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奇效良方(1)-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腹胀发热,大便秘实,脉多洪数,病名热胀。
枳实(麸炒) 大黄(酒蒸,各二钱) 浓朴(姜制炒,三钱) 桂心(去皮,不见火,
八分)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服。呕者加半夏一钱。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浊气在上,而扰清阳之气,郁而不伸,为 胀。
沉香 陈皮(去白) 白术(以上各三钱) 枳实(麸炒) 泽泻 当归(洗) 白茯
苓(去皮) 吴茱萸(汤泡) 青皮(去白) 木香(以上各二钱) 大黄(酒浸,一两) 浓
朴(姜制,半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用温白汤送下,微利为度。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中满腹胀,下虚损者。
木香 胡椒 草豆蔻(面裹煨) 青皮(去白,以上各三钱) 萝卜子(炒) 陈皮(去
白,各五钱) 全蝎梢(去毒,二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用米饮送下,小儿用桑白皮煎
汤送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失饮伤饱,痞闷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谷胀。
三棱 莪术 青皮 半夏曲 陈皮 藿香 桔梗 枳壳(炒) 香附(炒) 益智(以
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分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滓,食远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气膨胀。
姜黄 青皮(以上各半两) 全蝎(去毒) 肉豆蔻(面煨) 木香 丁香 胡椒(以
上各一两) 萝卜子(炒,去皮,研,二两)
上为细末研匀,用酒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陈皮汤亦
可。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
石菖蒲(八两,锉) 斑蝥(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蝥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蝥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以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如治蛊胀,加香附子末一二钱,为末调服,此药治肿
胀尤妙。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气积气胀 癖水蛊宜服。
白茯苓 青皮 陈皮(以上各一钱) 白豆蔻 石菖蒲 人参 丁香 三棱(炮) 白
术砂仁 官桂 莪术(炮) 远志 木香(以上各三钱) 山药(半两) 香附(五两) 牵
牛(取头末,八两) 甘草(五分)
上为细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临睡温白汤送下,看老幼虚实
加减服,忌一切生冷硬物,气鼓水蛊每服三百丸立消,若风病加地骨皮一两,妇人月事不调
,产后腹中有恶物,并宜服之,利后服米汁一口即止住,利后可服甘露散补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人参 白术 茯苓 猪苓(以上各半两) 滑石(六两) 泽泻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白滚汤调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关格不通,气不升降,胀满。
丁香(不见火) 沉香(不见火) 砂仁(去壳) 白豆蔻(去壳) 三棱(去毛,炮)
香附(去毛) 乌药(已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七分,食远温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腹满,紧硬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嚼后,用此。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酽醋调面和药,摊于绵纸上,覆贴肿处,仍以软帛裹住。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痞满胀痛,谷胀气胀。
荜澄茄 砂仁 青皮 白豆蔻 萝卜子 木香(以上各二分) 茴香(炒) 肉豆蔻(煨)
辣桂 丁香(以上各一分半) 陈皮(三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陈皮汤送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心腹痞闷,胁肋胀满,食少多伤。
丁香 木香(各一两) 枳壳(麸炒) 京三棱(去毛,煨) 莪术 青皮(去白) 陈
皮(去白) 缩砂仁(去壳) 槟榔(以上各二两) 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破滞气,治心腹满闷。
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 缩砂仁(去壳) 人参 槟榔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
豆蔻(去壳) 藿香 橘皮 大腹子 白茯苓(去皮) 白檀香 桔梗(以上各五分) 甘
草(炙,四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食前稍热服,沸汤点服亦可,忌生冷硬物。
治腹胀方
腹里胸间久痞疼,多因气食动脾经;
缩砂三和同煎服,调理中汤效最灵。
治久患腹胀,脾疼中满,痞闷不食,大小便或涩,小腹胀急,用《局方》三和散二帖,
缩砂仁二十粒捶碎,用水三盏,生姜十片,灯心十茎,同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作三次,每
服用前药调理中汤半帖,立效。
治腹胀方
腹胀脾疼怎抵当,椒姜之外有丁香;
三般等分罗教细,次入白盐和白汤。
脾疼之疾,皆因寒气停滞,积于胸膈,或时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用胡椒食姜丁香三味
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或二钱,入盐少许,不拘时白汤点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久患腹胀。
丁香 木香 槟榔 萝卜子 牵牛(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用紫苏汤送下。
又方 凡治腹胀,经久患泄泻数升,昼夜不止,服药不验者,乃气脱也,宜用此。
上用益智子煎浓汤服,立愈。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木香 草豆蔻(面裹煨) 苍术(米泔浸,各三分) 浓朴(姜制,四分) 当归(五
分) 青皮(去白)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 陈皮 泽泻 干生姜 吴茱萸(汤泡) 半
夏(以上各二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内经》曰∶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
营运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以浓朴木香苍术青皮苦
辛大温,通顺滞气,以当归陈皮人参之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
,吴茱萸之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
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范
天骧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
。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 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
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
上行阳道,又以前药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上 咀,都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忌食生冷硬物。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由脾元虚弱,不能克制于水,水气上行,浸渍于土,土湿
不能运化水谷,气不宣流,上下痞塞,故令人中满。旦阳气方长,谷气易消,故能食;暮阴
气方进,谷不得化,故不能食。其脉沉实滑,病名谷胀。
上用鸡矢白半升,以好酒一斗渍七日,每服一盏,食后临卧时温服。
卷之四十二
积聚门(附论)
属性:《针经》云∶夫积者,盖厥气生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
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
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
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
外中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着
而不去,而成积矣。且如见于五脏者,各有名焉∶肝之积曰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
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
为积,故谓之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
贲,肾之积名曰奔豚,此其五积之名。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
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者有常处,其
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
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又有七症八瘕,又有石瘕肠覃。陈无择论症瘕属
肝部,积聚属肺部。夫症者证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然有七症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
出,虽有蛟蛇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尔。若妇人症瘕,则由内
外不内外,因动伤五脏气血而成。古人谓为痼疾,以蛟蛇等为生瘕,然亦不必泥此,并属血
病。蛇发等事,皆出偶成,但饮食间误中之,留聚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徽中僧病噎
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又有石瘕,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恶血当泻不泻,坏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可导而下。《宝鉴》曰∶夫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今寒客于子门,则必气塞不
通,血壅不流,而坏血以止之,结硬如石,是名石瘕也。此气先病而血后病,故月事不来,
则可宣导而下出者也。故《难经》云∶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此
之谓也。非大辛之药不能已。又有肠覃,歧伯曰∶此病寒气客于肠,外与胃相搏,不得荣养
,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者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
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夫肠者大肠也,覃者延
也。大肠以传道为事,乃肺之府,肺主卫,卫为气,气者炅则泄,寒则凝,令寒气客于大肠
,故卫气不荣,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着,其延久不已,是名肠覃也。气散则清,气聚则
浊,结为瘕聚,所以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小渐益大,至期而鼓,其腹则如怀子状也。此气
病而血未病,故月事不断以时下,此非妊娠,在乎脉辨。《原病式》曰∶症者腹中坚硬,按
之应手,谓之症也。《圣惠方》谓症犹证也。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亢则害承乃
制也。瘕者腹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故《圣惠方》云∶瘕犹假也,以其病瘕未及
症也。经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肉凝而成瘕也,腹内结痛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
为瘕,谓小肠热移入大肠,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 瘕。血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行,
故云 瘕为沉。 与伏同,若瘕为疝误矣。然则瘕病亦有热者,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
坚硬不消者,非寒症瘕也。以脉别之,王氏谓脉沉伏者症也,快坚者瘕也。故《难经》乃言
五积为病,且如肝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已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心之
积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烦;心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
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下如覆杯,久不
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嗽发肺痈;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
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此五积之状,各随五脏之经发病,故不同也。东垣云∶
且积之为病,或因暴怒七情之气,或六淫之邪,其初甚微,导引去之可也。留而不去,遂成
五积。治当五郁之法,经言积之生于阴者,盖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
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积之所成,由自来矣。有言积聚,有言症
瘕,有言 癖,虽名异而病同。东垣先生随经用药,制立五方,治五积,各有所主论,当察
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可补则补,可泻则泻,无逆天时,详脏腑高下,如寒者热之
,结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坚者削之,消者安之,摩者咸而软以苦泻之。全真气,
节饮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毕已。若以大毒之剂攻之,积不能除,反伤真气,终难治
矣。许学士解其要略,大抵治积以所恶者攻之,以所喜者诱之则愈。且如 砂阿魏治肉积,
葛根麦 治酒积,木香槟榔治气积,桃仁红花治血积,南星半夏治痰积,牵牛甘遂治水积,
三棱莪术治癖积,礞石巴豆治食积,雄黄腻粉治涎积,各从其类,而对证治之。若用群啄之
药分其势,则难取效。须是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加佐使之药,不尔反有
所损,要在临时消息也。《脉经》曰∶脉来细而附骨者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
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下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街。脉出在右,积
在右,脉出在左,积在左,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脉来小沉而实者,胃中有积
聚,不食,食即吐;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肝积脉弦而细
;肾积脉沉而急。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脉左转而沉重者,气症在胃中,右转出不
至寸口者,肉有肉症也。洁古云∶养正积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
出。今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内经》曰∶大积大聚,衰其
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此乃治积之一端也。邪正
虚实,宜详审焉。此皆古人论脉病证治,实后人之龟监,为医者能体古人之心为心,治证无
不效矣。
卷之四十二积聚门(附论)
积聚通治方
属性:治久气积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小腹 胀,大小便
不利。
半夏(汤泡七次) 槟榔 当归 杏仁(汤泡,去皮尖,麸炒) 附子(炮,去皮脐) 陈
皮茯苓(去皮) 枳壳(去穣麸炒) 浓朴(姜制) 桂心 川芎 吴茱萸(汤泡) 甘
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