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刷盘子还是读书(1) >

第3章

刷盘子还是读书(1)-第3章

小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精神不能保证理论的正确性,许多曾经是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最终被证伪,或没有经受住时间考验,但它依然是科学理论,它的创立者依然是科学家,或多或少对科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为他们按科学精神行事。比如牛顿的力学理论,最终被证明只是相对论的一种近似描述,但这并不妨碍把牛顿的理论作为科学理论,牛顿本人也被作为伟大的科学家被载入史册。
绕了一大圈,该回到经济学了。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
第五节 从工学看经济学
第五节 从工学看经济学
我对经济学是外行,工学出身。虽然工学门类繁多,但在江湖混得久了,觉得工学的各门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如何运用科学精神改造客观世界。工学是科学的分支,提到科学,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纯洁高尚无暇……(略去各种赞美词汇若干),本人是科学的信徒,所以暂不打算立刻打击这种美好的幻想,但无论如何,这种想法在工学中绝对不成立。因为工学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黑暗无比,骗子、强盗和恶棍满目皆是。我身处其中,骗海泛舟,历经无数风雨,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至于我自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不免也是骗子、强盗和恶棍。所以我在强国论坛登场时,也是以数字游戏门邪派面目出现的。
从事工学的人虽然是骗子、强盗和恶棍,但也有可爱的地方,即行恶之前会预先声明。不管怎么说,比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要可爱多了。鉴于工学的定位,工学与经济学有天然联系。都是人类获取利益的工具,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我看来,经济学不过是工学的一个分支,既然属于工学,自然也是科学了。读者可能会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其实工学也研究人,否则既无法让顾客接受自己的产品,更无法一面装成天使一面残酷宰杀客户或竞争对手。当然,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巨大(人类社会),很难重复研究和做实验,其实工学也有类似情况,比方说三峡工程,气象工程,也很难重复和实验。不管怎么说,我认为经济学应该是科学。
我把经济学当科学,但用科学精神却完全读不通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著述。所以,在《刷盘子读书》一章中,有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论断。这个论断只是假说,但大家大可读下去,自行评价这个论断的正确程度。另外,在我参与一场〃海龟〃vs〃土鳖〃的论战后,发现自己的论断有问题,即他们不是小学文化程度。是什么呢?
论坛是论战的地方。论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纯粹是信仰的争吵,信仰是不讲道理的,罗卜白菜各有所好,争不出结果,这类论战我根本不看。另一类是基于事实数字逻辑的,比如说两个人争论一辆汽车的好坏,甲可以拿出一堆事实数字逻辑说好,乙可以拿出另一堆事实数字逻辑说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最后谁也说不服谁,不了了之。这类论战我喜欢观看,但不出手,因为可以获得一些资料,对自己也有帮助,兼听则明嘛。如果出手就一剑封喉或打断脊梁,论战就停了,我也获得不了资料了。
我把工学戏称为〃数字游戏门〃。在数字游戏门看来,原始的事实数据逻辑,不管怎么准确,都是垃圾。往往是自己找到的事实数据逻辑,越权威越准确,对自己的伤害越大,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不是有那句台词吗:〃律师不来,我什么都不会说。〃
有人说,论战不是讲事实摆道理吗?那只是讲良心良知的人干的事。数字游戏门是不讲良心良知的,所以不讲事实和道理。最好自己什么事实数据逻辑都不出,全由对手提供。实在不行,必须提供时,要做技术处理,做好防守和抵赖准备。那么,数字游戏门依仗的是什么呢?是〃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当然是它的可操作版本〃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即数字游戏门玩弄的实际不是事实数据逻辑,而是检验标准 论战的目的是说服观众,而不是对手,观众接收了自己的检验标准,则不战而胜,对手提供的精准的事实数据逻辑全是呈堂证供。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推销汽车,你的对手不断吹嘘自己的产品速度如何快,突然间客户接受了你的检验标准,认为速度越快越危险,优点立刻变成缺点,自然就卖不出去了。所以,数字游戏门收拾非同道中人,一骗一准,来两个杀一双。数字游戏门同道的决战,是争夺标准的战斗,而不是辩论事实数据逻辑。建立标准的一方是胜利者,另一方也不完全是失败者,因为自己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是被处理过的,不会做为呈堂证供。
数字游戏门出手,首先审查对手有没有检验标准,也就是整个论述的脊梁,如果没有,就说明是菜鸟一只,他提供的所有事实数据逻辑都是自己的大菜。如果有脊梁,则审查对手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能不能贯彻这个检验标准,如果不能贯彻标准,也是菜鸟,一出手就可以打断脊梁。如果既有检验标准,又能够贯彻检验标准,那就是数字游戏门同道,则需要靠真正的功力去较量。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又离题万里一通,读者不知绕糊涂没有。总算要谈到经济学了。自从《刷盘子读书》系列在强国论坛首发以来,被好事者四处转贴,好评如潮,恶语相向的也不少,影响力是我从未想到的。其中,有位好事者,与我一样也在日本,不过他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算准〃海龟〃,我只是外行,将《刷盘子读书》转贴到太傻论坛bbs。taisha
我是外行,缺资料缺训练缺自信,不能去讲事实数据逻辑。自然要把战斗引向信仰层面,要用我的神去压倒对手的神。我对自己的神有自信,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口口声声相信科学。一上来首先打神主牌,不过是个〃小鬼〃,即〃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大鬼〃,即〃可重复,可检验〃先暂时扣下不发。
构思很清楚,如果对手认识〃小鬼〃,下面就引导对手进入自己的标准,不战而胜。如果不认识,则想办法激出对手的神主牌,然后用我的〃大鬼〃镇压。这是数字游戏门出手的不二法门。结果很令人意外,对手竟然不认识〃小鬼〃,一阵窃喜之后,却是深深的悲哀,一个在中国获得经济学博士的人,竟然不知道科学精神! 
我加紧催动〃小鬼〃去逼宫,力图把他的神主牌逼下来。终于神主牌下来了,虽然是个〃小鬼〃,不堪一击,但我却觉得很悲哀。原文太长,大意是说XXX之流的主流经济学家如何权威,如何公认,还是中国的国师。发表论文的经济学杂志如何权威,那些美国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泰斗,非我等业余爱好者所能动摇。还说就象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不能动摇一样。且说我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讨论层次。中国的经济学界培养的博士竟然搞偶像崇拜,几乎让我晕倒。我在国内教授工学时,首先给学生灌输的就是科学没有权威,只有一个神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别的可以不学,这个是必须灌输的,鼓励学生在信仰科学精神的前提下离经叛道,挑战和蔑视权威。
游戏应该结束了,我干脆说出:〃如果是我的学生,早就不讲道理了,拍桌子打板凳打将出去。〃这是气话,也是实话,竟然胆敢藐视科学精神。终于他的〃大鬼〃下来了。说他的思维方式是:〃而我只有一个标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来自非经验世界的部分,逻辑必须是严格的;来自经验世界的部分,数字必须是真实的。这是我唯一相信的标准。〃结果出来了,但我还没有死心,继续循循善诱地解释〃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道理说得直白浅显,就差直接说出〃可重复、可检验〃科学精神,但得到的答复是不理解,不懂,还说有语法错误。连带着一些看客起哄,说如果自己的老师象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会笑死了,幸好教授的是日本学生。
论战该结束了,不同的信仰之间的争执是没有结果的,谁胜利了呢,不知道。信仰之间其实是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信科学的也可以信上帝,信科学的不比信上帝的更高贵,反之也一样。只是在工业时代,唯有科学这个信仰可以带来现实的财富与力量。但讨论结果却沉重打击了我对中国的希望中国的经济学是神学,进行的教育是神学教育,他们却是中国的指导者!历史翻过了一百多年,又回到了义和团用血肉之躯去拼钢铁,用巫术对抗科学的时代!。读者可以看看被这位经济学博士崇拜的偶像XXX是个什么角色。我原来在国内时没有仔细读他的论述,现在一下子看清楚了他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下面的一段是我在论战中评述XXX的一段。
〃谈到XXX。他说中国应该发扬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如纺织业做裤子。我当然认可他的标准和逻辑。他还说,装备业耗资大,技术密集,需要人少,不宜发展。我当然也认可这套的标准和逻辑。但是,把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却有问题。我是做装备的,知道中国自己产的装备需要更多的人手,往往还是有意为之,外国产的需要的人手很少。当然,不可能要求XXX象我一样做装备,但统计局的各种统计反映了这个问题,但他却没有看见,统计局纯粹是摆设。这两个标准明显存在悖论,但还是有解决办法,即重新定义劳动密集产业,怎么定义是XXX自己的自由,但很遗憾我没有看见。比较优势是XXX理论的核心,我承认他的比较优势逻辑,但问题是他自己却没有贯彻这个标准,也没有用高等数学去修补和完善它。〃
XXX是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不是小学生,而是神学士,中国的国师!这场论战落幕了,我保存了原始记录备考,在太傻论坛打出了自己最后的神主牌〃可重复,可检验〃这个科学精神后,任由众人评说,绝尘而去。GAME OVER!!!其后,我又参加了几次论战,发现作经济研究的没有科学精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位据说有极强背景的网友斩钉截铁地说:〃经济学是艺术,不需要检验〃,更有许多人附和:〃经济学为什么需要检验〃。
每个把自己的事业当科学的人,虔诚地归依科学教的人,应该时刻在科学精神面前忏悔和反省自己,扪心问问,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学说,自己的实践是不是遵从并符合了主的召唤和教诲。中国的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每个人,无论信仰,都可以扪心问问,是不是遵从了主的召唤和教诲。是,或不是!!!
第七节 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
第七节 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
地缘政治学决定了中国日本是一对生死冤家,除非一方彻底丧失大国的地位,否则这是不可改变的宿命。百余年的中日关系史实际是一部斗争史,虽然现在号称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但经济上的明争暗斗其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本学界对中国的研究是一大显学,各种著述层出不穷,虽然流派众多,观点各异,但主线依然是斗争,合作也是为了斗争。中国学界对日本的研究就少的多,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通过〃海龟〃〃土鳖〃的论战,我发现中国的学界在甲午战争百余年后,依然原地踏步,与日本相差一个世纪之遥。1870年普军元帅毛奇声称:〃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同样,从长期来看中日两国的斗争,实质是学界的斗争。
东渡日本以后,除了经济,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日本的教育。按原来的看法,日本的教育可以说一蹋糊涂。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以一个字形容足以,就是〃玩〃,基础知识极差,绝不配与中国学生相提并论。但是,在硕士以上的层次,中国学界的学术水平反而远不如日本。在企业里的表现也一样,实践几年之后的成就更远非中国学生可比。是因为硬件设施差吗?也不对,至少在高等学校之间没有可感受出来的差异。是体制问题吗?也不对,日本的铁饭碗大锅饭比中国要严重的多。在论坛上与国内精英或精英的代言人辩论几番后,我一下子明白了中日教育体系的根本差异,那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有了科学精神,无限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研究得来,如果科学精神不在了,再多的科学知识也只是别人的财富。人在求学的最初阶段,科学精神的灌输比科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
日本的小学课程极少,每天早早放学,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查资料调查之类的轻松事情。上课也不正规,经常请山野匹夫,三教九流来做报告。经常组织学生去旅游参观,如去未来科学馆、船的科学馆、江户博物馆等等,许多大企业也在参观之列。
未来科学馆展示了日本的最新技术成就,H2火箭发动机、磁浮列车、太空舱、机器人、燃料电池……,或实物,或模型,或原理演示。很多展品还可以实际操作和实验,工作人员在旁耐心地解说、指导和答疑。在这里,孩子们被种下了科学精神的种子,培养了科学的兴趣。
船的科学馆展示了日本航海的历史,其实也记录了日本成为一流工业国家的历史。当时最大的水上飞机,最大的舰炮……,面对这些巨大的展品,你可以深切体会到现代工业的力量和人的渺小。
东京旧称江户,江户博物馆是东京历史的见证,其实也是日本历史的缩影。在博物馆的现代部分,展示的是日本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黄包车、第一辆摩托、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第一台洗衣机……。面对这些粗糙幼稚的展品,体会到科学第一的重要,每个科学第一的诞生,都标志着民族的一次跃进,迈入一个新时代。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每周二有固定栏目《project X 挑战者们》,周日重播,则讲述的是这些第一背后的动人的故事。那些无名的挑战者们在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无数失败,去拼搏,去奋斗,去构筑民族的基础和柱石。节目的末尾会邀请挑战者们或亲朋故旧到演播室做客,连同那粗糙幼稚的日本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作品。栏目的主题歌《地上之星》,催人奋进,催人泪下。挑战者们是地上翠灿的明星,民族的脊梁。
到这些展馆见学,我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青少年宫、航模队、无线电小组……。而今它们安在?
中国的教育历史也非常令人不解。在20多年前的那个疯狂的年代,教授被关牛棚,学校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但在我这个工程师看来,却是工业技术大跃进,各种工业从无到有,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反观今天,高考恢复了,大学扩招了,硕士满街走,学士不如狗了,博士教授满手抓了,重视知识了,重视人才了,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但工业的独立性没有了,国产技术突破没有了,民族第一消失了。为什么?!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喊〃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虽然极左,虽然偏激,却蕴涵着科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张扬的年代,自然也是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而现在,说是学术腐败,坑蒙拐骗,其实日本也一样,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嘛。科学本就不是圣洁的殿堂,也是追逐名利的战场。最真实的原因是科学精神被抽走了,被偷换了。
在我的祖国,有人建国家大戏院,有人提议建文革博物馆,有人拍摄格格和皇阿玛,听说有人还要去拿奥斯卡奖。但可曾有人提议修建中国的未来科学馆,中国的江户博物馆,拍摄中国的《project X 挑战者们》?
在我的家乡有人会修漂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