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

第28章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28章

小说: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童年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
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
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识发展的一个平稳过渡期。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
与六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是自我意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从而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对内部品
质理解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以上发展阶段的特点说明:就小学阶段整体而言
展的;发展的趋向从具体向抽象概括水平过渡。
    (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不是匀速发
    批判性提高的表现: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低年级评价
标准具有片面性;高年级的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性,并能对自己“一分为.。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
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儿童自我观念的恒常性要到幼儿期末,小学低年级才开始出现,因此小学低年级自我
评价的稳定性较差,到高年级则有明显提高。
    总体而言,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是从对外显
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过程。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对权威的认知
    达蒙(Dg助n)把49岁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    ·
    水平0(47岁)  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但到阶段后期开始注重服从
权威的实际效果;
    水平1(79岁)  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认识到不顺从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也认为服从权威才是对权威的帮助和爱护的回报;
    水平2(9岁以上)  认识到对权威服从可以有两种表现——自觉自愿和被迫。
    (二)童年期的社会交往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
常重要的途径。小学儿童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
性(包括道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特有的儿童社会中,通过解决个人与
集体之间的矛盾、解决个人与伙伴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经验协
同和竞争之间的矛盾。他们在这种横向的人际交往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和态度,
使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区分为三个时期:
    (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阶段,
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的体验,许多孩子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在适
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就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他们的人际
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尚处于薄弱地位。
    (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之间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通过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不同个体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分化,他们开始
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
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与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这
个时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他们更注重的是与朋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更
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研究表明,对同伴的依存性
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六年级一直表现上升趋势,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
期。
    有人对儿童形成伙伴关系(或团伙)的年龄进行了调查(通过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回
忆),调查结果如图3—6。
人数(%)
    50
    40
    30
    图3—6  儿童结交朋友的年龄变化趋势
(引自《目义,品L丙教育心理学),于力二}干出版,1981年版)
从图3—6中可以看到小学六年级是儿童开始结成伙伴关系的人数比率最高的时期。
第四单元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分
为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属过渡期,但心理发展特征各有侧重。
一,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少年期是指11岁、12岁到14岁、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由于这
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
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特殊变化。
    (一)发展加速现象
    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身体和
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
0口1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的成长速度都在迅速增加,这叫做
成长加速,性功能迅速成熟叫做成熟加速。总之,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的
现象叫做发展加速现象。这种现象在40多年前就有学者指出,它是世界性的问题。实际上
近百年以来就已经出现加速发展的苗头。
    在此期间,出现青春期缩短现象。乳房发育、体毛发生、变声等第二性特征,以及月
经初潮、遗精现象都提早出现,并在短期间内达到初步成熟,从而形成青春期缩短化的现
状。
    由于生长发育加速的不平衡,出现早熟儿(加速儿)和晚熟儿。早熟儿在身体和智力
发展方面比同龄儿童有优势,往往容易在朋友中、在伙伴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晚熟儿
身体发育相对迟缓而容易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另一方面,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由于
身体加速变化,其体力和体能一时不能适应,又因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常与同龄朋友不一致,
而产生苦恼。男孩子对性功能提早成熟还缺乏精神准备,而容易出现不由自主的性冲动。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如上所述,这个阶段生理发
育加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
平衡,使得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
为偏差。
    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
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
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少年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
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
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身心症状。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
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强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
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
    (一)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
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
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这就是说,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
    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初中学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寻求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材料和情景,对

·15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课题进行逻辑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出将会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然后再通
过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最后确定何种可能性是事实。再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
出适宜的现实性结论。他们不断地检验假设,迅速地放弃不正确的假设,及时地建立新的
假设,从而使建立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逐渐提高并趋向成熟。
    青年期可以进一步地以个体从未经验过的事项,运用因果关系等逻辑理论构成命题,
建立假说。能够运用逻辑法则和推理建立抽象的问题和命题是认知能力成熟的表现。这个
时期思维者完全可以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
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抽象逻辑思维的假设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在头
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逻辑运演,形成独立的形式运算体
系。
    三段论是人们典型的思维方式。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前提,推导出一个直言命
题结论的演绎推理。这是人们经常运用的重要思维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假言三段论
的一种。
    研究者们以这种典型推理形式为课题,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三
年级和大学生为受试者,按条件推理原则进行研究,分析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特点。研究发
现,无论在推理形式,还是推理内容方面,都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初中
以上儿童及大学生的推理正确率基本上不再受内容关系的影响。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独立的逻辑形式运算,达到了逻辑推理的理论型水平。  ·
三、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与第二反抗期
    (一)反抗期: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
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如前所述,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儿童(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
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正处于新的反抗期,称为第二反抗期。两个反抗
期具有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1.两个反抗期的共同特点
    (1)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在反抗期之前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权威之间保持着平衡
的体制,因为新的能力和意识的增长,这种平衡受到挑战而即将被打破。反抗期就是在建
立新的平衡体制之前,出现的改革和混乱,所以也称改革期或混乱期。
    (2)独立自主性。由于新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要求强烈起来,
张日益增强,于是使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赖,反控制和控制之间的斗争上。
  2.两个反抗期的不同特点
自我主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
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
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二)少年期的第二反抗期
    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
    (1)社会地位欲求不满:由于“成人感”的形成,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具有和成年
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
    (2)观念上的“碰撞”:初中学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
考,并且形成着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发展水平的局限,
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格
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也迅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
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
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
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易情绪发作。虽然平静下来也会感到后
悔,但又常会复发。此外,在获得成功时,会有狂喜的表现,在受到挫折时,又会出现大
的情绪低落。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他们自己比较难以自觉地控制。
    (4)青春期烦躁:随着第二性特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
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
的烦躁与不安之中。
    (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反抗期反抗的对象以父母为主,有时也会转移到教师
及有关成人身上。他们反抗的中心课题是依赖和控制;而他们的人际关系倾向又是脱离父
母的羁绊,密切朋友关系的纽带;同时,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显著多于其他人。所
以,反抗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双亲。
    2.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第二反抗期的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1)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
为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
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就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2)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正如婴儿断奶
一样,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
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3)社会因素方面,进人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种更高的要求,就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儿
童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
的接纳和尊重。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
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对这一现象应予以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的转折
期。
  3.帮助少年儿童顺利渡过反抗期

·15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二反抗期有多种特点,多种表现形式,又与儿童的教育条件、所处的环境与遇到的
各种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儿童顺利渡过这一困难期。
    (1)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