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144章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44章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鞯奈靼玻魅敫仕唷⑺拇ǎ疗搿⒙常嵌飨蛏搪返慕换愕恪K拇ǖ某啥迹戮3灾脸そ掠胃鞯亍I蕉媚希橇浮⒉济骋椎募鄣亍1敝恋轮荨⒘偾澹现良媚撕油ǖ溃畲矗吩税倩酢5侵荨⒗持萑媪俸#肓啥鞯赝ㄉ獭N洳贤ㄇ厣拢铝傥庠剑酥涟褪瘛⒃啤⒐蟆:贾菽贤ǜ=ǎ鹘尤猓锊岣唬桃捣比佟D喜獬⒚觥⒃降纳桃到换愕悖善魃邢9阒菔嵌酝饷骋椎闹匾鞘校敫V荨⒛ㄍM馍倘说木鄣亍
  宣宗时,全国商业城市约有三十多座(《宣宗实录》卷五十)。各城市之间,由商路连接,形成商业市场的网络。商品运输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永乐时边境用兵,使用大型的马拉运输工具“武纲车”运粮。民间有四轮大马车,用来进行长途运输。陆路运输有小型马、牛车,人力独轮车。船是南方重要的运输工具。漕船是平底浅船,“载米可近二千石”(《天工开物》卷中)。明初沿用元代的“遮洋浅船”或“钻风船”在近海航行,运粮辽东。
三、对外贸易
  明太祖曾宣布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刺、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国为不征国(《皇明祖训·箴戒篇》)。所谓“不征国”就是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周边国家传统的贸易活动,仍采用朝贡贸易形式。民间的对外贸易则严厉禁止,以防海上的武装骚扰,甚至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明史》卷二○五)
  明朝建国前夕,就在江苏太仓黄渡设立市舶提举司。建国后,在广州、泉州、宁波各设市舶提举司,并规定“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明史》卷八一)明廷对朝贡国颁发“勘合”一扇作为贸易许可证。来朝贡贸易时,与市舶司所存另一扇勘合相符,方许贸易。各国朝贡的船只、人数都有详细的规定。对贡品实行“给价收买”的办法。除各国王贡品以“赏赐”名义给予报酬外,番使人等附搭的商品,由官府给价收购,其他番货也允许在限期内于指定地点与民间交易。
  明成祖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取消对外商的限制,宣布“自今诸番国人愿入中国者听。”(《成祖实录》卷二三)并多次派遣中官出使东南亚各地,招徕各国朝贡贸易。成祖至宣宗时郑和、王景弘等率领舰队远航,除政治目的外,也是为了拓展海外贸易。郑和舰队给海外诸国带去了纻丝、青花瓷器、铜铁器、印花布、缎绢、水银、雨伞、玻璃制品、中国麝香等商品,带回各种香料,宝石珍珠及其他土产品,有时也进口中国缺少的贵重药材,如血竭、没药、安息香(《西洋番国志》)。明朝的铜钱成为当时南洋等贸易活动中主要货币,郑和舰队带回的商品,罕见的珍宝进贡皇室,其他一般的珠宝、香料、药材等外国产品,则由官府开“库市”,许商人“博买”,交纳商税,领取执照,转卖于民间。官府与商人均可由此获得厚利。(《殊域周咨录》卷九)
(四)各地农民起义
  明太祖率领农民军推翻元朝,进而削平割据的群雄,建立起明朝的统治。未经农民起义扫荡的地区,地主豪强与广大农民的尖锐矛盾并没有因为明朝的建国而得到缓解,反而由于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更加激化。明太祖鼓励农民免税垦荒,田地垦辟后,富民兼并土地的现象,也随之发展。一三九七年,户部奏报浙江等九布政司和直隶府州占田七顷以上的富民,有一万四千余家。官员之家,得免摇役。豪富占田可逃重税。失去土地的农民却仍然要负担烦重的赋税与差役。明太祖倚信的儒臣解绪奏报说:“且多贫下之家,不免抛荒之咎。今日之土地,无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征聚,有前日之税粮。或卖产以供税,产去而税存,或赔办以当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轻重无别。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明史·解缙传》)遭受严酷压榨,走投无路的农民不断举行武装起义。
  南京应天府和北京顺天府所属州府地界,对豪强的打击较厉,对居民的统治也较严,不见有农民起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主要爆发在两广、福建、江西、湖广、川、陕、浙江等豪强势力较强、土地兼并较重的地区,并且是在明初至一四二○年的半个世纪之间,此后社会经济遂渐发展,农民得到较多的谋生之路,起义的风暴逐渐趋息止。
  下面叙述明太祖、成祖时期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一、广东、广西的农民起义
  广东地区元代属江西行省及湖广行省统辖。广西地区原属湖广行省,元末始置广西行省。明太祖即位金陵时,两地区都为元朝地方官军所统治,一三六八年初,明军进军广东、广西,元朝各地守将先后败降。七月间,明军平两广。两广各地区的农民在明太祖统治时期,先后举行了反抗明朝统治的起义。
  一三七二年,广东潮州民千余人首先起义,占领了揭阳、潮阳两县,被潮阳卫明军镇压。一三七九年,潮州海阳县民朱得原又聚众起义。朱得原被明军杀死。一三八一年,海阳县民千余人又起义反抗。直到一三八八年,海阳县民还在曾水荫等率领下,攻打州县。
  广州地区在一三八一年冬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广州人曹真、苏文卿等在海上起兵,联合山区单志道、李子文等起义民众占领番禺、鹿步、清远大罗山等处,据险立寨,有众数万人,战船一千八百余艘,攻打东莞、南海及肇庆、翁源诸县,声势浩大。明南雄侯赵庸率步骑、舟师一万五千余人,分道进剿,多遭陷没。广东参政阎钝、千户张惠率军来援,起义舟师战败,诸寨相继被攻破。起义军二万余人,家属八千余人被擒,五千余人被杀。第二年,广东人民再次起义,首领号“铲平王”,起义群众多至数万人。明赵庸军又镇压了这次起义。起义军被杀八千八百余人,被俘一万七千余人,家属被俘者一万三千余人。
  广西地区早在一三七○年,即有阳山县十万山寨人民聚众起义,被南宁卫明军镇压。一三七二年南宁卫指挥佥事左君弼强征民人为军,又激起三千多人的反抗。被明廷称为“蛮”的大藤峡地区各族人民在一三七五年起义反抗,被柳州卫明军镇压。一三九五年当地各族人民又聚集数万人,以更吾、莲花、大藤等寨为据点,向附近的都康、向武、上林等地发展。明征南将军杨文等驻师奉议州东南,与广西都指挥使韩观军,共同镇压起义。起义者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余人和军家属八千二百八十余人被杀,起义军首领黄世铁也被杀牺牲。
二、福建的农民起义
  明太祖建国后,平陈友定,始得福建。一三七○年,泉州惠安县民陈同率众起义,进攻永安、德化和安溪三县,曾击败泉州卫军。后被附马都尉王恭军镇压。一三七二年同安县民吴毛狄聚众起义,占据县治。一三七七年,泉州民任钧显起义,攻占安溪县。一三七九年,漳州府龙岩县民江志贤聚众数千人起义,据雷公、狮子岭、天柱等寨。一三八一年,福安县民聚众八千余人起义。同年漳州府龙岩县民起义,自立官属,进攻龙溪县。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但都打击了当地的地主豪强,冲击着明朝的统治。
三、江西、湖广地区的农民起义
  江西袁州(今宜春县)是元末红巾军组织者彭莹玉的故乡,湖广罗田县是蕲黄红巾军领导人徐寿辉的故乡。在元末农民战争时期,江西与湖广是徐寿辉、陈友谅管辖的地区。弥勒教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正月,蕲州民王玉二聚众烧香,密煤起义。同年六月,罗田县人王佛儿,自称弥勒降生,传写佛号,鼓动群众起义。一三八七年,袁州府宜春县民李某自称弥勒佛,发九十九等纸号,用“龙凤”印信,置日月袍、绿罗掌扇令旗等,准备起义。第二年,袁州府萍乡县民又有弥勒教宣传群众。一三八六年,福建将乐僧彭玉琳,至新淦,自号弥勒佛祖师,烧香聚众作白莲会。新淦县民杨文、曾尚敬等与彭玉琳同谋起义。彭玉琳称晋王,置官属,建元天定。这些起义,发动后不久,即先后被明军镇压。
  江西、湖广地区还发生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江西“顺天王”和夏三的起义——一三八三年广东瑶族人民起义,影响及于江西。永新、龙泉人民也聚众起义,起义领袖自称顺天王,曾打败江西都指挥同知戴宗仁率领的明军。明廷特派申国公邓镇为征南副将军前去镇压,次年三月,起义失败。
  一三九○年赣州农民在夏三领导下举行起义,聚众数万人,并与湖广地区的起义农民相联络,声势浩大。明袁州卫指挥蒋旺不敢出兵,驱赶民丁三百人去抵挡起义军。起义军迅速发展,明廷特派东川侯胡海充总兵官,普定侯陈桓为左副将军,靖宁侯叶昇为右副将军,率湖广各卫军士三万三千五百人前去镇压。明廷用三侯为将,出动大军,说明起义的威胁是严重的。起义遭到镇压,起义者被杀三千七百多人,被捕一万六千余人。
  湖广“铲平王”吴儿起义——一三七八年六月,湖广五开(贵州黎平县)民吴儿聚众起义,明靖州卫指挥金事过兴率三百士兵前去镇压,被起义军打得大败,过兴父子被杀。十一月,起义军遭到辰州卫指挥杨仲名所率明军的镇压,吴儿在人民的掩护下逃脱了明军的追捕,继续在其家乡附近秘密活动,积聚力量。一三八五年七月再次起兵,称划平王。古州十二长官司农民响应,号称有众二十万人。明廷震动,急派信国公汤和为征蛮将军,江夏侯周德兴、都督同知汤醴为副,会合楚王护卫,号称二十万大军,镇压起义。起义失败后,明军滥捕当地各族人民四万余人。吴儿与广东的起义领袖都以“铲平王”为号,表明起义农民对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现象的反抗。
  湖广湘潭李法良起义——江西、湖广地区的农民为反抗苛重的徭役和赋税,相继起义。一三九六年会同县人民因不堪明朝官府的剥夺各立寨栅,置标枪刀弩,拒命不供赋役。起义都被谪戍到三万卫。明成祖在北京修建皇宫,历时十四年,工作之夫上百万,终年供役,不耕作。又为绘饰梁柱,强令各地居民供纳并非土产的大青(颜料),民众被迫到他处购买交纳,每斤价至万六千贯。所用木料,多采自南方各省。一四○六年,吏部侍郎师逵在湖南役使十万民工入山采木,许多人死在山里,官吏又强迫孤儿寡妇来应役。农民出差役,耽误了农业生产,还要照常交纳田赋。一四○九年,湖南湘潭爆发了李法良领导的起义,应役伐木的民工纷纷参加起义军,转战至江西安福县,遭到明军的镇压,李法良再转至吉水,兵败被俘牺牲。
四、四川、陕西的农民起义
  一三七九年四月,四川眉县人民在彭普贵领导下起义,杀眉县知县颜师圣。起义军势振,先后占领十四州县。四川都指挥普亮督军来战,连续败北。明太祖敕责普亮等,调遣在四川威茂的平羌将军丁玉,率军镇压。七月间,起义失败。彭普贵这次起义,《明史》和《国榷》没有提到与白莲教的关系,《明实录》说“嘉定忠州土民为妖人所惑,乘隙作乱”。元末徐寿辉部起义军将多依白莲教的规定,以普字命名。被指为“妖人”的彭普贵可能也是白莲教徒。《明实录》又记一三八一年,四川广安州(渠江)有人以弥勒佛惑众,被捕斩。
  明初以来,陕西和四川交界地区,即有一些民众,潜入山谷间,抗拒征徭。一三九七年沔县人高福兴、田九成等结集山中居民起义,并与沔县西部金刚奴领导的起义部众相结合,聚众至于余人。高福兴自称弥勒佛下世,田九成称汉明皇帝,建年号龙凤,金刚奴号四天王。起义军攻破屯寨,杀死官军,迅速发展。在沔县西北阳平关打败汉中卫明军,攻入略阳,杀知县吕昌,又攻入徽州(甘肃徽县)、文县。明廷派长兴侯耿炳文、武走侯郭英统领四川和陕西都司明军数万人前去镇压。九月,起义军的主力部队失败,高福兴被捕牺牲。余众在金刚奴与仇占儿等领导下,退回到沔县西部地区继续战斗,直到一四○九年才遭明军镇压而失败。此次起义前后延续十余年,扩展到广大的地区,给予明朝的打击是沉重的。
五、山东的农民超义
  早在一三七○年,山东青州(益都)农民孙古朴即聚众起义,自号“黄巾”,袭击莒州(山东宫县),杀同知牟鲁。起义不久,即被青州卫明军镇压。
  一四二○年二月,青州地区又爆发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山东水旱连年,农民剥树皮掘草根作食物。老幼流移,颠路道路,以至卖妻鬻子以求存活。官府征求赋役,仍然不止。走投无路的农民群众,被迫参加了规模浩大的武装起义。
  唐赛儿是蒲台县农民林三的妻子,夫死,削发为尼,通法术,习剑术,自称佛母,在益都、诸州、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县传习法术,组织群众至数万人。唐赛儿在二月间率众起义后,随即占领了益都卸石棚寨。打死前来镇压的明青州卫指挥高凤。莒州人董彦杲率众二千人来附。各地农民也纷起响应。三月,山东三司向明廷告急。成祖即派安远侯柳升、都指挥刘忠率领京军前来镇压,围攻卸石棚寨,唐赛儿率领起义军于夜间突围,射死刘忠。起义军别部宾鸿军攻下莒县、即墨,率万余人围攻安丘。在山东沿海防备倭寇的卫青率骑兵来战,宾鸿败走,起义军二千余人被杀。明鳌山卫指挥王贵在诸城获胜,起义军被杀甚众。
  山东数万农民的起义,不到一月即遭镇压而失败。明廷则因未能擒捕唐赛儿,仍然惊恐不安。明成祖竟下令尽逮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姑来京审讯,既而又尽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有几万人。传说唐赛儿后被拘捕,临刑不屈,刀刃不入,在狱中施展法术逃脱。这一传说虽然未必是事实,但说明唐赛儿受到人们的景仰,起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四节 抗御蒙古与皇位更迭
(一)瓦刺南侵英宗被俘
一、英宗嗣位与边境战事
  明宣宗在位不满十年而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遗诏传位九岁的太子祁镇,国家重务奏白皇太后(仁宗后张氏)。祁镇(英宗)奉诏即位,改明年年号为正统,尊祖母张太后为太皇太后,母孙后为皇太后。群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后不许,说勿坏我祖宗家法。张后将朝政委付内阁诸臣。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兼掌户部)尚书、太子詹事胡濙等人至前,对英宗说:此五人是先朝留给皇帝的大臣,有事必须与他们商议,非五人赞成不可行。司礼太监王振侍太子东宫,英宗呼为“先生”。张后恐太监干政,欲除王振,英宗请留。张后赦王振,但明白指出,皇帝年少,不可要他干预国事。张后又致书母家二兄长,彭城伯张、左都督张升,说:现在长孙皇帝幼冲,保持辅翼,实系于我。你们要循礼度,修恭俭、率领子侄家人谨慎守法,不可预闻政事!
  张后委信老臣,限制宦官外戚干政,小皇帝嗣位后的政局,得以继续保持稳定。但南北边境又相继发生了战事。
  麓川之战 明太祖平云南,在元代设置的麓川路与平缅路,设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以当地的百夷(傣族)部长思伦发为宣慰使。英宗即位,思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