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丹溪心法 >

第15章

丹溪心法-第15章

小说: 丹溪心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气不足,加熟地黄、远志、牡丹;若胆气不足,加细辛、酸枣仁、地榆;若神昏不足, 
x海藏大五补丸x 补诸虚不足。 
天门冬 麦门冬 茯神 菖蒲 人参 益智 枸杞 地骨 远志 熟地黄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服数服。以七宣丸泄之。 
x补肾丸x 有效,不燥。 
熟地黄(八两) 菟丝(酒浸,各八两) 归身(三两半) 苁蓉(酒浸,五两) 黄柏(酒炒一两) 知母(酒 
浸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x小菟丝子丸x 治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遗精。又云∶心腹胀满,脚膝痿缓 
,小便滑数,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 
石莲肉(二两) 菟丝子(酒浸,五两) 白茯苓(一两) 山药(二两七钱半,打糊) 
上为末,山药打糊,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脚无力,木瓜汤下。 
x十四味建中汤x 治荣卫失调,血气不足,积劳虚损,形体羸瘦,短气嗜卧,欲成劳瘵。 
当归 白芍 白术 麦门冬 甘草(炙) 肉苁蓉 人参 川芎 肉桂 附子(炮) 黄 
半夏 熟地黄 茯苓(各等分) 
上锉。以水煎,姜三片,枣一个,空心服。 
x人参养荣汤x 治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少颜色,汲汲短气,饮食无味。 
白芍(三两) 当归 陈皮 黄 桂心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熟地黄 五味 
茯苓(各七钱半) 远志(半两) 
上以水煎,生姜三片,枣一个。遗精,加龙骨;咳嗽,加阿胶。 
x价宝丹x 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腿脚沉困,下元虚惫,失精阳痿。 
川楝子(二两) 牛膝(酒浸一两) 槟榔(一两) 蛇床(一两) 穿山甲(一大片炙) 莲心子 苁蓉(酒 
浸) 茯神 巴戟(去心) 五味(各一两) 乳香(三钱,另研) 菟丝子(一两) 沉香 白檀(各五钱 
鹿茸(酥炙) 大茴香(各一两) 仙灵脾(三钱) 故纸(炒,五钱) 凤眼草(三钱) 胡芦巴(炒,五 
钱) 人参 泽泻 白芍 山药 熟地黄 麦门冬(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服七十丸,白汤下。 
x延寿丹x 
天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山药 巴戟(各二两) 赤石脂 车前子 菖蒲 柏子仁 泽 
泻 
丝子(酒浸) 苁蓉(四两) 当归(酒洗) 地骨 人参 五味(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七十丸。 
x添精补髓丹x 
赤石脂(二钱) 茯苓(一两) 山药(三两) 苁蓉(四两) 巴戟(一两,去心) 杜仲(三两) 牛 
膝(一两 
蚕蛾(二两,如无以鹿茸代) 
山甲(七钱,酒炙) 地龙(一两,去土) 柏子仁(一两) 枸杞 故纸(各二两) 川椒(一两,去目) 
浓朴(一两) 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仙灵脾(一两半,羊脂炒) 
上为末,蜜丸。如腰痛,加小茴香。 
x滋血百补丸x 
地黄(半斤,酒蒸) 菟丝(半斤,酒浸) 当归(酒浸) 杜仲(酒炒,各四两) 知母(酒炒) 黄 
柏(酒炒,各二两) 沉香(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 
x固精丸x 治心神不安,肾虚自泄精。 
知母(炒) 牡蛎(三钱, ) 龙骨(三钱) 黄柏(酒炒,各一两) 芡实 莲蕊 茯苓 远志( 
去心,各三钱) 一方加山茱萸肉三钱 
上为末,煮山药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服五十丸。 
x巨胜子丸x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首乌 牛膝(酒浸) 天门(去心) 枸杞 苁蓉 菟丝 巨胜子 
茯苓 
断(各一两) 韭子 鸡头实 川椒 莲蕊 胡芦巴(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上为末,蜜丸服。 
x如意丸x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川椒(去目炒) 胡芦巴(酒炒) 
骨脂(炒) 苁蓉(酒浸) 杜仲(炒去丝) 白茯苓 小茴香(炒) 菟丝子(酒浸) 川楝肉 地 
(酒浸去土) 石菖蒲 枸杞 远志(去心,以上各一两) 青盐(半两,炒) 山栀(去皮二钱,炒 
)穿山甲(十四片,炙) 甘菊花(三钱半) 
上为末,用晋枣煮去皮核肉二两,核桃肉煮去皮二两,各研如泥,余再炼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白汤温酒任下。 
x沉香百补丸x 
熟地黄(六两) 菟丝子(四两) 杜仲(炒,三两) 知母(炒,二两) 黄柏(二两,酒炒) 人参(二两 
山药 当归 苁蓉(各三两) 沉香(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 
x滋肾百补丸x 
当归(四两,酒浸) 知母(二两,酒浸) 沉香(五钱) 黄柏(酒炒褐色) 山药 菊花 楮实(各 
二两) 青盐(一两,炒) 菟丝(四两,酒浸) 杜仲(二两,炒)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酒糊丸;或炼蜜丸服。 
x明目益肾丸x 
枸杞(一两) 当归(酒浸) 生地黄(酒浸,一两) 五味(五钱) 知母(七钱,酒炒) 黄柏(七钱 
酒炒) 山药(半 
菊(五钱) 天门冬(五钱)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x固真丸x 治肾经虚损,真元不足。 
鹿角霜(一斤) 白茯苓(五两) 鹿角胶(二两) 
上为末,将胶水搜丸梧子大。空心米汤或酒服一百丸。 
x地芝丸x 和颜色,利血气,调百节,黑发坚齿,逐风散气。 
生地黄(八两) 天门冬(八两) 菊花(四两) 枳壳(麸炒,四两) 
上为末,酒蜜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酒下。 
x黄连茯苓丸x 壮水原,降火。 
黄连(五两) 白茯苓(五两) 故纸(炒,五钱) 菖蒲(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十丸,空心温酒下。 
x延生护宝丹x 补元气,壮筋骨,固精健阳。 
菟丝子(酒浸,二两) 肉苁蓉(酒浸,二两,二味浸药多着要熬膏子) 韭子(四两,用枣二两 
煮熟去枣,将韭子再用酒浸一宿,焙干用二两) 
蛇床子(二两,用枣三两同煮熟,去枣,用一两) 木香(五钱) 晚蚕蛾(全者,二两,酥微炒) 
白龙骨(一两,用茅香一两同煮一日,去茅香,用绵裹悬入井中浸一宿,取出用) 鹿茸(一 
两,酥炙黄) 莲实(一两,炒) 桑螵蛸(一两,炒) 干莲蕊(二两) 胡芦巴(二两) 丁香(五钱) 乳 
香(五钱 
上一十五味,除乳、麝、菟丝子末外,十二味同为末,将前菟丝子末三两,用浸药酒二 
,文武火熬至一半,入荞面两匙,用酒调匀,下膏子,搅匀,次下乳香、麝香,不住手搅。 
沸熬如稠糊,放冷。此膏子都要用尽。恐硬,再入酒少许成剂捣千余下,丸如桐子。服五 
x柏子仁丸x 补益元气,充实肌肤。 
山茱肉(四两) 柏子仁(半两,微炒) 远志(半两,去心) 覆盆子(一两) 山药(一两,取末) 
上为末,将山药、白面同酒煮,和丸梧子大。服三十丸,温酒下。 
x八物肾气丸x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黄(半斤)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桂(二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五 
味(二两) 
上为末,蜜丸服。 
x延龄丹x 脾肾不足,真气伤惫,肢节因倦,举动乏力,怠惰嗜卧,面无润泽,不思饮食 
,气不宣通,少腹内急,脐下冷痛,及奔豚小肠气攻冲脐腹。其功不可具述。 
牛膝(酒浸) 苁蓉(酒浸) 金铃子(去皮及子,麸炒) 补 
骨脂(炒) 川茴香(以上各七钱半) 鹿茸(去毛酥炙) 益智仁 檀香 晚蚕蛾(炒) 没药(研) 
丁香 青盐 穿山甲(各五钱,酥炙) 沉香 香附(炒) 姜黄 山药 木香 巴戟(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 乳香(研) 白术 青皮(各三钱) 
苍术(三两,酒浸,炒,用青盐炒,去青盐不用)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四十丸,温酒下,茴香汤亦可。 
x肉苁蓉丸x 壮元气,养精神。 
山茱萸(一两) 苁蓉(二两,酒浸) 楮实 枸杞 地肤子 狗脊(去毛) 五味 覆盆子 菟 
山药 故纸(炒) 远志(去心) 石菖蒲 萆 杜仲(去皮炒) 熟地黄 石斛(去根) 白 
茯苓 牛膝(酒浸) 泽泻 柏子仁(各一两,炒)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x益寿地仙丹x 补五脏,填骨髓,续绝伤,黑髭发,清头目,聪耳听。 
甘菊(三两) 枸杞(二两) 巴戟(三两,去心) 肉苁蓉(四两,酒浸)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温酒亦得。 
x秘真丸x 治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过甚,心有所欲,速于感动,应之于肾。疾于施泄 
。此药秘固真元,降心火,益肾水。 
莲蕊(一两) 白茯苓 砂仁(半两) 益智(一两) 黄柏(二两,酒炒) 甘草(炙,二两) 半夏(泡, 
一两) 猪苓(二钱半)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卷三
六郁五十二
属性: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抚 
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 
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 
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 
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 
x又方x 
气郁 
香附(童便浸) 苍术(米泔浸) 抚芎 
湿郁 
白芷 苍术 川芎 茯苓 
痰郁 
海石 香附 南星(姜制) 栝蒌(一本无南星、栝蒌,有苍术、川芎、栀子) 
热郁 
山栀(炒) 青黛 香附 苍术 抚芎 
血郁 
桃仁(去皮) 红花 青黛 川芎(抚芎亦可) 香附 
食郁 
苍术 香附 山楂 神曲(炒) 针砂(醋炒七次研极细) 
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x越鞠丸x 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卷三
内伤五十三
属性: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 
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如挟痰者,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竹沥,仍少 
姜汁传送。凡内伤发斑,因胃气虚甚,是火游行于外,亦痰热所致。火则补而降之,痰热 
微汗以散之,切不可下,恐生危证。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者,有余热在肺家,可用参、苓 
、甘草、少许姜汁,冷服,或茶匙挑姜汁与之。虚者可用人参。 
〔附录〕内伤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元气者,乃 
生发诸阳上升之气。饮食入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皆绝于外,是六腑之元 
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 
卫失守,诸病生焉。始受饮食劳倦所伤之病,必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及短气上逆,鼻息 
调,怠惰嗜卧,四肢困倦不收,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皆为热伤元气。以甘温之剂以补 
气,即是泻火之药。凡所受病,扪摸之,肌肤间必大热,必燥热闷乱,心烦不安,或渴久 
病必不渴,或表虚恶风寒,慎不可以寒凉药与之。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惟以补 
中益气汤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内经》云温能除大热,正谓此也。 
x附方x 
x补中益气汤x 
黄 (劳役病甚可用一钱半,嗽者减去一钱) 人参(一钱,有嗽去之) 甘草(炙,一钱)以 
上三味除燥热肌热之圣药) 当归身(酒洗,焙干,半钱,以和血脉) 柴胡(半钱引清气行少阳之气 
上升 
腾而复其本位) 葛根(半钱,如渴用之,不渴不用, 
一方有白芍半钱,秋冬不用 红花三分 少加黄柏三分,以救肾水,泻伏火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热服。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若头痛,加蔓荆子三分; 
痛甚 
重懒倦者,乃太阴厥阴头疼,加半夏半钱或一钱,生姜三片;若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加羌活一钱,防风七分,甘草三分, 本五分,通其经血 
,加黄芩、黄连各三分消其肿;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加黄芩三分,桔梗七分,甘草三 
分;口干嗌干或 
渴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气上行以润之;心下痞,瞀闷者,加芍药、黄连各一钱;如痞腹胀 
,加枳实三分,浓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加白芍药炒半 
钱,炙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即桂心)半钱;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 
五分,芍药一钱,甘草五分,以治时热;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半钱;如胸中滞气,加莲花 
青皮一分或二分,壅滞可用,气促少气者去之;如身体重疼,乃风湿相搏,加羌活半钱, 
风半钱,升麻一钱,柴胡半钱, 本根半钱,苍术一钱。如病去,勿再服。若大便秘涩,加 
当归梢一钱;若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冬月加不去节麻黄,秋凉亦加不去根节麻黄,春月天 
温,只加佛耳草三分,款花一分,勿加麻黄。若初病之人,虽痰嗽不去人参,必不增添。 
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耳。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白术、泽泻, 
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湿热大胜,主食不消,故食减不知谷味,则加曲以消之,加五味子 
麦门冬,助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在三伏中为圣药。胁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 
、人参;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当心痛,加草豆仁三分。 
疲甚之人,参、 、术有用至一两二两者。 
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又云食过伤损元气,以此主之。 
枳实(炒,一两) 白术(二两) 
上用荷叶裹烧饭丸。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卷三
积聚痞块五十四
属性: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 
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 
香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吞下。瓦楞子能消血块,次消痰。石碱一物,有痰积有块可用 
洗涤垢腻,又能消食积。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行死血块,块去须大补。凡积 
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凡妇人有块,多是血块。 
戴云∶积聚 瘕,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是 ;或有或无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积聚 瘕,朱先生医台州潭浦陈家,用蜀葵根煎汤,去渣 
,再入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 
之,二服当见块下。如病重者,须补接之,后加减再行。 
x入方x 
x消块丸x 即《千金方》硝石大黄丸,止可磨块,不令人困,须量度虚实。 
硝石(六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大黄(八两) 
上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又云三斗),置瓷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柱 
中,先纳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则 
丸如鸡子中黄大。每一丸,米饮下。如不能大丸,作小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服后当下 
如鸡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后避风冷,啖软粥将息之。 
x三圣膏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