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步阐述说:“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把天看作平面圆形,
如张开的车盖,就像一张伞面一样;把地看作正方形的平面,就如棋盘
一样。由于人们指出这样的圆形的天遮盖不住方形大地的四角,所以“天
②
圆地方”又进一步改述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晋书·天文志》
更详细地阐释说:“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
高,而滂沲四隤。三光隐映,以为昼夜”。这是说天和地都是拱形的,
天穹有如一个扣在上面的斗笠,大地象一个倒扣于下的盘子;北极为最
高的天地之中央,四周倾斜下垂;日月星辰在天穹上交替出没而形成大
地上的昼夜变化。盖天说还进一步根据一些假设和圭表测影的数据,对
天地结构作出了数量关系方面的说明,并对大地上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作出了较准确的解释。
盖天说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在汉代以后便逐渐被浑
天说所代替。但不论是浑天说还是另一种宣夜说,都可以从春秋战国时
期找到它们的思想渊源。如公元前4世纪的慎到曾说:“天体如弹丸,
③
其势斜倚” 。名家大师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也提出如下的辩
题:“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
①
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他们都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思想及关于宇
宙无限,天是由元气组成的宣夜说。战国时代也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先
期思想。《庄子·逍遥游》中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
极邪?”认为天色青青,深邃幽远,是辽阔无边的。惠施所说“至大无
②
外,谓之大一”,也将宇宙看作是尺度无穷大的“大一”。《庄子·天
运》篇还对大地静止不动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战国末期的李斯在《仓
颉篇》中更明确地提出:“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这是说大地在“风”
的作用下运动着。这个“风”字当与元气学说有关。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还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战国时代的诗
人屈原 (约公元前340—前278)在《楚辞·天问》中就提出了这样的问
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
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些疑问,实际上包含
了在原始浑沌中,由于阴阳元气的作用而形成天地,造化出日月星辰,
出现昼夜交替的思想。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老子》(《道德经》)
中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是说宇宙万物都是从“道”生成的,而“道”
就是先于天地的、无形无象的“混成”之物,它是一种不生不灭而自身
① 《晋书·天文志》。
② 《周髀算经》卷下。
③ 《慎子》。
① 《庄子·天下》。
② 同上。
… Page 56…
存在和运动着的混沌状态的“物”。从道家的“道”又衍生出“太极”、
“无极”等概念。如战国时期出现的《周易·系辞上》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说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都是从“太极”演化
出来的。五、古代地理学
1。古希腊的地理学成就
在西方世界中,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被认为是由古希腊的学者们
创立的。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学者埃拉托塞尼是第一个用“地理”这个
词的人。这并不是说除希腊人外在此之前人们未曾对自己居住的地球作
过任何探索和描绘。事实上,原始人就必然曾对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感到
好奇和兴趣,而且在不断扩大他们的活动范围,探究着他们目力所达的
地方以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希腊人是伟大的借鉴者和综合者。就地理学来说,他们就借鉴了古
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人的早期发现。古埃及人最早发展了观
察、测量的方法,创立了测量土地面积和辨认被尼罗河泛滥所淹没了的
田亩界线的方法,还掌握了根据天象精确确定方向以为重要建筑选定合
适的方位。巴比伦人很早就收集了有关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大量观测资
料。
特别是其疆域大体上相当于今日的黎巴嫩的古腓尼基人,他们是最
早的商业探险者和勇敢而有经验的航海者,他们的航程远达当时已知的
世界之外。早在公元前3000年初,腓尼基人就开始在东部地中海和爱琴
海一带航行。公元前2000年代,他们开始在地中海中部、小亚细亚沿岸、
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建立了殖民地据点。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他们
更向地中海西部扩张。有文件记载,他们的一支由40条船组成的商队由
腓尼基港口比布拉斯载运雪松圆木去埃及。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
了许多贸易点,特别是在公元前841年建立了北非迦太基 (今突尼斯港
附近)殖民地。在今日的贝鲁特附近的一个谷地里,有天然合生在一起
的铜锡矿床,腓尼基人用它制成青铜器向各地出售。由于当时地中海区
域内铜矿多而锡矿很少,所以腓尼基人还向大不列颠岛南端的锡利群岛
作定期航行,去寻找锡矿。不过,腓尼基人虽然不断开扩着他们的地理
视野,却并不热心报导他们所看到的地方。
古希腊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商业活动的需要,航海业很发
达,很早就移民到广大地区;后来又有和马其顿人一起进行的东征,所
以很早就积累了不少地理知识。同时他们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古文明地区
的地理知识,发展了早期的地理学。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几乎都在
地理学方面提出过不少见解,对地理学的创建有所贡献。他们对地理学
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风格,即数学风格和文学风格。前者始于泰
勒斯,包括希帕卡斯,最后由托勒密集其大成;后者始于荷马,包括赫
卡泰斯,最后由斯特拉波集其大成。
(1)爱奥尼亚时期的古希腊地理学
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始祖。这个生平不明的诗人所写的
著名的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叙述了公元前约1280~前1180年间特洛伊
… Page 57…
城战役的一段情节。这部史诗很可能是公元前9世纪中整理出来的。大
约100年后,又出现了一部伟大的史诗《奥德赛》,也是一个叫荷马的
人写的。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之后回到家乡伊塔卡的艰险经
历。奥德赛在被风暴吹离航道之后,在遥远的地方漫游了20年。所以,
这是对当时已知世界边远地区的地理记述。许多历史地理学家经过考
据,认为这部史诗中描述的地方就是墨西拿海峡或非洲海岸以外的一个
岛屿,或者是其它当时已知的地方。书中描述了一个几乎整天整晚都被
日光照射的地方和一个日日夜夜都夜色昏沉的地方。这很可能是对所闻
的远北地区夏季长昼、冬季长夜情景的描述。
爱琴海东岸爱奥尼亚的米利都,是希腊最古老的学术中心和商业中
心之一。公元前770~前570年间,环绕着黑海和西边的地中海沿岸,米
利都人建立了80多个殖民点,从那里来的腓尼基和希腊船舶,把大量陌
生的地方的情报带到了米利都,如黑海以北欧洲的情形,东方亚洲一些
未知地区和埃及以南地区的状况等。这些情报在米利都城内流传,促使
一些学者去思考如何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汇集整理成有用的知识。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曾经到埃及旅行,学习到埃及人的一
些几何知识,特别是利用测量角度和基线以计算面积的方法。他把几何
知识用到地面事物的测量和定位。
泰勒斯的学生和朋友阿那克西曼德把一种叫作日晷的巴比伦仪器引
进到希腊以测定太阳的不同位置和确定春分秋分。据说他是第一个用比
例尺来画地图的人。在他的圆形地图中,希腊被画在图的中央,而把希
腊人所知的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分画在图的四周,外面则被海洋所环
绕。传说这幅地图曾被铸成青铜版运往斯巴达,以说服斯巴达人和希腊
人联合起来对波斯人作战,但斯巴达人却说从图上看来波斯地处边远,
不必为之担忧。
当时人们设想大地是个漂浮在水上的圆盘,那么为了解释太阳的东
升西落,就要假定太阳夜里会钻行在水底下,这是很费解的。因此阿那
克西曼德设想,在大地的边缘一定有很高的山脉,太阳是从山的后面返
回到东方的;山脉的影子所遮蔽的地方就成为黑夜。
图5。1赫卡泰的世界图
(引自普雷斯顿·詹姆斯的《地理学思想史》)
被后人称为“地理学之父”的赫卡泰(约公元前550—约前475)是
第一个希腊散文作者,也是第一个把带到米利都城来的地理情报汇集起
来进行分类概括的人。他曾写了《地球的描述》一书,可惜久已失传,
现在仅能根据一些残页和其他著作中的引述了解它的内容。在一张残页
的小标题中有“新地理”字样,这是“地理”一词的首次记载。他的著
述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讲欧洲,一部分讲欧洲以外的地方,即亚洲和
利比亚。那时把非洲地区称为利比亚。他采用当时习用的沿赫勒斯蓬、
黑海、高加索山脉和里海把欧洲和亚洲分开的办法,并想像里海和外环
洋相连接,图5。1是根据赫卡泰的遗著片断和别的著作复原的他所绘制
的世界地图。图中反映了当时希腊人所了解的世界,主要是地中海周围
的地区;东端已画上了印度河,再往东便是外环洋。北边画上了多瑙河,
再往北也是一片茫然。非洲部分与实际情况相近,尼罗河和红海跃然图
… Page 58…
上。赫卡泰在书中对地中海沿岸及其纵深地域的地理、矿产、植被、民
情风俗等作了广泛的描述,被誉为当时的地理百科全书。
(2)希罗多德的地理学贡献
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公元前484—约前425),从30
岁开始进行过长时间的旅行,到过很多地方。向西,他对地中海沿岸十
分熟悉,到达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在意大利南部的图里奥伊度过了他
的后半生。向北,他通过海峡到达黑海,直至多瑙河河口,并沿顿河谷
地经过俄罗斯草原旅行了好多天。向东,他到过波斯帝国的许多地方,
访问了苏萨和两河流域下游。向南,他多次访问过埃及,并沿尼罗河上
溯到第一瀑布。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广为了解乡土民情,细心考察文
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传说,他曾写了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著作《历
史》 (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这本书大体上分为两大部分,从开
头至第五卷第28节,叙述了吕底亚、米地、巴比伦、埃及、波斯、斯基
泰等地区的情况,凡当时所知的“异邦人”的世界都记述殆遍。他非常
生动地描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
活、历史往事、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和名胜古迹,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
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动图景。他实际上是主张历史和地理必须结合起来进
行研究,即认为地理提供了自然背景和舞台,历史事实和它联系在一起
才具有意义。所以希罗多德可算作是一位历史地理学家。
希罗多德重视考察事实,辨别真伪,善于运用批判方法进行论证。
他批评了赫卡泰沿尼罗河把亚洲 (地中海东边)和利比亚分开的看法,
主张尼罗河谷地是由埃塞俄比亚带来的泥沙积成的黑土带,与叙利亚的
淡粘土以及利比亚的红砂土完全不同,不能把埃及人沿尼罗河分为亚洲
人和利比亚人。
希罗多德对许多自然过程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用三角
洲的堆积过程说明了尼罗河三角洲和米利都城边的门德雷斯河口冲积平
原的形成。他还指出,风总是从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他对尼罗河洪
水发生在夏季(4月到9月)而不是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那样发生
在11月到5月的特殊规律,提出了一种符合对称性思想的解释,为当时
的学者所接受。
希罗多德根据他在埃及听到的关于埃及的奈楚王 (公元前610—前
594在位)曾派遣一个腓尼基远航队从红海沿大陆东岸向南航行,用 3
年时间到达利比亚大陆 (非洲)的南端,然后沿大陆西岸向北,经大力
神石柱 (今直布罗陀海峡)重返地中海的史实,支持世界陆地完全被海
洋所环绕的说法。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地理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理学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柏拉图 (公元前428/7—前348/7)提出的“理念论”认为,唯一真
实存在的是非感觉的、完美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而不断变化着的
可感觉的世界(包括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的事物)都不过是对理念的拙
劣的摹写或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这种观念,形成了柏拉图地理思
想的逻辑基础。
… Page 59…
柏拉图看到,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地区曾有过肥沃的土壤,使当
地居民过着富裕的生活。被森林覆盖着的山地,不仅为家畜提供了丰盛
的青草饲料,还能保持水土,不使暴雨时的洪水冲坏坡地。但是,土壤
的侵蚀和土地的退化却与日俱增地进行着。柏拉图把这个事实当作事物
从其原来完美的状态退化下来的例子。柏拉图实际上观察到了由于人们
不合理的利用而使土壤被破坏的现象,不过他没有从中得出“人地关系”
的正确结论。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讲述过亚特兰蒂斯城的故事,说公元前9000年
前希腊曾被西方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所征服。不久,一次毁灭性的地震
使这个亚特兰蒂斯城沉没到海底。柏拉图之后,许多探险家都曾经寻找
过这个城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