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第二冲击波-从东亚金融危机到全球经济大变局 作者:李罗力 >

第48章

第二冲击波-从东亚金融危机到全球经济大变局 作者:李罗力-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央行左支右拙,拼力抵挡

  山一证券公司面临倒闭危机后,日本中央银行正采取行动,极力阻止亚洲金融风暴蔓延到日本。日本央行总裁松下康雄发表声明,保证将向市场提供足够的资金,以免山一证券公司面临倒闭危机的消息传开后,全国面对信贷危机。据说,日本央行准备提供数千亿日元的无担保特别贷款,协助山一证券公司应付客户的提款要求。但《日本经济新闻》指出,投资机构和其他贷款公司可能不愿提供资金给管理不善的金融公司。日本央行和财政部将同欧洲和美国当局密切接触,确保市场有足够的资金流通,以防山一证券公司倒闭事件导致全球经济混乱。据《每日新闻》说,日本政府和央行已开始同海外的金融当局磋商。它说,日本政府和央行担心出现“抛售日本”的局面,这意味着日本将受到从泰国蔓延到印尼、香港和韩国的经济灾难的打击。现在的问题是日本政府是否打算动用公款拯救像山一这样的公司。一些资深银行家说,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日本的银行将受到冲击,而人寿保险公司还会受到波及,因为寿险公司大量借钱给银行。

  动用公共基金助金融机构解决巨额坏帐

  日本时事社和共同社11月20日报道了关于首相桥本龙太郎支持动用政府的公共基金来协助日本金融机构解决巨额坏帐的建议。这两家日本通讯社说,桥本龙太郎接受了前首相宫泽喜一的建议。宫泽喜一依然是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内具有影响的人物,他建议,自民党应当研究利用公共基金来帮助日本的金融机构摆脱目前的困境。报道说,宫泽喜一曾对桥本龙太郎说:“为了解决(巨额坏帐)这个问题,必须做一些事情”。桥本接受他的建议,并向他表示说:“我就要求(党的领导人)开始研究这项计划”。不过,桥本首相一直将减少财政赤字作为他的首要任务。他在19日还曾否认政府会动用公共基金解决银行坏帐的可能性。日本的分析员们认为,在日本第十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和中型证券公司-山一证券最近宣布倒闭后,日本政府正在检讨金融体制问题。MMS国际的一位经济分析员说:“桥本已经认识到,如果日本银行业还下滑的话,其他行业会跟着垮台。所以他将动用公共基金放到了比减少财政赤字更重要的地位”。分析员们估计,在最初阶段,至少需要8亿日元。据统计,目前日本各银行的坏帐总额高达28亿日元。自民党说,有关的研究结果和采取的措施将会包括在该党预定在12月10日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

  日本金融“列车”为何脱轨?
日本的百年老店山一证券公司宣布倒闭,这宗战后最大规模的倒闭事件主要是因日本金融体制无法适应新时代所造成的。此外,金融业的“超贷”、“超借”活动固然促使日本经济在战后兴旺起来,还造成今天金融业的致命伤。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司已宣布提出“自主废业”的申请,即正式申请破产。该公司负债3多亿日元,这次倒闭,是日本战后最大的企业倒闭案。该公司创建于1897年,其前身是“小池国三商店”,1943年开始拓展证券业,并建立起自已的证券“王国”。1965年,由于日本股市低迷,该公司曾一度面临破产,后由于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出面投入巨额资金,使其起死回生。不过,山一证券这次无法再像三十多年前那样,从政府那里获得“保护”。日本接二连三地发生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倒闭事件,倒闭的金融企业一家比一家大,负债金额一个比一个多,日本金融业就像刮起了一股倒闭风,这是为什么呢?
  不少评论认为,出现这个现象是由于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金融业的过分膨胀后,“蜂洞化”所带来的后果。不管是股市低迷还好,出现巨额的不良债权还好,其原因都是因为无节制的金融膨胀。然而,这种分析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现在的日本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合目前的经济发展。如果把金融体制比喻成“轨道”、把金融机构比喻成“列车”的话,由于四十多年来旧“铁轨”的变形和老化,造成“列车”接二连三地发生脱轨的事故。
  现在的日本金融体制,依然是50年代时期建立起来的金融体制。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日本面临高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的局面。为了克服这样的混乱局面,日本制定了以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的金融体制政策。应该说,这个体制在当时有其积极意义,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中,它确实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经济学家鹿野嘉昭在《战后日本金融制度改革与高速增长》一文中指出,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结构主要表现为四大特征:即超贷现象、企业超借现象、间接金融优先、资金的偏在。
  银行的超贷和企业的超借在50年代和60年代,对刺激日本经济发挥了作用。50年代,日本经济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贸易收支的大幅度逆差和大量的失业,为了从此困境中解脱出来,经济上摆脱美国的援助,日本急需对产业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的产业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形成了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那些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设备全都老化,引进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对企业而言都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为了应付这一经济课题,在政府的主导下,银行在贷款的方法上作出了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能贷则贷”,“不能贷的尽量想办法贷”。日本建立了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为中心的民间长期资金供应系统。值得提一笔的是,出现“超贷”现象的另一个客观诱因是,通货膨胀使得战后日本银行金融资产迅速贬值。据有关统计显示,在1940年到1950年的10年当中,日本的物价上涨了120倍,但是银行的金融资产却只增加了23。6倍,这一情况使得银行很难维持基本的经营,以超借贷来获取利润还许是银行当时一种最佳的选择。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极为强烈。总的来说,资金处于不足状态,其中城市银行贷款始终以大企业为主体。为了改善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融资,大藏省对战前遗留的各种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了更新改编,成立了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中小企业金融的专业机构。为了防止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高涨,政府在税收制度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这些中小金融专门机构,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扶植发展中小企业方面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这些金融专门机构本身还得到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金融机构的出现,不仅为“超贷”、“超借”现象推波助澜,更为今天的金融乱象埋下了祸根。日本政府一直没有看到“超贷”、“超借”现象对经济带来的危害性并对此加以控制,其弊端暴露之后,嘴上讲金融改革,但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今天的后果其实是政府在政策上未曾对“超贷”“超借”实施“刹车”和有效引导所铸下的大错。

  日本经济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12月4日,日本方面宣布,日本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已达到6080亿美元,这使人们担心一些银行将被迫削减资本。日本财政部和日本银行估计,这数字占总贷款总数的14%。《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这数额比3月底官方宣布的坏帐总值多了2。1倍。该报发表评论说,一些日本银行将在坏帐的压力下被迫大幅度减少资本。自80年代末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的坏帐一直增加。
  12月5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承认日本经济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与此同时,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却仍将日本的国家债务状况评为AAA级。首相同意他对国家经济的看法,认为经济处境艰难。中央银行行长松下康雄也在同一天发表声明,承认该国经济停滞不前。但他强调,经济发展放慢脚步,并不代表着日本经济已近黄昏。日经新闻服务也指出,以强有力的出口作为后盾,日本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存在的。松下康雄是针对早些时候,经济企划厅修改对年度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作出的评论。企划厅长官尾身幸次认为日本很难在97财政年度取得1%的经济增长率,更不用说实现政府所定下的1。9%的增长率。不过,尾身幸次也同意日本经济的根基是稳固的,具有增长潜力。日本经济呈现萧条景象,失业率将在1998年达到战后最高记录3。9%,在10月份已经达到战后3。5%失业率的高水平。日本国会已在11月底通过法案,要求政府到2004年3月将财政赤字减少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将分别在明年和1999年把公共工程开支降低7%。据住友寿险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透露,建筑公司将在明年裁减67700名工人,零售业也将多出144100人组成的失业大军,相当于整个行业雇员的0。9%。尽管失业率节节升高,日本债务状况仍被确认为AAA级。评估机构标准普尔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黄金和日本银行的外汇储蓄具有高流动性。日本的公债市场居世界第二,日元是第三大广泛流通的货币,因而该国在全球的资金市场可自由出入。同时,日本作为海外债主的地位十分稳固,政府净负债很少,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标准普尔也指出,日本银行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摆脱资产素质问题。该机构相信有问题的资产量要远比官方估计的数字高,大约占了总债权的15%。而政府把银行系统重新资产化,将耗费日本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到15%。面对国家经济的种种困难,各界都在期盼着自民党的金融援救计划的出炉。但自民党昨天发表声明,原定下周三公布的计划书将推迟到本月16号才公开。交易商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投资者相信计划书将更好地对目前的经济状况作出评估。日经指数在消息公布后上升了0。7%。公众估计计划书会包括降低公司税,保护投资者和储户等内容。尾身幸次也强烈呼吁把公司税从现在的50%左右减少到40%。在国家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同时,日元在东京交易市场对美元的比价也一再滑落,交易商相信它会跌破130日元的心理支持水平。尽管财相三冢博一再宣称财政部对疲软的日元有合适的对策,交易市场似乎对此置若罔闻。

  日本银行纷纷从海外撤资

  日本银行因国内困难而纷纷削减海外投资计划,并从海外撤资。分析家们警告说,这些日本银行和金融公司可能在今后10年不再重返国际舞台。有报道说,因出现数十亿美元坏帐的日本安田(Yasuda)信贷银行正考虑关闭它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该公司目前已经削减了海外贷款数额和海外机构的员工。据说住友银行也正在为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分行寻找买主。住友银行加州分行的总资产大约有8200万美元,现有1600名雇员。住友持有该分行的85。2%的股权。分析员们认为,在80年代经济增长时期,日本银行曾大力向海外扩展。但是现在对大多数日本银行来说,从耗资巨大和竞争剧烈的海外市场退缩,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德国德累斯顿银行的分析员麦金尼斯说,今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扼杀了日本的经济活力,特别是重量级的第四大证券公司
——山一证券公司的倒闭,引发了日本海外公司的关门风气。日本长期信贷银行、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大和证券公司也已经削减了它们的海外业务。他认为,这些公司将不会在今后五到十年内再重新进入海外市场。汇丰控股公司下属的汇丰财务公司分析员沃特豪斯说,日本最大的19家银行将会保留一些海外基地,特别是为了继续保持日本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份额,它们将会留在伦敦和纽约,因为那里是银行业的重要位置。不过他相信,大概只有三、四家日本银行会真正开展业务。他认为,日本银行将出售海外资产来,改善营业盈利情况。他说:“它们将集中力量于国内的经营业务”。日本足利银行(Ashigawa
  Bank)发言人说,作为银行重组的一部分计划,它将在近期关闭在伦敦、纽约和香港的分行。他说:“从此我们将不设海外分行,集中力量进行地方银行的业务,加强在日本的竞争力”。

  日本危机将影响全球
  日本在一个月内接连有四家大金融公司倒闭,不是金融危机的结束,而是危机处理的开始。国际间最担忧的局面是,如果日本政府和大机构因此从国外大规模撤回资金,将会严重影响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特别是正当亚太地区还受金融风暴席卷的时刻,日本资本的突然撤离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日本能够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撤出的资金,实际上却非常有限,一、日资大部分是工业投资,不能说撤即撤;二、非投资于实业的日本游资,虽然在输出泡沫经济到东南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东南亚的货币和股市危机发生在先,日本能够撤出的资金已显得相对减少。其实,最担忧日本撤资的国家是美国。根据统计,到今年8月31日为止,日本拥有美国国库券的总额高达30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占美国股票市场37。6%的外国投资客中,日本占了四分之一。因此,日本撤资的话,美国会先乱,接着才是世界金融市场。

  日本经济能复苏吗?
  日本经济企划厅12月9日发表的《经济月报》,证实日本经济在可预测的将来,依然是难望复苏。这又加深了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黯淡的印象,也使人对未来的亚洲经济发展前景又增加了一份忧虑。日本经济虽然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然而,自它91年泡沫经济破裂以来,就一直处于欲振乏力的低迷状态,虽然不算是陷入一片萧条的凄惨状况,却因为连续7年都无法从滑落的谷底翻身起来,还出现众多综合建筑公司、金融机构等等,随时都可能出现连锁倒闭的危机,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大国”日本确也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经济不景一拖就是7年,而日本政府和财经界又一直束手无策。日本政府经济企划厅,相当于一般国家的经济计划部,一再发表乐观的预测,说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或“复苏在望”,确也给人带来一线希望,甚至吸引国际投机商人,特别是擅长搞房地产投资的世界华商,认为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见底,正是重新进场的大好机会,因此在一年前便重新进军日本资本市场。但是,一年之后,日本不仅股市还停滞不前,房地产价格也依然往下滑落,说明泡沫经济后遗症还在困扰着日本,也使日本的国际地位因此日益滑落。席卷日本的11月金融风暴,虽然不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伸延,韩国金融危机的重复,却进一步说明,日本经济也有着类似的结构性弱点。政府的经济企划厅即使信心十足,如今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经济除了要克服泡沫经济后遗症,还必须作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脱出目前的困境。12月份的《经济月报》,首次把“经济复苏”的字眼从月报中加以删除,无疑是间接承认经济目前难望复苏。日本经济企划厅对日本经济景气的判断,一直心存观望态度,因此不愿正面承认景气已告后退,尤其在1996年2月以来,更热衷于玩文字游戏,虽说“景气在原地踏步”,却又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