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共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
预备科3年,分科大学堂3到4年,通儒院5年,共3级11到12年。
与上述直系的各级学校并行,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师
范教育分初级、优级师范学堂,修学年限8年;实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
等实业学堂,修业年限15年。
此外,还没有译学馆和方言学堂,属于高等教育阶段,修学年限约5年;
设有为新进士学习新知识设立的进士馆,和为已仕的官员学习新知识设立的
仕学馆,也属于高等教育性质。
… Page 86…
这个新学制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的形式上影响很大,清末民
初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都是以此为依据的。依照 《章程》各地所开办的
中等教育获得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师范教育得到重视,留
学教育制度也日臻完善。
新教育制度因袭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教育制度的躯壳,在
形式上确是比旧的教育制度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无论就教育行政制度来讲,
还是就教育内容来讲,其实质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
中国广大民众对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新式”学校是厌恶的,
他们称这种学堂为“洋学堂”、“奴隶学堂”,不少地方常常发生反抗洋学
堂,焚毁洋学堂之事。
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掀起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的革命浪潮中,在提出“三民主义”的同时也提出了用“革命的教
育”来反对传统的封建性的“奴隶教育”的主张。他们认为,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在中国开办的“洋学堂”,封建统治者开设的“奴隶学堂”,其目的都
是在培养为帝国主义,为清朝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奴隶”,革命的教育应与
此完全相反,其目的应在于培养挣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独立的国民。
那么革命党人是怎样进行革命教育的呢?
他们主要是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进行革命教育的。
在社会教育方面,主要采取集会讲演和文字宣传的方式,组织各种革命
团体和会社,印发革命刊物,利用各种公共机关进行革命活动,向全民宣传
“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不过,他们所指的“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和小
资产阶级,即“中等社会”的人民,而对“下等社会”的广大人民他们注意
得还很不够。
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利用学校来进行革命活动。当时特别有影响的
是1902年在上海创立的“中国教育会”,这是一所名为“爱国学社”的学校,
蔡元培为总理。在这所学校里,内部组织简单,采取学生自治的方式,学生
享有最大的民主和自由,师生出版革命刊物,讨论国家大事,支持革命学潮。
“爱国学社”对各地学生革命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此外,蔡元培和他的革
命同志还为进行革命暴动在“爱国学社”组织了义勇队,练习军操。
除“爱国学社”,蔡元培在上海还创设了“爱国女学校”,陶成章、徐
锡麟等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校,这都是当时宣传革命、培养革命干部的革命
据点。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仅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进行革命教育,而且
还对清末的教育作了某些重要的改革,这个改革主要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
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担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后进行的。
第一,新成立教育部后,立即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
育暂行课程标准》等教育法令。这些法令对清末教育作了重要改革,这些改
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教育方面的进步要求。
第二,在实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蔡元培着手制定了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制
度。其中他特别提出了关于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
育及世界观教育等意见,并批判了清末教育中忠君、尊孔的为封建王朝服务
的教育宗旨。
第三,召开中央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政策与措施,制定了“注重道德教
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 Page 87…
第四,确定“壬子癸丑学制”系统。这个学制所规定的各级各类的学校
系统是这样的:初等小学校4年 (为义务教育),7—10岁;高等小学校3
年,11—13岁;中学4年,14—17岁;大学或专门学校:预科3年,本科3
至4年,18至23或24岁;小学以下的蒙养园和大学以上的大学院都不计年
限。除了由小学、中学、大学或专门学校的直系教育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
业教育两个系统。师范教育分初级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所居地位为中、
高两段;实业教育分为乙种和甲种两级,所居地位为初、中两段。“壬子癸
丑学制”的修业年限,自小学至大学共17—18年,比1903年的“癸卯学制”
缩短了3年,这是两个学制的差别之一。差别之二是“癸卯学制”没有关于
女子教育的规定,而“壬子癸丑学制”则在很大程度上废除了男女在教育上
的差别,规定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学,中学、师范、职业各类学校都可以为
女生设立独立学校。此外,新学制还取消了清朝专为贵族设立的贵胄学堂,
因此,“壬子癸丑学制”在形式上是比较平等的。
第五,教育部颁布了各类学校法令和规程,制定了各类学校的教育方针、
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要求。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主派在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后关于学校教育方面所
采取的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这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
奴化教育、反对封建教育、贯彻资产阶级革命意图的教育改革,是资产阶级
同封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取得推翻专制、建立民国的重大胜利后,在文
化教育领域内的继续展开。
由于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一些封建顽固分子起而反对各种教育改革,
掀起了封建复古逆流,向革命民主主义教育进行猖狂反扑。特别是在袁世凯
篡夺革命果实之后,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革命计划都被破坏了。袁世凯死后,
又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时局,教育事业因而遭受到巨大损失。就这样,由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新文化教育改革运动与他们所领导的政治运动一样
失败了,中国的教育仍然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受封建军阀和帝国
主义分子所控制。但是,革命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
教育制度的形式还是保留下来了,其中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所作的
改革对后来的教育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资产阶级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的
文化教育原则更加深入人心,这就为一个崭新的规模宏伟的新文化教育启蒙
运动的展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领导人蔡元培的教
育思想和活动是卓著的,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他是一位居于重要地位的
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在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
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种教育中,尤为注重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
认为“世界观教育”就是遵循世界进化史指示的途径,使人的“通性”——
“意志”能够获得最大的自由。蔡元培这一观点无疑是受康德思想影响所至。
关于世界观教育的主要方法,他认为就是要努力提倡美育。他说:“美
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
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意。”①
蔡元培对世界观教育的注重有其积极作用,但是他的世界观教育的基础
① 《蔡元培选集》,第331 页。
… Page 88…
是唯心主义的。他是通过世界观教育来追求意志的完全自由和超脱现世的幸
福,他主张“教育超政治”、“教育独立”,他崇尚自然,发展个性,反映
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企业”、“自由经营”的思想和要求。
第二,以道德教育为教育中心。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是
富国强兵之道,是救弱济贫应当注意的事项。因此他非常重视学校的兵式操
练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但是他强调如果没有公民道德,那么富国强兵不
但不能得其利,反而会受其害。况且兵强又可利用来搞斗争、搞侵略,国富
反过来还可演成知欺愚、强欺弱、阶级斗争等“惨剧”。所以,他说:“军
国民教育及实利教育,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而助于道德教育完成的就是世
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那么,什么是公民道德呢?在蔡元培看来,道德即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其中自由又是最主要的道德,因为培养
坚强的自由意志能够战胜一切障碍,如富贵、贫贱、威武等,使“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标准,平等、
博爱则是获得自由的最主要的途径。
蔡元培强调培养坚强的自由意志,所以他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这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是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意义的。
他强调平等互助、亲爱合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条件下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同时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他主张重在实行。他说:“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
①
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要在实行中检验道德格言是否合于现在
的需要。
第三,“教育独立”和“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
把一个整体的世界分裂为二,即“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他认为政治
家的目的是使现象世界得到幸福,宗教家的作用是摆脱现世幸福,教育家的
任务则是超然于政治家和宗教家以外,是要使人类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
界。所以他提出教育应脱离政党和教会而独立。
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努力推行过一种“兼容并包”的教育政策。
所谓兼容并包,就是在教育上允许各种学派有自由发展、自由讲学的机会。
各种学术思想可以不问政治立场、学术观点,都一体地“兼容并包”。他主
张大学应当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超阶级、超政治的学府,在里面不
应当“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的教义”来束缚人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应当让各种学派、各阶级的思想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军阀专横、帝
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时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在“五四”运动时期,对萌芽中
的新思潮也起过一些保护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也曾发生过极其消极的影响,它使不少青年学生只埋头读书不问政治,
结果在大浪淘沙的革命中,或脱离革命或成为革命的叛徒。
第四,发展个性,崇尚自然。蔡元培认为,教育应当特别注意让人的自
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他批判旧教育是教师将自己的成见强加于儿童,“使
儿童受教于成人”,这是阻碍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他主张新教育,新
教育的特点是以儿童的个性为出发点,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不要
① 参阅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第220 页。
… Page 89…
干涉或阻碍儿童的自由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注入式,提倡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己研究
的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帮助其解决困难,而不应越俎代
包。教师讲课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蔡元培还提倡“即工即学”、“边工边学”的办法,引导儿童在实际工
作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学问。
在学校管理方面,他提倡“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制度。
蔡元培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时期,在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教育
与封建主义旧教育的斗争中,功绩卓著。他的教育思想与活动对推动中国近
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颇有贡献的教育思想
家。
2。亚洲新闻业
19世纪中叶始,西方帝国主义在其所侵略的一些亚洲国家不仅进行殖民
教育,而且还通过办报等新闻活动来加深这些国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英国人在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美国传教士在泰国、中国都办了颇有影响
的报纸。这些报纸虽然不乏有介绍商业、贸易消息和有关科技知识的内容,
但就其总体而言,它们作为侵略者的工具的性质是十分鲜明的。不过,这些
报纸客观上也成为亚洲人民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报
纸可以间接地获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外报宣传中常带
有一定的民主性的因素,这也有利于言论、出版自由等近代报刊观念进入亚
洲,西方的报刊形式也会影响亚洲,从而对亚洲近代新闻业的发展客观上具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那么,近代亚洲新闻业发展的具体状况是怎样的呢?
(1)报业的政治化与政党报纸的出现
报业的政治化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亚洲报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
点。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主要在于这个时期,亚洲一些国家经历了社会政
治的巨大变革,作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报纸必然表现出其鲜明的政治倾向
性。
在日本,无论是最早创刊的《横滨每日新闻》,还是继之创办的《新闻
杂志》、《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等,都曾得到官府要人的支
持,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它们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观点,并为此还常起争
论。
在印度,不少报纸无情地揭露英国殖民统治,宣传民族主义思想,主张
维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反对暴力,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政
治性。如1878年,由6名知识分子在马德拉斯创办的《印度教徒报》,民族
解放运动领导人提拉克创办的 《月光报》和《猛师周报》等。尤其是国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