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9章

演讲论辩技巧-第9章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一段落,同时还可以来个“异中求同”,增加双方亲近度,比如说:“虽
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你有你的考虑方法和出发点,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商量。”“对了,我也再琢磨琢磨,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唠唠。”这样结
束一次谈话,便自然而又和谐了。
2。要使谈话在“最佳点”上结束。这方面,以往容易出现的毛病不是结
束过早,而是结束过迟。对于一次谈话,如果开头很好,双方又谈的很投机,
都处于兴奋状态,假如再没有什么新的话题,就应该及时地结束了。在生活
中,有的人不太注意这一点,认为前边既然谈得这么好,后面一定会更好,
殊不知交谈的内容已濒近枯竭了,如果再接着谈,不是枯燥无味,便是无聊
的拖延。当等到真正感到没什么可谈的时候再道别,那也就晚了。关于这一
点,一些相声表演可以给我们启发,他们表演往往是在高潮中结束,最后抖
出一个绝妙的“包袱”,使大家在最佳点上结束。
3。要掌握好时间,使谈话结束得从容不迫,自然得体。上面所说的是不
要拖沓,不要贻误了最佳的结束时间,当然不是指毫无准备的突然使谈话中
断。相反,即使谈话恰到好处了,也不可猛丁地来个“再见”、“以后再谈
吧”等等。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对于结束谈话应事先有个心理准
备,并预先留出一点向结束过渡的时间,为结束谈话创造一定的条件。否则,
在缺乏思想准备地情况下,丝毫没有过渡地突然将谈话终止,会给对方留下
粗鲁无礼的感觉。假如在特殊情况下,只能作短促的交谈,可以事先声明好,
以便使对方有思想准备。例如,有这样一位同志,为了某件事情找本部门领
导谈话时,谈个没完没了的,并且还提出了一些使领导一时难以马上回答或
解决的问题。这时,作为领导应该怎样结束呢?正常情况下应该积极创造结
束谈话的条件,主动地说一些向结束谈话过渡的话。比如说:“你谈的问题
很重要,我可以帮助你去想想办法。”“你反映的问题我都知道了,等以后
找个时间咱们再好好唠唠。”这样做,既肯定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又等于暗

中告诉对方:现在我没有时间,或者由于一时也很难回答你提出的问题,等
日后有时间,再好好谈。

4。要观察周围的形势,留心对方的表情。当谈话的一方或因对方谈话的
内容不感兴趣,或因有别的事需要告退,不好直说时,总会做出某些暗示,
如频繁地改变坐姿(如果是站着谈,脚将原地加速走动),心不在焉,四处
张望,有时还看手表,只听而不答,心神不定等。这时另一方就应该明白谈
话该结束了。如果再谈下去,就会使人反感、讨厌。比如,我们到别人家做
客时,更要留意对方的表情,细致观察周围的形势,该谈点什么,不该谈点
什么,一旦谈论起某个问题,就不要谈个没完,要随时考虑到对方情绪的变
化。当发现对方光听而不答,表露出一种不耐烦的样子的时候,应尽快结束
谈话,及时告退。
5。要注意最后的招呼,使谈话在笑声中结束。作为谈话的双方,在分别
的时候,都要主动地打打招呼,以增加感情。比如,在谈话结束时,作为主
动谈话的一方应说:“今天真是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另一方便
接着说:“不必客气,有事尽管找我。”送客时要面带笑容的一再叮嘱:“欢
迎您下次再来我家玩”、“请您慢走”、“请您走好”等等。这种面带笑容
地结束谈话,比在严肃中道别自然而轻松,会使谈话的双方都感到满意。
(孙赤光)


巧答增妙韵

问答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必备的形式。如果问得巧,答得妙,就能
起到交流信息,增进感情的作用。

一、超前回答法。回答对方问题,如果估计一次回答,对方还会继续提
出问题,于是提前回答所估计的对方还要提出的问题,这种答话的方法叫超
前回答法。例如有人问:“你明天参加省里召开的计划生育表彰大会吗?”
“我明天去上海出差。”显然,答话者的答话隐含着“我不去参加计划生育
表彰大会”的判断,回答了问话者的提问,同时又提前告诉了问话者不去开
会的原因,使向话者无法就这个话题再提问了。这种回答既使问话者获得了
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又简洁明了。

二、委婉含蓄法。对于不便于直率回答的问题,采用曲折的形式回答叫
委婉含蓄法。例如一位曾经犯过错误的干部在调整工资中未得到升级。他气
势汹汹地跑去找有关领导质问,这个领导轻轻地回答说:“我在会上念了这
次升级的规定,你自己应该清楚不能升级的原因啊!”这位干部顿时满面通
红,羞愧交加地走了。试想如果这位领导直率地说:“这是因为你犯了错误
的原因啊!”这种回答势必会伤害这位干部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可
见,采用委婉含蓄法回答不便于直率回答的问题,既不伤感情,又态度明朗,
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针锋相对法。如果发现问话者的问话中有着无理的要求或存在着险
恶的用心,答话者则针对对方的问话直接地反驳,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
答话方法叫做针锋相对法。例如我国电影明星刘晓庆一次到美国访问,一位
美国记者不无恶意地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美国和台湾,明星拍片都有
很高的收入,而你在中国大陆拍片待遇很低,对此有何想法?”刘晓庆略加
思索回答说:“我拍片是为了艺术,不是为了钱,只要是我喜欢的剧本,就
是倒贴饯我也干!而我不喜欢的剧本,就是给再多的钱也不干!”谁都知道,
我国是低工资的国家,演员待遇当然不高,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星比是微不
足道的,美国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想让刘晓庆陷入窘境。然而刘晓
庆义正严辞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为了艺术,而不是为了钱”,既巧妙地
摆脱了窘境,又给了提问者当头一棒。

四、反问法。所谓反问法是指对于一些不恰当而问话者又要求回答的问
话,答话者则用一个质问句挡回去,使问话者自己去思考。例如外国有一位
电台记者,在一次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勤先生举行的记者招待上问道:“泰
勒先生,请你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泰勒顿时哑然,过
了一会儿他回答道:“爱因斯坦用了十几年时间才确定了这个公式,我怎能
解释呢?”很明显,记者的这个提问是不恰当的,泰勒先生当然是难以回答
的。好在泰勒先生很快就用反问句反问,摆脱了自己尴尬的局面,同时也给
了记者一个下台的台阶。泰勒的这种回答可称得上是两全其美了。

五、答非所问法。所谓答非所问法是指答话者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不便
或不愿意回答,则回答其它的问题,将问话者所提的问题故意引开。1983 年,
我国某法学家在联邦德国举办的国际刑法研讨会上,应邀作了关于当前中国
刑法发展的报告。结束后,有人提出:“人民在行为当时,怎样能够顶见自
己的行为是犯罪的呢?假如一个人在马路上踢足球,在踢的时候并不犯罪,
但后来踢碎了附近的门窗玻璃,因而可能事后判了罪,对这一点行为人怎能


预先知道呢?”报告人面对这个难题半开玩笑地说:“世界各国人民都爱踢
足球,我们也在提倡,所以你可以放心,不致于因踢足球而被判刑。”很明
显,报告人的回答是答非所问的,然而全场立即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可
见答非所问在特定的场合中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答话技巧。

六、语音否定法。所谓语音否定法就是根据问话者问话中的某个词的语
音提出一个反义词来回答问话者,从而否定问话者的问话。例如小聚问:“收
起钱来了吗?”登高说:“倒收起‘后’来了。”登高先将问话中的“钱”
语音变为“前”,再利用其反义词“后”,十分明快地回答了小聚没有收到
钱。这种方法在论辩性的谈话中经常出现,幽默风趣,因而即使否定了对方
的观点,对方也不好翻脸。

总之,掌握了以上几种妙答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问话选择不同的答法,
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交际效果。

(刘汉民)


言语交际中的“反弹术”

所谓反弹术,是指这样一种说话技巧,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由于某
种原因,不便、不能或不愿作直接的回答,于是采用以问作答的形式将问题
反弹给对方。这种答话技巧其实是将对方的难题再还给对方,使自己由被动
变为主动,它常常可以令对方处于尴尬的境地,使对方自作自受,产生“圣
人所非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的感想。请看电影剧本《知
音》中描写《亚细亚报》新闻采访员万士同采访蔡锷将军的情节:

万士同夹在蔡锷与小凤仙中间,慢步急语:“鄙报为国民喉舌,想就帝
制问题,请教一下蔡将军的政见。”

蔡锷指指嗓子眼儿:“有你这个喉舌就行了。我的喉头生病了。”

万士同锲而不舍、寸步不离:“孙中山、黄克强在海外宣言讨袁,将军
是辛亥元勋,想必引为同调。”

蔡锷漠然:“中山信徒给袁总统办筹安会、鼓吹帝制的也有。”

“对,对,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梁启超先生的大作《异哉所谓国
体问题》,您总该深表同感吧?”万士同为自己的辩才而自得。

蔡锷果然给难住了,坐在游廓上,点燃了一支雪茄烟,寂然半晌,说:
“梁任公是我的老师,袁项城是当今国家元首,万事通先生,你说我应该服
从谁?”

“万事通”不通了,抓起法国帽,搔头皮:“是啊,该服从谁呢?”

很有辩才的记者所提问题对蔡锷将军来说确实是个难题,然而大将自有
大将的风度,蔡将军临危不乱,采用了很有力度的反弹术,从容对答,将难
题反弹回对方,并且反将了对方一军,令人拍案叫绝。

反弹术从其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角度来说主要有三种:

一、普通反问的反弹

反弹术都是采用反问形式的。普通反问的反弹术是一种最一般的反问,
它最简单,也最易掌握,经常运用于日常言语交际,甚至在伴随着刀光剑影、
斗智斗勇的外交谈判中也时常可见这种反弹术的威力。当对方提出某个问
题,我们不便作答,或者不解对方意图之时,我们可以反口诘问,运用反弹
术,将问题踢回对方。比如:

我国足球教练高丰文, 1987 年5 月率中国足球队南下。在与香港队大
战前夕,香港有位记者想探听“军情”,便向高提问:“你将怎样对待香港
队惯用的打法?”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似乎不够礼貌;如果回答,又近乎“泄
密”。怎么办?高丰文采用反弹术,他镇静地反问道:“你说香港队的惯用
打法是什么呢?”这记者冷不防被问住了,只得改口退守:“大概是防守反
击吧。”高立刻补上一句:“我不是郭家明(香港队教练),我不知他如何
布阵。但不管香港队怎样变化,我们都一样准备。”

高丰文的答话很有艺术性,坦率中透有自信,机智而不失礼貌,应该说
反弹术的运用在此起了巨大作用。

有时对方提出某个问题,但其真实意图一时无法了解,如果贸然作答,
可能会落入陷阱,入其彀中,这时反弹术可就有了用武之地。如:

有位妻子,一天突然问丈夫:“你是否愿意和我离婚啊?”按照一般的


回答,丈夫可能要说:“我不愿和你离婚啊,亲爱的!”但是这位丈夫却没
有这样回答,而是采用了反弹的办法,说:“你呢?”应该说丈夫的回答是
巧妙的,在不了解妻子意图的情况下,采用反弹术将问题弹回去,这样可以
通过妻子的回答了解其意图,并迅速考虑好完美的答案,使自己化被动为主
动。

如果说“普通反问的反弹”还是较简单、较普通的话,那么下面我们要
说的“同构意类的反弹”和“二难藏问的反弹”就更复杂,更巧妙,更具有
艺术魅力了。

二、同构意类的反弹

对某些刁钻古怪或别有用心的问题不易回答时,可用此法,即构造一个
与对方相同的圈套让对方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有一次一位西方
记者与一位中国作家谈历史与文学创作。谈话中西方记者提了一个问题:“文
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公认的巨大灾难,它使千百万正直的中国人民
炮受动乱之苦,但也造就了一些反映这次历史事件的优秀作家和出色的作
品,阁下和阁下的作品亦在其列,那么,请问:文化大革命是好是坏?”中
国作家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用了反弹术,回问了一个同构
意类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次公认的巨大灾难,它使
千百万无辜的各国人民尝尽了战争之苦,但它也造就了一批反映这次历史事
件的优秀作家与出色的作品,阁下和阁下的作品亦在其列,那么,请问:第
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这位中国作家的同构意类的反弹出其不意令对方措手不及,无以对答,
顷刻间主客易位,中国作家由被动的答转变为主动的问,以对方的难题难倒
对方。这种答话技巧真不免让人产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儿回闻”
的联想与赞叹。

三、二难藏问的反弹

对某些不宜或不愿回答的问题,可用二难藏问的办法反弹回去。这种反
弹术难度较大,它需要分两步进行,先巧藏二难发问,诱使对方落入圈套,
然后要反问。此种反弹术威力巨大,可使对方哑口无言。比如,有一次,美
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
面会谈的情况。当记者问到美国潜艇数字时,基辛格巧设二难,用反弹术回
避了。请看基辛格与记者的对话:

基辛格:。。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
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

基辛格真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当记者向他发问时,他不作正面回答,
而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这是巧设二难:如果是保密的,我就不
能讲;如不是保密的,你就应当知道;或者是保密的,或者不是保密的;所
以,或者不能讲,或者你应知道。基辛格的问话控制了记者只有选择说“不


是保密的”,这样记者落入了基的圈套,被基一个反弹,从提问变为被问,
由主动变为被动,结果自己无言以对,好不尴尬。

(胡习之)


曲问四法

提问在交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一般情况下,提问应当开门见山,要了
解什么,就问什么。可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直问反而效果不佳,这就需要
曲问,曲问是一种迂回曲折的问法,正确运用曲问,可以增强言辞的艺术魅
力,达到“曲径通幽”的妙境。

一、声东击西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一位顾客坐在一个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
子上,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招待员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
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招待员来到那个顾客桌
前,彬彬有礼地问道:“先生,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