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

第12章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第12章

小说: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不得悠闲,因而不得学习,所以生活就机械化,几乎毫无意义可言。所以,
我们必须把“悠闲”这个字眼弄得很清楚,心不受任何事物纠缠的时候,就是悠
闲。这是观察事物的时刻,不受纠缠的心才有办法观察事物,自由观察就是一种
学习的运动,这使人免于机械化。所以,老师能不能够让学生了解“谋生”这整
件事情,和其中的压力?能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只是帮他们找工作,连带也帮他
们找来恐惧、焦虑,使他们瞻望明天感到害怕?如果老师自己已经了解“悠闲”
和“纯粹观察”的本质,那么谋生就不再是一辈子折磨、一辈子劳苦。老师能不
能够帮助学生拥有一颗不机械化的心?使悠闲的好处开花结果,绝对是老师的责
任。学校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才存在。创造新的一代来改变社会结构,使社会结构
不再汲汲营营于谋生,是老师的责任。这时,教育才成为神圣的行为。活得有创
造性《文化问题》,第七章我们已经讨论过爱是多么重要。我们了解爱是不可求、
也买不来。没有爱,所有想要追求完美社会秩序,使社会没有压榨,没有党同伐
异的计划,都没有意义。我觉得趁着年轻时了解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世界
闯荡,不管到哪里,我们都会发现社会一直在冲突。冲突的一边是有权力、有钱、
富裕的人,一边是劳动者。彼此都在嫉妒、竞争。每一边都想得到地位、报酬、
权力、名望。这就是当前世界的状况。所以人心内外战争不断。因此,如果我们
要对社会秩序进行彻底的革命,首先必须了解人这种攫取权力的本能。大部分人
都喜欢权力。我们认为,有了权力和财富,就可以四处旅行、结交权贵、名闻遐
迩,或者创造完美的社会。觉得我们可以运用权力来做好事。然而,追求权力—
—不论追求的是自己的权力、国家的权力,还是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很邪恶,都
有破坏性,因为,追求权力一定会制造对立的权力,于是两者永远冲突。内外皆
无冲突的世界多么重要。教育不是应该帮助你们了解这一点吗?内外皆无冲突的
世界是你不会因为野心的驱使,而和邻居或什么团体冲突的世界,因为欲求权力
和地位的野心已经消失。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一个内在外在都没有冲突的世界呢?
社会就是你和我的关系。如果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野心上面,那么你我都想比对
方有权力,这样我们就一直冲突。我们有办法消除这冲突的原因吗?我们能够教
育自己不要竞争,不要攀比,不要觊觎地位,换句话说,就是不要野心勃勃吗?

    /* 3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完整的责任感

    你们和父母到学校外面,看报纸或者和人谈话,大概都曾经发现,几乎人人
都想改变世界。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这些人都和别人有冲突,为了观念、
财产、种族、阶级、宗教和别人冲突。你们的父母、邻居、部长、官僚,哪一个
不是野心勃勃,追求地位,所以一直和别人冲突?当然只有去除这一切竞争心以
后,我们的社会才会平安,我们每个人才能够活得快乐,活得有创造性。怎样才
能做到这一点呢?规则、法律、训练自己不要有野心,这一切,能够除去野心吗?
你也许外在已经受过训练不要野心勃勃,你也许在社会上已经不再和别人竞争,
但是不论如何你内在还是野心勃勃,不是吗?这野心造成人类多少的痛苦,那么
完全扫除这野心有可能吗?你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从来没有人和你
们谈过这一点。现在既然有人谈起,你们难道不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丰富的、
完整的、快乐的、有创造性地活在这个世界,没有野心、没有竞争吗?你们难道
不想知道自己要怎样活着,才不会伤害别人,不会在别人路上笼罩阴影吗?你们
瞧,我们都认为这是乌托邦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但是,我讲的不是乌托邦。乌
托邦是子虚乌有。你们和我都是单纯的人、普通的人,我们这样的人能不能很有
创造性地活在这个世上,不受野心的驱使?野心可以表现在权力欲、地位欲各方
面。如果你爱自己的所作所为,你自己就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只为了谋生,
只因为你父亲或社会期望你成为工程师,你就去当工程师,这就是一种强迫。强
迫就会造成矛盾、冲突。然而,如果你真的喜欢当工程师、当科学家、或者你种
树、画图、写诗,都是因为自己喜欢,不是为博得他人承认,那么你就会发现自
己绝不会和别人竞争。爱你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这是关键所在。但是,这一点年
轻时却不容易,因为年轻人总是什么事都想做,所以不容易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
做什么。你想当工程师、想当火车司机、想当飞行员纵横天空;你想当出名的演
说家、政治家;你想当艺术家、化学家、诗人、木匠;你喜欢劳心,你喜欢劳力。
你是真心喜欢这些事情呢,还是畏于社会压力,才对这些事情产生兴趣呢?怎样
才能弄清楚?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就是帮助你弄清楚这一点,让你长大以后可以
将全部身心投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吗?要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需要相当的智
慧。因为你会担心无法谋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你弄
不清楚。但是,如果你不怕,如果你不肯让父母、老师、社会肤浅的要求推入传
统,你就可能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要发现,就不能害怕无法生存。不过,
大部分人都怕无法生存。我们说:“如果我不听父母言,如果我不适应社会,不
知道有什么后果?”因为害怕,所以我们听别人的话。这里面没有爱,有的只是
矛盾,这种内在的矛盾就是制造破坏性野心的因素。所以,教育基本的功能,就
是帮助你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你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可
以创造人的尊严,消弭庸俗,扫除可鄙的中产阶级心理。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适
任的老师才很重要,适当的气氛才很重要。在适当的气氛里面,你可以在自己所
作所为的爱里面成长。没有这种爱,你的考试成绩、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
地位、财产,不过是垃圾而已,毫无意义可言。没有这种爱,你的行为只会制造
更多的战争、憎恨,制造破坏,制造毁灭。我们讲的这些对你们也许毫无意义,
因为你们还年轻。不过,我希望这些话对你们的老师有一点意义,希望对你们内
心的某个地方也有意义。完整的责任感《致各校书简》,第一卷教育不只是教导
各种学科而已,教育是培养学生内心完整的责任感。我们不知道,身为教育者,
我们是在创造新的一代。大部分学校关心的只是琐碎的知识,不关心怎样才能转
变人,转变人平常的生活。你们身为这些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有这种深切的关怀,
关怀学生完整的责任感。那么,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这种爱,和这种爱的
非凡呢?如果你们自己都无法感受,那么谈什么责任感都没有意义。你们身为教
育者能够感受这个真理吗?看清这个真理,自然就会带来这种爱,带来完整的责
任感。你们必须沉思这个真理,在每天的生活中观察这个真理,在你和妻子、朋
友、学生的关系中观察这个真理。在你和学生的关系中,你会从心底衷心的讨论
这个真理,而非只求措辞的漂亮。感受这个真理,就是人所有天赋中最宝贵的。
它一旦在你心里开始燃烧,你很自然就会找到正确的字眼、正确的行动、正确的
行为。一想到学生,你就会发现他来接近你,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接触这个真理。
他接近你是怕怕的、紧张的、急着要讨好你,要不就是防备着,因为他活着的这
几年,已经饱受父母和社会的制约。你必须看清楚这种背景,你必须关心他的实
际情况,不要把自己的意见、结论、判断强加在他身上。从他的实然来考虑,你
会发现自己的实然。这时你会发现你才是学生。那么,你在传授数学、物理——
这是谋生所需——之余,能不能让学生知道,他必须为全人类负责?这样,即使
他追求的只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也不会心胸狭窄。他会了解知识
分科的危险,连带了解知识分科的局限,以及一种奇特的残酷。你必须帮助他看
清这一切。“良善”的开花结果并不在于知道数学、生物学、考试及格、事业成
功。“良善”的开花结果在于这一切之外。“良善”一旦开花结果,事业等一切
必要的活动,都会因它的美而受到修正。但是我们却一直偏于一方,完全无视于
良善的果实。如今在这些学校当中,我们将努力使两者合而为一。不刻意、不当
作你必须遵循的原理或模式,而是因为你已经看清一个绝对的真理,那就是,这
两者必须合而为一,人类才有重生的可能。你们做得到这一点吗?能不能做到,
并不是因为你们大家讨论过了,得到结论,一致同意,所以要做。而是因为你们
内心的眼,已经看到其中非凡的重力——你们本身已经看到。这样,你们说的话
才有意义,这样,你们就变成光的中心,这光不是别人点燃的。由于你们是全然
的人性——这是事实,不是漂亮的措辞,所以你们对人类的前途负有很大的责任。
请不要把这个责任当作负担,否则这种负担就变成一大堆空口白话,毫无实际可
言,只是幻觉而已。这种责任有它的快乐、它的幽默、它的运动,却没有意念的
沉重。

    /* 3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1

    撒宁,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克:我想建议一件事情。我们一直在谈静思、
爱、意念什么的。但是,在我来说,我们好像都不谈日常生活,不谈我们和别人、
和这个世界、和全体人类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生活方式中,是否觉察自己平常
的混乱、焦虑、不安、忧郁、生活所需,这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可是我们好像
一直偏离这个主题。我们难道不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吗?我说的是难道我们不能像
朋友一样,一起谈谈日常生活,做什么、吃什么、和别人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无
聊、我们的心为什么这么机械化等等?我们能不能谈一下,而且就是谈这些?问
:可以。克:何谓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不是躲在幻想里面的种种逃避方式。日常
生活是起床、练习嗜好、吃饭、上班、做这个、做那个、野心、满足、和别人的
关系。不论亲密或不亲密、同性或异性,一切皆然。日常生活的中心课题在哪里?
是钱吗?日常生活的中心课题不在周边的问题、肤浅的问题,而是一些深切的需
求。那么我们要问,我们需求什么?是钱吗?我们的确需要钱。那钱就是中心课
题吗?是地位?是经济、精神上的无忧?是对事情完全有把握,不混淆?我们的
生活里面,主要的驱策、需求、欲望,到底是哪些东西?问:工作的乐趣。克:
工作的乐趣。你说的是每天在运输带上转螺丝的人吗?是每天上班、遵照指示做
事的人吗?请面对事实。我问的是:是钱吗?是安全吗?是失业吗?有了工作,
就有例行公事、无聊、还有娱乐、夜总会等逃避无聊的东西。你懂吗?一切一切
逃避生存主体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情况就是这么可怕,你必须了解这一切。所
以,身为这么聪明、认真的人类,我们和这一切事物有什么关系?道德败坏、理
智的欺瞒、阶级偏见等等。政客搞出这一团乱七八糟。永远在备战。我们和这一
切有什么关系?问: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克:我很同意你的话。我们知道自己
是其中的一部分吗?知道自己日常的生活造成这一切吗?如果知道的话,我们该
怎么办?嗑药?酗酒?参加社团?隐居寺庙?黥面刺青?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们该怎么做?社会由我们的日常生活构成,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么一回事?
政客利用我们夺取权力,夺取地位。我们既然觉察这一切,我们和这一切的关系
又当如何?我们的生活造成这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又是怎么一回事?问:我们会
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克: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们不知道怎样改变,所以
我们接受。我们为什么无法改变?问:或许我们在等别人告诉我们。克:你在等
奇迹发生吗?我们在等什么权威,等什么教士、上师什么的,告诉我们怎么做吗?
我们为什么无法改变自己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再回来看:何谓日常生活?我问
的是:我们是不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越来越恐怖,越来越无法忍受、丑恶、毁
坏、败德。身为人类,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越来越败德?问:我想我们并没有看清
这一点。克:为什么?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吗?问:我们的生活都很自以
为是。克:我们内心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都很自以为是。如果是这样,如果是因
此造成我们今日生活其中的怪胎社会,为什么我们无法改变自己自以为是的生活?
为什么?问: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所不觉。直到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感觉时,
已无法改变。克:我了解。我问的就是这个。我们对自己日常的活动能不能有感
觉,能不能觉察?问:身为人母,养孩子很不容易。克:好。身为人母,养孩子
很不容易。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吗?我身为人母,我有孩子,但是他们后来是不是
和其他人一样,长成了怪物、丑恶、粗暴、自以为是、贪多务得?我希望我的孩
子这个样子吗?问:至少我们是不是试试看,看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否决以往的制
约。我们现在应该完整的了解这种制约,不能片段地看。而且要想想每一个人在
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够以博爱为人服务,不带动机。问:我要说的是,我们的
问题不在我们必须在大城市工作。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在我来说,我是在
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周遭的一切上面,才警觉到我以往所受的制约。我们的
问题好像是这样,不是外在的情况。克:那我们大家该怎么办?问:我们是否可
以讨论一下恐惧?克:可以。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不会送他们到学校去接受
恐惧的制约。不过,这显然对你不是问题。你虽然谈这个问题,不过在你却不是
切身的、急切的问题。问:大部分人每天上班,工作和娱乐分得清清楚楚。不过
我们却随时都能够学习。下班铃声一响,你是可以走了,不过你还是可以学习。
你也许是让工作配合娱乐,也许是让娱乐配合工作,但是不论如何,其中都有学
习的过程。不过我们好像从来不曾这样。有多少人回家还在想工作的?有多少人
回家还在学习生活的?克:说了那么多,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我们是否还在处
理“可能”,处理“应该”,或者我们已经开始面对事实?你们懂吗?面对事实。

    /* 3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2

    问:我们已经开始面对“我们把上班和空闲分得清清楚楚”的事实。克:但
是,我们有没有面对“我们是社会一部分”的事实?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社会,
我们的父母、祖父母造成了这样的社会。这是事实吗?我是否了解这一点呢?问
:这一点显然没错。克:我们就拿这一点慢慢谈。我们了解痛苦,了解牙痛。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