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第18章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18章

小说: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如目前的日本,他们把历史上的传统中心皇帝尊严摇动了,急切间社会也会发生摇
动的,他们拿什么东西来填补,来维系?这在他们也将成为一问题。中国也会碰到这
问题的,而且早已碰到了。
    我将最后申说着一点。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
能自由发展,这是最关紧要的。但这不是推倒一切便可以成功。重要的不在推倒,在
建立,我们说,我们要建立法治,现在我们的文书制度,层次之多,承转之繁,使人
一跑进这圈套,就无法得转身。再加上民主二字,好像什么事都待集体商量过,于是
文书递转以外再加上开会忙。照目前情形,只要开会和递转文书,已够使每一个人在
政治上不能表现出才能。我们天天说我们的法不够,其实不够的不在法,而在才。这
也不是我们之无才,乃是我们的才,不能在我们的法里真有所表现。一个时代,总有
一个时代的人才,也总有一个时代的法制。人才无可表现,于是有大乱。若专要法制
来束缚人,使人人不获尽其才,则必将会酿乱。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
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发,运新才,这当然是我们
这一代人的责任。政治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就近代历史看,算只有英国政治支撑了几
百年,此外都是几十年一百年就垮台了。我们不能专看别人家,样样向人学。人家的
法规制度,同样不能有利而无弊。但人家各自在创制,在立法,他们觉悟到有了毛病
,还可改。我们则一意模仿抄袭,就更没有所谓觉悟了。英国的政治比较能持久,然
而我们是大陆国,广土众民,他们是岛国,国小民寡,我们又怎能全盘学他呢?美国
由英国分出,已不全学英国。法国政治传统也较久,但此刻已不行。此外像德国、意
大利、日本,我们竟可说他们还没有可靠的政治经验。若我们更大胆说一句,也可说
整个西方人在政治经验上都比较还短浅。能讲这句话的只有中国人。中国政治比西方
先进步,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民族夸大。这句话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今天我们
要反对中国自己传统,想要抹杀我们自己两千年历史,但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了,如何
能一笔抹杀呢?别人家自有别人家的历史,我们又如何能将自己横插进别人家的历史
传统呢?这又牵涉到整个文化问题了。纵论及此,便见是非常复杂了。我不敢在这里
空谈理论,只能讲历史。当前英国哲人罗素曾说过:讲哲学,都可叫人不武断。因事
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知道历史,便可知道里面有很多
的问题。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话讲得完。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
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至少我们讲人文科学方面的一切,是
不该不懂历史的。政治也是人文科学中一门,我们回头把以前历史经过,再看一道,
总还不是要不得。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毕明迩



  九月三日上有一篇评介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文章;读过之
后;我去把这书再读了一遍,看法和原文作者丁先生有些不同,大致如下。

  原文两处引用钱穆先生的论述后;都接着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好像是用周先生的话
来帮助说明钱先生的意见似的。但是;周先生是把中国历史看做吃人肉的历史的,钱先生
则主张对中国的历史应抱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周先生在谈到青年必读书时;是主张少读甚
至不读中国书的,钱先生的意见也正和他相反。两位先生的历史观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水
火不相容的。所以,他们的有些话可能表面是相似的,但要用来互相说明互相支持;却是
很困难很危险的。丁先生文章这样做了,如果不去看原书;读者有可能会把周先生的看法
误认为是钱先生的看法;这就是误读了。

  历代政治得失;顾名思义;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不是一团漆黑;而是有得有失的。把中国
的几千年说成都是封建;都是专制;是钱先生所最反对的。他的许多书里都讲到这一点;这
本书也一样。有皇帝;不等于就是专制;反之;没皇帝了也不等于就没专制。在这本书里;得
和失;钱先生主要是要肯定其得。认为中国历史上许多精彩的东西不能抛弃。即以科举制度
来说;许多史家认为是八股取士;害了读书人;也害了国家。而本书说: “自唐至清;此制推
行勿辍。即孙中山先生之五权宪法里,亦特别设有考试权。这一制度;在理论上;决不可非
议;但后来仍然是毛病百出;然我们并不能因其出了毛病;而把此制度一笔抹杀。”关于科
举取士制度的许多具体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详引了。

  丁先生文中讲到政治和权力;钱先生书中强调的是权力应有划分;应受监督;

  历代政治,在这方面也是有得有失。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不受监督;唐朝就崩溃
在这一制度上。

  清代的政治;被钱先生认为;可说是全没有制度;一切由满洲部族的私心发出;全只有
法术;更不见制度。为了便于满族皇帝的专制;就废除了宰相(明代已废;清朝沿袭之)。最高
命令就由皇帝发上谕。还有明的和暗的(直接秘密发下) “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
心决不能形成出制度。”不能把中国历史都说成专制;但清代的政治是专制的。对于辛亥
革命;推翻满清(现在不用 “满清”这词;但当年是用的,钱先生书中也用这词)书中说 
“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这因当时人误认为满
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又误认为此种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
帝王的专制;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也一气不满意。因对
于历史的传统政治不满意;到对于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
般人对其国家已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从这段引文;也可看出本
书和鲁迅先生看法的不同了)这 “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或正是当年文化大革命追求的
目标;而 “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的结果;也差不多是又出现了。可见;这历代政治得
失;是一定应当好好研究的。

  钱先生原书;除了政治;也讨论了经济;丁先生文没讲到;本文也不讲了。有一点还想
提一下;就是关于太平天国。 “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
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
;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一斑可
以窥豹;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和几十年来习见的观点不同的。

  原书是一讲演集;是五十年代在台湾战略顾问委员会讲的。历史,是应当成为战略的
顾问的。今天读此书;或许也应将他与现实联系起来。只说书好;而不联系实际;正如毛泽
东所说只夸好箭而不去射靶子一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