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文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谊(公元前200 年—公元前168 年),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是
荀子的再传弟子,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汉文帝因吴公的
推荐,任其为博士,不到一年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当时他才23岁,可谓是少年
得志。他为汉文帝提出了许多政治改革意见,还积极主张变法,制定了各种仪式
法度。汉文帝非常赏识他,想晋升他为公卿,但这遭到朝中老臣周勃、灌婴、冯
敬等人的反对,说他“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结果文帝
让贾谊去做长沙王的太傅。太傅之职有名而无实,位高但权轻,并且当时长沙在
人们眼中仍是蛮荒之地,实际上贾谊是被贬了。当他赴任途经湘江时,触景生情
想起了遭贬的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提笔写就名篇《吊屈原赋》。
“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髷。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这
里通过大量的比喻,描写了当时楚国黑白颠倒、贤愚倒置的事实。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
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
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
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
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
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这一部分既写出了对于屈原一味
求忠,未能“远浊世而自藏”,同时也表达了不甘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要“凤
凰翔于千仞”的志向。总体来说,本赋继承了楚辞中感情激越、郁郁不平的特点,
同时也脱离了诗的局限,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骚体赋。
此后3 年,贾谊作了《涢鸟赋》,表达了他谪居长沙的抑郁心情。文帝七年,
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后来梁怀王骑马时不小心摔死,贾谊一直认
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不到1 年便死去。
贾谊的文章不仅有辞赋,还有政论,辞赋展现出他充沛的感情,而政论文更
多表现他的治国才华,然而赋中有文,文中有赋,相得益彰。《过秦论》兼顾了
辞赋的文采语势和政论的雄辩精辟,以汪洋恣肆之文表达经世济民之意,成为别
具一格的辞赋家的政论。
《过秦论》旨在讲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但是作者没有直接说秦之过而是先列
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书秦之盛,全文看
来只是由“然而”一词连接的两个句子,前一句只写秦之强盛,后一句专写陈胜
等的弱小,但是在两相强烈对比之下,作者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辞赋的艺术手段,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壮阔,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
不仅从理性上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上也能够得到震动。
贾谊死时只有33岁,他的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战国时代,只要一个
人有才能,善于论辩,就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去打动君主,获得地位与权势。但是
随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的发展,官僚体制越来越完善,纵横家与策士的时代
结束了。
/* 17 */第二部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社会
无大关系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
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
———梁启超
《史记》几乎会出现在所有的必读书目中。其实没有比读《史记》更激动人
心的了,经太史公的精心选择,那一个个的历史人物无不写得龙腾虎跃,读之,
让人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才情。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之滨的龙门(今陕西韩城附近),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
代四处漫游,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为撰写《史记》积累
了很多生动活泼的素材,同时也为《史记》那种“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
语)的语言风格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其父司马谈,熟悉史事与天文地理,汉
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40 年—公元前135 年)任太史令,他早就有意论载“天
下之史文”,但始终没有如愿;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不久,开
始着手撰写《史记》。公元前98年,正当司马迁全力以赴写作《史记》时,遭李
陵之祸下狱受腐刑。司马迁以先贤鼓励自己,虽遭大辱,也要完成《史记》,终
于用了大约16年的时间写完了这部52万余字的著作。
司马迁一方面深受《春秋》的影响,撰述《史记》要明辨是非善恶,另一方
面,他还要在《春秋》的基础上作创变突破,把史学从政治和道德评价的范围引
向对历史探索的园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史学。
如何使史学真正担负起研究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给任少卿的信中作了叙说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络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
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
书。司马迁传》)
作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风格,对后
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形式。史书编年体的体裁形式有两
点严重不足,一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二是不能突出表现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编年体的不足引发了司马迁对史书撰写的框架提出了一
个全新构想。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结合记言、记事,这种体裁的史书可以
更多地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记述范围广泛,便于突出一定历史时期的
发展形势。
《史记》主要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史论组成,记载了上自黄帝,
下到汉武帝时期近3000年的历史;精心结构、谋篇布局,表现了结构美。全书共
130 篇,中本纪12篇,记载历代帝王世系与国家大事,及帝王本人事迹;表10篇,
记载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与简要的政治事迹;书8篇,分
别记述天文、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情
况;世家30篇,主要记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世系及历史,汉代丞相、
功臣、宗室、外戚、孔子和陈涉的事迹;列传70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记述社
会各阶层、各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各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全书大多篇章后都有
“太史公曰”,是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及一些史实的补充,书的最后一
篇《太史公自序》叙述司马迁自己的家世和事迹,以及撰写本书的经过、意旨及
作者的史学见解。
《史记》纪传体的创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编纂树立了楷模,对中国史学
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的史学家撰写纪传体史书,在体裁上基本都是
沿着《史记》的路子走的。
其二,体现司马迁个性的不仅是他创造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还有他那独特
的文学风格。司马迁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他运用时代语言,刻画历史人物的性
格、特点,生动而简练。《史记》的人物传记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简练生
动,绘声绘色,一些人物和故事流传至今。司马迁将我国古代散文推向了新的、
难以企及的高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归有光等,他们以《史记》为
典范,反对具有种种不良倾向的文风,推动他们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至于太史
公“笔法”、文章的气势、韵味等,更是后代作者揣摩、效法的重点。汉以来的
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过有益的启发,传记文学乃至小说更是直接或
间接地受《史记》的影响,它对我国古典小说传统风格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史记》的问世,为中国史学,为世界史学,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司马
迁是中国文化伟人,也是世界文化伟人,《史记》被译成英、法、日、俄等文字
广泛传播。1955年,苏联科学界推尊司马迁为“世界文化伟人”,隆重纪念他诞
生2100周年。苏联历史学家将司马迁和被称为欧洲“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相提
并论,足见司马迁和《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 18 */第二部分绝代奇书———《淮南子》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
;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环奇之事。其义也著,
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故夫学者不论《淮南》,
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高诱《淮南子注。叙》
惜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
至商鞅。其书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
———刘知己《史通。自叙》
“绝代奇书”乃是半个世纪以前胡适先生为《淮南子》下的评语,而此书的
作者刘安也被称为“天下奇才”。刘安本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长因为谋叛文帝,被流放四川,在途中绝食而死。后汉文帝又封刘安为淮南王,
都城寿春。
淮南王刘安同一般的皇亲贵族有很大不同:“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
弋猎狗马驰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他博学多才,在科学、文学、哲
学、音乐等众多领域中多有建树。他在寿春会聚了一批“俊伟之士”,一起探讨
天下大事,研究学术。于是作《内书》21篇,《外篇》甚众,还有《中篇》8 卷,
一共20余万言。对于刘安其人,史家有不同的评价,较常见的一种看法是,刘安
企图谋叛,在武帝时阴谋外泄,于是在被捕之前自杀身亡。从《淮南子》书中的
观点来看,它承继黄老之说,而汉朝的中央统治者实行的是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这种道家和儒家治国思想的对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和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
《史记》中记载刘安曾自称:“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
万世之后,吾能北面臣事竖子乎?”显现了他觊觎皇位的野心。但是淮南王刘安
与汉武帝刘彻叔侄俩之间的政治斗争无法影响《淮南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从《淮南子》20篇的总体结构上可以看出它的严谨和立意的高远。刘安自己
说:“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
理……故著书二十篇,则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可以
看出刘安意在对道家的学说进行一个整合,建立一套天、地、人相结合的理论体
系。全书20篇在总体上是一个总分总的关系:第一篇《原道训》总的把握“道”
的精义和真髓;然后《俶真》《天文》两篇写宇宙生成和天体运行规律;《地形
》讲地学;第五篇《时则》综论天象、地象和人事;第六到第十九篇分别论述了
各种人事和政治方略;最后一篇《泰族》总结全书。全书涵盖了天文、地理、物
理、化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在哲学和政治主张上崇“无为而治”的道家思
想,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此外本书还引用了许多传说、神话、寓言,
文章富于变化,饶有趣味。保存了许多已散佚的神话片段,以及机智幽默的民间
言谈。
《淮南子》中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在上古时代,世界
一片混饨,没有形状。不久之后混沌转化为宇宙,而宇宙产生气,接着气一分为
二,清而轻的气上升为天,浊而重的气下降为地。后来,水神共工(传说是一个
地方的部落首领,但是有引起洪水的本领;在上古时期,人和神似乎是分不开的,
部落的先祖一般都成为某一方面的神祗)不满火神颛顼(黄帝之孙)的统治,与
他争夺帝位,结果共工失败,怒而头撞不周山,撞断了支撑天的柱子,切断了系
大地的绳子。这样,天倾斜向西北方,太阳、月亮、星星也都移至西北方;而大
地的东南方变为空虚之地,所有的河川转向东南流。这些事情记录在《天文训》
中,表面的神话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在宇宙、天文、地理等等问题上的探索成果。
接下来是太古时代,因为共工把天柱撞断了,天上出现一个大窟窿,大地上
也出现了许多裂缝,山林中火光冲天,蔓延不止,地底下喷出水来,形成洪水之
祸。而原本生活于山林之中的猛兽、野鸟也纷纷逃窜出来,为了果腹残害人类,
使整个人类陷入危机之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们遭受如
此大祸,决心修补苍天,拯救人类。她把五色的石头溶化,用来填补天空的裂缝
;切断大龟的脚,当做天柱,竖立在天地的四角;杀掉引来洪水的黑龙,用炼五
色石剩下的草木灰,来挡住泛滥的洪水;最后驱散了猛兽恶鸟,人类得到了拯救。
此外还有名射手后羿的故事。据说他把10个太阳射落了9 个,拯救了人类;西王
母于是赐给他长生不老的仙丹。后来,他的妻子因偷食了仙丹而奔向月宫,变成
了嫦娥,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些美丽的神话中,人们通过他
们感性而质朴的思维方式来把握自然界,同时也含有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同自然
界做斗争的精神。
/* 19 */第二部分两汉之《诗》、《骚》———汉乐府
乐府易不得,难不得。深于此事者,能使豪杰起舞,愚夫愚妇解颐,其神妙
不可思议。
———刘熙载《艺概》
诗之新制,亦复蔚起,骚雅遗声之外,遂有杂言,是为乐府。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前几年,电视剧《还珠格格》在全国热播,紫薇对尔康的一句:“山无陵,
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打动了乾隆皇帝,也打动了无数情侣的心。然而也许大
家不知道,这句话早在汉代已有,并且表达得更为挚烈,那就是汉乐府诗之一《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一个痴心女子的爱情表白,浓烈滚烫,一
连使用五件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表示爱情的坚决和生死不渝。
“乐府”最初是指主管乐舞的机关,它在秦朝就已建立,汉代人把乐府用来
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魏晋时期称为“乐府”,同时在魏晋时期按照这些
乐府旧题写作的诗,不管能不能用来歌唱,也都称为“乐府”。汉朝是赋的时代,
如果说赋是描绘宫廷生活、歌颂盛世、表达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