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书屋2002-06 >

第19章

书屋2002-06-第19章

小说: 书屋2002-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解释,项羽又有什么理由置他于死地呢?项羽如果此时拔剑相向,就不是那个既刚烈如火又柔情似水的项羽了。   
    项羽的“仁”还要和他的“义”联系起来分析。项羽生长在楚国项氏大族,他的早年生活环境也就是这个宗族社会,培养了他“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守义知恩图报的品质。例如在项羽夺取天下后,凡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一概得以重用;再如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刻,刘邦派侯公劝说项王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答应后,便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并带兵解围离去。也许我们会指责项羽的轻信,但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正因为项羽的这种仁义之举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由此,我们就不难解释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另一个心理动因——义。刘邦从项梁起事开始,便紧跟着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在项羽看来,刘邦是有恩于项氏家族的;其次,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先入咸阳者是刘邦,项羽欲攻刘邦已是背离自己的信义,如今刘邦前来谢罪,俯首称臣,此时若再杀刘邦更是有违自己的良心,这是项羽所不能接受的。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一刀一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来战胜对手。因此,他才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才宽容了樊哙的不恭,甚至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中国古代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义薄云天之人,如关云长之义释曹操就是生动的一例。司马迁所要高度评价的正是这种仁义精神。因为当初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时,多么希望能有项羽这样的英雄相救,然而,当时他身边的所谓知交却一个个离他而去,坐视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可以想见,当司马迁在刻画项羽的时候,对于那些明哲保身之徒是怀着极大的愤慨和不齿之情的。   
    这里还有一个事实需要澄清,不但教学参考书,连许多《史记》研究专家都认为项羽轻易地说出内线曹无伤,是项羽最大的失败,是他性格中轻率大意的典型体现。那么曹无伤究竟是不是项羽的内线呢?我们来看一看曹无伤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告密”的。据《高祖本纪》载,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到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于项羽曰……”这段记述充分说明曹无伤并非项羽内线,曹的告密是在项羽准备发兵攻打刘邦以后,因此,他的告密不过是一种邀宠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卑劣行径,客观上只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在项羽眼里,他不过是一个不忠不义的小人,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就根本没有保护的必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项羽不杀刘邦是基于他的英雄心理,或者说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确实,项羽从会稽起事开始,攻城掠地,拔营下寨,从来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怕”字,诚如他在垓下之围后对他的手下所言,“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即使他只剩下二十八员骑兵,仍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可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那么,这种勇气是否如人们所评论的那样是盲目的、逞匹夫之勇呢?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连刘邦自己也多次承认不如项羽,韩信也认为刘邦善用人但不善打仗,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事实上,楚汉战争爆发后,项羽仍有多次消灭刘邦的机会。一次是在彭城之战中,汉军大败,逃至灵璧东睢水上,结果不是被楚军所杀,就是跌落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刘邦团团围住,眼看刘邦插翅难逃,谁知“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砂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这一役刘邦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差点儿女不保,而太公、吕后则被楚军生擒。第二次是项羽为救彭城,追刘邦至荥阳,并夺取汉军供粮通道。虽然刘邦用陈平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但楚军仍将刘邦死死围住,最后刘邦只有通过牺牲城内两千女子及将军纪信,带数十骑从城西门悄悄出逃。由此可见,当时的项羽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如果不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失策,如焚烧阿王宫,动辄屠城,所过无不残民,放弃关中四塞之地而东归彭城等,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刘邦。因此,他的英雄心理是有相当基础的,并非妄自尊大。   
    总之,项羽虽然失败了,但罪不在于鸿门宴放过刘邦,相反,鸿门宴对项羽的刻画虽然着墨不多,却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智、仁、义、勇的一面。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也正因为如此,项羽的悲剧才显得如此悲壮,项羽垓下被围才那样使人扼腕叹息,而其乌江自刎更使读者唏嘘不已。

 
 
性格卡片(之四)
? 周泽雄
 
 
31。压抑
    压抑是性格上的佝偻症,与生理上的佝偻症一样,它也是身心长期受到扭曲和重压的结果。   
    人,就其本义,就其在社会上肩负的使命、在地球上承担的责任而言,命中注定是要背负十字架的。压力不够的人生,不仅不值得羡慕,甚至不值得提倡,其生存状态,不会比太空舱里的宇航员好多少。何况,对宇航员来说,失重是一种特殊的压力。严格地说,没有压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的七情六欲,自然成长的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同环境,本身都会以压力的形式作用于生命。借用“原罪”术语,我们也可说人是天然要承受种种“原压”的动物。   
    既然压抑源自压力,压力又属生命的题中之义,那么,它又是如何形成压抑的呢?我觉得世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有必要在这里廓清一下。   
    人们谈得较多的是压力的轻重,如给书包过沉的小学生减压,给准备培养的青年干部加压等。如果针对身心尚未发育完备的孩子,“轻重”概念当然是正确的,倘是针对成人,我以为大可商榷。依我小见,我断定成人世界的压抑与轻重无关,重要的是型号。一旦型号对头,压力愈重,往往成就愈大。伟大的人生,几乎都是在找准了正确型号的前提下再不断自我加压的结果。   
    一个在学术上显出不凡才能的青年才俊,在我们国内,常会被眼力差劲的上级强制性地培养成业务领导。或相反,一个在生产第一线显示出某种天赋的小伙子,也同样会被思维怠惰的领导送去大学深造。用心固然可取,但压抑很可能应运而生。道理很简单,和自然界一样,笑傲霜雪的梅花,在艳阳高照的热带雨林里反而会丧失生命力。抹香鲸周游大洋,一旦在陆地上搁浅,须臾即一命归西。我们不难发现,对某些人,是工作过重会形成压力,对另一些人,则是赋闲在家会产生压抑。举个极端的例子,已故杰出探险家余纯顺壮士,孤身徒步在阿里无人区行走时,面临的野外生存压力之重,超出所有都市白领的想象。但他压抑了没有?没有!心灵连点鬼影都没有!但是,你若试着把他招回出生地上海,给他在某个大公司安排一张写字台,要求他每天上班做做报表,咳,要不了三天,他就压抑了,就憋气胸闷,每个毛孔都要发出呐喊了。对余纯顺这种型号的人,一张老板递上来的业务报表,其构成的生命压力,远在十座皑皑雪峰之上。   
    所以,压抑与压力无关。压抑会摧毁人,压力只会成全人,两者的作用方向截然不同,问题是您得找准啰。真正的渔夫不会被大海击垮,伟大的作家不会受困于创造的艰难。所以,当你在工作中倍感压抑之际,请先别急着逛什么“新马泰”,打什么高尔夫,那治标不治本,你该先核对、确认一下自己的压力型号。   
    以竞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压抑症的形成,确实要负主要责任。由于成功的标准被弄得过于僵硬和简单,收入多寡几乎成了成功、优秀的惟一标准,凡是不能像余纯顺那样为自己生命制订独特游戏规则的成年人,都有可能产生压抑。压抑虽由个体承担,生成机制却是社会性的,它是一种文明性格,其病灶源自当代文明的内在机体。在文明强大的整体性施压下,我们每个具有单独型号的个人,常常是不被过问的。这便是压抑的根源。我们总体上对之无能为力,就像我们作为个体对全球气候转暖也完全无能为力一样。所以压抑现在早已代替了贫困,成了文明人类的最大苦难。   
    干一行,爱一行,必有压抑。爱一行,干一行,必有小成。
32。腼腆
    好事意外来临时,情感猝不及防,从而殃及脸色、手心和肺腑,就是说脸发红了,手心出汗了,酥胸鹿撞了。腼腆之情的展示者主要是少男少女,不过有迹象显示,现在它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古典情感。此外,让人意识到的腼腆总要少于实际存在过的腼腆。   
    需要作些解释。
    一、不是所有好事都会引起腼腆的,比如得到一笔钱,金额再大也不会导致两腮绯红。腼腆特指那些富于情感价值的好事,同时自己对这种好事又没有把握,吃不准。其实大家都知道,腼腆是一种青春期的情感,蕴含一股芬芳的性意味,有此预感的人内心常会伴有某种无法控制的开放感。腼腆者一面陶醉于这股芬芳之中,一面却不清楚她是正是邪,算好算坏,于是,便只能由着腮帮子红去了,由着手掌心湿去了,由着胸脯蛮不讲理地一起一伏了。   
    二、关于古典。今天的孩子生理发育早,心理发育更早,在自己从“性”的角度还处于“里外不是人”的阶段之时,就已早早地通过影视报刊等大众媒体熟知了人间男女的种种因果和招法,准备期非常充分,理论上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各种排练(实际上可能也就真排练了),这样当好事来临时,当事者往往已完全没有了猝不及防之感,充其量只会嘀咕一句:“嗨,这事还真来了,露一手去。”我们知道,拆烂污的好莱坞积数十年之功,早已向当代女性传递了如下精神:只要男人流露出与你接吻的要求,作为女人你就得在第一时间变得情绪热烈,声音缠绵;当男人开始脱你上衣的时候,你得学会速度更快地扒下对方的裤衩,并不由分说地先哼哼起来再说。——不管好莱坞的做法是否符合人性特征,反正,这种暗藏着男性狡诈的影视套路,客观上非常不利于腼腆之情的继续存活。   
    三、为什么说“让人意识到的腼腆总要少于实际存在过的腼腆”?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虽然性格通常情况下与相貌无关,但要想把自己的腼腆传递给他人,容貌的姣好、肤色的白皙似乎也不可或缺。丑陋的容貌会使观者本能地无视腼腆的存在,黝黑的面容也会对腮帮子的红润起到抑制作用。第二,虽然腼腆之情通常并不会让旁观者不快,看到别人面露腼腆,事实上大多数人还会觉得心情愉快,但腼腆者一般又并不愿积极配合,总是想方设法地尽量掩饰此类情感。这样,总会有些人掩饰得较为成功,少年总体上又比少女更擅长掩饰。再说,有些腼腆是单独发生的,少女收到一封情书,习惯上总会躲到某个无人偷窥的地方,她在那儿(公园,校园一角,卧室,洗手间等)一个人脸蛋儿红个不休,胸口跳个不止,旁人又如何知道呢?   
    腼腆极有观赏价值,它总会让成年人在一边意味深长地暗笑。惜乎一方面腼腆者越来越少,一方面硕果仅存的个别腼腆者,恰恰不具备对腼腆的审美能力,好像那是一件出丑的事。   
    腼腆是否算是一种性格,我也不无犹疑。赫拉克里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但我们看来得把腼腆排除在外。腼腆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它属于青春期,也仅仅位于青春期。再腼腆的少女,成家之后往往也不再腼腆了,或即使她仍然动不动就脸红心跳,也较难被别人承认为腼腆。人们会说她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至于大男人动辄脸红,当然就更是一件无人喝彩的难堪事了,其审美特征不仅荡然无存,病理特征倒可能渐渐显现。简单地说,过了青春期,如果腼腆还在的话,亦已不复当年风采。它转化了,人们更愿意在内向、孤僻、自闭、神经过敏等概念中给它重新定位。转化的程度——恕我冒昧——相当于由蝌蚪转化为蛤蟆。
33。懦弱
    懦弱不是胆小,所以与胆气无关,与块头无关,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比方说希特勒胆子极小,据说见人杀一只鸡都会吓出一身冷汗,但这并不等于他是个懦弱之辈,完全不能证明他没有下令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这是两码事,虽然它太容易被人习焉不察地混为一谈。   
    懦弱是意志上的缺陷,它可以出现在一位瘦女子、瘦诗人身上,也同样可能出现在一条壮汉身上。我甚至不敢断言,何者的出现概率更高一些。狗族中最凶恶的狼狗,对主人的忠诚品质却最可称道;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恶棍,往往也最容易在主子面前吓得两腿打颤。一种过分的勇敢,其动力系统也可能来自懦弱的运转。在懦弱的家族中,除了泛泛的意志薄弱者,我们也可以包括十恶不赦的暴徒,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丧尽天良的碎尸犯。   
    懦弱与胆小的区别在于,胆小由于和体质相关,所以多体现为某种一眼可见的外在行迹(某人怕蛇不怕虎,某人怕虎不怕蛇),懦弱由于和意志相关,隐藏较深,故其外在符号往往不那么一目了然。此外,懦弱还是一个文明的概念,牵涉到人的学养和修养。比如,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自然人,显然不可能在死神面前处变不惊,遇到意外变故,当然也可能比谁都更容易大呼小叫。死亡是一门人生课程,有人学得很好,不待死亡来到就已早早领到毕业证书;有人学得不好,有人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学习成绩,最容易在意志领域得到体现,表现为有人坚强,有人懦弱,有人时而坚强时而懦弱。顺着这个话头往下瞧,我们也会发现,意志往往与人的信念(或信仰)有关,一个没有信念、信仰的人,最容易成为意志薄弱者。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是懦弱的常见表现方式,绝对的怀疑主义,是懦弱不太常见的表现方式,尽管他曾借助这股怀疑气质为自己赢得不少“坚强”的印象分。   
    信仰坚定的人肯定不是懦弱者,修养出众的人则未必。当一个人表示想明智地处理问题时,他有可能已经被人看出懦弱来了,“明智”在这里只是懦弱的挡箭牌而已。过于激动有时也会导致懦弱,美国现代舞大师伊莎朵拉·邓肯少女时代正想初尝禁果,谁知那个浑小子竟被她明艳灿烂的肉体震呆了,以至落荒而逃,使小邓肯老大不快。懦弱者一般有着超出必要的自知之明,他既然不认为冒犯是一种德行,也就排除了接受挑战的人格意义。懦弱者未必是自感懦弱之辈,那倒是强者偶一为之的心态。   
    中国文化相对说来不适宜培养强悍的心灵,看看“文革”时期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