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

第34章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34章

小说: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了半辈子肃反工作的梅尔库洛夫酷爱文学创作。他写过一些剧本,《谢尔盖
耶夫工程师》是其中最成功的。梅尔库洛夫讲述了他所熟悉的事情。
  剧情发生在1941年7…9月间。情节很简单:苏联军队撤退了,发电站站长谢尔
盖耶夫应该炸掉自己参与建造的这座电站。德国人需要发电站,于是企图给他制造
麻烦,暗中派遣两名间谍来到他身边。一名间谍是富农的儿子。那个富农被没收了
生产资料,关进了监狱,并且死在了狱中。另一名间谍在革命前就当上了工程师,
早在1918年他就同意为德国人效劳,那时德国人在乌克兰。
  内务人民委员部抓获了一名间谍,谢尔盖耶夫工程师用大锤在另一名间谍的头
上砸了两下,这个人便直挺挺地倒下了。
  德国军官在剧中也讲俄语。他们当中的一位将军是在里加出生的,他的父亲以
前在图拉省有一处庄园。将军回忆说,那时他每天早晨都要去看看牲口棚、猎犬舍、
磨坊……
  作者在剧中还推出一位同行身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区内务处处长的国家安全
上尉。他对剧中主人公说:“德国间谍机关不断散布流言,而我们的一些人竟愚蠢
地当传声筒。有的苏联人散布恐慌和不自信的情绪,结果实际上无意之中变成了敌
人。常常会把这样一些饶舌的人带到处里交我发落。”
  上尉接着又说:“当然,工作中少不了滑稽可笑的事。”他这里指的是,还可
以让不少有口无心的人享受自由。不过,落网的主要还是真正的敌人。
  上尉还有句台词说:“我们把人关起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一看是德国间谍。
这帮下流的东西!”
  梅尔库洛夫对此处的细节处理得很准确,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同行:先把人关起
来,然后再开始调查分析,这时很少有人不承认自己是间谍。
  随着剧情的发展,上尉抓了一个叫索伊金的可疑人,但是没有他的犯罪证据。
上尉说:
  “我们的区检察长没完没了地对我说:‘放了索伊金吧,你没有充足的根据监
禁他。’于是我把他送到城里的州内务局去了。我会赢得时间……我本能地感觉到,
他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然,国家安全上尉是正确的。他抓住了一个投奔了德国人的叛徒。作者准确
表现了当年对于可以怎样逮捕和逮捕谁的认识
  剧中主人公谢尔盖耶夫工程师虽然非常舍不得自己建造起来的发电站,但还是
把发电站和那里的德国占领者一起炸掉了,同时自己也牺牲了。
  《文学与艺术》报写道:“如果祖国需要的话,谢尔盖耶夫愿意献出自己的生
命和子女。他没有马上理解,为什么为了不让他的水电站落到敌人手里就非得毁掉
这座宏伟的建筑。不过,当他艰难地意识到可以毁掉的时候,他沉思着说:‘如果
需要这样做,我们就炸掉它。’”
  梅尔库洛夫不仅了解国家安全机关是怎样工作的,而且还了解在撤退时怎样炸
掉了发电站、工厂和采油井架。
  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巴伊巴科夫领导国家计划委员会多年,在战争初期
担任国防委员会负责炸毁高加索地区的油井和石油加工企业的全权代表。他描写了
接受这项任务的经过。
  有一天斯大林把他叫去后对他说:“巴伊巴科夫同志,希特勒奔高加索来了。
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德国人一滴石油也得不到。”
  接着,斯大林稍稍加重了语气说:“请记住,如果您哪怕只给德国人留下一吨
石油,我们将会枪毙您。”
  斯大林在办公桌前缓缓地来回踱步,稍微停顿了一下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
如果您过早地炸毁石油设施,而德国人未能夺取它们,我们又没有燃料用,我们同
样会枪毙您。”
  令人惊讶的是,巴伊巴科夫在半个世纪之后竟还怀着钦佩之情回忆斯大林说的
这些令人颇感恐惧的话。
  梅尔库洛夫前来帮助巴伊巴科夫。他甚至给巴伊巴科夫带来几位英国专家。这
些专家介绍了他们如何为了不让日本人得到石油而在婆罗洲岛炸毁油井的经验。巴
伊巴科夫否决了英国人的方法,我们的专家想出了自己的方法。
  德国间谍并没有让巴伊巴科夫感到害怕。如果说他害怕什么的话,那么他只是
怕完不成斯大林的命令。要知道,他在这件事上得听梅尔库洛夫指挥,而梅尔库洛
夫并不是剧作家,他此时是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的第一副手。巴伊巴科夫回忆说,
当德国人已经攻到跟前,并且能听到冲锋枪的射击声时,他们炸掉了一些采油场和
发电站。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比贝利亚大4岁,但是在他们的关系方
面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总是高出一头。这不仅表现在职务上。梅尔库洛夫缺少贝
利亚的那种果断和残酷,在组织才能方面也逊色不少。
  梅尔库洛夫于1895年出生在阿塞拜疆一个叫扎卡塔雷的小城市里。他与贝利亚
和其他一些未来地位显赫的肃反工作者戈格利泽、科布洛夫、米尔一加法尔·
巴吉罗夫(起初任阿塞拜疆肃反委员会主席,后来任阿塞拜疆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
记),一起就读于巴库技术学校。
  与他们不同,梅尔库洛夫毕业后继续接受了教育。他去了首都,并于1913年考
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因此,如果他不是国家安全机关所有领导人当中学历
最高的人,那么也是贝利亚身边学历最高的人。梅尔库洛夫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同志
们当中显得十分突出。接替他担任国家安全部长的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
夫只上过4年小学。
  可是,梅尔库洛夫入党比别人都晚,直到1925年他才加入党组织。他曾先后在
沙皇军队和红军中服役,还教过3年书,1921年进入格鲁吉亚肃反委员会工作。在这
里他一干就是10年。1931年秋天,当选为格鲁吉亚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贝利亚把梅尔
库洛夫调到自己身边搞党务工作。
  贝利亚喜欢梅尔库洛夫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文化和善于完成任务。梅尔库洛夫还
写了一本关于贝利亚的小册子,名为《列宁斯大林的党的忠实儿子》。
  他在1937年开始主持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工业交通部的工作。贝利亚把他带到
了莫斯科,让他担任了一个重要职务。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本人早在担任第一副
内务人民委员的时候就领导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他让梅尔库洛夫当了
自己的副手。梅尔库洛夫马上就被授予了三级国家安全委员的称号,这个称号相当
于军队的中将军衔。
  当贝利亚在1938年12月17日被任命为人民委员后,梅尔库洛夫当上了第一副人
民委员和国家安全总局局长。情报机关。反间谍机关和政治局保卫部门都归他领导。
  在瓜分波兰之后,他于1939年秋天去了利沃夫,并亲自领导了揭露和隔离敌对
分子的行动,换句话说就是,在西乌克兰进行了大规模清洗。1940年春天,有文化
的三级国家安全委员梅尔库洛夫直接参与了在卡延森林枪杀被俘波兰军官的准备工
作,批准和签署了全部枪决名单,亲自领导了枪杀行动。
  战争一开始,犯人就大量涌进了各个劳改营。例如,政府决定要把个人的收音
机上交到区执委会。谁不执行这个决定,特别会议就会判他10年徒刑。另一次犯人
激增是因为,有人散布了德国人发动进攻和德国人不断取得胜利的“虚假传闻”,
有人因“称赞德国的技术”而被捕。
  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特别会议这时被授权决定直至枪决的任何惩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梅尔库洛夫在自己的圈子里并不是最坏的人。他彬彬有礼,讲
话平和,并不大喊大叫。在与自己的职责不相悖的情况下,他会尽量做一个理智的
人。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院士回忆说,苏共中央让党员们阅读了一
封关于贝利亚案件的非公开信。虽然不是党员,但萨哈罗夫看了这封信。信中说,
贝利亚强迫自己的部下亲手殴打被捕者。只有梅尔库洛夫一个人断然拒绝这样做。
贝利亚嘲笑他说:“空谈家!”
  梅尔库洛夫在某件事上可以被说服。
  在未来的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天才的物理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兰道被
捕后,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急忙去营救他。梅尔库洛夫接见了卡皮察,并
给他看了侦讯材料。兰道被指控犯有各种反苏罪行。
  “我保证,兰道再也不会从事反革命活动了”,卡皮察说。
  “他是很重要的科学家吗?”梅尔库洛夫问道。
  “是的,他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卡皮察深信不疑地回答。
  兰道被释放了。
  1941年2月3日,在内务人民委员部被一分为二那天,梅尔库洛夫被任命为国家
安全人民委员。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成为他的第一副手。
  情报机关、反间谍机关、秘密政治保安局和侦查部门归梅尔库洛夫领导。民警、
消防队、边防军、劳改营管理总局和整个工业部门的工作留给了贝利亚。
  半年后的7月20日,在战争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又匆忙把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国家
安全人民委员部合并成了一个人民委员部。梅尔库洛夫再次成为贝利亚的第一副手。
1943年2月,他获得了一级国家安全委员的称号(相当于大将军衔)。又过了两个月,
在1943年4月14日,内务人民委员部再次被分开,梅尔库洛夫又领导了国家安全人民
委员部。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施蒂尔利茨是否在梅尔库洛夫手下工作过?
  可能这只是个传说、神话、美妙的童话,但是许多人,甚至包括非常内行的人,
都相信它,认为它是真的。
  著名的日耳曼学家、教授、历史学博士弗谢沃洛德·德米特里耶维奇·叶若夫
对我讲了这件事。
  在里加湾岸边,在离拉脱维亚首都不远的尤尔马拉,不太久以前住着一个苏联
情报人员。他不仅躲避外人,而且也躲避自己人,因为他不希望有人了解自己。20
年代让他打入了纳粹党。他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参加过党卫军搞的各种行动。美
国人在战争末期逮捕了他,并打算作为战犯审判他,我们的人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
救出来。
  这个人的事情好像就成了尤利安·谢苗诺夫著名的长篇小说《春天的十七个瞬
间》的素材。根据这部小说又拍出了更加著名的一部电影。
  不管怎样,这个动人的传说是影片的总学术顾问叶若夫教授讲的。一个叫米申
的上将是影片的总顾问。实际上,米申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一副主席谢苗·库兹米奇·茨维贡的笔名。当茨维贡在场的时候,尤里·安德罗
波夫感觉不是很自信。
  那么,有过施蒂尔利茨这个人吗?
  我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已经辞世的尤利安·谢苗诺维奇·谢苗诺夫写过关于苏
联情报人员施蒂尔利茨一伊萨耶夫的一套长篇小说。谢苗诺夫写得非常有说服力,
以致于许多人几乎就把施蒂尔利茨当作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尤利安·谢苗诺夫本人说过,施蒂尔利茨的原型之一是著名情报人员诺尔曼·
博罗津。他的父亲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20年代曾在中国担任最高政治顾
问。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孔德拉绍夫中将认为,秘密情报机关的创建者亚历
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科罗特科夫是原型。
  那么,真有施蒂尔利茨这个人吗?更确切地说,这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和电
影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原型吗?一位苏联情报人员、俄罗斯人、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弗谢沃洛德·梅尔库洛夫的部下曾经在纳粹德国身居要职吗?
  专家们的意见很明确:没有施蒂尔利获这个人,也不可能有。当然,一个俄罗
斯人或俄罗斯化的德意志人可以尝试着冒充德国本地人,但是只能在初次审查前冒
充很短一段时间,因为德国人也有人事部门,而且同样警惕性很高。苏联英雄尼古
拉·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在德国人的后方干得相当成功,然而他主要的不是搞
情报工作,而是搞破坏活动。他出没于德国各地,欺骗德国人,总能够在受到怀疑
之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身为苏联公民的情报人员不可能在纳粹德国身居要职,因为他会不可避免地被
人揭露出真面目。情报机关也不设法去这样做。任务其实在另一个方面:招募愿意
为苏联效力的德国人。
  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苏联情报机关在德国设立了一个间谍众多的大型情报
站。
  那为什么苏联在1941年6月22日还会猝不及防呢?
  在1936年开始对苏联情报机关进行大规模清洗。在国外工作的情报人员被召回
莫斯科。他们被逮捕后,有的遭枪决,有的被送进劳改营。
  在军事情报机关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历史学家瓦列里·雅科夫列维奇·科奇克写道,军队情报部领导人在1938年12
月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告:“工农红军实际上失去了情报机关。作为情报机关基础的
秘密间谍网几乎被彻底清除掉了。”
  战争前夕在红军情报部供职的维塔利·尼科利斯基少将对我说:“在‘图哈切
夫斯基案件’后展开的镇压活动沉重打击了军队,使军队到1941年也没能恢复元气。
军事情报部门的中央机关到1940年没剩下一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所有的人都被处
决了。一些匆忙调来的新提拔的人成了我们的上司,但他们也被频繁地更换。当中
央机关的一名军官在莫斯科被捕后,与他联系的公开的和秘密的情报人员就会自然
而然地受到怀疑。起初是不再相信他们的情报,接着就是把他们召回莫斯科并处决。”
  可见,给情报机关造成严重损害的不是敌人的反间谍机关,而是自己的上级。           尼科利斯基对我说:“我们比较了解的是欧洲各国领导人的计划,而不是本国
政府的意图。与德国缔约和苏联军队开进波兰令军事情报机关感到意外。我们没来
得及把全部情报人员从波兰东部各州调往西方,因为我们所有重要的情报人员都在
红军向布格河迅速挺进的过程中成了苏联的俘虏。在一场可怕的战争爆发前夕,这
对情报机关来说是重大损失。”
  尼科利斯基将军接着说:“战争爆发时我们的技术装备很差。无线电台是固定
的,很重,只有长期在某个地区工作的间谍才能使用它们。而流动的情报人员则没
有能及时保持联系的无线电装备。不过,这可以使他们避免遭到难以躲过的失败。
战争爆发后,我们要求长期潜伏的间谍提供大量的情报,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常常连
续几个小时坐在电台前工作。结果测向仪测定了他们的位置,于是他们成了反间谍
机关的猎物……”
  1941年2月,红军情报部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来自各军区的军官们在
会上坦率地说:“国家处在战争的边缘,而情报机关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既没
有无线电台和降落伞,也没有适合破坏小组和侦察小组使用的自动武器。”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派往敌人后方的破坏小组和侦察小组只配备了手枪,因
为没有自动武器。
  战争头一年夏季的撤退对情报机关来说是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