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相解脱门,由相不可得故,寂灭为相。第三谓无愿解脱门,此以苦与无痴为相。由正观察诸行为苦,及以正慧观诸行性,不希愿故,故第三解脱门以苦与无痴为相。八解脱者,谓有色观诸色,是第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诸色,是第二解脱。净解脱第四静虑性,是第三解脱。四无色解脱,如前已说。想受灭,是第八解脱。此诸解脱,能从等至障中得解脱故,以能解脱为相。颂曰:
经说善决择 是十力本性
下文所说十力,当知以善决择为相。由善决择无障碍相,故名为力。颂曰:
大师四无畏 本性为坚定
四无所畏者,谓佛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若余世间,依法立难,佛于是法非正等觉。我于彼难正见无因。如经广说。或佛自称,我已永尽诸漏。广说乃至,依法立难。佛于是漏犹未永尽,或佛宣说,诸障碍法染必为障,广说如前。或佛宣说正出离道,诸圣修习决定出离,决定通达,正尽众苦,作苦边际,乃至广说。此诸无畏,以极坚定为相,谁亦不能有所动故。颂曰:
四无碍解相 谓辩等无竭
四无碍解至下当说,彼等以无竭为相。颂曰:
与众生利益 是名为大慈 救护诸苦恼 则是大悲心喜相谓极喜 舍相名无杂
大慈,以与作利益为相。大悲,以救护诸众生苦恼为相。大喜,以极欢喜为相。大舍,以离贪嗔无杂为相。颂曰:
许佛不共法 共有十八种,由彼不可夺 不夺为自相
佛十八种不共法。如经云:“善现!始从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终至无依入般涅槃。于中如来,常无误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志欲无退,精进无退,忆念无退,等持无退,般若无退,解脱无退。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若智若见于过去世无著无碍,若智若见于末来世无著无碍,若智若见于现在世无著无碍”。此十八种佛不共法,以不可夺为相,由常无误失等,他人不能得其便故.此等广释,如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应当了知。颂曰:
一切种智智 现见为自相 余智唯少分 不许名现见
若有为自相 及无为自相 彼由彼性空 是为自相空
已说自相空。颂曰:
现在此不住 去来皆非有 彼中都无得 说名不可得
即彼不可得 由使自性离 非常亦非坏 是不可得空
过去未来,已灭未生故,现在不住故,三世皆非有。经云:“不可得谓此中求三世不可得,当知此中不可得由不可得空”。颂曰:
诸法从缘生 无有和合性 和合由彼空 是为无性空
和合性谓从和合所生,由从因缘生故,和合性非有。自性谓无性,彼之空性,即无性自性空。如是已广说十六空,当说四空。颂曰:
应知有性言 是总说五蕴 彼由彼性空 说名有性空
有性谓五蕴。此有性由有性空。颂曰:
总言无性者 是说无为法 彼由无性空 名为无性空
无性谓无为法,虚空涅槃等。此无性由无性空,是为无性空。颂曰:
自性无有性 说名自性空 此性非所作 故说名自性
自性谓本性,非声闻等之所作故。自性由自性空,是为自性性空。颂曰:
若诸佛出世 若佛不出世 一切法空性 说名为他性 实际与真如 是为他性空
他性谓最胜性,其最胜性谓常有性,或言他性,谓殊胜智所通达性。彼由彼性空,或言他性为彼岸所有,出世间故名为他性,即是实际,由不变故即真如义。空性为相之空性,名他性空。颂曰:
般若波罗蜜 广作如是说
今当说信解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不共功德,结述般若品。颂曰:
如是慧光放光明 遍达三有本无生 如观掌中庵摩勒 由名言谛入灭定
言如是者,显前所说观察道理。由前观察,发生慧光,放大光明,灼破障蔽真实之黑暗。彼复由世俗谛力,入灭尽定。灭定自性,亦非弃舍救护众生之意乐。颂曰:
虽常具足灭定心 然恒悲念苦众生
此菩萨加行属生死摄,增上意乐属涅槃摄。故于无依众生,恒时增长大悲。颂曰:
此上复能以慧力 胜过声闻及独觉
第六地菩萨以上,第七地等,能以慧力,胜过佛之声闻弟子及诸独觉。颂曰:
世俗真实广白翼 鹅王引导众生鹅 复承善力风云势 飞度诸佛德海岸
此菩萨之世俗功德,亦增上炽盛,能引导深植善根之众生群鹅,其飞度于诸佛功德大海之彼岸者,厥为二谛,即此菩萨之白广双翼也。
第七菩提心远行地
已说发第六心,今说第七发心。颂曰:
此远行地于灭定 刹那刹那能起入 亦善炽然方便度
入灭定者,请入实际。说真如名灭,此中息灭一切戏论故。此第七远行地菩萨,于第六地所得灭定,刹那刹那能入能起。经云:“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又此地中方便波罗蜜多亦最清净。当知唯由般若行相差别,名为方便、愿、力、智度,善择法时即是慧度,非余相故。第八菩提心不动地
已说发第七心,今说第八发心。颂曰:
数求胜前善根故 大士当得不退转 入于第八不动地
又彼菩萨,数数为求胜过以前之善根,即当入于第八不动地,得不退转,彼数数得胜前善根者。经云:“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排牵而去。若至大海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视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菩提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颂曰:
此地大愿极清净 诸佛劝导起灭定
又此菩萨初发心时,所发百万阿僧祇等十种大愿,于此地中皆得清净,故此地中愿波罗蜜多最为增上。此不动地菩萨立为童真地,第九地时得法王子。第十地时,得佛灌顶,如转轮王。不动地菩萨,入灭定时,诸佛世尊劝令起定。经云:“佛子!此住不动地菩萨,由本愿力故住此法门流。诸佛世尊与彼起如来智,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胜义忍随顺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弃如此忍门。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常现在前,种种寻伺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广说乃至“若诸佛世尊,不与此菩萨起一切智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由其如是起灭定故。颂曰:
净慧诸过不共故 八地灭垢及根本 已尽烦恼三界师 不能得佛无边德
无分别智如旭日东升,所有三界行一切能感生死之烦恼,如同黑暗,及其根本皆悉消灭。此地菩萨由断彼烦恼故,为三界尊长。然于尔时犹未获得诸佛世尊之功德,为得彼功德故,复更精进。经说:“彼时即入究竟涅槃”。故知此地已离三界欲,若未离欲定不能得究竟涅槃故。若此地菩萨已离三界欲,则生死永灭,如何圆满一切佛法耶!颂曰:
灭生而得十自在 能于三有普现身
此地虽已灭除生死,然由证得十种自在,由此之力受意生身,能现种种身,故此菩萨圆满一切资粮都不相违。十种自在,如经云:“得寿自在,于不可说不可说劫加持寿量故。得心自在,已于无量无数等持智观入故。得财自在,以能示现一切世界无量庄严具,庄饰加持故。得业自在,应时能现业果加持故。得生自在,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生故。得愿自在,于随所欲佛刹时分,示现成佛故。得胜解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佛充满故。得神通自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神通游戏故。得智自在,已能示现佛力、无畏、不共佛法、相好、正等觉故。得法自在,已能示现无边无中法门明故”。
第九菩提心善慧地
已说发第八心,今说第九发心。颂曰:
第九圆净一切力 亦得净德无碍解
第九地菩萨,力波罗蜜多,最极清净,亦得四无碍解清净功德。谓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此中以法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自相。以义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差别。以词无碍解,善能无杂演说诸法。以辩无碍解,能知诸法次第相续无间断性。
第十菩提心法云地
已说发第九心,今说第十发心。颂曰:
十地从于十方佛 得妙灌顶智增上 佛子任运澎法雨 生长众善如大云
又此菩萨住十地时,获得十方诸佛灌顶。如经云:“又此菩萨证得百万阿僧祇三摩地已,最后名一切智智灌顶大三摩地而现在前。此三摩地才现前已,有大宝王莲花出现,其花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广说乃至“以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莲花而为眷属,菩萨身量与其莲花正等相称。此三摩地现在前故,示坐宝王莲花座上,彼适坐已,十方一切佛刹诸佛众会,皆从眉间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入此菩萨而为灌顶”。又此菩萨智波罗蜜多最极清净,为欲生长世间善根稼穑故,任运降澎甘露法雨,犹如大云。
已说发第十心,今说从第一菩提心起所得功德之数。颂曰:
菩萨时能见百佛 得佛加持亦能知 此时住寿经百劫 亦能证入前后际
智能起入百三昧 能动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 复能住游百佛土
能正思择百法门 佛子自身现百身 一一身有百菩萨 庄严围绕为眷属
如经云:“既出家已,一刹那顷、瞬息、须臾,能证菩萨百三摩地,见百如来,彼佛加持皆能了知。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刹土,能照百世界,成熟百有情,能住寿百劫。于前后际各能入百劫,于百法门能正思择,示现百身,身身皆能现百菩萨眷属围绕”。颂曰:
如极喜地诸功德 如是住于无垢地 当得功德各千种
如发第一菩提心菩萨,所得功德皆是百数。即彼功德,发第二菩提心之菩萨,各得千数。又彼功德,于第三菩提心等五地时。颂曰:
余五菩萨得百千 得百俱胝千俱胝 次得百千俱胝量 后得俱胝那由他 百转千转诸功德
此中发第三菩提心之菩萨,当得百千所说功德。发第四心菩萨,当得百俱胝功德。发第五心菩萨,当得千俱胝功德。发第六心菩萨,当得百千俱胝功德。发第七心菩萨,当得百千俱胝那由他功德。以上功德,计算俱穷,当以微尘而数。颂曰:
住不动地无分别 证得量等百千转 三千大千佛世界 极微尘数诸功德
菩萨发第八心,如所说功德,当得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颂曰:
菩萨住于善慧地 证得前说诸功德 量等百万阿僧祇 大千世界微尘数
发第九心菩萨,所说功德,与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量相等。颂曰:
且说于此第十地 所得一切诸功德 量等超过言说境 非言说境微尘数
菩萨发第十心,如上述功德,当得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刹微尘数。言且说者,显说功德之次序,谓犹不止此数。又此菩萨,颂曰:
一一毛孔皆能现 无量诸佛与菩萨 如是刹那刹那顷 亦现天人阿修罗
发第十心菩萨,能无分别,于自身中一一毛孔,示现无量诸佛,各有无数菩萨而为眷属。刹那刹那,各现异相,又能于身一一毛孔,刹那刹那示现五趣有情,人等各异不相紊乱。亦字摄未说者,谓于应以帝释、大梵、护世、人王、声闻、独觉、如来等身而教化之有情,即能任运示现帝释等身而为说法。此诸功德差别,广如经说。
已说菩萨地功德,下略说佛地功德,由称颂门,赞佛世尊。颂曰:
如净虚空月光照 生十力地复勤行 于色界顶证静位 众德究竟无与等
譬如明月于净虚空中,能照耀一切众生。如是已得第十发心,净治能障佛法之黑暗,了知自身能得佛法,为得佛地故复更精进修行。由此精勤故,诸佛世尊唯于色究竟天得无上智,此地一切功德皆到究竟,以诸功德至此为极,最殊胜故。亦是无等,以无与此相等者故,更无过上者故。世尊于彼成正等觉时,一刹那顷即得一切智智。颂曰:
如器有异空无别 诸法虽别性无差 是故正知同一味 妙智刹那达所知
如瓶盘等器虽有差别,然彼上之虚空毫无差别,同无碍故。如是色受等法虽有差别,然彼上之真实义,无生为相,亦无差别。是故当知此真实义唯是一味,此复唯以一刹那智周遍了知。故佛世尊,唯以一刹那智而得一切智智也。
外问,颂曰:
若静是实慧不转 不转而知亦非理 不知宁知成相违 无知者谁为他说
既安立无生为色等诸法之真实义。又安立彼为可知。若时安立寂静为真实义,则于彼义,应许智慧毕竟不转。以若于不生为性之真实义,智慧转者,为以何行相转。由无行相,故于真实义,智慧应不转,若慧不转,则说决定所知,不应道理,云何可说遍了知此耶?若谓不知即是遍知真实义,亦不应理。何以故?若不遍知,宁是能知,应成相违。说不知为知互相矛盾,故不遍知,如何是知。若无有心,则亦无知者,汝等谁复为他宣说,云我知真实义。如是行相,而令他了知耶?是故此说不应道理。答彼颂曰:
不生是实慧离生 此缘彼相证实义 如心有相知彼境 依名言谛说为知
此中若识随取彼相,即说此识了知彼境。如识生时带青行相,即说知青。如是此智生时,随取真实义之行相,即安立为知真实义。为显此智随取彼相,故曰:“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即依缘彼行相而立。言“如心有相”等,是取共许之喻,如前已说。故由假名立为达真实义,实无少法能知少法,能知所知俱不生故。
又汝说云:若无知者,谁复为他宣说真实义如是行相耶?今当解释,此智虽是不生,然于世间亦非不能显示真实。颂曰:
百福所感受用身 化身虚空及余物 彼力发音说法性 世间由彼亦了真
诸佛如来,住何色身现证法界,此身是由百福所感,具足不可思议种种身相,是诸菩萨受用法乐之因,即于现在仍说法要。如云:“曼殊室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由此百福所感色身,发出如来加持音声,世间堪闻如是行相正法器者,便能无倒了解真实。不但百福所感色身,即此加持之化身,发出显示诸法真实义之声音,世间由此亦能了解真实义。又非但化身,即如虚空,及余草木岩壁等物,虽无心心所,然由彼力,亦能发出声音,世间由此了解真实。诸无心心所法,现在既无分别作用,云何能为说法之因耶?当举外喻以明斯义。颂曰:
如具强力诸陶师 经久极力转机轮 现前虽无功用力 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 现前虽然无功用 由众生善与愿力 事业恒转不思议
由何力故,虽无分别,而能称其所化机宜,饶益无边诸有情界,谓诸菩萨昔发大愿,如佛世尊现无分别,犹摩尼宝及如意树,随其所宜饶益众生,安住法界刹那不动,教化众生而不失时。愿我亦能如是。由此愿力,与诸众生堪闻是法善业成熟,故有如是事业差别。由是当知,现前虽无功用,而能宣说法真实义,饶益有情。
今当说佛法身。颂曰:
尽焚所知如干薪 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 由心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