓷器、生物骸骨和岩石被运出了秘鲁。
    向外界公布自己“发现了”“消失的印加城市”后,宾汉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及资金赞助。以后,他又一次回到这儿。尽管后来的探险者发现,印加人在埃斯皮里图潘帕的真正最后一个据点在乌鲁班巴峡谷以外的密林深处,马丘比丘仍然被世人认作是印加文化的建筑象征。
    作为一个农业中心、城堡或纪念中心,马丘比丘却坐落在蜿蜒奔腾的乌鲁班巴河上方的安第斯山脉的2700米高空,位于曾经一度统治了大部分南美洲地区的印加帝国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库兹科西北大约40公里处。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判断,该古城建于15世纪的帕查库特克皇帝统治时期,问世纪初期以前一直有人居住。人们对它建造的目的及如何建成一直存在争论。198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之一,从而也成了追求精神启蒙的人们的朝拜圣地。
    想真正了解马丘比丘的建筑情况、建筑目的和衰亡过程的游客,在他们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印加人没有文字历史,他们使用基普库纳,即一套用绳子打结的方法,记录历史。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古城的每个方面几乎都存在争论,导游册上含混不清,互相矛盾的解释就反映了这种混乱状态。面对这些遗址,印象比语言的作用更加有力,你只能对建筑工匠、农民、星相学家和神职人员表示由衷的赞叹。
    包含3000多级台阶的100
  多座石梯把庞大古城的各个不同部分连接了起来。排列有序的露台抬高了高地的边缘,使其与农业区的茅草顶小屋连接在了一起。台阶蜿蜒通过门卫房、葬礼石和基地,通往徒步旅行者进入古城的印加小道。三只几乎亘古至今一直呆在这儿的羊驼默默地埋头啃着草,并经常像骄傲的孔雀一样,摆出姿势让旅游者拍照。
  对星相学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在凌晨就开始游览太阳神庙,这儿被认为是一座天象观测台。它的外形类似于墨西哥奇岑伊喳马雅半圆形天文台,呈圆形。太阳神庙的建筑极好地体现了修建者的创造性,切割得极为精细的大理石没有用一点水泥,完全靠精巧的设计垒堆在一起,浑然一体,非常坚固。
    像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都是很好的天文学家,在这座圆形的神庙里,据说藏有大量金银和许多供奉太阳神的神像。著名的“印地华塔纳”也具有同样的功能,被认为是一种观测天象的工具,顶上装着一种用岩石刻成的类似于日晷的仪器,可以用来预测冬至和夏至的时间,以便人们安排播种和收获。
    印地华塔纳对怀有宗教兴趣的人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因为对萨满教和马丘比丘的神秘色彩感兴趣而来到此处的游客一般在这儿,面对汇纳比丘后面冉冉升起的红日,开始他们一天的游览。他们也肯定会被圣石吸引住,这是一块东西向放置的巨石,像黑板一样平整,旁边经常可以见到身穿黑袍的沉思者。据说,这块巨石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有相同的精神魔力。不知疲倦的旅游者还会继续前行,绕过圣石,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登上汇纳比丘,俯瞰整个古城。体力更好的游客可以慢慢走过墓地,游览喷泉和俭朴的宫殿。
    漫步走过马丘比丘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或者停留在一堵石墙前,想象古城昔日的辉煌,你对古城的印象会越来越深刻。
    喜欢追索神秘世界的游客把古城遗址认作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也不止一个人认为,马丘比丘是由“外星人”建成的。当你审视着一座座的神庙、坟墓和古城那无可比拟、匪夷所思的环境所在,这种看法也就不那么荒诞了。为什么一个文化要选择这:一个无法到达的地方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呢?为什么他们的后人要选择这么一种悄无声息的和平方式离开呢?为什么现代朝拜者会被吸引到这儿的深山中,会执迷于这儿神秘的一切呢?
    旅游者向人们提出了有关马丘比丘的若干不解之惑,这种种不惑之处等待学者、考古专家去解答。
    考古专家葛瑞姆·汉克撰文道:
    千辛万苦进入这个荒野建立马丘比丘城堡的人,一定受到很强的动机驱使。
    不论动机为何,选择如此偏远的海拉达2700米左右的险要地点兴建城堡至少有一个好处:征服秘鲁的西班牙军队和随之而来的天主教传教士,对印加文化展开全面扫除时并没有找到这座城堡,因而让它逃过一劫。事实上,直到1911年,当印第安古文化遗产开始受到西方人应有的尊重时,年轻的美国探险家宾汉才将他发现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公诸于世。刹那时,我们眼前敞开了一扇奇妙的窗子。透过它,我们得以一窥哥伦布抵达前美洲文化的奥秘。在秘鲁政府保护下,代表神秘的美洲古文化的马丘比丘遗迹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免于遭受不法之徒的侵扰和掠夺。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会为它的神奇感到迷惑,惊叹不已。
    人们仁立在古城南端一座高台上,放眼望去,只见整个废墟覆盖着青苔,层层叠叠,一路向北延伸。周遭的山峰隐没在云堆中,阳光偶尔破云而出,洒照下来。
    在脚下的山谷中,可以看见圣河蜿蜒流经马丘比丘城堡下的岩层,有如一条护城河环绕着一座雄伟的城廓。从高处望下去,河水映照着山坡上的热带丛林,显得格外翠绿。河面上水光粼粼,煞是好看。
    马丘比丘废墟对面那座高耸的山峰,它的名字叫江纳比丘,经常出现在旅行社的海报上。距离这座峰顶约莫100
  米的山坡上有一座整齐的梯田。显然,以前曾经有人爬上那儿,小心翼翼操作粑子,将陡峭的悬崖修建成一座代美的空中花园——也许,古时候这座花园真的栽满鲜艳的花儿呢。
  在我看来,这整座古城简直就是一件庞大的雕刻艺术品,由山丘、树木、石头和流水组合而成。它美得让人心醉。这一辈子,我还没看过那么美丽的地方。
    尽管整座城堡散发着灿烂的光彩,但是,感觉上,我却仿佛凝视着幽灵聚居的一座死城。它使我想起沉没在海底的一艘船,阴森森,鬼影憧憧。城中的房屋鳞次林比,坐落在一排排长长的台阶上。屋子都很小,只有一个房间,紧邻狭窄的街道,建造得十分坚固耐用.朴素无华。相形之下,举行祭奠的场所在建筑上就讲究得多。在大庙中砌有许多大石头,其中一块多边形巨石打磨得十分光滑,长约3.6米,宽1.5米,厚1.5米,重量绝不下于200
  吨。古代的建筑工人如何将这么巨大的石头搬运上山?
  像这种石头,马丘比丘城中有好几十块,全都以各种角度连锁在一起,组成一座宛如拼图游戏的墙壁。我数了一数,发现其中一块石头总共有33个角,每一个角都跟毗邻的那块石头上一个相等的角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在这座古城,到处可见巨大的多角形石头和正方形石头;棱角锐利得有如剃刀。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未经雕凿的大圆石,被融合进整体设计里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奇特的、对西方人而言极不寻常的装置,诸如“印地华塔纳”,意思是“太阳神的拴马柱”。它的底部是一块光洁如水晶的灰色基石,雕刻成繁复的几何图形,装饰着神龛和拱壁,中间竖立着一支粗短的、挺直的叉子。
    马丘比丘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学术界的正统看法是:这座城堡的兴建日期应该是公元15世纪左右。然而,一些备受敬重的学者却敢于质疑,时时提出不同的意见。例如,1930年代,德国波茨坦大学天文学教授洛夫·穆勒找到确凿的证据,显示马丘比丘古城在建筑上的一些重要特征,反映的是重大的天文现象。他以数学方式,仔细计算过去几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由于一种名为“岁差”的天文现象,星星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得出这样的结论:马丘比丘城堡的最初设计和建设,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完成。
    在正统历史学家眼中,这简直就是信口胡说。如果穆勒的推算正确,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就不是短短500
  年,而是6000年了。这么一来,它就比埃及的大金字塔古老得多(正统学者认为,大金字塔的兴建日期约莫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关于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异于正统学界的意见。跟穆勒一样,他们大多认为,这座城堡的部分遗迹,比正统历史学家所认定的日期古老好几千年。
    就像组合在马丘比丘城堡墙上的多角形巨石,乍看起来,这个观点似乎能够配合其他碎片,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让我们得以解开历史之谜,一窥秘鲁古老的面貌。维拉科查是这场拼图游戏的一部分。传说中,他的首都设在帝华纳科。这座伟大古城的废墟,如今坐落在玻利维亚境内一个名为科尧的地区。
    如果汉克的假设“马丘比丘的建设者”是远古时代“维拉查科”的杰作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马丘比丘”乃是“太平洲”幸存者的又一杰作。但他们为何偏偏将城堡建在海拔达2700米高的山峰之间呢?在如此高的地方修建城堡,连生计也成问题呀?这是不是“太平洲”人的陆路逃难者向他们的太空探索者留下的“醒目”标志,以便“太平洲”的太空探索者找到“世外桃源”后回来发现他们,并将他们接走呢?
    陷入黑暗的城堡
    从秘鲁向北进入玻利维亚,印第安人讲起有关“维拉科查”的故事依旧那么神奇。
    入侵南美的西班牙人,在征服地四处都能够听到有关维拉科查的传说。传说告诉人们:维拉科查是古代的创始之神。他在一片混饨、暗无天日之际创造了世界。他又让太阳、月亮升起,于是地球有了光明。也就是在同时,他在现在的玻利维亚的蒂华纳科用泥塑造了人和动物,并且赋予他们生命。他教给人语言、习俗以及艺术。后来,他又把一些人带到各个大陆,让他们在那里定居。以后,他又带着侍从到四处检查,训戒那些良知将灭的人,惩治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最后,他在沿海某处向人们说了声“再见”,就驾波逐浪,消失在大洋之上。但是,他说了他还要回来的。在占领南美以前,这些西班牙人从来没有听到过白色诸神的传说,他们无不惊讶地听当地人说,一批太阳之子教给人类各种技艺,然后又消失了。而这些传说都一致肯定太阳之子还会回来。
    玻利维亚的充满隐秘的城市——蒂华纳科城,这个谜一般的城市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离任何地方都很远。从秘鲁的库兹科出发,要乘上几天的火车和船才能到达这个城市。这个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挺少。体力劳动对于任何一个非本地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但是,恰恰在这样的高原上,曾经有一个大城市。
    在一块块100
  吨重的砂岩上,垒上一块块60吨重的石块,砌成了墙。巨大的石块表面都琢磨得十分平滑,拼合处的角度也十分精确,用铜株连在一起。全部石工做得十分精巧。在一些重约10吨的石块上发现了一些2.5米深的孔,这些孔的用途至今还没法解释。从同一块石头上开下来的好些块5
  米长的磨薄了的石板也无助于解开蒂华纳科城隐藏的奥秘。1.8米长1.5米宽的石头水管像玩具一样散落一地。这些水管制作之精巧,令我们震惊。与如此精巧的水管相比,现在的水泥管真可称是粗制滥造的。我们不免要问,蒂华纳科城的祖先们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制造这些水管,仅仅是为了消磨时光吗?
    这个城市隐藏着什么秘密?从别的世界来的什么样的信息在玻利维亚高原上等待着人们去解释?我们又将从中窥探到一些什么呢?
    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蒂华纳科城中。
    这是一座用一块巨石雕成的建筑,约有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太阳门的两侧面着据幅方形图案,分列三排,簇拥着太阳门上方的一个会飞的神。此外,太阳门上还按有许多象形文字。
    最先尝试释译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波斯纳斯基和契什,后来,阿希敦继承了他们的事业。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结束了此项研究。他声称,太阳门按刻的象形文字可能是一份天文历。不过,这个天文历独具特色,与我们的太阳历大相径庭。它的一年不是365天,而是只有290天,并且,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10个月只有24天,其余两个月25天。
    为了解开太阳门上这部奇妙的天文历之谜,曾有许多科学家冥思苦想。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和十分令人费解的问题。因为按照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从未加快过。非但没有加快,现在自转的角速度反而在减慢,大约过一百年转一圈的速度就会减少0.l%。这样看起来,在建造太阳门时,地球绝不会一年只转29
  0圈。也就是说,这部天文历当时所反映的并不是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
    那么这部天文历代表什么意义呢?莫非它包含有某种我们还不曾了解的宗教意义?它又是按什么作为标准的呢?
    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这块地方。占领者曾留下这样的记载:“这里的人无视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也有这样的传说:这些人以为西班牙侵略者是印加创世神——维拉科查重返地球,所以根本就没有抵抗。
    有关蒂华纳科城的历史及太阳门的历史到底有多古远?这成为考古界争论的焦点。
    但有关“维拉科查”这个神话般的人物,人们的争论分歧却不大。为了解开蒂华纳科城和太阳门的修建时间为何时及修建者为谁?考古学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还是先从“维拉科查”说起吧。
    坐在蒂华纳科城地下神庙的地板上,有一张昂起脖子,仰望着的脸孔——学者们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许多世纪以前,有个不知名的工匠将维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红色石柱上。尽管他受风沙浸蚀,这座肖像所呈现的面容,却依旧那么样和恬静,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慑人力量……
    他的额头宽阔,眼睛又大又圆,嘴唇丰润,鼻子挺直,鼻梁虽然狭窄,却向两边伸张到鼻孔。这张脸庞最引人瞩目的特征是他那造形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胡须,使他的下颚看起来比太阳穴宽广。仔细一瞧,考古学家发现工匠在雕刻这座肖像时,刻意将他嘴唇周遭的皮肤打磨得光溜溜的,让他的胡须高高翘在脸颊上,跟鼻尖平行,然后沿着嘴角夸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