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若被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贤,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若彼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志愿力而生其中。以此菩萨善巧方便修其心故”。
如是当知此地菩萨成就禅定神通。云何能尽世间贪嗔,及字亦摄能尽愚痴。如经云:“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是菩萨住此发光地,邪贪邪嗔及以邪痴,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灭,于此地中,悉得断除”。如是当知此菩萨贫嗔痴烦恼,皆悉断除,云何能坏世人之贪欲。如经云:“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明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如是当知此菩萨能摧坏世人所有贪欲也。
如是已说菩萨住第三地能得清净安忍波罗蜜多。禅定、无量、等至、神通,及断除贪等。
今当宣说初三波罗蜜多之所依差别,资粮自性,成办何果。颂曰:
如是施等三种法 善逝多为在家说 彼等亦即福资粮 复是诸佛色身因
虽诸菩萨皆是施等之所依,然有在家出家二类,故说差别。其中在家菩萨较易行施等三法,出家菩萨较易行精进静虑般若。然非不能修余行,成佛之因有二资粮,谓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即前三波罗蜜多,智慧资粮即静虑般若,精进是二种资粮之共因。福德资粮即佛百福庄严微妙色身之因,智慧资粮即无生相法身之因。
今由宣说所依等殊胜门,结说第三地菩萨。颂曰:
发光佛子安住日 先除自身诸冥暗 复欲摧灭众生暗 此地极利而不嗔
发光地佛子如住日轮,自身所有能障碍生此地之无知冥暗,此地正生时即先除灭。复由欲摧灭他人障生第三地之闇,宣说此地行相。
由此菩萨已摧除能障功德之过失黑闇,光明极利如同日轮。然于犯过众生不生嗔恚,以于安忍善修习故,由大悲心润相续故。
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今以精进波罗蜜多较布施持戒安忍波罗蜜多增胜门中明第四发心。颂曰:
功德皆随精进行 福慧二种资粮因 何地精进最炽盛 彼即第四焰慧地
若于善业心不勇悍,必不能修施等诸行,一切功德全不得生。若于前说施等功德勇悍修集,未得能得已得增长,故说精进为一切功德之因。精进为二种资粮之共因,如前已说。由自清净功德门,若于何地成就炽盛精进,则被菩萨名第四焰慧地。
何故此地名曰焰慧?为显此名之理由。颂曰:
此地佛子由勤修 菩提分法发慧焰 较前赤光尤超胜
此地菩萨,由修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发正智火焰,较前所说赤金光明尤为超胜,故此菩萨地名曰焰慧。三十七品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其四念住,如经云:“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观内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内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贫忧。如是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四正断如经云:“此菩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故,修令增广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四神足如经云:“此菩萨,修行欲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定,心定,观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五根如经云:“此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五力谓能胜诸障品如前。七菩提分,如经云:“此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轻安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八圣道分如经云:“此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此地菩萨非但修行菩提分法。颂曰:
自见所属皆遍尽
此地菩萨,亦遍尽自见,如经云:“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所有身见为首,我、人、众生、寿命、蕴界处,所起执者,出没思惟,观察治故,我所故,财物故,著处故,于如是等一切皆离”。
第五菩提心难胜地
今当宣说第五发心。颂曰:
大士住于难胜地 一切诸魔莫能胜
菩萨住第五地时,一切世界所有天魔尚不能胜,况魔眷属。是故此地名曰难胜。
又此菩萨,颂曰:
静虑增胜极善知 善慧诸谛微妙性
此于十种波罗蜜多中,静虑波罗蜜多最为增胜。善慧谓诸圣人,彼等之谛名善慧谛,即诸圣谛。性谓体性,微妙智所通达之性,名微妙性,即善了知善慧诸谛微妙体性。四圣谛谓苦集灭道。
设作是念:世尊唯说二谛,谓世俗谛与胜义谛,如父子相见会云:“世间智者于实法,不从他闻自然解,所谓世谛及胜义,离此更无第三法”。中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谓世俗谛,二谓胜义谛”。离二谛外岂有四谛?曰:虽然为显示所取所舍各有因果,故说四谛。所舍品谓杂染法,其果谓苦谛,因谓集谛。所取品谓清净法,其果谓灭谛,能证之因谓道谛。其中苦集道谛,世俗谛摄,灭谛即胜义谛自性。如是虽说有余诸谛,如其所应当知皆是一谛中摄。
问:离四谛外更说有余谛不?曰:有。如菩萨第五地经云:“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世俗谛,善知胜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智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此菩萨,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世俗谛,通达一实相故知胜义谛,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
入中论卷二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
今当宣说第六发心。颂曰:
现前住于正定心 正等觉法皆现前 现见缘起真实性 由住般若得灭定
由第五地已得清净静虑波罗蜜多,故第六地菩萨,住胜定心见甚深缘起实性,以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乃得灭定,前不能得,以未得增上慧故,唯成就增胜施等波罗蜜多未能得灭定也。
由知法性如影像故,第五地中见道谛故,现前趣证诸佛法故,此地名现前地。
此显诸余功德资粮,要依般若波罗蜜多。颂曰:
如有目者能引导 无量盲人到止境 如是智慧能摄取 无眼功德趣圣果
如一有目士夫,能引导一切盲人到欲往之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能见正道非正道为性故,亦能摄取诸余波罗蜜多功德安立如来普光明地。问:前说“现见缘起真实性,由住般若得灭定”。菩萨云何见缘起之真实性?答:彼缘起实性非吾辈无明厚翳障蔽慧眼者之境界,唯是六地菩萨以上之境,故此不应问吾等,应问已涂善见空性安膳那药除无明翳成就慧眼之诸佛菩萨。问:般若经与十地经等,岂不明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见缘起性乎?故但当随彼圣教而说。答:圣教密意亦难解,吾辈自力,虽依圣教亦不能宣说真实,然堪为定量之大士所造诸论,则能无倒解释经意,要依彼论乃能了解圣教密意。颂曰:
如彼通达甚深法 依于经教及正理 如是龙猛诸论中 随所安立今当说
如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如实现见诸法实性,如是龙猛菩萨无倒了解诸经义已,亦于中论中依圣教正理,如实显示诸法实性谓无自性。我今唯依龙猛教理所说诸法实性,而正宣说。
问:如何得知龙猛菩萨无倒解释经义?答:由教证知。如楞伽经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日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经云:“阿难陀!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比丘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如来应正等觉”。故此菩萨定能无倒解释经义。
如实宣说缘起诸论,唯应为夙植空性种子者说,不可为余人说,以彼闻空性,转起邪执,得大非义故。有一类异生由不善巧,诽谤空性而堕恶趣。或有一类,由误解空性为毕竟无,谤一切法,增长邪见。是故说者,当善了知闻者之信解差别,而为说空性正见也。
问:既难决定为何种机可说空性,于何种人不可说空性,云何可知所应说耶?答:由外相状即能了知。颂曰:
若异生位闻空性 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
彼身已有佛慧种 是可宣说真性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 其胜义相如下说
为如是闻者,勤说真实义,非空无果。颂曰:
彼器随生诸功德 常能正受住净戒 勤行布施修悲心 并修安忍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 复能恭敬诸菩萨
又彼闻者,非但不倒执空性引生无义,且由听闻空性正见引生功德,彼闻空性见,如获宝藏令不失坏。
彼作是念:我若犯戒,必因此缘而堕恶趣,致空性见为之间断,故常受戒守护不犯。又作是念:我纵能持戒生诸善趣,倘生贫家,恒须追求饮食衣服医药资生之具,则听闻空性皆将间断,故恒修布施。复作是念:要以大悲摄持空见方能引生佛果,故恒修大悲。复作是念:嗔恚能堕恶趣,能令颜色丑恶,缘此令诸圣者不生欢喜,故恒修安忍。又见持戒等善根若不回向一切种智,则非成佛之因,不能恒感无量大果,故持善根为度众生回向菩提。又见余人,不能如诸菩萨宣说缘起性,故于菩萨生极敬重心。
如是常恒无间修集善资粮已。颂曰:
善巧深广诸士夫 渐次当得极喜地 求彼者应闻此道
“求彼”,谓求得极喜地。“此”指下文所说,诸法真实性。且如经说。
十地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琨前地,当观诸法十种平等性。何等为十?谓一切法无相故平等性,一切法无体故平等性,无生故,无起故,远离故,本来清净故,无戏论故,无取无舍故平等性,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化事故平等性,一切法有无不二故平等性。菩萨如是善通达一切法自性,得明利随顺忍,得入菩萨第六现前地”。此以正理成立诸法无生平等性,则余平等性亦易可知。故圣者于中论初云:“非自非从他,非共非无因,诸法随于何,其生终非有。”“终”谓毕竟,随于何之“于”,表所依时、处、宗派,“诸”是能依表内外诸法,应如是配释。“内外诸法于任何时处宗派,自生决定非有”。此中“非”字但与成立有之自生相连,不与有相连,破有义亦成立故。余三宗亦应如是配释。如是四宗本论成立。颂曰:
彼非彼生岂从他 亦非共生宁无因
不自生之义,此云“彼非彼生”,余三亦应如是知。云何知不自生。颂曰
彼从彼生无少德
彼谓有生作用正生之芽,从彼谓从正生之自体,故芽之自体非从芽之自体生,即是此宗之义。自体已有,再从已有之芽体出生,毫无增上功德上则已有故。
此自生宗亦违正理。颂曰:
生已复生不应理 若计生已复生者
此应不得生芽等若计种子生已复更生者,则以何事遮彼种生而令生芽,彼种子复生既无障碍,则芽苗茎等于此世间应皆不得生也。复有过失。颂曰:
尽生死际唯种生
理如前说。设作是念:由水、时等能生芽之助缘,令种子变坏令芽生起,芽与种子同时安住成相违故,是种灭芽生故无上说之过。又种子与芽非异,亦非不从自生。此不应理。颂曰:
云何彼能坏于彼
种子与芽无异故,芽坏种子不应道理,如自体性。复有过失。颂曰:
异于种因芽形显 味力成熟汝应无
形谓长圆等,显谓青黄等,味谓酸甘等,力谓势力差别。如身略近痔药便能疗痔疾,及手持神药便能腾空。成熟谓物转变差别,如荜芰等,味转甘美。若种芽无异,则如种子性中所有,应更无异形等事。然实有异事可得,如从蒜种子生水茎等芽,故说不异,不应道理。
若作是念:舍种子位,转得异位,即是种子转变成芽,此亦非理。颂曰:
若舍前性成余性 云何说彼即此性
彼意谓性无异,今以此计,则芽之无异性决定非有,故性无异之宗便不得成。若谓种芽形等虽异而物无别,亦不应理,离形等外无别物故。复有过失。颂曰:
若汝种芽许非异 芽应如种不可取 或一性故种如芽 种亦可取不应许
如于芽位种子体性不可取,则芽体性亦应不可取,以离种子无异性故。如种子性,或如芽可取,种亦应可取,以离芽等无异性故,如芽性。欲离上说之过,故不应许种芽无异。
自命通达真实而计执自生之邪宗已破,今显未学邪宗之世间名言中,计有自生亦不应理。颂曰:
因灭犹见异果故 世亦不许彼是一
种子因已灭,犹有芽果可见,故世间亦未见种芽无异。若是一者,因不见时,果亦应不可见,然实可见,故彼等非全无异也。由此自生于真俗二品,皆违正理。颂曰:
故计诸法从自生 真实世间俱非理
故阿遮利耶未加简别,直云非自生而破之。有简别云:“诸法胜义非自生,有故,如有情”。所加胜义简别诚为无用。计自生复有余过失。颂曰:
若计自生能所生 业与作者皆应一 非一故勿许自生 以犯广说诸过故
中论云:“因果是一者,是事终不然,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一性非有,父子、眼与眼识皆应一故。中论云:“若然是可然,作作者则一”。以是若怖所说众过,欲求无倒通达二谛,不应许诸法自生也。
诸法决定不自生,故自生宗非理。然云:“岂从他”?则不应理。以诸经说,从他四缘,所谓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而生诸法,虽非所欲,亦须许他生也。有说:因缘是五因性除能作因,凡所缘事即所缘缘,谓六识所缘一切法皆所缘缘;除入无余依涅槃心,其余一切心心所法皆无间缘;能作因即增上缘。有说:能生者谓因。依此体相,若此法是种子性能生彼法,此法即彼法之因缘。如年老人依杖乃起,正生心心所法要依如杖之所缘乃生彼法即所缘缘,是正生法之所依也。因灭无间即果之无间缘,如种灭无间为芽之等无间缘。若有此法彼法乃生,此法即彼法之增上缘。又有余缘,若俱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