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清凉山志 >

第3章

清凉山志-第3章

小说: 清凉山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功德水  台北。副使李北沙诗:“台北闻自昔,今日见青冥。翠抹千寻壁,祥看五色屏。云笼七宝树,水绕八功亭,散落天花夜,清音送客听。”
  二圣对谭石  唐法林,风缁白二叟坐谈石上,近之则失,因为名。宣公子睹异,于上建楼。觉玄诗:妙德弘开向上关,维摩一默不轻远。对谈若谓无言说,风雨依前点石斑。
  狮子踪  对谈石下,雨花老人诗:“谁跨狻猊到五峰,余行蹋遍玉鞭蓉。一方石上遗灵迹,八水池边绝异踪。花落每经香雨湿,春深惟有绿苔封。杖藜归去应寻觅,见在西岩第几重?”
  牛心石  台东有石,状若牛肝。
  文殊洗钵池  台东北谷。昔有白发母洗于此,僧明信问其故,曰:“中台乞食而来。”言讫忽隐,唯见光映林谷。
  泥斋和尚处  台东北谷。昔有神僧住此,以泥作饭,与宾共食,觉玄诗:“西台东北古岩阿,尊者修行志不磨。日午自搓泥剂子,旋充中食省檀那。
  鸟门  台西北隅。
  龙窟  台西半麓。
  石门  台之西南谷中。
  李牛谷  台西北三十里。
  禅堂沟  台西北沟。
  峨谷  台西五十余里。
  秘魔岩  台西四十余里,木叉和尚居此,德清诗:“羊肠百折任青藜,草莽萧萧仄径迷。绝壁倚天就隘日,断崖无路只飞梯。依人野鹤寻常下,逐客山猿日夜啼。自是烟霞随去住,到来元不费招摧。”
  龙洞  在秘魔岩,祷则龙现,见者非一。
  萨埵崖  秘魔之西,古有代州王氏女,不欲配,逃于此,食薇钦露。父母逼之,女投崖,未坠而飞。
  香山  中、西台之间。
  北台  高四十里,顶平广,周四里。亦名叶半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万仁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睛。四方云气,每归朝而宿泊焉,盖龙帝之宫也。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常有大风,吹人堕涧,若蒿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令人悲凄。登临者,俯仰大观,益觉此生微茫虚幻。支山北延四十里,至繁峙川前,有众溪发源,注清河。万仁甫诗:“高台天际山郁崔嵬,几见山僧杖锡回,幢影翻时陵日月,钟声鸣处隐风雷。身依北斗怀宸极,面对南山献寿杯。冰积万年消不尽,何时穷谷起飞灰?”其灵迹二十四。
  黑龙池  台上,亦名金井池。侧有龙王祠,四方民祷雨辄应。西陵丘坦之诗:“一片黄沙起,山川总不分。满空飞乳石,四谷合乌云。莫是龙王怒,疑从虎口闻。春光已三月,犹自雪纷纷。”镇澄诗:“万丈峰头金井开,醍醐甘露谩相猜,龙王神力难思议,一滴能令遍九垓。”
  说法台  台之东,常出钟梵之音,人多闻之。法本诗:“闻道仙人说法台,法音寥寂石生苔,谈经大士今何在,惟有白云空去来。”
  隐峰塔  唐邓隐峰,参马祖,飞锡解军,倒化于北台。妹尼立塔,近者僧明来重修。觉玄诗:“隐峰倒化古岩前,笔立裙衣上耸然。良妹已收灵骨后,石幢高树在峰巅。”蒲坂福登诗:“人间重苦是无常,谁不临歧手脚忙。唯有吾师惺大梦,等闲游戏死生场。”法本诗:“金锁玄关不可留,邓公遗塔晚峰头。颠亡倒化乘神浪,千古令人仰未休。”镇澄诗:“大士曾参马祖关,陵空一锡向青山。头陀本自无生死,争肯区区取湟槃。”
  生陷狱  台后半麓。隋繁峙民张爱,盗龙池钱若干,将归,暴风卒起,吹堕于此,上耸巉崖,下临绝涧,黑云四蔽,冰雪拥身,求出莫由。志心悔咎,称菩萨名,经宿云开,见白兔随出,镇澄诗:“迷里清凉生地狱,悟时地狱即清凉。须知二法元无相,不离当人一念彰。”
  罗汉台  台之次东,一级平台,唐十六梵僧,至此同化去。
  华严岭  台之东南,二台之间,孙孜诗:“策杖登层岭,攀萝上极巅。深林迷白日,古涧落寒泉。四望山川尽,平临星斗悬。不须求羽化,际此是登仙。”梦觉诗:“好静寻山谷,探奇上岭头。双眸廓海宇,两足跨云楼。杖倚寒空月,人临碧汉流,吾知非宿善,安得五台游。”
  楼观谷  台之东南二十余里。
  金刚窟  在楼观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伽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柰耻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入此,昔佛陀波利,入此不出。”白下正秀诗:“为访金刚窟,相将启石扉。无心能造诣,有相可归依,阁迥云阴重,岩深暑气微。三三前后语,千古露真机。”福登诗:“金刚窟子无缝罅,入者还他师子儿。铁壁银山直拶透。三三之语许渠知。”德清诗:“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云南净伦诗:“杖藜特叩金刚窟,回首云生白水池。欲问三三前后事,一声幽鸟夕阳西。”法本诗:“无著寥寥不复闻,古岩余瑞尚氤氲。游人千载希灵迹,犹向峰头礼白云。”镇澄诗:“石门寂寂锁苍苔,波利寻真去不迥。大智愿王无向背,游人何事浪相猜。”
  白水池  要楼观谷后,其泉若乳,山人多取洗眼。雨花诗:“五郎沟下卧残碑,一径斜通白水池。雨歇空山澄罔象,风生曲岸动涟漪。银沙布底月来处,雪浪滔天云起时,到此君应怀藻鉴,洗清法眼是便宜。”觉玄诗:“江汉微茫尚炳灵,一泓池水自澄停。溶溶淡染秋光白,想是仙家玉液醽。
  五郎祠  楼观谷西山麓,宋杨业第五子出家处。正秀赞:“正行将令,却入禅那。外彰威武,内息干戈。扫除六贼,甚剪四魔。金汤教法,屏障山河。名标寰宇,迹寄岩阿。偶来稽首,谩说伽陀。”镇澄诗:“国士寥寥马不嘶,白云深锁五郎祠,宋家世界空成梦,铁棒常拈欲恨谁!”
  玉泉  楼观谷口,无著见化人于此钦牛。
  紫震谷  台南,俗呼北台沟。清凉深处,禅侣幽栖也。释明让诗:“紫气絪緼昼不开,灵霞日护法王台,灵栖道者谈经后,散落天花遍九垓。”
  龙门  台南麓。裂石如崩,涛声若雷。北有藏云谷,下有留云石,云出为雨,云入为霁。顺庵胡公题其石,妙峰剌舌血书华严处。镇澄诗:“独宿龙门夜,寥寥心自如。神灯出杳霭,清籁发寒虚。雪色千山迥,秋声万木疏,坐来诸念寂,因识古曼殊。”
  金沙泉  龙门之侧。
  仙人庵  台后,觉玄诗:“何年仙子此修行,服日餐霞道气清。袖拂天风骑鹤去,至今传说有庵名。”
  九女泉  台后七里,曾有九仙女浣衣。
  藏真谷  台西北,昔有五百梵僧,藏修于此。
  大黄尖  台北二十里,即古北台。
  卓锡泉  在兰若寺。唐初僧道贤缚茅藏修,每下涧极水,往返甚艰。偶客僧至沐浴,贤数汲涧下。明日僧浣衣,贤再汲不厌。半途失跌,破缺,更取别器汲之,略无怠色,僧曰:“子诚矣!”即卓锡庵前,命贤拔之,不出。僧弹指,锡飞泉涌,僧即随去。
  憨山  古传云昔有梵僧,从魏孝文帝,乞一臣具地,帝许之。僧殿卧具,覆五百余里。帝知其神,骇之,驰骑而去,帝闻山铮然,顾之,趿然随后。帝曰:“尔憨耶?”山及止,故以为名。
  文岫山  台之西北四十余里。
  宝陀山  台北四十里,亦名宝山。
  秦戏山  台东北七十里,《山海经》云:“秦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亦名派山。
  品字泉  在秦戏山,即滹沱源,西流由北台之阴,诸溪竞注。过繁峙城北,经代州、五台、忻州、定襄、盂县,入真定平山,左绕台山三面。
  中台  高三十九里,顶平广,周五里,亦名翠岩峰,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为名。与西北二台接臂,南眺晋阳,北俯沙塞。有五溪发源,二溪左注清河,三溪右由西台下,出峨口,入滹沱焉。《水经》云:“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即此也。万仁甫诗:“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其灵迹三十二。
  灵鹫峰 台东南支山,今称菩萨顶,宛似西天灵鹫山,故借为名。正秀诗:“大士栖灵地,何缘得共登。光中披梵夹,象外见真灯。举杖风堪御,腾身虚可凭。人天相接处,知是最高层。”镇澄诗:“青山藏白社,寂寞隔尘寰。钟声丹霄外,楼台翠霭间。鹤依双树老,僧共野云间。欲识曼殊面,还应过别山。
  甘露泉  台右。
  大宝塔  灵鹫之前,五峰之中,汉摩腾天眼,见此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历代帝王不废修饰,明万历间圣母李太后重建。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晋阳王道行诗:“浮图屹立奠坤仪,从此群山势尽卑。百丈高僧无我相,万年天子竟檀施。轮光遍入星河影,金色浑成世界奇,借问曼殊何处是,欲从言下决狐疑。”镇澄诗:“浮图何缥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
  佛足碑 在大塔左侧。按《西域记》云:“摩竭陀国波吒釐精舍大石,释迦佛所遗双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辐轮相,十指皆现,华文卍字,宝瓶鱼剑之状,光明炳焕。昔佛北趣拘尸那城,将示寂灭,回顾摩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言:“吾今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有能见者,生大信心。瞻礼供养,灭无量罪,常生佛前。”云云。后外道辈嫉心除之愈显。如是八番,文彩如故。”唐贞观中,玄奘法师自西域图写持归,太宗敕令刻石祖庙,以福邦家。至明万历壬午秋。少林嗣祖沙门威县明成、德州如意,一夕一梦莲花,一梦月轮现于塔际。既觉,各言所梦,异之。及晓,少室僧正道持佛足图贻之。及展,见是双轮印相,喜曰:“此梦真也。”遂倾囊,兼募众立石,时孟秋既望也。是夕,众闻空中珠佩杂乐之声。出户视之,神灯点点,此圣神嘉赞也。镇澄赞:“巍巍大雄,浩劫忘功。神超化外,迹云寰中。刹尘混入,念劫融通。开兹觉道,扇以真风,竭诸有海,烁彼空濛。岩中留影,石上遗踪。碎身作宝,永益群首。稽首佛陀,悲愿何穷。
  文殊发塔  在大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间方广道人重修。见发色若金,随人视之不一。法本赞:“昔有监毵女,领犬复携儿。入众乞辰齐,既得还索之。我固无贪妬,憨尔多瞋癡,个中无是物,何必生嫌疑。飞空明玉相,断发留金丝。大士乘通去,灵迹万古迹,绀塔凌云霄,慈光破世迷。稽首大智王,神功不可思。”
  般若泉  大塔前左畔,唐僧慧潜结庵于此,日课金刚经。久之,感庵侧涌泉,因为名。钦者生慧。觉玄诗:“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
  杂花园  大塔前,唐末改筑戒坛,今为空壤。
  凰林谷  台东西谷。
  西天洞  凰林谷北岭。
  梵仙山  台东南三十里,中台案山。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秋崖诗:“爱玩吾家紫府山,溪云老树共僧间。乾坤谩说逢莱异,闻者虽多达者难。”觉玄诗:“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
  井沟  梵仙山西。
  杨柏谷  井沟南。
  九龙冈  台南,近竹林寺。
  令公塔  在九龙岗,宋杨业忠死,子五郎收骨建塔。镇澄诗:“山色苍苍锁暮烟,令公遗塔白云边,将军忠义乾坤并,千古清标尚凛然。”
  竹林舍利塔  台南竹林寺前,成化间,耕者得石敦,内银匣,中有疏璃瓶,盛舍利数百粒,光色璀璨。系宋僧云宗藏之。弘治间,燕京穆氏建塔,嘉靖间,古灯重修。
  竹林小像  本寺小像一盒,精巧入神,殆非人力所造也。镇澄赞:“无边浩荡春,寄之在纤草,万里长天色,印之于盆沼。佛身等太虚,促之在微眇。至道无古今,圆通绝大小。一盒藏法界,神功自天巧。稽首共瞻依,谁识衣中宝。”
  清凉谷  在台南四十余里。
  古清凉  在清凉谷中,僧法聚构兰若。翰林顾绍芳诗:“窈窕迥峰众木阴,凭陵双屐暮云深,千盘磴里开僧寺,万壑泉中出梵音。室利西来曾示迹,清凉此地足栖心,亦知世纲终成幻,一钵何年倚道林?”
  清凉石在清凉谷岭西畔,厚六尺五寸,围四丈七尺,面方平正,自然文藻。或能容多人不隘。古者尝有头陀趺坐其上,为众说法,梵音琅琅,异状围绕,望之悚怖,近之即失。后人目其所坐之石,曰曼殊床。杨彩诗:“禅林此石自何来,胜迹长留说法台。独伴白云迷岁月,寒风暑雨任摧颓。”镇澄诗:“一方灵石倚山峦,劫火曾经体正完,造化刻雕文藻丽,风云磨拭正光寒。瞻依尽灭多生障,摩触能令万世安,更有一般难信事,包容法界未为宽。”
  清凉泉  在清凉谷北岩。真觉诗:“迸珠鸣玉下危巅,上有清凉没底泉。涓滴尚能消热恼,百川虚作浪滔天。”
  罗汉洞  清凉谷北岩畔。真觉诗:“清凉自是圣贤居,现有文殊领圣徒。洞室镇常闲说法,游人还听解知无?”
  清凉桥  台南溪上。
  万年冰  台东麓。有冰数丈,九厦不消,地多静居。
  寒山石  台东南三里许。
  玉花池  台东南麓。昔有五百梵僧于此过夏,白莲生池,坚莹若玉。代牧砌之,志曰玉花。觉玄诗:“何代池开白玉花,香风拂拂散天涯。云行尊者飞空去,万古芳声不浪夸。”
  伽蓝沟  台之西北。
  万圣澡浴池  中北二台之间,古有涌泉,澄洁可爱。游人临之,于天光云影之间,或见天仙、沙门、莲华、锡杖之状。人或以为菩萨盂掌之所。故四方之民,于盛暑时多持香花、拭巾而投之。后人凿方为砌,构亭藏之,而灵相遂隐焉。觉玄诗:“六月中台既望期,圣凡交会在斯时,想应千佛同来此,一夜云生澡浴池。”正秀诗:“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疑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千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
  太华池  在台上西北隅。唐传水深丈余,古见今者,深浅不定。临池监影,令心划然。镇澄诗:“灵沼开云际,泠泠下翠微。虚涵千嶂碧,影落四天辉。曾与仙人掌,还停客子机。登临春欲尽,花雨晓霏霏。”
  祈光塔  台西南隅。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觉玄诗:“一上中台自激昂,却将身世两相忘。彩虹五色圆光现,人各居中不在旁。”
  台中舍利塔  唐蓝谷法师从梵僧乞得舍利若干颗,造铁塔,盛于内,复建大塔藏之。万历庚辰,塔将倾。一夕怒雨大震,塔乃正焉。丘坦之诗:“四台环四面,金殿向中开,理宝方成塔,祈光别有台。鸣钟千谷应,听法万人来。莫怪牛山哭,浮生真可哀。”
  师子窝  中台西南岭,昔人见万亿狮子游戏其中,万历丙戌,僧智光净立等约五十三人构屋结社,唯十方学道者共居,不许子孙承业。紫柏真可诗:“狐兔成群白日嗥,天开此地育金毛。翦除荆棘凭君相,培植栴檀在我曹。静蔼刳心成大义,法琳张膽建清操,祖宗风格陵夷尽,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