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外科十三方考 >

第3章

外科十三方考-第3章

小说: 外科十三方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编处方篇
第十方·熏洗汤
属性:歌曰∶大凡恶毒瘀血成,不曾发散致痛疼,秘授奇方熏洗法,羌独荆防花木行,薄苏桃槐桑木叶,金银川草显威灵, 
将药入锅同煎水,一熏洗后见太平。 
(处方) 银花(三钱) 羌活 独活 川乌 草乌 防风 苍术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桑叶 
桃叶 槐叶 樟叶(各一握) 
(制法) 各药共同煎水备用。 
(用法) 将煎好药水,乘热先熏后洗,洗后避风,功能祛风解毒,散结消肿,倘再加入黄 
柏、川军、生地更妙。未成者,熏洗之后,将药渣捣涂患处,已成者,再加猪蹄汤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无其匹。 
附方如次∶ 
白芷 川芎 藿香 木香 防风 甘草(各三钱) 火葱(一握) 
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将药投入其中,入锅煎浓,滤去药渣不用,以新棉蘸汤淋洗患处,汤冷再易热者,并随以手 
轻擦患处四周,令疮内缩,脓随汤出,以尽为度。 
万潜斋云∶熏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 冼之,在腰 
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凉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间 
断。凡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闭窗以避凉风,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恐变纯阴。夫洗药不一,如 
初肿与将溃者,俱用“葱归 肿汤”洗;如阴症不起者,俱用“艾茸汤敷法”如溃后,俱用“猪蹄汤”烫洗。用猪蹄汤 
者,以助肉之气而逐腐也。此洗涤之法,乃疡科之要药,方附于后,以备参考∶ 
x一、葱归 肿汤x 
凡痈肿疮疡,初肿将溃之时,用此汤洗之,以疮内热痒为度。 
葱头(七个) 当归 独活 白芷 甘草(各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汤醇,滤去渣,以绢帛蘸汤热洗,如稍凉再易之,洗时切忌风寒。 
x二、艾茸汤敷法x 
凡阴疮黑陷不痛者,皆可用之,以知痛则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并须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方可转危为安。 
硫黄(五钱) 雄黄(五钱) 艾茸(一握) 
上以硫、雄二味为末,同艾水煎半日,水将干,取出艾捣烂,温敷患处,再煎再易,十余次为度。 
x三、猪蹄汤x 
凡痈疽诸毒流脓者,熬好洗之,以助肉气,消肿散风,脱腐止痛,去恶肉,活死肌,润疮口。如腐尽者,不必用之, 
当以米泔水热洗之,令疮洁净,不可过洗,过洗则伤水,皮肤破烂,难生肌肉,不易敛口。 
黄芩 甘草 当归 赤芍 白芷 蜂房 羌活(等分) 
上七味,共为粗末,看证之大小,定药之多少。先将猪前蹄一双,用水六碗煮 
之,蹄软为度,将汁滤清,吹去汁上油花,即用粗药末一两,投于汁中,再用微 
火煎十数沸,滤去渣,候汤微温,即以方盘一个,于疮下靠身放定,随用软绢蘸 
汤,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尽内脓,使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 
以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太干,覆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稍凉再换,如 
此再按四、五次,可以流通血气,解毒、止痛、去瘀,洗讫,用绢帛拭干,即随症以应用之药贴之。 
疮疡洗法,西医极端推崇,惟目标多在清洁杀菌,与中医洗涤之舒畅营卫、调和 
气血者,目标各有不同,故中医洗涤之法,实应重视。 

中编处方篇
第十一方·天然散
属性:歌曰∶天然散内铅粉神,各样疮毒可回春,畏痛加上轻乳没,止痒铜绿线末灵, 炒铅粉 
研极细,临症加减任施行,诸般奇症知活用,走遍天涯不忧贫 
(处方) 铅粉(一两) 
(制法) 于锅中火炒黄色,贮瓶备用。 
(用法)(1)疼者加轻粉一钱,制乳香一钱,制没药一钱,血竭一钱,赤石脂( 过)一钱,冰片一分。 
(2)痒者加铜绿少许(以儿茶煎水煮过,再 成黄金色),亦可加药线末三分,金箔三帖。 
(3)诸疮有水者,加海螵蛸一钱,蚊蛤一钱,灵药五分。 
(4)如诸疮不收口,不红只痒者,加银翠一钱。 
(5)如欲生肌平口者,加龙骨一钱,象皮一钱,再加 牡蛎亦佳。 
顾世澄疡医大全中有一方,专治痔漏、发背,疔痈、 疮,破流黄水,黄水到处,浸淫成疮等症,亦即天然散之未 
加命名者。方以杭粉一两,入倾银罐内化开,至成老金黄色,冷定研末,加冰片三分备用。用时将药撒于患处,以手揉 
之,其水自止,其痛亦定,且不成疮,亦即天然散也。 
又家藏抄本中有“锦堂散”一方,云能去毒生肌,收口提脓,为外科要药,方系上锦堂粉(即铅粉,锦堂乃其牌名 
也)一两,用铜瓢炒成黄色时,以纸包好,就水缸下露一宿,收贮备用,遇症无不立效。 
又一抄本方云∶脓窝黄水常流,搔痒不已,漫延不止,用之灵效异常,方为宫粉(即上品铅粉)一两,炒成黑黄色, 
加冰片三分,研末搽用,亦即天然散之未予命名者。 
神奇良方中有跌打损伤方一只,亦即天然散之加味者,方为猪板油四两,连须葱一把,将油与葱放石板上,以木捶 
打如泥状,然后以铅粉四两,入砂锅内炒至黄色时,入油、葱内和成饼状,贴敷伤处即愈。 
一壶天书中有“元龙丹”方,功专生肌敛口,方系铅粉一两炒黄,冰片二钱, 
共研细末干掺,亦天然散之另一名称者。 
葛洪肘后方∶坠扑瘀血,从高落下,瘀血抢心,面青气短欲死者,以铅粉一钱,和水服之。 
备急方∶治阴股常湿,以胡粉扑之,亦治干湿癣疮。 
卫生易简方∶接骨续筋,止痛活血,以定粉一钱,当归一钱,硼砂一钱半,用苏木煎汤调下,仍频饮苏木汤;和济 
局方及洪氏集验方,皆有此方,名“神授散”,洪氏并云,曾屡用之甚验,且有详细帮助。 
青囊秘录方∶折伤接骨,以宫粉、硼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苏木汤下,仍频饮苏木汤,大效,与上方同出一辙。 

中编处方篇
第十二方·麻凉膏
属性:歌曰∶麻凉膏与铁箍同,二乌南半野芋从,多用芙蓉叶为主,敷上痈疽痛无踪。 
(处方) 川乌(四两) 草乌(四两) 生南星(二两) 野芋头(四两) 芙蓉叶(四两) 
(制法) 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 阳毒用酒调敷,阴毒用醋调敷。如皮破者,以清油调敷。如无野芋头时,亦可以水仙花根瓣代之。 
又一用法,阴毒可加黄 、肉桂为末,醋调敷之。 
此方最适合于阴阳夹杂之症,在鲜药难办时,亦可以“南星散”代替之,方用生南星一两,炒白芥三钱,白芷五分, 
共研细末,以猪胆汁、蜂蜜各半调涂之,消肿散结之功,不亚于麻凉膏。 

中编处方篇
第十三方·解毒膏
属性:歌曰∶解毒膏药味不多,不离丹油共粉陀,桃槐柳桑发芨蔹,木鳖防甲与黄芍,堪叹诸医多味者,几见膏药起沉 。 
(处方) 白芷 白蔹 白芨 川乌 草乌 黄芩 独活 细辛(各一钱五分) 
荆芥 栀子 连翘 羌活 黄连 阿胶 海藻 山甲 昆布 大黄 木鳖 血余 赤芍 薄荷 牛 
膝木瓜 防风 石燕 海带 黄柏 桃枝 柳枝 桑枝 杉枝 天丁 密陀僧(各一两) 水粉(四两 
炒过) 黄丹(三两) 香油(八两) 
(制法) 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四味)入内熬 
枯,去渣滤过,然后下铅粉(先 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用法) 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初因此方属于师授,故常用之,后试用别本处方,欲对比疗效,然连试数方,均不相上下,为了简化处方,乃改用 
下方,更得理想斩获。 
白芨(三钱) 白蔹(三钱) 番木鳖(一两) 露蜂房(三钱) 蛇蜕(钱半) 山甲(三钱) 
铅粉(一两) 陀僧(一两) 桑枝 槐枝 桃枝(各三十寸) 血余(如鸡子大一团) 马齿苋(五斤煮汁兑入) 
将各药共合一处,用香油一斤同入锅中,炸枯去渣,然后加入铅粉、陀僧,再熬至滴水成珠时,收贮备用。此膏勿 
论何种阳症疮毒,皆可贴用,疗效极佳,有时亦加入大黄、赤芍二味。 

下编
十八问答
属性:一问曰∶何为脑花?答曰∶脑为诸阳之首,乃经络之总会也。花者如莲房样,或有数孔,或有十数孔,初起如粟米 
大,微疼微痒,三、四日间则作热发疼,其毒亦渐长,无脓红肿,十数日后出脓者,则易治,若不出脓,中间烂如败絮 
棉团者,则难治。问曰∶当何以治之?答曰∶初起者以“麻凉膏”敷之,再以“熏洗汤”熏洗之,待脓出尽时,以“解 
毒膏”贴之,俟腐肉落尽,方可生肌;如气血盛而脉洪大者,可内服“中九丸”,其毒即可渐退而愈。昔有一妇人生此 
疮, 
无花如馒头样,红肿无孔,此为脑痈,不可以花法治之,因经他人敷草药过多,致表皮变硬,人皆以无名肿毒治之,故 
多不应;余以“化肉膏”贴之,并用针开孔出脓,惟此后脓久不干,又用药线插之方愈。 
二问曰∶何为对口花、对口疽、对口疔?答曰∶花者眼多;疽者顶平;疔者顶尖多痒。又问曰∶三者何以治之?答 
曰∶名虽不同,其治则一。头者经络之径路,前有口舌相干,不可言易,先须认清五善、七恶,治疗方有把握。如在十 
余日间有脓者,则易治,如不成脓,如一包败絮者,则难治。治法可内服“中九丸”,外敷“麻凉膏”,再用熏洗之 
法,自易痊愈;如有管者,当用药线取之,然后再以生肌药敛口。 
三问曰∶何为背花?答曰∶背花者其毒极重,脏腑皆系于背,故背心生毒,要有脓出方为顺症,烂肉落尽知痛者, 
方好治。若初起如粟米大,兼有脓头者,不拘老幼,即灸艾火十余壮,其毒即出。此种病候,丸药取效者多,汤剂见效 
者少。患此症者,须饮食、二便如常,有脓,周遭没有乌肉,兼知痛痒,方为善症。治法则一,可内服“中九丸”,外 
用“化肉膏”化去腐肉,自易痊愈。 
四问曰∶疔毒起于何经?答曰∶起于心经,乃极热恶症。发于六腑者易治,发于五脏者难治,不痛不痒,周遭乌黑 
者难治。疔有三十六种,外有五种不测之症,或食牛羊犬马,或饮酒毒物而生,初起不疼不痒,或出水,或翻花,或无 
头,不作脓,如冬瓜皮样,或头白,或乌黑,通走九窍,眼耳鼻口舌骨里,有生脓血,由头面传于咽喉者必死。且 
疔生二、三日,必有外征确候,生于头面者,将走黄时,咽喉必痛;生于手足者,将走黄时,腋下必有疙瘩,其疔之附 
近,亦必有红线内攻,与他疮殊异。凡初起时,如粟米大作痒,搔之不疼,未老先白头,三、四日后潮热寒战, 硬如 
疔,或者出水,或者作疼,五、六日作紫青色,可内服“疔毒复生汤”(银花、生栀、骨皮、大力、木通、连翘、川 
军、花粉、公英、菊花、乳香、没药,水煎服),外以针刺红线出血,涂以旱菸油,再以鲜马齿苋、鲜柏叶、明矾、鸡子 
清,捣烂涂疔。诀云“治疔先刺血”是也。如手脚生疔,疼痛难忍者,以热香油洗之,再以虾蟆皮贴之。又有一种麻子 
疔者,此起彼伏,连绵不已,是为恶症,可用“太岁墨”内服、外敷,可以化险为夷。 
疔疮形象歌 
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白头痛渐增,一烧二热寒战起,三四发 硬如钉,破皮出水疼 
痛少,五朝红紫六日青,人若犯此无脓症,先定吉凶办前程。 
五问曰∶鬓疽、鬓漏、耳门痈,三者何辨?答曰∶疽者生于鬓毛间,状如疖子;平头 
起者为痈,疼痛非常,或远年不收口者为鬓漏。初起者,先以“太岁墨”涂之,继服“金 
蚣丸”,再服“中九丸”自愈。耳门痈者,生于耳门之间,三者虽然不同,而治法则一,相症施治,不可拘泥。 
六问曰∶何为痰核、瘰 ?答曰∶痰核仅一、二相连;瘰 则重台、子母,三、五不 
等,或有十余枚成串者。毒痰毒血,只有二大原因,俱以行痰、顺气、软坚、开郁之法治 
之。凡症初起,或用海藻、昆布、螵蛸、海带等药生效者有之,或用斑蝥、全蝎等物攻下 
者有之,或有用草药内服、外敷者有之。如用此数法均不生效时,硬者自以内消为上,未 
穿溃者则用“化肉膏”敷贴,以药线落子,七日见功;如浮肿不消者,可用“金蚣丸”、 
“中九丸”同服,“紫霞膏”亦有奇效。更有马刀 ,坚硬如石,多在耳前、耳后,缺 
盆、颊车等处,坚而不溃,平而不尖,赤色如火烧烙,极痛难忍,急以“金蚣”、“中 
九”二丸服之,如不生效,则无方可治。痰核则子午潮烧,是为痨病,亦多难治。 
七问曰∶何为项下桃、担肩瘤、窜胁痈?答曰∶毒生于颚下者名项下桃;生于肩井上 
者名担肩瘤;生于胁下者为窜胁痈。治法无二,可照前方选用。 
八问曰∶何为暗门闩?答曰;生于耳根下对喉处,如门之有闩,故曰暗门闩。其治法与痈疽同。 
九问曰∶何为乳痈、乳岩、乳花?答曰∶乳痈初起,红肿痛甚,或六、七日成脓,或 
十余日成脓,或因有孕而内吹之,或因乳子而外吹之,皆为此病根源。初起可用蒲公英同 
酒糟捣敷之,或以白头翁叶同酒糟捣敷之,或用马前子去皮毛,香油炸透研末,黄酒冲服 
一分亦可,见汗即愈。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初起形如豆大,至四、五年时,乃渐大如 
弹子,或十余年方始发作,其硬如石,溃则状如山岩,故名乳岩。治法服“金蚣丸”、 
“中九丸”后而生脓者,则为可治之症,若年久溃而不敛者难治。尤忌开刀,可令人血出 
不止。倘有五善而无七恶者,尚属可治,否则百无一生。乳花者状如背花,眼多肉绽,治 
法亦同。若三症毒未成脓者,俱可用内服仙方活命饮(山甲钱半,草节钱半,防风七分, 
归尾一钱,陈皮七钱,银花二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花粉一钱,贝母七分,白芷梢七 
钱,头剂用生军二钱,酒煎服,二剂则去大黄),或“神效栝蒌散”及“连翘金贝散”等,亦可痊愈。 
十问曰∶对心漏、对心痈,何以治之?答曰∶照前痈疽、漏疮、窜胁痈等法治之,或 
可获万一生望,因此属于绝症也。 
十一问曰∶何为上肚角、下肚角,鱼口、便毒,及阴疳、斗精疮?答曰∶上肚角平 
脐,去脐四指;下肚角去前阴上三指,胯眼上二指;鱼口在胯眼,其形长;便毒同部位, 
其形圆,与前诸症同一治法。鱼口便毒初起用“通圣散”,加蜈蚣去头足三分,清油炙过, 
全蝎去头尾,洗去盐,三分,山甲五分炒,僵蚕五分炒,制乳香五分,制没药五分,此六 
味共研细末,冲入煎药中服之,其毒即下,若年远日久者,则不必服此药,可照前法治之。 
阴疳与蜡烛花不同,阴疳或破皮,或作痒,或疼痛,或皮烂;蜡烛花则必先有一小子,或 
作痒,或作疼,渐烂开,出脓水,周遭渐大,长成肉球,其阴茎则烂而开花。治法先用 
“化肉膏”化去肉球,再用广锡二钱,水银一钱,于铁勺中熔化搅匀后,倾出冷定,研为 
细末,与天然散三钱和匀,干掺患处,内服“中九丸”。若烂至阴,则成斗精疮时,有如 
黄油或如肉之物斗出,乃淫精风火湿热所出,可用“天然散”,加轻粉二钱,制儿茶一分, 
石膏一分,制铜绿一分,醋煮石青一分,共研细末,有水则干掺,无水则用公猪胆汁调 
搽,内服“中九丸”,即可渐痊。 
十二问曰∶卵 、卵痈、卵花、卵漏,何以辨别?答曰∶卵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