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 >

第13章

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第13章

小说: 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当说佛法身。颂曰:
  尽焚所知如干薪 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 由心灭故唯身证
  智慧自性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之所知。所知既不生,其具不生行相之智,即是诸佛法身。是故经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尔时法身不生不灭,依此故云:“曼殊室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由于此智真实义境,诸心心所毕竟不转。故依世俗,立为唯由身证。颂曰:
  此寂灭身无分别 如如意树摩尼珠 众生未空常利世 离戏论者始能见
  若身现证此真实义,即说彼身为寂灭性,由其永离心心所故,性虽寂灭,然能饶益有情。故云:“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义谓此身虽无分别,如如意树及摩尼珠,亦为成满所欲之因。此身为利世间故,尽未来际,常住于世。言常者,表久远住。是故当知,生死未空,虚空未尽,诸佛恒以此相饶益有情安住世间。又此百福相好庄严之身,唯诸菩萨已离戏论,久修福智二种资粮,证得无垢净慧镜者,始能现见;有戏论者,则莫能见。
  余等流身,或从法身起,或由色身之力而起。唯以调伏众生因缘而起,为显此身威力差别亦不可思议。颂曰:
  能仁于一等流身 同时现诸本生事 自生虽已久迁灭 明了无杂现一切
  未得一切智智之前,无始以来自本生事,虽皆久已迁灭。然为显示彼一切故,便能同时,于一等流身中,明了无杂任运示现,一切本事,如明镜中现众色相。
  又佛往昔行菩萨行,于何所,为何事,如何行,如是一切,皆能于一身中任运示现。颂曰:
  何佛何刹能仁相 诸佛身行威力等 声闻僧量如何行 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 如何闻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 于一身中能普现
  诸佛世尊昔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供事何等诸佛世尊,于何等佛刹,以吠琉璃宝,玛瑙宝,帝青宝,颇胝迦宝为地,宝树围绕纵横相等,其中有情差别庄严,诸佛世尊示现降生等相,于一身中皆能示现。又彼诸佛世尊,身行之殊妙威力,及彼声闻僧众,数量若干,如何修行法随法行,乃能成彼声闻僧伽。又彼诸佛之佛刹中,诸菩萨众,相好严身形量具足,如何受用衣食卧具等事,演说何法,为说一乘抑说三乘,如是一切于一身中,皆能示现。又于尔时自身若何,为生婆罗门等何等种姓成就何等色身智慧,为是在家,为是出家。听闻法已,为受有余学处,或无余学处。修何种行,以何衣食庄严具等,供养诸佛世尊及彼声闻菩萨,经几久时,供几许量,如是一切于一身中皆能示现。如说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本事。颂曰:
  如是持戒修忍进 禅定智慧昔诸生 彼等无余一切行 于一毛孔亦能现
  此接前颂“于一身中能普现”句,显往昔所修六度诸行皆能于一身中普现。又非但能于一身中普现一切,即于一毛孔中亦能普现一切诸行。又非唯能现自所修行。颂曰:
  诸佛过去及未来 现在尽于虚空际 安住世间说正法 救济苦恼众生者
  彼初发心至菩提 一切诸行如己行 由知诸法同幻性 于一毛孔能顿现
  且如通常幻师,唯以咒力尚能于自身中,示现种种物相。何况诸佛世尊与诸菩萨,已知诸法本性与幻事性全无差别,岂不能现,谁有智者仍不能解或反生疑。是故智者,当由此喻增上信解。
  如自诸行与诸佛行,于一毛孔皆能顿现。颂曰:
  如是三世诸菩萨 独觉声闻一切行 及余一切异生位 一毛孔中皆顿现
  已说身圆满次显虽无分别,而得随欲自在圆满。颂曰:
  此清净行随欲转 尽空世界现一尘 一尘遍于无边界 世界不细尘不粗
  诸佛世尊,随所欲门,能于一微尘境上,示现尽虚空际一切世界,然世界不细,微尘亦不粗,各住本性,而能随欲示现也。又云:“一尘遍于无边界”。谓诸佛世尊,略起欲念,即能现一微尘,遍于无边一切世界。如是颂曰:
  佛无分别尽来际 一一刹那现众行 尽瞻部洲一切尘 犹不能及彼行数
  佛无分别,尽未来际,每一刹那示现众行之数量,尽南赡部洲所有微尘数量,犹不能及。此等是由不共功德门,称赞世尊。
  佛地是由十力所显,故当略说少分差别。颂曰:
  处非处智力 如是业报智 知种种胜解 种种界智力
  知根胜劣智 及知遍趣行 静虑解脱定 等至等智力
  宿住随念智 如是死生智 诸漏尽智力 是谓十种力
  此中且说,处非处智力。颂曰:
  彼法定从此因生 知者说此为彼处 违上非处无边境 智无碍着说名力
  言“彼法定从此因生”者,仅是一例。有从因生者,如从不善业生不可爱异熟;有从此得者,如从圣道能得涅槃,如是等类皆此中摄。若彼法定从此因生,即说此是彼处,处是因义;与上相违,即名非处。谓若此法不生彼法,此法即非彼法之处。如从善业不生不可爱果,及得见道不更受第八有。故此远离一切障品之智,即立为诸佛世尊之力。如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广说。
  今当说业异熟智力。颂曰:
  爱与非爱违上相 尽业及彼种种果 智力无碍别别转 遍三世境是为力
  可爱业,非可爱业,爱非爱杂业,能尽因无漏业,与彼三业之异熟,亦如其业有种种差别。总凡三世所摄一切世间,自性差别,佛皆遍知。此遍一切所知之智,于任何境皆无碍着,即安立为世尊之业异熟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种种胜解智力。颂曰:
  贪等生力之所发 有劣中胜种种欲 余法所覆诸胜解 智遍三世名为力
  此中贪字表示烦恼,故亦摄嗔等。等字则摄信等善法。生字表示贪等种子。由此出生贪等故,故由贪等与信等种子,所摄持之意乐,即名增上胜解。及增上意乐,欲志胜解。又此胜解,虽由余法之所覆蔽,然佛一切种智,亦能知彼自性差别。即安立为诸佛世尊之种种胜解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种种界智力。颂曰:
  诸佛善巧界差别 眼等本性说名界 正等觉智无边际 遍诸界别说名力
  本性、自性、空性,是诸异名。诸佛善巧一切界差别之智,了知眼等界性为内空等相。于此无量差别无障碍转,即安立为种种界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根胜劣智力。颂曰:
  遍计等利说名胜 处中钝下说名劣 眼等互生皆了达 种智无碍说名力
  遍计谓不实增益。遍计即根,能生贪等有自在故。等字摄信等诸善法因;胜字谓殊胜;劣字谓处中与钝下位;眼等,谓眼等二十二根。此中了达诸根自性,与互为因果之无碍智,即安立为根胜劣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遍趣行智力。颂曰:
  有行趣佛有行趣 独觉声闻二菩提 天人鬼畜地狱等 智无障碍说为力
  此中行谓道迹,若于何行,有趣一切道之本性,即名遍趣行。有行能趣佛地,有行能趣独觉菩提,有行能趣声闻菩提,有者趣天,乃至有者趣地狱。等字表示有种种相,此中若有某行能趣某处,诸佛如来即如实知,彼行趣于彼处。是故世尊于一切行无障碍智,即安立为遍趣行智力。如经广说。
  今当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染净起智力。颂曰:
  无边世界行者别 静虑解脱奢摩他 及九等至诸差别 智无障碍说名力
  无边世界中,由行者差别,遂有无边差别。静虑有四,解脱有八,奢摩他谓等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为相。次第等至有九,谓四静虑、四无色、想受灭等至。杂染因谓无明与非理作意等。清净因谓听闻正法与如理作意等。佛智于彼由行者差别,有无边差别之静虑等,无障碍转。即安立为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染净起智力。广如经说。
  今当说宿住随念智力。颂曰:
  过去从痴住三有 自他一一有情生 尽情无边并因处 彼彼智慧说为力
  言从痴者,是说随念之境。谓从无始生死传来一切宿住。言尽情者,摄无边际诸有情界。言并因者,摄彼之因缘。如经说:“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等。其中若念:“如是形状”。是并行相随念。若念:“我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是并处所随念。余文即并因随念。如是于一切宿住并因缘、处所、行相。诸佛世尊智无障碍,是为宿住随念智力。诸佛世尊由此力故,于过去世心心所皆如实知。实知有无善根,如应说法皆令有果。广如经说。
  今当说死生智力。颂曰:
  尽虚空际世界中 一一有情死生时 于彼多境智遍转 清净无碍说名力
  死谓诸蕴坏灭,生谓结生相续。一切世间若死若生尽虚空际,由种种业之所支配。如是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刹那皆能任运如实遍知。世尊此智究竟清净,于任何境都无障碍,即安立为死生智力。诸佛世尊非但能知有情死生,以净天眼亦能了知无量无边成劫坏劫。如经广说。
  今当说漏尽智力。颂曰:
  诸佛一切种智力 速断烦恼及习气 弟子等慧灭烦恼 于彼无碍智名力
  此中烦恼,谓无明与贪等,能烦恼三界故。若法于心染着、薰习,随逐而转,是名习气。烦恼边际,薰习、根本、习气,是诸异名。声闻独觉以无漏道断除烦恼,然终不能断彼习气。如油花等虽已除去!然瓶衣等,由与彼等久相触故,犹有微习可得。如是诸阿罗汉虽已断除烦恼,习气仍在。由昔世中多作猿猴,故跳跃而行。由昔世中作婆罗门,故唤他为婢,世尊虽遮,终不能改。其中无明习气,能障了达所知,贪等习气亦为身语如是行相之因。无明与贪等习气,唯由一切种智于成佛时乃能永断,非余能断。故若尽断一切烦恼习气,及断能使习气相续之烦恼,诸佛妙智于彼一切无障碍转,即安立为漏尽智力。如经广说。
  如是一切究竟圆满如来智境,不可思议。复具其余一切功德,恒时不离法身而住。一一功德若广分别,唯有虚空方堪为喻。能为堕入欲有见及无明四暴流中,无依怙者,作大依怙。诸佛世尊如是十力,于普光明佛地究竟清净。诸佛色身一一毛孔,大丈夫相及诸随好,力无所畏,及不共佛法等功德差别,唯是诸佛所行境界。设若宣说,以是诸佛自智境故,寿量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不作余事汲汲宣说,犹不能尽,何况菩萨独觉声闻,岂能了知宣说诸佛一切功德。
  当以譬喻,显示斯义。颂曰:
  妙翅飞还非空尽 由自力尽而回转 佛德无边若虚空 弟子菩萨莫能宣
  如妙翅鸟羽翅丰满,仗承风力善能致远,然彼非由虚空穷尽而还,是由自力用尽而回转也。如来功德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且诸菩萨安住十地,证得不可思议解脱,尚不能尽说如来功德,何况独觉或诸声闻,岂能了知功德究竟。非由功德已尽而止,是由自身慧力已尽而止也。
  若时彼等于佛功德尚不能知,不能宣说。何况我等被无明翳之所障蔽,于如实义皆不现知,岂能赞说如来功德。故非我处。颂曰:
  如我于佛众功德 岂能了知而赞言 然由龙猛已宣说 故我无疑述少分
  如是我于如来功德,虽全不知,然能无疑述少分者,是依他教而说。故曰:“然由龙猛已宣说”。
  此论中总说诸佛甚深法性与广大功德。颂曰:
  甚深谓性空 余德即广大 了知深广理 当得此功德
  今当说佛化身,此是声闻、独觉、菩萨共同境界,共同方便,随其所应,亦是异生境界,任运成为善趣等因。颂曰:
  佛得不动身 化重来三有 示天降出胎 菩提转静轮
  世有种种行 为多爱索缚 佛以大悲心 咸导至涅槃
  虽佛世尊已出三界,然以化身,随顺世间现示有父母等,重来三界,如其所应演说正法。诸有情界有种种行,佛皆导令安住涅槃,言以大悲心者,谓非为名闻及望报恩等。
  如是已说如来身建立。次明佛于一乘说有三乘,是密意教。颂曰:
  离知真实义 余无除众垢 诸法真实义 无变异差别
  此证真实慧 亦非有别异 故佛为众说 无等无别乘
  若不了知真实义,不能尽断一切烦恼。诸法所有不生为性之真实义,都无别异,如前已说。虽见有异,然彼无别,故真实义性无变异。由无差别无变异故,则缘真实义之智,亦同一性。若自性有多者,则智不能通达真实,以如本性未通达故。如是由真实义唯有一故,缘真实义之智,亦无差别,故唯一乘,非有三乘。经曰:“迦叶!由知一切法平等性故,而般涅槃。此唯有一,无二无三。言大乘者,大谓诸佛世尊,由永断无明证得离障智故,诸佛之乘故名大乘。或乘即大,名为大乘。由具不可思议佛智者,住彼乘故。或由能缘无边诸法差别故,或由永断一切无知故。由彼是乘,亦即是大,故名大乘。
  若大涅槃唯有一者,云何经说以声闻独觉乘,亦能般涅槃耶!此是如来密意语言。颂曰:
  众生有五浊 能生诸过失 故世间不入 甚深佛行境
  然由佛善逝 具智悲方便 昔曾发誓愿 度尽诸有情
  能令身心都无堪能,故名五浊。谓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寿命浊,由是烦恼增上转因,彼能摧坏殊胜胜解,故亦阻止希求如来无上妙智。是故世间于佛甚深难通达智,不能趣入。然佛世尊,不因众生暂非法器,即便弃舍不令解脱。由佛世尊具足妙智大悲方便,往昔曾发广大誓愿:愿我度尽一切有情。故于度众生事,不稍懈废,更求其余度生方便,要由余门满所愿故。
  由诸众生有多障缘障入大乘,复应将诸世间安立涅槃。颂曰:
  以是如智者 导众赴宝洲 为除众疲乏 化作可爱城
  佛令诸弟子 念趣寂灭乐 心修远离已 次乃说一乘
  此喻广如妙法莲华经说。略谓如大商主,于未至宝洲之中间,为休憩故,变作化城。如是世尊,亦于未至大乘之前,由于方便善巧门中,依止寂灭快乐,宣说声闻独觉二乘,而为得入大乘方便。后为已断生死烦恼者,宣说唯一大乘。彼等亦当如佛,圆满资粮证得一切智智,宣说一乘之理,如集经论等应当了知。
  今当宣说世尊证菩提时与住世时。颂曰:
  十方世界佛行境 如其所有微尘数 佛证菩提劫亦尔 然此秘密未尝说
  诸佛世尊,由化身门,虽现降生与涅槃等,然化身之因,成菩提时量,今当宣说。谓如佛智所行境界,尽尔许世界中所有微尘数量,世尊成佛之劫数亦尔。昔未修集善根者所难以信解,故此秘密未可为说。若能于此增上信解,即得无量福德资粮,故亦有处为彼宣说。
  如是已说证菩提时,其后当说住世时量。颂曰:
  直至虚空未变坏 世间未证最寂灭 慧母所生悲乳育 佛岂入于寂灭处
  世尊系从般若波罗密多佛母所生,由大悲乳母之所养育。是故当知世尊未来之寿量,是直至虚空未坏,一切世间未皆成佛,终不入于大般涅槃,诸佛为欲饶益一切有情,尽未来际救度众生,此大悲心,其相云何?颂曰:
  世间由痴啖毒食 如佛哀愍彼众生 子毒母痛亦不及 以是胜依不入灭
  食谓五欲尘。由贪着而食,是啖杂毒之食,能为大苦之因故。执彼为实者,是由愚痴过患而生。如佛世尊,于彼生死众生啖毒食者,所生之哀愍。假使慈母,见自爱子误啖毒食,所生之悲痛,亦不能及。由大悲心所养成者,岂入涅槃。
  由大悲心,能阻止入涅槃之意乐,故佛世尊,观见世间为种种苦之所迫切,不般涅槃。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