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知道点中国文学 >

第1章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1章

小说: 知道点中国文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無覺無明、平庸卑瑣的生理存在。從懀幕c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並通過
文化証明自己是誰,對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種子選手榮辱敏感。中
國明清之後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誘別人沉溺來稚懿坏赖隆R虼耍仨氃谖
化的群峰間標劃一些簡明的線路,在歷史的大海中鋪設一些浮標的溃鳎谷藗
既領略山水之勝又不至于沉溺。這種做法用一種通俗…………

    作者:余秋雨  徐亮

    /*标题 */ 知道点中国文学

   

    /* 1 */ 第一部分神话与传说的渊薮———《山海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句中典故乃是
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女娃,是炎帝即神农氏的小女儿,有一次她
乘船到东海游玩,不幸船被海浪打翻,她溺水而死,死后化为一只小鸟,虽然形
状很像乌鸦,但头上有美丽的花纹,并且是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人们叫她精卫。
就是这样一只单薄瘦弱的小鸟却常常从西山衔来木石,发誓要填平东海。一只小
鸟要填平茫茫东海,看起来相当荒诞无稽,幼稚可笑,却能使人瞬间体验到人同
大自然抗争的那种苍凉悲壮。精卫成为不向自然屈服,不断征服自然,顽强到底
的精神象征,从而具有了永恒的艺术价值。

    这则神话出于《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仅仅31000 多字,却是一部
涵盖古代地理学、方志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药物学、社会学、历史学、
人文学、民族学、神话学和巫术学等集大成的旷世奇书。它文字简洁、内容丰富、
整体有序、结构严谨,共18卷,分《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海外经》
四篇,《海内经》五篇,《大荒经》四篇),成书于战国初至汉代初年。关于它
的作者,学界有不同的争论,有些古籍记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
其实没有那么早,大部分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海内经》部分成于西汉。《山
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地理著作,它在文学史上的特殊价值,主要是保存了我国
远古时代丰富的神话传说。《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主要在于它是我国古代收集神
话最多的典籍,据统计全书记叙神和神话故事400 多个,内容十分丰富。

    《山海经》中的神话多姿多彩,奇异瑰丽,诸多神话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展
示着一种原始厚重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其中可称为经典的有《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鲧治水的故事》、《刑天舞干戚》等。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夸父是古代一个氏族的
名称,其特点是“其为人大”,神话中的夸父是这个同名氏族的代表,同时也是
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力量的化身。《大荒北经》中是这样描述夸父的:“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为什么要去逐
日?这个简短的神话并没有给出答案。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对环绕于
周围的这个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面对日月变化、四季转化、风雨雷电、洪水肆虐、
瘟疫横行,我们的先民有强烈的探询自然界奥秘的冲动。“夸父逐日”正是这种
探索的渴望、探索的过程以及探索的艰辛的艺术的再现。然而面对强大的自然界,
人总是显得那样渺小,对自然的挑战得到的往往是失败与死亡,尽管夸父追上了
太阳,他最终还是倒下了,这使人不由地生发出浓重的悲剧感。但是夸父形象的
毁灭,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斗争的结束,神话让夸父的手杖变化为郁郁葱葱
的桃林(邓林即桃林)。《列子。汤问》中描写得更为动人:“弃其杖,尸膏肉
所浸,生邓林,邓林弭广数千里。”可见夸父不仅有与自然力斗争的坚强意志,
更将自己最后的身躯化为桃林养育后人,激励后人,让人们继续与大自然斗争,
从而展现出一种死而不已、奋争不息的悲壮崇高的艺术境界。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帝
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在上古时期,对人们的农业
生产危害最大的可能就是洪水了,所以在原始文明中都有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
基督教文化中洪水神话是神对人的罪行的惩罚和人类的自省,而我们的洪水神话
却强调人对自然的抗争,强调自我拯救。相传在尧的时代发生了一场大洪水,大
家一致推举鲧去治理洪水,他首先奔赴天庭,央求天帝收回洪水,还给人们安宁
的生活,可是没有奏效;于是他采用“堵”的方法治水,把高地的土垫在低处,
堵塞百川。然而治水九年,洪水仍旧泛滥不止。正当他烦闷之际,一只猫头鹰和
一支乌龟相随路过,告诉他可以盗取天庭至宝“息壤”来堙塞洪水。鲧深知此举
的罪责,但是看到受尽煎熬的人民,他义无反顾排除万难,盗出了“息壤”。
“息壤土”果然神奇,撒到何处,何处就会形成高山挡住洪水,并随水势的上涨
自动增高。天帝知道鲧盗息壤的事情后,派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郊,取回了息
壤,洪水再次泛滥。鲧死不瞑目,尸体3 年不烂,天帝知道后怕鲧变做精怪,再
次派祝融拿着天下最锋利的“吴刀”剖开鲧的肚子看个究竟。可是奇迹发生了,
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一个人来,那就是鲧的儿子禹;禹承父业,又历经九年,终将
洪水彻底制服。鲧的死不瞑目,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为惦念自己的
理想未能实现,治水还未成功,而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之中。鲧不计生死,为了
拯救人民而触犯天庭的大无畏精神,堪与希腊神话中为了将火种带向人间而冒犯
宙斯的普罗米修斯相媲美。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
戚以舞。”(《海外西经》)刑天头虽被砍,但死而不屈,用两乳当做眼睛,以
肚脐当做嘴巴,左手拿盾,右手拿大斧,愤怒地挥舞不止,继续战斗。其勇烈、
顽强在古神话反抗天神的描写中是极少见的。晋陶渊明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
常在”,正是对这位断头英雄不甘失败奋战不止精神的赞颂。

    《山海经》中的神话言短意深,宏伟壮美,精卫、夸父、鲧、刑天等诸英雄
神尽管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和意志,但他们所抗争的对手———大自然、统治者
却更为强大和残酷。抗争的结果虽然是毁灭或失败,但他们那种不屈奋斗的英雄
主义精神却是永不熄灭的。他们身上体现了先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改变现实
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理想,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则给后世文学以示范。

    /* 2 */ 第一部分先民的歌声———《诗经》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

    这是两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民歌”———“之乎者也”,很久以前
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话,这么歌唱,后人却为他们缚上了沉重的枷锁,附加
了太多的意义。其实,《诗经》中的“风”之于“雅和颂”,大概就像现在所谓
的“通俗歌曲”,而“国风”译作“中华民谣”应该是很贴切的!采风之作,众
口相传,简单而真挚,就像席慕容的诗所说:“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
心也简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
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 世纪)约500 余年间的诗歌305 篇,最初称《诗》或
《诗三百》,后来被汉儒奉为《诗经》。这些诗篇,本来都是供人诵唱的歌词。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
之音。”这表明《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诗经》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诗160 篇;《雅》包括
《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 篇,《鲁
颂》4 篇。这种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特点的不同。《风》相当于周王朝统治下不
同地区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15个地方上的土风歌谣,其中大部分产生于黄
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雅是指“王畿”(都城)之乐,因为这个地
区周人称之为“雅”,同时雅又有“正”的意思,就是把王畿之乐看作典范音乐
的意思。《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相传周王朝时,专门派有采诗人,
他们到民间收集歌谣以了解民风民情,加上王室的乐官自己创造的乐曲和公卿的
献词,经过挑选和加工整理,最后形成这三百诗篇。

    《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蔚为大观,展现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 年间
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政治、经济、文化、世态人情、民风习俗莫不为其所包容。

    《国风》被普遍认为是《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因为它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反映的生活内容比上层社会的《雅》和《颂》更为广阔,生活气息更浓。
周王朝以农业为本,反映农业生产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农业劳
动是极为艰辛的,然而更为艰辛的是农夫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却为不劳而获的贵
族们占有。《豳风。七月》真实地记录了这些社会现象。其中描写到农夫从正月
开始修理农具,二月开始下田劳动,三月开始修剪桑树割芦苇、收割农作物,乃
至打猎捕兽、修场子、造酒等等;即使农闲时还得到城堡里给奴隶主服各种劳役。
但是他们“六月食郁及跔,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吃的就是些野菜野果,“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辛苦一年,连过
冬的衣服都没有。最后众人还要“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奴隶主
们高呼万岁。

    残酷的剥削和悲惨的生活必然引起农奴的觉醒和反抗,有不少诗篇描写了劳
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强烈控诉。《伐檀》中写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
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兀猓勘司淤猓凰夭唾狻保∈杏梅蹿档挠锲
质问统治者:“你们不播种不收割,为什么粮食却装满了几百屯?你们从不去狩
猎,为什么各种猎物却挂满了院子?”最后运用反语,讽刺统治者说你们每天什
么也不用干,却能得到那么多东西,真不是白吃饭的呀!

    《诗经》中最为动人的要数对纯真爱情的描述。首篇之《关雎》描写了一位
少年对一位姑娘相见倾心,进而辗转求之,最后结为伉俪的整个过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行写主人公遇到一位容貌娇好、品德善良的姑娘,雎鸠鸟婉转的鸣叫触
发了他追求这位女子的决心。第二行写他的执着追求,三行写他求之不得后怅惘
与苦闷的心情,最后两行写他追求成功后迎娶新娘时喜不自禁,兴奋地弹琴鼓瑟、
敲钟击鼓。我们应该为这对佳配表示由衷的祝福,因为生活中更多的情侣因为社
会礼俗或环境影响而无法结合,甚至连将心中挚情表白的机会都没有。《秦风。
蒹葭》就是对这种惆怅心情的描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萧索冷落的清秋,我们的主人公站在岸边渴望意中人的出现。然“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他不愿就此放弃,遂忽而顺流而下,忽而逆流而上,可是我们的
“伊人”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
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
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
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
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
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
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
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
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上面提到的《七月》写农
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生活画。

    /* 3 */ 第一部分散文勃兴———先秦文学

    纂诸侯别说———《国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左氏《国语》,其文深宏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柳宗元《非国语。序》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可谓家喻户晓,其主人公越王勾践以及美人西施的故
事在我国浩瀚的文学画廊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故事叙述了勾践被吴王夫差
打败后,忍辱负重,悬苦胆于床头,不时品尝以教育自己不要忘掉旧辱。经过10
年生聚,10年教训,终于报仇复国。它表现出的发愤图强精神,给后人以教益。
这个故事见于《国语》中的《越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
了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40 年),周、鲁、齐、
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事件,它没有记述详细的历史,而是以一些重要事件
将历史穿起来,并且以记载言论为主。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周语
》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
》各一卷。

    关于《国语》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认为《国语》和《左传》同出自左丘明之手。但《国语
》和《左传》两书在编写体例、语言风格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的看法是,《国
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国语》的文学成就总体而言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