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新战国时代 >

第8章

新战国时代-第8章

小说: 新战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移民。所以侵略全中国,不仅符合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也符合所有日本人的利益,攻占南京使日本举国欢腾,庆祝游行,你说日本老百姓干吗那么高兴?就是符合它本国的利益,这  
  就是民族国家的概念,超出了道德范畴、阶级范畴。  
  李晓宁:从古希腊时期就是这样,雅典的土地很少,增加人口就得向海外扩张,扩张就是侵略。  
  王建:所以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有100年的时间世界无大战,是因为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从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中找到发展空间,到一战前国际关系开始紧张起来,是因为海外的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了,例如在18世纪中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的殖民地,只占欧洲以外世界各国面积的40%,而到19世纪末期就已占到近90%,关于这个观点,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早就有完整论述。  
  王湘穗:各国在内部和在外部的殖民地扩张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彼此间的间隙很大,摩擦系数就低。  
  王建:如果世界的空间足够大,大家在拓展当中都能得利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矛盾就不是对抗性的,甚至可以联起手来干。比如八国联军打中国,那是8个资本主义国家一块联手收拾你,这时候大家都没有矛盾,都是在一个新的殖民地空间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山东青岛是德国的,东北是日本和俄国的等等,这么划分范围。殖民地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到对抗性,就非得用战争方式来解决。这个时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美国为什么在一战、二战当中都不是主动发起战争侵略别人?而且也没有主动参与战争,都在战争后期进入的,一战派了彩虹师,麦克阿瑟是师长,二战到1944年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因为美国的特点,它是非常巨大的国家,首先在独立战争以后,东北部的13个州先独立,然后向西部、南部扩展,疆土在不断扩大。还有,就是它的人口也不断增加,国内新增人口加移民,大概从19世纪中期到二战前,每10年都能增加1000万人口,这时候它的资源也有,人口也有,市场需求也有,不用它到海外掠夺,所以会产生门罗的孤立主义,对战争不感兴趣。  
  王湘穗: 从全球角度看,门罗主义是孤立主义,但要从地区看,它也有霸权的成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核心是反对其他势力,特别是欧洲势力进入美洲。  
  王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我看就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三对矛盾发展成四对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一战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国内矛盾外部化,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前苏联,所以就出现了无产阶级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矛盾。应该说这四对矛盾都是对抗性矛盾,但从前面的分析看,在这四对矛盾中,能够导致世界战争的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力量根本不对称,而二战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前苏联挑起来的,在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顶多导致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会导致世界大战,所以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由于市场边界不足而加紧了对内压迫和对外侵略。  
  二战以后这四对矛盾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二战后打出了一片红彤彤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就是冷战。所以自一战至二战期间所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转变成东西方矛盾,并成为直到冷战结束前支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但是冷战时代东西方的对立与对抗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对抗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经济利益的对抗,而是意识形态的对抗,所以始终没有因为这种对抗酝酿成世界大战。从20世纪50年代的南斯拉夫开始,东欧国家就酝酿着改革,到70年代在整个东欧国家形成潮流。到80年代末期,东欧国家开始站起来摆脱前苏联的控制,到1991年,前苏联也进入社会转轨时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从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所以到目前为止东西方的这对对抗性矛盾已经消失了。由于二战后出现了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吸取这个历史教训,在二战以后,它也开始对国内的阶级关系进行调整,主要是进行了福利制度的改造,是对自己的社会制度进行改良,通过财政等国家机器手段,把富人的钱转化给穷人,富人可以占有财富,但是不能集中占有财富。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问题。凯恩斯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比马克思主义大约晚了100年。马克思主义说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是供给过剩,而凯恩斯说是需求不足,它们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讲的,但说的是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对称。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说,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收入低下,凯恩斯则说是人均收入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储蓄率上升,形成储蓄大于投资。马克思说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不会接受这个办法,所以它们就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进行社会改良,就是用社会转移支付制度把富人的钱转给穷人花,还有就是由政府来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把国内的过剩储蓄动员出来,以减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剩程度。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后的社会化福利制度改造,大大减缓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使它不再具有对抗性。  
  二战以后,出现了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一批批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宣告独立。据统计,二战结束时全球只有60多个国家,目前已经到了190多个,其中大多数是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也相应转变成南北国家的关系,或者说是第一、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二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是双方发展投资与贸易关系,这与过去的掠夺和奴役有根本不同,虽然仍存在发达国家利用交换中的“剪刀差”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剥削,但主体已经不是对抗性矛盾,也不会酝酿出世界战争。  
  所以,我们看这四对矛盾的演变,所谓东西矛盾已经消失,南北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又都已经不具有对抗性,惟一剩下的一个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这对矛盾仍具有对抗性。实际上,在冷战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就始终存在着利益争夺,只不过被东西方这对主要矛盾掩盖了,而一旦原有的东西矛盾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争夺就立即上升为主要矛盾。  
  王湘穗: 王建的分析框架比较传统,但得出的结论却很新颖和前卫,这也是一个矛盾。  
  王建: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已经集中到金融层面,所以如果爆发帝国主义战争,它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货币霸权。这一点在前面的讨论中实际已经说过了,但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一点内容。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所进行的福利社会改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所谓中产阶级,和“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中产阶级的兴起和这种社会结构的出现,给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国内市场,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较长时间平稳、高速增长的原因,也由此相继完成了各自的工业化任务。    
  货币霸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5)    
  1956年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白领工人第一次多于蓝领工人,标志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人类社会的消费分成不同阶段,比如说先是消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如食品和衣服等,以后是消费汽车、房子、电器产品,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的,经济学上把这些叫做耐用消费品,这些商品可以划分成百元单件级、千元单件级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单件级,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升级的。从现代社会的物质产品消费来看,人们有了汽车和住宅以后,基本就满足了,到20  
  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它的住宅和汽车的普及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水平的时候,那么它的工业化任务就完成了,进入到了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以服务产业为主导,但服务产业是什么特点呢?就是它不会提供非常大的产品,像咱们现在说买车、买房子,都要攒好长时间的钱,特别是买房子可能一辈子给套住了,但是服务业里边,除了金融业可以提供很大的产品,其他的服务产品都不是大产品,你吃饭,旅游,看电影,听歌剧,去打高尔夫球,这些消费都很有限。工业化的高潮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很高,进入服务业以后,以它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增长率就很低。发达国家有3%的增长就是非常舒服的日子,4%是超高速,美国90年代平均增长45%,对它绝对是超高速,但是对中国,9%都不算太高,要到45%咱们都没法过日子。跟小孩一样,你是该长的时候,速度就高,成熟了,就不蹿个了。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度有它的道理,主要是处在经济结构变动剧烈的时候,生产要素不断从低报酬率部门向高报酬率的部门转移,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就是出现高增长的原因,而在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边际报酬趋于一致,就没有高增长了。结构主义学派所讲的这个道理很浅显,也非常对,我非常认同它。  
  王湘穗: 所以对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不要瞎找原因,核心因素就是在工业化初期的结构性变化,看准这一点就知道如何去自觉地把握和推进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的趋势,顺工业化之势而为。同时,在国民心态上也别夜郎自大,以为自己是独一份,可以套用鲁迅“妈妈的咱们也阔过”的话,反省一下,就知道“别人也快过”。  
  王建:像日本十年倍增计划期间,它的增长速度平均是9%,但是到了工业化完成阶段,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增长。英法德意日的工业化也是70年代完成的,所以到70年代后,它们的经济增长率也下滑,它也进入低增长时期。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亚洲四小”,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以后,都出现了所谓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增长率低了,增长率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的报酬率低了,资本继续停留在物质生产领域里边,就无法获得像过去那样巨大的增值率。比如说通用公司在中国,它的汽车利润率高的时候,达到25%,像别克刚推出来的时候,第一年卖两万台,现在通用公司在中国的利润率能达到15%,但是在本土5%都达不到,这就说明成熟的市场和发展中的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就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从它本国的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一战、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根据统计,直到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有80%以上是集中在资源产业。但是现在它是转移到制造业,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因为过去它国内的物质产品需求还没有满足,但是现在满足了。  
  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看,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投资还是主体,但是在二战以后,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始终是上升趋势,在二战结束初期还只有5%,到70年代是15%,80年代到了20%,现在是30%。你想想,如果与发达国家在战后长时期中,要占到全球经济中的3/4以上的比重相比较,30%已经是很高的份额。另外,在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总投资在1/4的时候,它的利润回报可以占到全部海外投资的1/3;投资占到30%的时候,利润回报可以占到40%,可见,是投资回报率的差别在引导发达国家的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回报率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工人工资水平的差异。对当代的制造业来说,放在哪里生产实际上差别都不大,因为生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有许多机器实际并不需要人有多高的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都已经固化在机器里了。比如在我们沿海地区的很多高科技企业里,用的工人都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  
  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甚至迫使发达国家不断削减在本国的生产,而转到发展中国家来生产,再进口回去。这个过程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能力流失的过程,即“空心化”的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现在有25%的需求需要进口,其中消费品还要高,超过40%。  
  王湘穗: “空心化”过程是资本寻利的过程,也是资本就近找市场的过程,只有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才能找到它们需要的利润和市场,这可以看出资本是没有什么对国家的忠诚度可言的,从国家角度看,“空心化”会损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但资本却不管这些,资本没有国界,也没有对国家的忠诚。  
  王建:但是向海外转移,它也遇到很多麻烦,比如说像美国的资本主要向拉美走,但是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进入拉美以后,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等,在80年代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它们有1万亿以上的美元债务无法偿还。这样的话,也使资本的对外转移发生了困难,所以,到80年代后,资本又开始向本国的资本市场转移,发生亚洲金融风暴后,这种向所谓“中心市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就形成了当代国际资本从资本中心向外围,再向中心运动的轨迹。  
  我之所以要描述这样一个过程,是为了说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今天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不是偶然的,金融与货币层面的利益成为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体利益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不是资本一开始就要走入虚拟阶段,而是在国内都没法从物质生产过程牟利才最终走上了虚拟经济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那么多年后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巨大资产泡沫的历史原因之一。这也说明,即使是在经济泡沫破了以后,发达国家也没法走回过去的发展物质产品生产的道路,它们只有沿着这条虚拟经济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就会使它们的国家利益日益向金融与货币利益层面集中,就形成了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利益纷争的矛盾焦点以及战争的根源。  
  李晓宁:王建刚开始写有关欧元文章的时候,我并不太注意。然而,当他强调警惕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他的观点了。我觉得首先应该把虚拟经济出现的条件分析一下。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全球需求是一种什么状态?  
  这20年来,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