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

第29章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29章

小说: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儿童顺利渡过这一困难期。
    (1)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
    ①父母亲需要转变观念。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
后。少年儿童的认识超前是指对自己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
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
发展事实。
    ②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
    在儿童观和教育观方面:作为人父和人母者,都非常珍重“爱护”和“教育”子女,
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子女;缺乏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或相反)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不理解儿童自我发展的成长特性,不能适应儿童
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在面对子女身心急剧发展及反抗期到来之时,表现得困惑不解和不知
所措。因此,父母应该适应子女的成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态度。
    ③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
    青少年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这期间他们对父母态度的变化如图3—7所示。

    ‘才言飞三广宁
    5    1    1    1    4
    图3—7  青少年对父母态度变化的趋势
(引自山本喜多司《儿童心理学图说),北大路书局,1983年版)
    进入青少年期以后,以父母为范型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
同时由于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
全面的评价,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青年后期,更多的人对父母采取尊敬的
态度。但是,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为依赖于己和支配的对象,子女本身也已经
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
    在反抗期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其意义尤其重要。处理得好,使青少年对
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感,并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较为平稳地渡
过“心理断乳期”,并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
子女反抗期情绪增强,乃至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入压抑和
孤独感中而难以自拔,并且对家庭观念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遗

157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憾。父母也会因此而失却子女对自己的尊敬、爱戴,以至于失掉应有的教育权。
    ④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权。
    父母与少年儿童相处中,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与
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地引导,转化他们的不成熟和片面
的认识。
    (2)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
    ①少年儿童应该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中所必经的过程,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②树立榜样和楷模。
    ③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
    ④建立责任感,这包括家庭责任感、集团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
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水平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
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特征: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
地位。
    如果说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那么青少年时期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第二个飞跃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主
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
    1.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青年后期,大约十来年的时间,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
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来”的、
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
期,这一形成要经历分化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整个青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
中,将自我分化为“客体我”和“主体我”,对这两个“我”进行审视和分析,再经过自我
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使两者在新的水平上协调,即达到自我的整合和统一。
    2.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追求和确立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对青年期的人格发展
和自我发展予以系统论述的是艾里克森的著名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他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
题(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的扩散。艾里克森把人生的人格发展历程区
分为八个阶段(如图3—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
│          │        │          │          │          │          │          │          │自我整合  │
│Ⅷ成年后期│        │          │          │          │          │          │          │    对    │
│          │        │          │          │          │          │          │          │  绝望    │
├─────┼────┼─────┼─────┼─────┼─────┼─────┼─────┼─────┤
│          │        │          │          │          │          │          │  繁衍    │          │
│Ⅷ成年中期│        │          │          │          │          │          │    对    │          │
│          │        │          │          │          │          │          │  停滞    │          │
├─────┼────┼─────┼─────┼─────┼─────┼─────┼─────┼─────┤
│          │        │          │          │          │  提携感  │  亲密    │          │          │
│Ⅵ成年前期│        │          │          │          │    对    │    对    │          │          │
│          │        │          │          │          │社会的孤立│  孤独    │          │          │
├─────┼────┼─────┼─────┼─────┼─────┼─────┼─────┼─────┤
│          │时间前景│自我肯定  │          │          │          │          │          │          │
│          │    对  │    对    │角色实验  │成就预期  │  同一性  │性别同一性│领导的极化│思想的极化│
│V青年期   │        │          │    对    │    对    │    对    │    对    │    对    │    对    │
│          │时间前景│自我意识  │          │          │          │          │          │          │
│          │  扩散  │  过剩    │消极同一性│工作瘫痪  │同一性扩散│性别扩散  │权威扩散  │理想扩散  │
├─────┼────┼─────┼─────┼─────┼─────┼─────┼─────┼─────┤
│          │        │          │          │  勤奋    │劳动同一性│          │          │          │
│Ⅳ儿童期  │        │          │          │    对    │    对    │          │          │          │
│          │        │          │          │    自卑  │同一性丧失│          │          │          │
├─────┼────┼─────┼─────┼─────┼─────┼─────┼─────┼─────┤
│          │        │          │主导性    │          │游戏同一性│          │          │          │
│Ⅲ幼儿期  │        │          │    对    │          │    对    │          │          │          │
│          │        │          │  罪恶感  │          │同一性空想│          │          │          │
├─────┼────┼─────┼─────┼─────┼─────┼─────┼─────┼─────┤
│          │        │  自律性  │          │          │  两极性  │          │          │          │
│Ⅱ婴儿后期│        │    对    │          │          │    对    │          │          │          │
│          │        │羞耻·怀疑│          │          │    自闭  │          │          │          │
├─────┼────┼─────┼─────┼─────┼─────┼─────┼─────┼─────┤
│          │  信赖  │          │          │          │  一极性  │          │          │          │
│I婴儿前期 │    对  │          │          │          │    对    │          │          │          │
│          │        │          │          │          │早熟自我  │          │          │          │
│          │  不信  │          │          │          │          │          │          │          │
│          │        │          │          │          │  的分化  │          │          │          │
├─────┼────┼─────┼─────┼─────┼─────┼─────┼─────┼─────┤
│社会性发展│        │          │          │          │          │          │          │          │
│          │1口唇期 │2肛门期   │3阴茎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期 │6成年期   │(7成年期  │8老年期)  │
├─────┤        │          │          │          │          │          │          │          │
│生物性发展│        │          │          │          │          │          │          │          │
├─────┼────┼─────┼─────┼─────┼─────┼─────┼─────┼─────┤
│          │        │          │          │          │伙伴及朋友│          │          │          │
│中心环境  │  母亲  │  双亲    │  家庭    │近邻·学校│          │性爱·结婚│家教·传统│人类·亲友│
│          │        │          │          │          │  集团    │          │          │          │
├─────┼────┼─────┼─────┼─────┼─────┼─────┼─────┼─────┤
│  品质    │  希望  │  意志力  │  目标    │  能力    │  诚实    │    爱    │  关心    │  贤明    │
└─────┴────┴─────┴─────┴─────┴─────┴─────┴─────┴─────┘
  图3—8  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图式(西平直善),1979
(转引自张日弄《青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他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心
理·社会危机”,心理·社会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到从婴儿期
(前期)到老年期(成人后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任务,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顺
利与否的不同,而呈积极结果对消极结果的程度差异。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
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
务是由个体的成熟、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发展的冲突和矛盾所规定的。如果在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每一阶段内,冲突解决得好,发展任务就完成得好,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完成得不
好就会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各人完成任务的程度并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两个
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健康的个性品质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而上一阶段任务完成得好与
不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任务的完成。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如有较强的信
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到青年期实现有意义的同一性的机会就较多,反之,就
可能出现与自我同一性相反的情况,即同一性的扩散或混乱。他强调,青年期在确立自我
同一性的过程中必须在七个方面(如图中青年期一栏中横排所列)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
得以健全发展。一旦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程中出现同一性失调,就会导致自己无法认识自
我或无法确认自我,而使自我处于一种毫无布局的弥漫、扩散、混乱状态。
    诚然,在一段时期内,为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而出现暂时的同一性分散或角色混乱,
多属正常现象。通过角色试验、亲身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的痛苦探求,可能实现新
的、更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自我同一。
    但是,如果长期遭到同一性的挫折,就会出现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他们无法
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致
使自尊心脆弱、受挫,道德标准受阻,长久地找不到发展方向,无法按自己设计的样式正
常生活。有的会走向与社会要求的同一相反的消极的同一。有的甚至会出现同一性扩散症
候群的特征。
    3.同一性扩散或同一性混乱(idendty出gusion)
    有的学者(小此木启吾)把同一性症候群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
    (1)同一性意识过剩  陷入时刻偏执于思考“我是什么人”、“我该怎么做”的忧虑中,
被束缚于其中不能自拔而失去自我。
    (2)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  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无限自我的症状,无法确定或限定
自我定义,失却了自我概念,失却了自我选择或决断。只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