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滦州,听说家室被掳,愤而降清。并发布檄文,声讨李自成。(三)辽东的清国,正处在发展的时期,军力强盛,久已蓄谋灭明,占领中原。农民军占领北京后,清军正在准备入关。(四)江南地区仍为明室势力所统治。明总兵左良玉驻守武昌。总兵高杰及刘泽清驻守江淮下游。李自成以大顺国王名义招降左、高、刘等,不成。四月初一日,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官员,在南京誓告天地,议立新君,复辟明朝。
大顺军攻占北京后,取代明朗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但大顺军的领导者们却没有足够的警惕,骄躁轻敌,甚至认为山海关是弹丸之地,“不足当京师一角,用脚尖踢倒耳”(《谀闻续笔》卷一);江南地区,不需重兵,即可“传檄而下”(《平寇志》卷十)。北京城内的大顺礼政府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极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了。
第五节 清军对农民军的攻战与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清朝对农民军的镇压与明王朝的重建
一、顺治帝即位,清军攻占北京
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朝占领北京之前,清国确立了小皇帝福临(清世祖)的统治,政权操纵在贵族多尔衮等人的手里。
一六四三年(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病死。满洲贵族曾为争夺皇位而发生了争议。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推戴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继帝位,得到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的支持。原属皇太极统领的两黄旗的一些大臣,也坚持拥立皇太极之子。豪格因固山厄真谭泰、护军统领图赖、启心郎索尼等统率两黄旗的将领们依附睿亲王多尔衮而辞不受位。多尔衮拥有两白旗,实力最强。硕讬(代善子)、阿达礼(代善孙)和多尔衮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等拥戴多尔衮继帝位。多尔衮只获得部分贵族的支持,亦无力统御八旗。多尔衮提出立幼辅政的建策,说:“当立帝之第九(原误作三)子(福临),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沈阳状启》)这样,拥多尔衮派贵族控制了朝政实权,拥豪格派的贵族也因皇太极之子继位,得到部分权利。贵族之间取得妥协而结束了皇位之争。
一六四三年八月十四日,年仅六岁的福临(世祖)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经诸王贝勒公议,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理国政,誓告天地。
大清建国前后,就已把消灭明朝作为目标。一六三五年,汉臣张文衡曾向皇太极建策说,中原之地,唯有此时可取。因为明朝“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马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下)明朝的腐朽,早已不堪一击。但满洲贵族奴隶主着意于掳掠人口和财富,清国的力量也还不足以取代明朝的统治。因而皇太极时,主要还是做逐步灭明的准备。顺治帝即位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随即发动了灭明的战争。当年九月,济尔哈朗率清军攻取中后所和前屯卫,斩明守将吴良弼和总兵官李辅明。驻守中前所的明总兵官黄色弃城逃走。宁远总兵吴三桂领兵拒守,清军不得前进。
清军分别招抚吴三桂和陕西李自成农民军,以便南下灭明。多尔衮命降清的供承畴和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兄吴三凤、表弟祖可法等写信劝吴三桂投降,被吴三桂拒绝。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正月,又派迟起龙到陕西榆林向李自成农民军递送国书,说:“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明末农民起义史料》页四五五《清帝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三月三日,迟起龙到达榆林,会见农民军将领,请求转呈李自成。李自成不予答复。
大顺军经由山西、河北向北京进军,明朝急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入卫京师。吴三桂率领军兵四万、丁口七八万人,撤离宁远。清国闻讯,即修整军器,储粮秣马,准备四月初乘机大举南侵。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说:“有明流寇踞于西土,水陆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其东鄙。四面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盖明之劲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清世祖实录》卷四)
范文程提出争夺中原的主要敌手是大顺农民军。并且认为要战胜农民军,“当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官仍其职,民复其业”,维护汉地原有的封建秩序。(《清世祖实录》卷四)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四月初,清军“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而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朝鲜《李朝仁祖实录》七)多尔衮亲自统率约占三分之二的满洲、蒙古八旗兵和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毛文龙部将,崇德三年降清)的汉军南下,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等同行。行至辽河,多尔衮向洪承畴微询进军策略。洪承畴上书说:“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扫除乱逆,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建议清兵“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傥仍坐踞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清世祖实录》卷四)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策,加速了进军日程。
吴三桂率领宁远军入卫明廷,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得知李自成进据北京,立即退驻山海关。李自成命吴襄写信招降,得吴三桂允诺。李自成遂派唐通带白银四万两犒师,调两万起义军去山海关接防。吴三桂带领兵民由永平来京,途中得知大顺拘禁了他的父母和爱妾陈圆圆,拷掠明朝大臣,又疑虑反悔,随即返回山海关,击败接防的农民军,举兵反大顺。
吴三桂举兵的消息传到北京,大顺诸将意见不一。牛金星说:“我新得京师,人心震叠,彼必不敢轻动。亟即真而颁爵赏,示激劝,偏师往击,未晚也。”(《谀闻续笔》卷一)刘宗敏、李过等将领也互相推诿,不愿率先出征。李自成以为“三桂与北兵(清军)久相仇杀,必不相救。”(《辛已丛编·吴三桂纪略》)他命令牛金星留守北京,四月十三日亲率大军六万,号称二十万,带着崇祯帝太子、永王、定王及吴襄等仓卒东征。宋献策劝阻说:“皇爷去,皇爷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东明闻见录》),自成不从。吴三桂见大顺军来战,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向多尔衰请兵,镇压大顺农民军。
四月十五日,清军师次翁后,遇到吴三桂的请兵使者。多尔衮喜出望外,给吴三桂回信说,他要“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清世祖实录》卷四)随即改变进军路线,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
二十一日,李自成农民军赶到山海关。当日即在石河西和山海关的外围城东罗、北翼,分三路围攻,与吴三桂军展开激战,吴军困苦难支。是日夜间,清军到达山海关外,吴三桂剃发降清。
二十二日,李自成从北山至海滨列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命吴三桂军去打头阵。农民军伸展两翼围吴军数重,展开激战。中午时分,忽起大风。清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率军出战,自侧翼猛攻农民军。农民军阵势大乱。李自成立马高冈观看,顿足叹息说:“此必北兵也。三桂真挟北兵来耶!”(《烈皇小识》卷八)急策马先走,大顺军败溃。
李自成退至永平,斩吴襄。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促举行典礼,宣布即皇帝位,接受文武官员朝贺。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经真定入山西,向陕西转移。
多尔衮与吴三桂军自山海关南下。范文程向各地官员传檄宣布:“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唯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帅行以律,必不汝害。”(《清史稿·范文程传》)清军下令“不许擅取为奴,不许跣剥衣服,不许拆毁屋舍,不许妄取民间器用,……犯此令者,杀一儆众。”(《沈馆录》卷七)清军南下途中,明永平、抚宁、昌黎、滦州、玉田、蓟州、丰润等地官员相继投降。多尔衮和吴三桂五月一日顺利到达通州。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军由北京东城门朝阳门进入京城。多尔衮在明皇宫武英殿升座,明朝官员跪降。多尔衮在通州派吴三桂与谭泰部清军追击李自成,至真定受阻,五月二十二日返回北京。
清军从大顺农民军手里夺取了北京,随即发布文告,宣称农民军是明朝臣民“不共戴天的仇人”,清军是为明朝报君父之仇。并且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争取明朗降官和汉族地主的支持,以稳定其统治。
一、殡葬崇祯皇帝和皇后,官民带孝三天,追諡崇祯皇帝为怀宗端皇帝,墓号思陵,以示对亡明的尊重。
二、宣布“官来归者复其官”,降清的汉族文武官员,都升级任用。明朝革职官吏及山林隐逸(没有做官的失意士人),也一概录用。
三、实行科举考试。宣布会试(进士考试)定在辰、未、戌、丑年,乡试(举人考试)定在子、卯、午、酉年。凡是被黜革的举人,仍准会试。第二年闰六月,浙江总督张存仁说,“读书者有仕进之望,从逆(抗清)之心自 息。”(《清世祖实录》卷一八)行科举旨在招纳文人,消弭反抗。
四、宣布“民来归者复其业”,即恢复汉族地主的田产。第二年三月,又颂布了更为具体的命令:凡是农民在战争期间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夺回者(即“均田”),一律要退还给地主,否则以党“寇”(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治罪(《清世祖实录》卷一五)。
五、宣布按照明朝会计簿(万历初年张居正所定的租税簿)租税额,征收地亩钱粮。正额之外,蠲免“三饷”等一切加派,以减轻土地所有者的负担。
六、宣布文官衣冠,暂用明制。原来,清军占领北京的当天,曾颁布过剃发令,引起汉族人民的反抗。五 月二十三日,宣布撤消剃发令,以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清朝的这些政策,对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效果。顺天巡抚宋权对他的部下说:“我封疆臣,国亡无所属,复故主(崇祯皇帝)仇者,即吾主也。”(《碑传集》卷七)他投降清朝前后,捕杀和瓦解境内农民起义军数千人。山西巡抚李鉴、大同总兵姜瓖、背叛大顺降清的唐通,先后在各地袭击大顺农民军,投降清朝。明朝在籍官员,大学士谢陞(山东德州人)、吏部尚书田维嘉(河北饶阳人)、兵部侍郎谢启光(山东章邱人)、侍读孙之獬(山东淄川人)、给事中李鲁生(山东霑化人)等都在原籍组织地主武装,捕杀大顺地方官,镇压当地抗清义军,归降清朝。清军变掳掠为招降,汉族地主官员相继降清。农民军的抗清斗争更加困难了。
九月,清顺治帝自盛京到北京。十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定都北京,建立起清朝的统治。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为辅政叔王,太祖十二子阿济格进封为英亲王,太祖十五子多铎为豫亲王。太宗长子豪格,因反对多尔衮,经固山厄真何洛会告发,曾被削去王爵。因在中原作战有功,又恢复肃亲王的爵位。
顺治帝建都北京后,全国各地仍然遍布着反抗清军的武装力量。李自成大顺军回到陕西,在准备反攻。明宗室福王在南京建号,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在四川建立大西国,在西南地区得到发展。
清朝随即派出大兵由多铎和阿济格率领,去攻打大顺军和江南的福王。
二、大顺军反攻的失败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自河北西出固关,到达山西平阳,整顿军马。部署大将陈永福守太原,康元勋守汾州,自领大兵进驻西安。不久,清兵入山西,陈水福被擒。李锦(即李过)败于大同,领兵入陕西,驻守绥德。李自成以陕西为基地,仍有兵数十万人,积极准备反攻。
大顺军自北京败退后,占领区内的地主豪绅纷纷组织武装,杀害大顺官员,乘机反扑。河南境内的洛阳、开封、南阳等地各有地主武装数十百起,多者数万人,少者千人。大顺将军李岩请求领兵去河南镇压。大学士牛金星密告李自成说,河南是李岩故乡,请领大兵,是要谋反。李自成听信谗言,斩李岩。大顺军制定政策,多出李岩之手。负有声威的孪岩无辜被杀,军中将士多怀不平。刘宗敏、宋献策怒骂牛金星擅杀大将,应该处死。大顺军败退后处于困境,文臣武将不能同心戮力,反而互相疑忌攻讦。李自成举兵反攻更加困难了。
一六四四年七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大举反攻清军,发布北伐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消灭清朝。说:“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这年八月,山西的大顺军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锦指挥下进攻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率军在韩城居中策应。清宣大总督吴孳昌飞启告急说:“闯贼现在韩城,欲催兵渡河,复攻山西。”“流贼蔓延,已至绛州地方。”“伏望皇上轸念残疆,于平、蒲之间驻真满洲兵(八旗兵)三二千,以遏狂氛而固重地。”(《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
一六四四年冬天,清军发动钳形攻势。英王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边外草地,向榆林、延安进攻;豫王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由河南怀庆进攻潼关。两路企图会师西安,围歼大顺军于关中。十二月,多铎由孟津渡河,经过洛阳,二十二日到潼关城外立营,大顺军立即将清军的前锋营三千人包围。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在城外挖濠树栅,防备清兵的冲击。次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的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人后路,屡次获得胜利。这时,阿济格带兵从保德州结筏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败李锦军,经过绥德、延安,进逼西安。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李自成率大顺军由蓝田,出武关,向湖广转移。清军十三日进潼关,十八 日到西安,李自成已于五天前撤走了。
李自成领兵出武关,进驻襄阳。阿济格、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农民军在邓州、承天、德安等地迎战,不胜。撤出襄阳。牛金星降清。四月间,明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各部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兵三十万人。清兵追来,大顺军又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战败,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俘后降清。五月,李自成率轻骑二十余人,登上通山县九宫山察看地形,遭到地主武装(乡兵)的突然袭击。李自成被害牺牲,年四十岁。大顺军丧失领袖,各部分散活动。郝摇旗、田见秀、袁宗第等部在湖南。李自成侄李锦与自成妻弟高一功率部在荆州继续抗清。
李自成自一六三○年投身起义军,坚持战斗了十五年。作为农民领袖,他先后率领近百万的起义群众,向着地主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