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女科证治准绳-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脏,升麻汤。咳而失尿,属大肠腑,麻黄附子细辛汤;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半夏
汤。咳而不止,三焦受之,其状腹满不食,涕唾,而目浮肿,气逆,异功散。用之对证,其
效如神。一妇人患前证,晡热内热,寒热往来,作渴盗汗,小便频数,其经两三月一
行,此肝脾气血虚损,用八珍汤、六味丸,六十余剂,诸证渐愈。其经两月一行,仍用前
二药,间以加味逍遥散,各三十余剂。后恚怒,适经行,去血过多,诸证悉至,饮食少
思,腹胀气促,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渐愈,仍
用前药,调补渐安。复因丧子,胸腹不利,食少,内热盗汗,便血无寐,用加味归脾汤,仍
兼前药而愈。一妇人患前证,不时发热,或时寒热,或用清热之剂,其热益甚,盗汗口
干,两足如炙,遍身皆热,昏愦如醉,良久热止方苏,或晡热至旦方止,此阴血虚而阳
气弱也。余朝用六味丸料,夕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诸证稍愈,更兼以补中益气汤,两月余
而愈。
x黄 散x 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苦咽干。
黄 (四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汤点一二钱服,日三服。一方,甘草一两,黄 六两,名黄 六一汤,
只咀水煎服。
x蛤蚧丸x 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
蛤蚧(一对,酥炙) 紫菀 款冬花 鳖甲(炙) 贝母(去心) 皂角子仁(炒,各一两)
杏仁(炒,去皮尖,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姜汤吞下。
x含化丸x 昔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服此安。(寇宗 方。)
枇杷叶(去毛) 桑白皮 款冬花 木通 紫菀 杏仁(各等分) 大黄(减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
x贝母汤x (《本事》)治诸嗽久不瘥。
贝母(生姜汁浸半日) 北五味子 黄芩 干姜(热者减半) 陈皮(各一两)
半夏 桑白皮 桂心 北柴胡(各半两,热者加一半) 木香 甘草(各二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杏仁七枚,去皮尖碎之,生姜二片,煎七分,去
滓热服。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投而瘥。以此治
诸嗽,悉皆愈。
x定喘汤x 治丈夫妇人,远年近日,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
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
半夏曲(炒) 阿胶(炒) 甘草(各钱半) 罂粟壳(制,半两) 北五味子
桑白皮 麻黄(去节) 人参(各三钱半)
上 咀,每服三大钱,姜三片,乌梅半个,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渐渐温服,食
后、临卧,日二服。(方同《和剂》,分两、加减不同,有效。)
x补肺汤x 治证同前。(沧州李官人宅,又名清金汤。)
罂粟壳(制,二两) 人参 粉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制) 白术
明阿胶(炒) 北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茎(各一两)
上 咀为末,每服三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乌梅半个,煎至一盏,临卧
温服。更加百合、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两),服之良验。
x金不换散x 治男子女人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腹胁胀满,腰
背倦痛,或虚劳冷嗽,唾红痰,及远年近日一切喘嗽,诸药不效者,并治之。
罂粟壳(半两,制) 杏仁(制) 甘草(各三钱) 枳壳(四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至八分,食后、临卧,渐渐热
服。
许元林先生方,乙卯年七月,仆尝治一妇人咳嗽不已,服诸药无效,渐成痨瘵。求
予诊之,六脉濡弱,以愚考之,此是血弱,又因忧戚太过而成斯疾,合用当归等药治之必
愈。遂先用《古今录验》橘皮汤,空心服苏子降气汤,徐用金KT 煎、熟地黄丸、当归丸
调理得安。又治一妇人,时行感热咳嗽,遂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姜、枣,只加北五味子
煎服愈。
x古今录验橘皮汤x 疗春冬伤寒、秋夏冷湿咳嗽,喉中作声,上气不得下,头痛方。
陈橘皮 紫菀 麻黄(去根) 杏仁(制) 当
归桂心 甘草 黄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x深师四满丸x 治上气嗽,饮嗽,燥嗽,冷嗽,邪嗽,谓之五嗽。
干姜(炮) 桂心 踯躅花 芎 紫菀(各二两) 芫花根皮(五钱)
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细辛 甘草(炙) 鬼督邮 人参 半夏(汤洗,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大豆许。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三服。未应,加至七八丸。
x团鱼丸x 治骨蒸劳嗽,累效。
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 柴胡(各等分) 生团鱼(二个)
上药与鱼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用骨更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煎黄 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 六一汤调理。
x参术调中汤x 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
黄 (四分) 桑白皮(五分) 人参 炙甘草 青皮 白茯苓(各三分) 五味子(杵,五分)
白术(三分) 地骨皮 麦门冬 陈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
x噙化丸x (自制方)清肺止嗽,定喘化痰。
薄荷叶(四两) 桑白皮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知母(去皮毛) 百部
贝母(去心) 柿霜(各二两) 枇杷叶(去毛,蜜炙) 诃子肉 阿胶 橘红 紫菀 款冬花(各一两半)
栝蒌仁(去油) 栝蒌皮穗 黄芩 杏仁(炒,去皮尖油,取净霜) 白茯苓 玄明粉 铅白霜
桔梗(各一两) 旋复花 马兜铃 五味子(各七钱半) 硼砂(五钱) 冰片(一钱,非真者勿用)
上为极细末,梨膏为丸,如无梨膏,则以白蜜、竹沥、梨汁,熬至滴水不散为度,丸
如龙眼大,噙化一丸。
x参 补脾汤x 治肺证因脾气虚弱,咳唾脓涎,中满不食,宜兼服此药,以补脾土生
肺金。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炙,二钱半) 茯苓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升麻(三分)
五味子(四分,杵)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
卷之三杂证门下
喘满
属性:岐伯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
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
为病也。原疾之由,皆本于肺与气。然感外邪,则有太阳证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承气汤,若表邪未解,误服下利药,利遂不
止,脉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若微喘者,桂枝浓朴杏子汤。汗出而喘,若
无大热者,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发热而喘,或呕者,小青
龙汤去麻黄加杏仁主之。若阴证喘促者,四肢逆冷,脉息沉细,或寸大尺小,或六脉促
疾,或心下胀满结硬,若冷汗自出,或大便频数,上气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气
极虚,内外挟寒冷所致,使阴寒内消,阳气得复则愈,宜返阴丹主之。(以上诸方,并见伤寒
准绳。)大概诸脏相乘而喘者,以杏子散。(本条。)如感寒伏热而喘者,以华盖散、(杂病嗽。)九宝
汤。(杂病喘。)若暴寒向火,覆衣被过当,伤热肺实而喘促者,其状多有热证,宜洗心散,(杂
病发热。)冷水调服。若因气宇不调,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汤(杂病气)。兼官局桔梗汤,(杂病痰
饮。)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缗汤、(杂病喘。)橘皮半夏汤。(本条。)若不得卧,卧即喘者,
此由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则浮而开,使气不得通流,其脉沉大,宜神秘汤。(杂病喘。)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痈疽,宜枣膏丸。(本条。)
若上气喘者,神授汤。(本条。)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苏子降气汤(杂病气。)吞黑锡丹。(杂病
头痛。)若尊年之人,素来禀赋太浓,不任热药
者,不可轻投丹剂及诸热药,但以秘传降气汤、分心气饮。(俱杂病气。)论之梗概,不出于
此矣。若素有香港脚而喘者,当作香港脚治之。又有骨蒸劳喘,自有专门,不敢滥及。
x〔薛〕x东垣云∶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故咳嗽气短气上,皮
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治法∶若肺气虚弱,用
四君子(杂病虚劳。)加枳壳、半夏。脾虚不能生肺,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七情气结,四七
汤。(杂病气。)脾经郁结,归脾汤。(杂病健忘。)脾气虚弱,人参补肺散。肺经火盛,人参平肺
散。肾水败浊,六味地黄丸。(杂病虚劳。)真阳虚损,八味丸。(虚劳。)或兼小便不利,为害尤
速,非二丸不能救。一妇人伤风寒作喘,或用表散,愈而复患,仍用前药,其证益甚,饮
食少思,胸腹不利,此因脾肺气虚也。予先用六君子汤加桔梗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
痊。一妇人患前证,属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而痊。后
复患,其喘益甚,用前药不应,遂用黑锡丹二服喘止,仍用前二药而诸证痊。凡属邪气
有余者,其证易识,治效亦速。其属元气不足者,变证不一,效非可以旦夕期也。
x杏子散x 治诸脏相乘喘急。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细研如膏) 麻黄根(为细末,等分)
上和匀,煎橘皮汤调下二钱,无时。
x橘皮半夏汤x (《和剂》)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
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
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
陈皮(去白) 半夏(煮,各七两)
上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计时。留
两服滓并一服,再煎服。
x枣膏丸x 治息贲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
甜葶苈(炒,研) 陈皮 苦梗(各等分)
上为末,煮枣肉丸桐子大,每服数丸,白汤下。许学士云∶余常停饮水积,食已必嚏,
渐喘,觉肺系急,服此良验。
x神授汤x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橘红 苦梗 紫苏 人参(各一钱) 五味子(杵炒,三分)
上姜水煎服。
治妇人喘促虚肿,快利小便即痒。
用生姜二两,取汁,白面三两,以姜汁搜作小剂,大半夏十个,打研入面中,作饼
炙熟作黄色,为末,温熟水调下一钱,以小便通利为度。
x天门冬丸x (《杨氏家传》)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天门冬(十两,去心秤) 麦门冬(去心,八两) 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
上二味为末,入地黄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煎汤送
下。或服王氏《博济方》中人参荆芥散亦可。如面肿不已,经曰∶面肿曰风,故宜汗。麻
黄桂枝,可发其汗,后服柴胡饮子去大黄。故论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
治其经。治俞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家围魏救赵之法也。
x人参补肺汤x 治肺痈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咳唾脓血,发热作渴,小便不调。
人参 黄 (炒)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两)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二钱) 五味子(杵)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七分) 熟地黄(自制,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 上姜水煎服。
x人参平肺散x 治心火克肺金,患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膈不利。
人参 青皮 茯苓 天门冬 陈皮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知母(七分)
五味子(十粒,杵) 桑白皮(炒,一钱)
上姜水煎服。
卷之三杂证门下
呕吐
属性:x〔大〕x夫妇人呕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气不理所为也,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
而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气逆则令呕吐也。夫呕吐之疾,非特脾胃虚冷而呕吐也,亦
有胃热而呕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热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呕者,亦有血弱而呕者。经云∶无
阴则呕是也。不可以一概用药。如胃冷而呕吐,宜用《局方》人参丁香散、理中丸,及
许仁则半夏丸、人参七味丸。如胃热而呕吐者,宜用小柴胡汤、芦根汤、竹茹汤、槐花
散。如胃中冷,胃口热而呕吐者,宜用《局方》藿香正气散,生姜、枣子煎,沉冷服即
止。如痰盛呕吐者,宜《局方》半夏汤、茯苓汤、二陈汤。如恶阻兼用茯苓丸,自有专
门。如血不归源而呕吐者,用十全大补(杂病虚劳。)加陈皮、半夏、藿香、姜、枣煎服。或有
香港脚而呕者,自有专门,不滥及。
x〔薛〕x东垣先生云∶前证内有故寒与新谷俱入于胃,新故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
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又云∶胃因气逆为哕。夫呕、吐哕者,俱属于
胃,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如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声有物,血气俱病也。仲
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慎不可下。孙真人云∶呕家多服生姜,为呕家之圣药也。气逆
者必散之,故以生姜为主。吐者,太阳也,太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为血病也。有食
入则吐,以橘皮去白主之。哕者,少阳也,多气少血,故有声无物,乃气病也,以姜制半
夏为主。若脾胃虚弱,寒邪所客,饮食所伤者,用六君、丁香、藿香、生姜之类。若胃
中有热,膈上有痰,用二陈、山栀、黄连、生姜。若久病胃虚,呕而不纳谷者,用生姜、参、
术、黄 、香附之类。亦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而呕者,有气郁于胃口者,有
食滞于心肺之分而复出者,有胃口有火与痰而呕者。若注船大吐,渴饮水者即死,童便
饮之最妙。前论云∶血不归源而呕,用十全大补汤,诚发前人之未发,愚常用屡效。(此论
与王安道《溯洄集》所论少异,宜参看之。)先太宜人饮食后,闻外言忤意,呕吐酸水,内热
作渴,惟饮冷水,气口脉大而无伦,面色青赤,此肝脾郁火,投之以药,入口即吐。第
三日吐宿食,第七日吐酸黄水,十一日吐苦水,脉亦洪大,仍喜饮冷。以黄连煎汤冷冻饮料
少许,至二十日,加白术、茯苓,二十五日,加陈皮,三十七日加当归、炙草,至六十日
始进米饮半盏,渐进薄粥,调理得痊。府庠沈姬文母,患脾虚中满,痰嗽发热,又食
湿面冷茶,吞酸呕吐绝食,误服芩、连、青皮等药,益加寒热口干,流涎不收,闻食则
呕,数日矣。迎治,余曰∶脾主涎,此脾虚不能约制也。欲用人参安胃散,惑于众论,以
为胃经实火宿食治之,病日增剧。忽思冬瓜,食如指甲一块,顿发呕吐酸水不止,仍服前
药愈剧。复邀视之,则神脱脉绝濒死矣。惟目睛尚动,余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然
药不能下矣。急用盐、艾、附子炒热,熨脐腹以散寒回阳,又以口气补接母口之气,又
以附子作饼,热贴脐间。时许,神气少苏,以参、术、附子为末,仍以是药加陈皮煎膏为
丸,如粟米大,入五七粒于口,随津液咽下,即不呕。二日后加至十粒,诸病少退,其涎
不止,五日后渐服前剂一二匙,胃气少复,乃思粥饮。后投以参、术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