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03+持戒品 >

第2章

003+持戒品-第2章

小说: 003+持戒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园林,有一受人人恭敬之仙人就居住于此。国王就又亲往具五神通之仙人处问讯:〃目前在我治下国土中,众生互不损恼、和睦相处、如理如法安居乐业,天人也降下雨水,以至于林木茂盛、庄稼丰饶。我当然认为此乃我如理如法住持国政所感得之果报,而王妃、城中诸人等又各自以为此乃他们威力所感。请问到底是谁引来如此祥瑞景致?〃
  仙人最终一语道破天机:〃这并非依靠国王、王妃或太子等人之能力就能感得,实是你国中四动物威力所致。〃国王不觉心生好奇:〃我倒要看看它们有何神通异能。〃仙人则回答说:〃无甚奇异之处可供你观瞻,它们只是严守五戒而已。若你能如此行持,也会给你及国家带来无穷利益。所谓五戒者,是指戒杀生等。。。。。。〃仙人接着便向国王宣说了五戒教义。
  国王闻已就发愿道:〃我一定持守禁行五戒。〃不惟国王如是行持,从王妃到众太子及城中诸人,人人都开始以五戒规范个人行为。
  闻听梵施国王与眷属相继守持五戒,邻国也将此消息辗转相告,以至瞻部洲许多众生都渐渐以五戒作为日常行持。这些五戒行者死后均得以转生三十三天,而帝释天则对天人眷属宣说原因道:〃受人恭敬、于森林中苦行之羊角鸟,率先行持梵净行后,引导世间很多众生都守持戒律。以此缘故,才多有人众死后转生善趣天界。〃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曾为那只羊角鸟;而山兔则为后来之舍利子比丘;猴子为后来之目犍连比丘;大象则为后来之阿难比丘。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变为旁生时,亦能让自他守持戒律。变成人、天等众生后,此类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另外,释迦牟尼佛为帝释天时,当时有大批非天军队正与天人激烈交战。天人无法取胜,只得败退而回。在撤退路上,天人遇一铁柱树,树上有大鹏鸟刚孵出之幼雏。慌乱之中,天人所骑马车上之辕木撞着铁柱树,结果险些撞落大鹏鸟幼仔。帝释天对驾车者玛得乐说道:〃你驾车时万勿触碰大鹏鸟幼雏。〃玛得乐辩解说:〃我实在无计可施,因后有非天军队穷追不舍。〃帝释天正色说道:〃我们即便死去也不足为惜,但此乃可怜、弱小幼鸟,一定不能被我们杀害。〃帝释天随即命令玛得乐马上返回,结果马车又折返回去。而非天却因恐惧、害怕,顿时四散逃亡。






 
044 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一婆罗门儿子,当时有一大臣广闻博学,智识渊博,婆罗门子便在大臣处听闻吠陀教授,随后就精通一切以吠陀为主之学问技艺,并因此而深获上师特别关爱。
  一次,大臣为观察众弟子心性差异,便告诉他们说:〃我现在已陷经济困窘状态,贫穷无财、一无所有。〃众弟子皆对上师恭敬爱戴,于是他们便开始化缘,并以化缘所得饮食供养上师。谁料上师却说道:〃我无需你们辛苦化缘,如欲真正帮我,则可为我募集一些钱财。〃弟子们为难应对:〃我们现在无此福报,只能以化缘行乞。供养我们之人实乃微少,若欲在婆罗门中招集财富,我等既无办法也无能力。〃
  上师则进一步〃启发〃道:〃发财一般需通过学问才能得致,怎奈我现已人老力衰,无有办法再行此举。〃弟子们坚定说道:〃如有我们可为你尽力之处,请尽管吩咐。为报答传法之恩,我们会为你竭尽心力做一切事。〃上师这时就故意说出所有想法:〃一般心志脆弱、不坚强之人怕难以成办,但你们还是应当想方设法助我广集钱财。古人云:'穷婆罗门可偷盗,无财无富即贫穷,无人知晓窥见时,即可窃取他人财。婆罗门依此积财,偷来钱物归自己,若能亲夺众人财,此乃对师大护持。'〃众弟子听到后不经观察,即刻应承下来。
  而此婆罗门子则素来禀性善良,他听到上师所说话后即认其并不合理,故而一直未肯抬头。上师看见后,觉得此人可能尚具一定智慧,便欲亲自对其观察一番:此人是不敢偷窃,还是对我漠不关心?或者觉我所言不如法而不愿听从?我应再三观察。上师一边想一边就对此婆罗门子说道:〃其余婆罗门弟子听说我贫穷后皆不忍心坐视不管,他们各自都欲发挥自己所能助我一臂之力。而你却低头不语,不知你是对我不关心,还是不敢偷盗?你为何沉默不言?〃
  此婆罗门子诚恳说道:〃我实非不关心上师,也绝非对上师贫穷困苦置之不理,我只是觉得上师所说并不合理,因你所说可于谁都无法看见之时、之处造恶业,实际绝无存在可能。对非天、天人、佛陀而言,有何可逃脱他们眼目观照之事?认为自己造恶别人不知,真乃愚痴之见。你自己就已了知自己为非作歹,这怎能说无人知道?此乃自己亲知、亲做之铁定事实。如此看来,这样行事焉能无有过失。所以我对如此行事毫无兴趣,亦不敢恭维上师所订计谋。〃
  上师听到后非常高兴地说:〃你为真正明了如何取舍我所言含义之人,绝不肯为财富而丧失自己智慧,真乃了不起之大智大勇。若一人以无惭无愧心违法行事而得天王果位,还不如自己亲捧破旧器皿前往敌人门口讨食过活。〃
  婆罗门子闻言后开始赞叹上师妙计,并高兴说道:〃所言正是!所言正是!〃






 
045 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45、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西吾地方国王,他对一切众生均如父亲待子一般饶益、关怀。国王手下一位大臣育有一美似天女般女儿,凡有贪心之人一见到她,立刻就会陶醉在她美色诱惑之下,故而此美女也被众人唤作陶醉姆。
  陶醉姆父亲一日对国王说道:〃如国王下属中有人欲奉献玉女宝,不知国王是否愿意接受?请国王对此问题再三思维一番。〃国王立刻明白大臣此话含义,为探知臣子女儿能否充任王妃,便派出一些婆罗门先行观察、了解有关情况。
  当婆罗门来至陶醉姆家中、陶醉姆开始招待他们饮食时,这些婆罗门一见美女如花美貌,立即被其吸引,他们目光专注于她,以致废食忘饮。大臣看见后便将女儿藏匿起来,自己亲自为婆罗门端去饮食。
  众婆罗门离开美女家门后,均再三感叹此番艳遇。他们一致认为陶醉姆实在太过靓丽,简直如幻化一般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心中思维道:此女人真乃名不虚传,即便仙人见之也会受其引诱。国王若遇之,亦必沉醉情欲之中而无法自拔。如此发展下去,国王恐连佛法及世间重要事务都会统统放弃。如是思维后,他们在向国王汇报时就说:〃此女人虽外表看来闭月羞花,但内里实具恶相。故国王见她都不应该,更遑论娶其作王妃。〃
  闻听手下如此言论,国王也对陶醉姆从此再无希求心。而大臣在得知国王不欲纳自己女儿为妃子之心态后,便将女儿嫁与另外一大臣。
  国王后到王宫外睡莲花园赏玩,陶醉姆得知后心想:就是这位国王说我具足丑相而舍弃我,不纳受我为王妃,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想不到他今日倒送上门来。想到这,陶醉姆便巧施脂粉,后直上屋顶端视国王。
  国王不经意间抬眼望见后,立刻目不转睛盯住美女。他心下暗想:此女人是天女还是非天女?为何长相如此令人惊魂?国王虽欲无有知足地一直观看下去,怎奈马车却不得不驶过此地。回到王宫后,国王内心一直不感安乐,日夜都将陶醉姆容颜翻来覆去浮现于脑海回味。后来他问驾车者:〃屋顶上女人到底是谁?〃驾车人答言:〃此乃大臣阿布巴嘎妻子,名陶醉姆。〃国王于是当即知道此女人正乃原先被其父欲送与自己当王妃者,不过现已成为别人之妻。他心中甚是失望。失落之余不免想到:所谓陶醉姆看来真可谓名实相符。
  从此之后,国王贪心愈发增上,心一直强烈贪执、系挂陶醉姆,就如不自由之人一般被情欲捆缚。由于心不安乐,天长日久,国王脸色日益萎靡不振,形容渐渐枯槁、憔悴。而陶醉姆丈夫乃为一非常精通看相之人,他一望便知国王实是因为贪执自己妻子才日渐消瘦。他原本对国王就十分敬佩、关心,此时便将国王请到一寂静地告诉国王说:〃臣下今晨供养天神时,一夜叉告诉我道:'国王爱恋陶醉姆,难道你竟无耳闻?'夜叉说完即隐身不见。既然如此,国王为何不向我挑明,我非常愿意将陶醉姆供养与你,请国王务必笑纳。〃
  闻听此言,国王顿时因羞愧难当而低头不语。虽然心中一直对陶醉姆贪恋不舍,但大臣这番话却勾起国王深深思索,他马上警戒自己万不可因执着美色而轻舍人间法度,这实是国王历来串习善法之所引发,使他悬崖勒马,不再逾越世间善法轨道。他随即对大臣说道:〃此事极不应理,如此行事定会毁坏福德。我必定会死,而因果报应却如影随形,你亦会因离开妻子而感受痛苦,故我不欲做此等事情。无论今生来世,这种作为都只会令自他受损。此乃愚者行为,智者实不应效法。〃
  而大臣则劝解国王说:〃这样行事怎能违背正法?这一点请国王勿需顾虑。若你能纳受我妻子,这是对我布施提供帮助,是培植我福德之善因;如不接受,则是对我布施制造违缘,亦在增长臣下非福德之过。况且无有任何人会对此事造谣,国王也绝不会因为此事而落恶名,因除你我两人外,实无第三者知晓,别人如何会讥讽嘲笑?〃
  国王则坚持说道:〃你虽对我关心异常,但也不能如此做事。即便无人知哓,不过只要是在作恶为非,那就好似让我吃下毒药一般,我心定不快乐。何况天尊及一些瑜伽士又怎能视而不见?再者说来,让你舍弃妻子也会令你痛苦不堪。〃
  大臣还在继续劝说国王:〃你是君主,我为臣子,这个女人你当然有权享用,这样做并不违背世人教条与规范。对我而言,此女人可谓珍贵、可爱,但若我舍弃珍贵东西,将来则可凭此布施功德尽享更大快乐,亦必因之而得珍贵无比之来世善果。所以祈请国王一定接受陶醉姆。〃
  国王依旧拒绝道:〃希望你不要这样讲话,即使我能获得如是利益,但如对布施者本人造成损害,则我宁肯自身被武器砍杀或跳入火坑也不愿享受此种所谓最大快乐。〃
  大臣还是不放弃向国王奉献妻子之努力:〃如果国王不愿接受陶醉姆,我就令其去当妓女,这样人人都可尽情占有她。故而国王还是接受为妙。〃
  国王不觉诧异说道:〃你这大臣是否有些疯颠?她从未做过坏事及对不起你之亏心事,你为何定要用我来惩罚她?如你定要这样做,则人人都会呵责你,你也会将自己今生来世之善根全部毁坏无疑。因此请勿如此行事,不要勉强自己去行善举,你应喜欢公正合理之事。〃
  大臣还未死心,他又对国王说:〃如果国王心生欢乐,我心也会相应快乐起来。不管有无违犯法规,也不管众人呵斥与否,我皆能忍受。除你以外,国中再无比你更重要之人,因此请一定答应我请求以令我福德不断增上,再次请国王接纳。〃
  国王耐心对大臣解释道:〃既然你对我如此关心,我更不能舍弃你不顾。不管别人讥讽与否,也不管今生来世果报之人,世间、天人都会远离、抛弃他。因此即遇命难,亦不应喜行非法,并令大过失因之而生。此等过失均无些微利益,且致人顾虑重重。此外,智者如做引起别人呵责或引生他人痛苦之事,则自己安乐亦难获取。因此,我才不会损害任何人,只如理如法规范自己行为。〃
  大臣还不放弃向国王敬奉妻子念头,他持续不挠地说:〃为国王利益,属下本该为你竭城奉献,这又有何非法之处?我们本地臣民又怎会对你产生非法议论?臣下还是衷心希望你能接受陶醉姆。〃
  国王仍继续对他晓之以理:〃如你真想合法行事,我们两人不如找西吾地方精通世间法规之人评判评判,询问一下他们对此事之看法、态度。〃
  大臣连忙说:〃诸位长辈都恭敬你,因你广闻、具智,精通一切大小事务,无人能比。〃
  国王紧随其话头答道:〃你既如此承认,我更不会欺骗你。国王一般都会对有理、无理之世间事了如指掌,对臣民来说,国王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知疼知暖,又如何能欺惑民众?既如此,臣民也理应随国王教言努力去做,正如牛群本该随牛王足迹一样,臣民亦该如是随顺国王。再说如我自己不能管束、调伏自己,又怎能管理国中百姓?因此我关心民众、遵守法规、维护自己清净名声,绝不随顺自己贪心。〃
  大臣听到国王如是所言后,深感国王毅力顽强、立场坚定,于是便在国王前顶礼道:〃能在你这样的国王治下当民众真乃大福报。你守护法度、不喜世间贪爱。如你一般之国王,在森林中苦行之仙人都难以相提并论。看来国王名声确实真实不虚、掷地有声,理应值得赞叹。〃
  世尊在因地时,如是感受痛苦,但也不入违规劣道,始终住于清净戒律道中。






 
046 饮酒过失






46、饮酒过失
  释迦牟尼佛以前为帝释天时,虽具天人圆满安乐,但以大悲心非常猛烈之故,故而利益世间之心行从未间断,他常常光顾人间,并以天眼遍观人间疾苦。
  有次他照见扎沃国王因依止恶知识而致上行下效,国中臣民全都喜欢饮酒,且从不知嗜酒过失。大尊者当然明白喝酒有极大过患,他于是在心中思虑:有何妙计可救度国王?应先帮国王改掉恶行,再劝导其眷属仿效。帝释天就变幻成一身呈金色、相好庄严之人,头发稍显粗硬,并自然形成右旋发髻。他身着树皮与安滋那野兽兽皮所成衣物,就好似梵天一样身具威严。
  当他左手拿着容量不多不少、内盛满酒之酒瓶出现时,国王扎沃正与眷属边痛饮边聊天。他们面前所摆各种酒类包括米酒、果酒、蜜糖酒、葡萄酒等,正酒酣畅谈之时,忽见一人出现在面前虚空中,众人皆感稀有,便纷纷恭敬合掌。
  帝释天此时则用雷声一般清晰、威严声音说道:〃你们有谁愿买我手中以鲜花装饰瓶颈之器皿?〃国王深觉罕见难闻,就恭敬合掌说道:〃具足整个世间如日、月般美妙身躯的你,到底是谁?世人都欲了知你身份,你真应该告诉我们你是谁?我猜想你肯定具有稀有功德。〃
  帝释天所幻化之人回答说:〃我是谁,你将来定会了知。只是如果诸位不怕毁坏今生来世功德利益的话,则可随意买走我所捧之瓶。〃国王顿觉稀奇:〃我从未见过你这种卖东西方式,因世间惯例,卖东西者历来只赞叹自己物品功德,从不讲述过失,你倒不说妄语,直言你携带之瓶能败坏今生来世事业。这等直人直语、直陈过失之行为,表明你确实心地善良。不过此瓶中到底装有何物?若我买来又能得到何种利益?你为何要动员我们买?这些疑问都希望你能解释明白。〃
  帝释天随即以偈颂方式应答道:〃大国王你仔细聆听:这瓶中所装不是水,也非酸奶、珍珠水、香花之水,酥油、乳汁也不是。瓶中盛满恶性之水,你若真欲了知,实在应听我详述一番,我会细数其中原委。如你喝下此水,你定会沉迷难醒,以致走路颠颠倒倒,经常不明所以漂转至陌生之地。且必定会丧失正知正念,再不能如理观察、取舍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之东西,你会将它们统统吞食下去。如你欲买我瓶中之水,这水中就饱含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