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新战国时代 >

第17章

新战国时代-第17章

小说: 新战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乔良:处在增长期或扩张期的区域变数会更大,特别是东亚和中国。  
  现在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已开始具有现代国家利益概念,人家搞贸易保护,你的利益自然受到损害,国家利益有时就这么简单。目前讨论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许多著作,其实都还只是在谈国家利益学,利益论,而不是在谈真正的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现实的国家利益是什么?是如何保护中国国企和私企在海外的利益,如何加强中国的能源获得渠道和能源储备,是如何增强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乃至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因为这种影响力本身就是你获利的重要方式,等等,而不是空谈国家利益学的种种要素。  
  王湘穗:像我们军队讲战略,常常是讲成了战略学。  
  乔良:我们谈国家的战略利益,就要谈实现战略利益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别空谈战略学。  
  王湘穗:战略是屠龙之术,是研究如何杀大东西的,但也要有具体杀法,不是空谈。  
  王建:战略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是制约。    
  新结盟:利益板块的重组(2)    
  乔良:我们在不谈哲学的情况下,不要老去谈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又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的大道理。我们不要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这样的道理。  
  王湘穗:美国对欧盟东扩还是一直有所戒备的。  
  乔良:最近,美国提出要把驻欧美军的主力逐步从德国转移到波兰和保加利亚,就体现  
  了美国人一箭双雕的考虑,一来不再为老欧洲看家护院,二来提前控制新欧洲。  
  王建: 英国最早资本向外输出,出现中心国和资本中心和外围的概念。英国资本输出的第一步是奔法国,因为离它最近。当时的法国还比较富裕,法国人当时对英国人亚当·斯密讲的这套自由贸易理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挺好。然后18世纪后期,还跟英国签了一个《伊甸协议》,就是自由贸易协定,把英国产品给放进来。人家是用工业化生产的,你还是手工阶段,结果英国产品进入法国以后,是在不长时间之内就导致了法国的小农经济的破产,然后导致了国内的危机,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然后是拿破仑上台。它是朦朦胧胧,为什么我讲这个故事,我想俄罗斯也是这样,当时戈尔巴乔夫搞革命,满心以为我跟你同质,整个社会转轨,雅尔塔体系给我定的地缘利益,我整个都撤出来,你还要怎么着。  
  王湘穗:当年戈尔巴乔夫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企图以普世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成了世纪的大笑话。  
  王建: 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人家不买你的账,这个让俄罗斯清醒起来,这个背后还是力量格局,为什么美国人和欧洲人不买俄罗斯的账?因为俄罗斯不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让步,是没有力量控制东欧、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利益。在这种被动情况下让出,我凭什么买你的账?  
  俄罗斯的想法,第一是认识到冷战不可能给我带来利益,作为一个大国,单独去和其他霸权争霸不行,它得结盟。另外,第二点就是俄罗斯的长远利益还是在欧洲,俄罗斯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都占在七成以上,普京上台以后,走的经济路线,在等待融入欧洲的机会。欧洲也想这个问题,如果让你进来的话,你的块头那么大,你在这里占什么位置呢?从经济来说,欧洲人接纳俄罗斯没有什么好处,应该说,除了让你在核心欧洲占个重要位置以外,在经济上背了一个包袱。  
  乔良: 还得让欧洲给你输血,你块头那么大,不给合适的地位不行,因为你是原来的超级大国,可你同时又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经济上软弱的泥足巨人。让你加入进来,事实上就等于让利给你。这也是欧洲始终拒绝俄罗斯加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次伊拉克战争使法、德轴心开始重新看重俄罗斯。这次法、德、俄为什么凑在一块?因为它们共同认识到,欧盟的强大除了经济方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需要有一个军事强权,也就是欧洲货币统一,经济的独立,必须有军事实力的支撑,信用货币就是信心,信心没有军事保护就是空心。所以,欧洲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撑,俄罗斯的经济振兴需要欧洲帮助,这就使二者走到一块。所以,法、德、俄中心形成了。这其中,俄罗斯对欧盟的需求要更大一些。普京在最后关头把他小心翼翼维护的与小布什的良好关系撇在一边,毅然决然支持法德轴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俄罗斯本身要想再次成为世界大国,奠定自己在实际上世界中的地位,不建立联盟不行,很怕甩在欧洲的经济体制之外,这就是他们能够走到一块的原因。  
  王建: 另外这里讲的新欧洲会追随美国,我也不那么认为。首先,美国在东欧这些国家没有多大的经济利益,它对这些东欧国家的贸易量非常小。从经济联系看分成几个圈层,最密切的是产业的关联,比如汽车生产可以在很多国家搞配件,而最密切的产业关联必然是源于地缘关系的联系,因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运输费用。还有贸易圈,贸易圈通过海上就可以很大,金融圈现在是全球网络联在一起,是虚拟化的世界,全球可以覆盖。 欧盟是一个共同市场,是内向型的东西,内向型是因为内部的生产和贸易的成本会低于外部,所以就形成了在一个区域内的共同利益,并具有排他性。如果在一个共同市场内部,不能给大家都带来好处,比如有利于共同降低交易成本,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是不可能组成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就这点来说,东欧国家的经济、产业的经济联系只能在欧洲,不可能跟美国去分工,你说东欧生产的零配件,可以运到美国组装汽车吗?如果在美国销售还可以,但要再运回欧洲来销售就根本不可能,那是太大的浪费,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没有竞争力。从这点来说,东欧国家的经济利益最终还是在欧洲,只要是让它加入经济共同体,欧洲新的技术和资金进入到东欧国家,双方都得益。欧洲有一个发展中的经济进来,会带来更高的增长速度,东欧国家会提升技术,会提高它的生产力。  
  乔良: 眼下新欧洲对美英的追随,比老欧洲积极。但这究竟能持续多久,很难说。从长远的趋势看,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因为,新欧洲也就是东欧原来这些国家,不可能在经济上成为英美的飞地,它在经济上最后还要靠近老欧洲,但前提是法、德、俄的轴心真正形成之后,而且实力显示出来之后,向它靠的可能性才比较大。  
  王建: 北约是不给钱的,加入北约,像东欧这些国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欧盟是给钱的,欧盟有两块资金,一个叫团结基金,一个叫结构基金。团结基金是社会转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总之是着眼于政治方面转轨的。这个钱不多,大概只有5个多亿美元,结构调整基金每年400多亿欧元,这个是要给钱的,包括给农业的补贴。只要东欧国家一旦进入到欧盟,马上就会享受到很大的农业补贴,有共同的农业政策,不让农产品过剩,马上农民可以享受到好处。这个钱谁给的,是西欧人给的,东欧实实在在从中得到好处。美国人会每年拿出几十上百亿给东欧国家吗?不可能的。这就实实在在把欧洲人绑在一起,为什么东欧国家想进入欧盟,因为进入以后,可以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王湘穗: 按照目前的趋势,欧元区或者欧洲板块肯定可以形成,但是由于它的形成对美国形成威胁,因此美国一定要去拆它,从经济方面拆,美国实力不够,美国的着眼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这一点,美国人从1992年就开始设计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就提出要拉住波兰、乌克兰,让它们成为阻止德国和俄国接近的屏障。最近美国等于把48架F16飞机送给波兰,为什么呢?就是要拆开欧洲板块,至少在军事这个层面上让你整合不成。王建在前面分析过,现在的货币是信用货币,没有军事力量保证,你货币圈的信用基础就不牢靠。  
  不是有一句话吗,欧洲是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爬虫。美国就想让欧洲保持这种状态。  
  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情报机构就利用教皇是波兰人的关系,让教廷秘密支持团结工会。小布什是虔诚的基督徒,与深受教皇影响的波兰在精神层面上容易认同,更何况拉波兰还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乔良: 显然美国是想从波兰打开新欧洲的缺口,波兰虽然不会跟俄罗斯直接抗衡,但波兰历史上就一直是俄罗斯的天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来不好。为了阻止法、德最后和俄罗斯联成一体,在它们中间,从地缘上打下一个楔子,美国肯定是早已妙算过这一招棋。  
  王湘穗: 我们分析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我想世界格局应该是一种态势,是不同国家或利益集团间力量分布和斗争的基本态势。原来分析态势,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进入,在今天更应注重从经济,甚至主要从金融、从货币角度去分析。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格局逐渐成为不同货币集团之间的划分和竞争的一种态势。所以看今天的世界格局,尽管政治、军事,包括意识形态都不能忽略,但主要应围绕货币集团间的斗争来看。几年前,欧洲几乎全是社会民主党当家,一片粉红,现在欧洲开始右转,这恐怕与要和美元区全面竞争有很大关系。    
  新结盟:利益板块的重组(3)    
  王建: 这点我给你补充一点资料。最近德、法都在大刀阔斧削减福利,削减福利就是为了跟美国能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因为欧洲经济的活力,除了受国界限制以外,再就是它的福利搞得过头。美国跟它不一样,北欧国家的福利可以占到GDP的25%,欧洲整个平均是百分之十六七,美国多少,9%,这是经济竞争力。  
  乔良: 北欧国家的福利,不仅大量占去了它的国家财政,而且使一个国家变得没有活力。  
  王湘穗: 面对竞争的时候,社会就要突出效率,相对就要减少公平,社会开始减肥,把脂肪变成肌肉。  
  王建:欧盟内部的改革重要的事是要改福利体制,这个福利体制受到最强大的反对是工会势力,还有就是左派。  
  乔良:这些年在美欧盛极一时的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极有可能被这次倒萨战争所终结。因为第三条道路与小布什走的新帝国之路是不相容的。  
  王湘穗: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学生布莱尔是这场战争的坚定参与者。  
  乔良: 这是思想家的悲哀,书斋中的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中的强权。一种错误的强权也比一种高尚的理想更有力量。  
  王建:美国的物质利益在东亚地区,货币利益在欧洲地区。为什么美、欧会分裂?因为是两个货币利益团体,如果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你,就等于打我,怎么会打?两个利益是一个利益。如果说欧盟东扩,等于美国利益东扩,就等于美国市场扩大一样,美国为什么要分化欧洲?恰恰因为它们是两个利益的主体,欧盟东扩是美国利益的缩小,是欧盟利益的扩张,不等于美国势力范围的扩大,这个时候就对立起来,美国就要促使欧洲板块分裂。我们可以再看点历史。实际上欧洲国家经济在二战以后就开始了追赶美国的历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到欧共体扩大到9国的时候,实际上它的贸易已经跟美国差不多,经济实力差不到20个百分点。80年代的时候出现欧洲公司收购美国企业现象,大量欧洲公司用它们资本买美国的公司,美国当时跟前苏联争霸,那时候消耗自己的力量很大,顾不上跟欧洲人在经济上较量。欧洲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字号亮出来,但是经济实力扩展到美国本土,收购美国的企业,让美国人感到受不了。  
  在冷战时代,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欧洲人需要美国给它看家护院,经济矛盾不突出,那时候主要矛盾是东西方的对立,让大家把经济利益的纷争放下来。  
  乔良: 世界上同时存在的事物间总是有着某种不易被人觉察的、有时可能还带些神秘色彩的连带关系,有些看似无关的事儿,其实它们之间大有关联。我这样推测,如果前苏联不在20世纪90年代初垮台,日本在美国的收购行动就不会失败得这么惨。我认为,恰恰是前苏联的垮台,使日本收购美国的计划时运不济,最终破产,因为那时美国刚好可以腾出手来,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对付日本膨胀的野心,从打击日本的泡沫经济入手,一击成功,使日本经济至今回不过气来。  
  王湘穗:日本的平成战败,除了美国和G7集团中老牌西方国家的联手算计外,从日本自身的角度看,也存在没掌握扩张时机和节奏的问题,还是日本国发展到那个程度出现的自然膨胀,而没有参与全球逐鹿的自觉意识。日本人有雄心,也有计谋,但始终缺少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这也许就是受岛国视野的局限吧。  
  再接着王建的话题说,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说冷战结束,为欧洲与美国的分裂准备了政治基础。这是因为东西方板块的对立消弭后,冷战时欧洲付出的合理保护费用,冷战后就变得不合理了,国家和地区利益都要重新认识和划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长期以来占尽了便宜,以前美国要出力保卫大家,欧洲也就认了。冷战结束后,欧洲就不愿意再把这好处送给美国,它也想拿用自己的货币去买东欧的资产,买俄罗斯的资源,然后形成自己的产业圈,美元所有的好处它也想有。这种情况下,欧洲有了跟美国另立门户的动力;而这些年美国经济基本面还不如欧洲,欧洲又有了跟美国叫板的能力。欧美分裂,对欧洲是机会大于成本,利大于弊。正是有这种利益在驱动,才有了形成法德俄轴心的内在动力。  
  王建: 共同的货币基于共同的产业联系,贸易联系也是产业联系的表现。产业联系多了,贸易联系必然是紧密的。贸易联系又是结算关系,结算关系这么频繁,如果用一个货币,汇率的风险就可以避开,汇兑的费用也可以节省。在欧洲,欧元出现以前光是汇兑的费用就是很大一笔支出。例如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拿着多少钱,好像是200法郎,从巴黎出发,在欧洲大陆走上一圈,又回到法国,等你回来的时候,一分钱没花,没有了,怎么了?过一关得兑换一次,转了一圈,200法郎没了,一旦货币汇率没有了,这个钱不用支出了。  
  王湘穗: 这是从内部成本的角度看,从外部看,还有东亚和产油国家的净储蓄这块利益,欧元区也可以与美元分一杯羹。在重大利益的驱使下,法德俄与美国分庭抗礼不是策略调整,而是战略选择。  
  王建:它得好处一个在货币的汇兑方面,避免了货币的汇兑的风险损失,还有一个经济整合的好处。经济整合,欧洲虽然是最富裕发达的地方,整个块头如果合起来算,跟美国不相上下,分十几个国家,边界就成为生产力拓展的障碍,这样使每个企业的成长都受到国内市场的局限,就像咱们的国内市场分割一样,行政边界割断了市场联系。这样,欧洲这些大的企业它跟最大的企业,跟日本,跟美国比,都是二三流的,没有大企业,它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占的GDP比率也不低。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