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丹溪心法 >

第2章

丹溪心法-第2章

小说: 丹溪心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五运六气而已。诚能于此审察而得其机要,然后为之治,又必使之各应于运气之宜,而不 
至有一毫差误之失。若然,则治病求属之道,庶乎其无愧矣乎。《至真要大论》曰∶审察病 
机,无失气宜。意蕴诸此。尝谓医道有一言而可以尽其要者,运气是也。天为阳,地为阴, 
阴阳二气,各分三品,谓之三阴三阳。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阳。 
故天地上下,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六气,其斡旋运动乎两间者,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运 
,人生其中,脏腑气穴,亦与天地相为流通,是知众疾之作,而所属之机无出乎是也。然 
而医之为治,当如何哉?惟当察乎此,使无失其宜而后可。若夫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 
痒疮,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 郁,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此病 
属于五运者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躁扰狂越,皆属于火;诸 
强直,皆属于湿;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此病机属于六气 
者也。夫惟病机之察,虽曰既审,而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故必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 
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 
下投其所当投,寒热温凉用其所当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从之以导其甚,上焉以远司气之 
犯,中焉以辨岁运之化,下焉以审南北之宜,使小大适中,先后合度,以是为治,又岂有差 
殊乖乱之失耶?又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此 
审病机之意也。《六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五常大论》曰∶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此皆无失气宜之意也。故《素问》、《灵枢》之经,未尝不以气运为言,既曰先立 
其年以明其气,复有以戒之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 
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谆谆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岂圣人私忧过计或!以医 
道之要,悉在乎此也。观乎《原病式》一书,比类物象,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其于病机气 
宜之理,不可以有加矣。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属性: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 
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 
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 
色,诊其微妙之脉,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问》曰∶能合色 
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禀皆备焉。 
夫五脉者,天之真,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 
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脏腑,随证而疗之,而 
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所以为生;若浮 
涩而短,色见如草滋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当浮大而散,所以为顺;若沉濡 
而滑,色见如 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若微弦而 
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浮大而散 
,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以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沉濡而滑,所以为生;或脉来缓 
而大,色见如 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证相对,厥疾弗瘳者,未 
之有也。抑尝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左 
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位,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颜为心之部,以合于左手寸口 
,心与小肠之分,应于君火为二之气;鼻为脾之部,合于右手关脉,脾胃之分,应于湿土为 
四之气;右颊肺之部,合于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分,应于燥金为五之气;颐为肾之部,以 
合于左手尺中,肾与膀胱之分,应于寒水为终之气。至于相火为三之气,应于右手,命门三 
焦之分也。若夫阴阳五行,相生相胜之理,当以合之于色脉而推之也。是故《脉要精微论》 
曰∶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十三难》曰∶色之与脉,当参相应。然而治病万全之功,苟非 
合于色脉者,莫之能也。《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沉浮 
,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继之以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谓夫赤脉之至也喘而坚,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黄脉之至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此 
先言五色,次言五脉,欲后之学人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后扁鹊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 
谓之神,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深得《内经》之理也。下迨后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万全 
,厥有旨哉。 


治病必求于本
属性: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盖疾 之原,不离于阴阳之二邪也,穷此而疗 
之,厥疾弗瘳者鲜矣。良工知其然,谓夫风热火之病,所以属乎阳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阳, 
苟不求其本而治之,则阳邪滋蔓而难制。湿燥寒之病,所以属乎阴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阴, 
苟不求其本而治之,则阴邪滋蔓而难图。诚能穷原疗疾,各得其法,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 
致也。治病必求于本,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者如此。夫邪气之基,久而传化,其变 
证不胜其众也。譬如水之有本,故能游至汪洋浩瀚, 而趋下以渐大,草之有本,故能荐生 
茎叶实秀,而在上以渐蕃。若病之有本,变化无穷。苟非必求其本而治之,欲去深感之患, 
不可得也。今夫厥阴为标,风木为本,其风邪伤于人也,掉摇而眩转, 动而螈 ,卒暴强 
直之病生矣;少阴为标,君火为本,其热邪伤于人也,疮疡而痛痒,暴注而下迫,水液浑混 
之病生矣;少阳为标,相火为本,其热邪伤于人也,为热而瞀 ,躁扰而狂越,如丧神守之 
病生矣。善为治者,风淫所胜,平以辛凉;热淫所胜,平以咸寒;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以 
其病本于阳,必求于阳而疗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太阴为标,湿土为本,其湿邪伤于 
人也,腹满而身肿,按之而没指,诸痉强直之病生矣;阳明为标,燥金为本,其燥邪伤于人 
也,气滞而 郁,皮肤以皴揭,诸涩枯涸之病生矣;太阳为标,寒水为本,其寒邪伤于人也 
,吐利而腥秽,水液以清冷,诸寒收引之病生矣。善为治者,湿淫所胜,平以辛热; 
以其病本于阴,必求其阴而治之。病之不愈者,未之 
有也。岂非将以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者哉?抑尝论之,邪气为病,各有其候;治之 
之法,各有其要。亦岂止于一端而已。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入里者,下而夺之;其在高 
者,因而越之,谓可吐也;剽悍者,按而收之,谓按摩也;藏寒虚夺者,治以灸KT ;脉病挛 
痹者,治以针刺;血实蓄结肿热者,治以砭石;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经络不通,病 
生于不仁者,治以醪醴;血气凝泣,病生于筋脉者,治以熨药。始焉求其受病之本,终焉蠲 
其为病之邪者,无出于此也。噫!昔黄帝处于法宫之中,坐于明堂之上,受业于岐伯,传道 
于雷公,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纲纪万物,变化生杀之妙。盖有不测之神,斡旋宰制于 
其间也。人或受邪生病,不离于阴阳也。病既本于此,为工者岂可他求哉!必求于阴阳可也 
。《至真要大论》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于本,其理一也。 

卷一
中风一
属性: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一作痰)与温,又须分气 
虚血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左以四 
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上以二陈汤四君子等汤加竹沥、姜汁。痰壅盛者、口眼 斜 
者、不能言者,皆当用吐法,一吐不已,再吐。轻者用瓜蒂一钱,或稀涎散,或虾汁,以虾 
半斤,入酱、葱、姜等料物,水煮。先吃虾,次饮汁,后以鹅翎探引。吐痰用虾者,盖引其 
风出耳,重者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少许,齑汁调,吐。若口噤昏迷者,灌入鼻内吐 
之。虚者不可吐。气虚卒倒者,用参 补之,有痰,浓煎参汤加竹沥、姜汁;血虚用四物汤 
,俱用姜汁炒,恐泥痰故也,有痰再加竹沥、姜汁入内服,能食者,去竹沥加荆沥。肥白人 
多温,少用乌头、附子行经,凡用乌、附,必用童便煮过,以杀其毒。初昏倒,急掐人中, 
至醒,然后用痰药,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加减用之;瘦人阴虚火热,用四物汤加牛 
膝、竹沥、黄芩、黄柏,有痰者加痰药,治痰气实而能食,用荆沥,气虚少食,用竹沥。此 
二味开经络行血气故也。入四物汤,必用姜汁助之。遗尿属气,以参 补之。筋枯者,举 
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不治也。《脉诀》内言诸不治证∶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 
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皆不可 
治。 
案《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惟刘守真作将息失 
宜,水不能制火,极是。由今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 
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之伤人,在肺脏为多。许学士 
谓气中者亦有,此七情所伤。脉微而数,或浮而紧,缓而迟。必也脉迟浮可治,大数而极者 
死。若果外中者,则东垣所谓中血脉、中府、中脏之理,其于四肢不举,亦有与痿相类者, 
当细分之。《局方》风痿同治,大谬。发挥甚详。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气卒中,痰盛实热 
者可用,否则不可。 
入方∶ 
肥人中风,口 ,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贝母 栝蒌 南星 荆芥 防风 羌活 黄柏 黄芩 黄连 白术 陈皮 半夏 薄桂 
甘草 威灵仙 天花粉 
多食湿面,加附子、竹沥、姜汁、酒一匙行经。 
一妇手足左瘫,口不能语,健啖。 
防风 荆芥 羌活 南星 没药 乳香 木通 茯苓 浓朴 桔梗 麻黄 甘草 全蝎 
上为末。汤酒调下。不效,时春脉伏,渐以淡盐汤齑汁每早一碗,吐五日。仍以白术、 
陈皮、茯苓、甘草、浓朴、菖蒲,日二帖。后以川芎、山栀、豆豉、瓜蒂、绿豆粉、齑汁、 
盐汤吐之,吐甚快。不食,后以四君子汤服之,以当归、酒芩、红花、木通、粘子、苍术、 
姜南星、牛膝、茯苓为末,酒糊丸。服十日后,夜间微汗,手足动而能言。 
一人瘫左。 
酒连 酒芩 酒柏 防风 羌活 川芎 当归(半两) 南星 苍术 人参(一两) 麻黄 甘 
草(三钱) 附子(三片) 
上丸如弹子大。酒化服。 
一人体肥中风,先吐,后以药∶ 
苍术 南星 酒芩 酒柏 木通 茯苓 牛膝 红花 升麻 浓朴 甘草 
〔附录〕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 
燥,养血是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治其在经,虽有汗下 
之戒,而有中脏、中府之分,中府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太过,汗 
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其气,亡阴则损其形。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 
和,是宜治之在经。其中府者,面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 
后,身之前,身之侧,皆曰中府也。其治多易。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 
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或眼合直视,摇头,口开,手撒,遗溺,痰如拽锯,鼻鼾 
,皆曰中脏也。中脏者多不治也。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无此乃在经 
也,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顺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营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 
府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兼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初证 
已定,别无他变,以大药和治之。大抵中府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中府者多兼中脏 
之证,至于舌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又因气中,其证与中风相似,但风中多痰涎, 
气中口中无涎,治之之法,调气为先,经言治风者以理气,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庶可收 
效。又有中已,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者,只宜温肝取解汗,为可复也。凡中风, 
脉多沉伏,大法浮迟者吉,沉实者凶。先用麻油调苏合香丸,或用姜汁,或用白汤调,如口 
噤,抉开灌之,稍醒则服八味顺气散。若痰盛者,只以省风导痰汤服之。若中则昏沉不省人 
事,口噤,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细辛、皂角为末吹之,喷嚏则苏,无嚏者不治。肥 
人中者,以其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肺为气出入之道,肥者气必急,气急必肺邪盛,肺金克 
木,胆为肝之府,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气为急,中后气未顺,痰未除,调理之剂, 
惟当以藿香正气散和星香散煎服。此药非特可治中风之证,治中气中恶,尤宜,寻常止呕多 
痰者,亦可用之。若前证多怒,宜小续命汤加羚羊角;热而渴者,汤中去附子,加秦艽半钱 
;恍惚错语,加茯神、远志各半钱;不得睡,加酸枣仁半钱;不能言,加竹沥一蚬壳许;人 
虚无力者,去麻黄,加人参如其数。若人自苏,能言能食,惟身体不遂,急则挛蜷,缓则 
曳,经年不愈,以加减地仙丹常服。若饮食坐卧如常,但失音不语,只以小续命去附子,加 
菖蒲一钱。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惟可以 
四物汤吞活络丹愈者,正是此义。若先不顺气化痰,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 
麻、羌活辈,吾未见能治也。又见风中于肤腠,辄用脑麝治之者,是引风入骨髓也,尤为难 
治,深可戒哉!如口 斜未正者,以蓖麻去壳烂捣,右 涂左,左 涂右,或鲜鱼血入麝香 
少许,涂之即正。嚏嚏,初卒倒,僵仆不知人事,急以皂角末,或不卧散于鼻内吹之,就提 
头顶发,立苏。若有嚏者可治,无嚏者不治。经曰∶风从汗泄,似可微汗。正如解表,表实 
无汗者,散之劫之。表虚自汗者,温之解之。若气滞者难治,宜吐之(余症见前)。可下者, 
此因内有便溺之阻隔,故里实。若三五日不大便者,可与《机要》三化汤,或子和搜风丸, 
老人只以润肠丸。理气者,气滞气郁,肩膊麻痛之类,此七情也,宜乌药顺气、八味顺气之 
类;理血者,无表里之急,血弱举发不时者,用大秦艽汤,或羌活愈风汤,兼用化痰丸子。 
灸,可灸风池、百会、曲池、合谷、风市、绝骨、环跳、肩 、三里等穴。皆灸之以凿窍疏 
附方∶ 
x二陈汤x 
半夏(泡) 陈皮(二两半) 白茯苓(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 
x四君子汤x 见脾胃类。 
x四物汤x 见妇人类。 
x稀涎散x 治中风忽然若醉,形体昏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