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

第18章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18章

小说: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安阅毕奏折,没有半点惊讶之色,奕诉心中明白,同治帝的劝说果然有效。因为在此前,他已跟同治帝密商捕杀安德海,并由皇上出面劝说东太后,以取得她的支持,慈安已经默许。故此,奕诉才将奏折呈来。慈安此时十分谨慎,但态度却非常明朗,一扫往日处理政务犹像不决之旧态,对奕诉说道:' ‘安得海理应正法,但须与西边〔 慈禧)商议。”奕诉闻听,忙答:“安德海违背祖制,擅自出京,罪在不赦,应即伤丁宝祯拿捕正法为是。”慈安沉吟良久才说:“西边最宠爱安得海,若由我下旨严办,将来西边必然恨我,故我不便作主。”奕沂知道东太后在假意推托,便进一步劝说道:“即是西边也
136 /日暮东陵
不能违背祖制,倘要祖制,则无安德海,有安德海,则不要祖制,还请太后速即裁夺。”为了打消慈安的顾虑,奕诉表态式地补充说:“若西边有异言,奴才当力持正论。”慈安慎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令军机拟旨,颁发山东。奕诉速命内监取过笔墨,亲书谕旨:“太监安德海擅自出京,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傲效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就地正法,毋庸再行请旨。”奕诉写完,让慈安阅批铃印。铃印之后,奕诉顿觉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走出宫来交于原密报之人,让其火速带回。
山东巡抚丁宝祯接到密谕,只轻轻说了句“安德海命休矣!”便立即派总兵王正起率兵追捕,王正起等人追到泰安地界,才赶上安德海的船只,并令其靠岸。安德海闻知,大声喝道:“哪里来的强盗,敢向我船胡闹?”王正起高喊一句:“本总兵官奉旨捉拿安德海,你就是安德海吗?”安德海看了看甲胃鲜明的王正起和所属官员,冷笑道:“咱是奉旨南下,督办龙衣,沿途并未犯法,那有拿捕的道理。你一个小小的总兵有什么本领,敢来拿我?”王正起不再答话,便令官兵锁拿安德海。安德海大怒道:“当今皇上也不敢拿我,尔等如此无法无天,妄向太岁头上动土,难道是自寻死路不成?”官兵被他一吓,不敢上前。王正起两目圆睁,推开宫兵亲自上前,一把将安德海的蓝翎大帽打掉,又飞起一脚将其踢倒,号令宫兵取过铁链,将安德海锁住,其余一行人统被拿下。王正起下令水手将船驶上济南。
丁宝祯闻知安德海已被捉来,即传两旁侍役,出坐大堂。王正起将安德海五花大绑带上堂来,丁宝祯喝问道:“安德海就是你吗?”安德海看了看两旁的侍役,然后将头扭过去,故意不看丁宝祯.嘴里却骄横地骂道;' ’丁宝祯,你连安老爷都不认得,还做什么混帐抚台?〃 
‘这时丁宝祯不再言语,而是起身离座,高声宣读密谕弓当读到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7 
“就地正法”四字时,安德海才有些惊惧地转回头,谕纳地说:' ’咱是奉慈禧皇太后的鼓旨,出来督办龙衣,丁扶台,你是在欺我吗?' ’丁宝祯这时才冷冷地笑了笑,.向前一步说道:“朝命已说是毋庸再请,难道你没有听见吗?”安德海至此才明白,这丁宝祯不是儿戏,肯定朝中有人作了手脚,想到这里,冷汗冒出,脊背发凉,全身战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饶命。丁’宝祯回到堂上,望了望叩头不绝的安德海.轻轻说了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晚了。”说罢,大喊一声:“来人,推出去给我砍了!”话音刚落,几个侍役过来,将早已吓得昏死过去的安德海拉出大堂,随着一声号令,安德海的头颅应刃而落。其余随行人员,暂羁狱中,待候请旨发落。当复奏到京后,恭亲王再察报慈安太后,索性一不做,二几不休,下旨将随从太监全部绞决。其余男奴、妓女,有的充戍.有的释放,此案迅疾了结‘〕 安德海由被捕到被杀,慈禧始终一无所知,直至案情已结几日,始由太监李莲英闻报,慈禧闻后先是大惊,尔后又疑惑地说:' ‘这件事东太后全未提及,想来系是外面谣传,不足凭信。”立命李莲英速去探明确凿。李莲英奉旨来到恭王府探问,奕讲全然相告,李莲英复奏慈禧。慈禧闻听,拍案而怒,恨恨地说道:“东边瞒得我好苦,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孰料她亦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说罢,竟气恼得昏了过去。
恭亲王奕诉与慈禧第二个回合的交锋,虽然以奕祈的胜利而告终,但确也加剧了矛盾和彼此的仇恨,更为重要的是,将慈安无形地推到了争斗的前沿,使慈禧越发意识到自己而临处境的险恶,从而在更加慎重地韬光养晦的同时,也埋下了为打破这个新的联盟而致慈安于死地的伏笔。当后来围绕同治择后的争斗,慈安、皇帝、奕诉再度结成三角联盟,致使慈禧费尽心机却又一败涂地之时,慈禧更加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强大敌手和险恶处境,并加剧了她设法打破这个政治联盟的决心。所幸的是,同治在忧郁和患疾中公‘人.‘、,r 言.钊叼目口月.,恤J 叼日口.甲J 。 J 口.。 。 。 ‘书占心.l 为翔‘J 。,J 。 J 啥,仓叨口呀尸护.卜弓口h 内门口口州勺,月尸”。 
138 /日暮东陵
过早死去,新登基的光绪未成人,不谙世事,她面临的只是慈安与奕诉的联盟了。到了光绪六年,慈禧在拜渴东陵中,再一次受到抵制和打击后,她已忍无一可忍,终于作出了除掉慈安的险恶抉择。只要慈安被除,尽管奕诉树大根深,但毕竟失去r 最强有力的靠山,如果他还胆敢跟自己这个唯一的尚在执掌朝政的皇太后交手.奕诉必败无疑。
慈禧深知,慈安之所以在儿次事件中都表现得坚定异常,除了身为咸丰帝的“正牌皇后”这块“王牌”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手中的那份先帝密诏,这份密诏已成为她多少年来威慑一切敌对势力的' ‘杀手铜”,也正是鉴于她握有的这柄威力无比的“杀手钢”,慈禧才感到虽有除她之心,但无灭她之力,稍有不慎,自己将轻而易举地死于她的“钢”下。故尔这些年来,慈禧在日渐骄横的同时,又总是对慈安的攻击作着退让。既然今日自已已决定予以反攻.就势必首先夺其锐器,使她丧失决战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力量,然后给予致命的打击· · 一
自光绪六年两太后拜渴东陵回京后,慈禧似乎完全忘却了东陵发生的不快,对慈安有说有笑,百般殷勤奉迎。慈安本是厚道之人,望着眼前这位“好妹妹”的宽容大度,不禁对自己在东陵那有些过激的言行心怀歉意,也就有意与其亲近。就在这个时候,慈安身患感冒,慈禧闻知,亲自为之挑选御医诊抬,并不时前去慈安病榻前端汤递药。一日,慈安忽觉病情痊愈,精神清爽,便来到慈禧宫中道谢,却见慈禧紧锁双眉,一只臂肘还用白绷带吊着。慈安惊奇地间道:“妹妹,这是咋回事?”慈禧故作一惊,顺着慈安的目光望了下自己的臂肘,故作掩饰地轻轻说道:“没什么。”便不再言语,并将臂肘扭向一边。慈安越发奇怪,一定要慈禧讲出事情的原委,慈禧却总不肯讲。这时只听慈禧的太监李莲英上前回奏道:“我家皇太后知母后皇太后患病不愈,听说用亲人臂上的肉入汤,可得速愈,; ~月.、。.产r ? w ? ? 。 ; 。 ,钾口月曰翻J ”弓,刀侣曰口七目卜.白七J 目,? J 七,' 。 ‘曰‘产。一月‘· 曰‘' ? … 。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9 
就忍痛割下,让奴才熬汤送给了母后皇太后· · ,,二”李莲英刚说到这里,就被慈禧假意喝住。慈安的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几步向前拉住慈禧的手,热泪喇喇地落在慈禧臂肘的白色绷带上。慈禧趁机伸出另一只手,抚摸着慈安的肩头,眼含热泪说道:“这大清夭下全依仗姐姐,只要姐姐身体安泰,让妹妹再割下几斤肉来,也心甘情愿… … ”说毕,二人抱在一处,硬咽不止。
第二天,慈禧来到慈安宫中回拜,慈安昨日受此感动,自是百般热情亲切,两人从先帝咸丰一直唠到光绪一朝,越唠越投机,越唠越亲切,慈安头脑一热,竟将咸丰帝密诏从密匣里取出示于慈禧道:“这些年我们姐妹相处甚洽,彼此尊重,无有不快之事。看来当年先帝是被肃顺那伙人欺骗了,故留诏于我。这几十年都过去了,我还留它作什么?今当面让妹妹验看了,不如焚毁了罢。从今以后我与妹妹决无二心,共同扶佐大清社傻。”说罢,将密诏当场焚烧成灰烬。一旁的慈禧自是热泪纵横,感激娣零。当然,她感激的不是慈安焚诏铭心,意欲自己永远修好,而是感激苍夭何以偏爱于自己,一个小小的计谋,竟让几十年的强硬对手,瞬间自毁了长城。但这时的慈安尚不知道,她的这一鲁莽之举,决定了她的不幸,也决定了恭亲王奕沂的不幸,更致命的是,决定了整个大清王朝的不幸。
慈禧见慈安的“杀手铜”已弃,知道自己的对手已成笼中之困兽,只要再略施小计,不难剪除。于是,她在等待契机的同时,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思谋。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慈安微患感冒之疾,但在眼过御医所开药后,顿觉好了一半。第二天睡过午觉,几近痊愈,于是由宫女陪侍至院内观赏金鱼。主仆正在谈笑之际,首领太监走来问道:“西边送来的食物,是否留下?”慈安平时最喜闲食小吃,午睡起来正需此物,遂命太监揭开食盒。只见精致的大瓷盘内,盛着数块玫瑰色
14 公/日暮东陵
饵饼,香气袭人。慈安竟不顾太后应有之体统,拈起便吃。谁料刚吃几块,就觉头疼心燥,接着手足即呈抽搐状。太监们一面将慈安扶回宫中,一面紧急通知敬事房传御医请脉,同时派人到西宫奏报慈禧。当去往西宫的太监刚到宫门,就被李莲英拦住。“我家太后大病未愈,如若东太后之小疾再张皇其词,势必加重我家太后病情。”李莲英说完,又以太监总管的口气告诫其他的太监:“此事不准多言多问,谁要是充大个儿的萝卜.闹出事来,小心自己的狗头。”
其实,李莲英对东宫可能发生什么,心里极其清楚,东太后慈安所吃的饵饼中掺有毒药,面毒药正是他本人秉慈禧的旨意,亲自到御药房药库捡出,秘密送到长春宫小厨房的。
慈安回到东宫,中毒不治,于当日傍晚暴崩而亡。光绪七年九月’十七日卯时,葬于东陵界内的普祥峪定东陵地宫。
由于慈禧和慈安的两座陵寝并列东西,面南背北,中间只隔一条用于排水的马槽沟,慈安身为东宫太后,却葬在了西面的普祥峪陵寝,而慈禧自然就占据东面的那座菩陀峪陵寝了。东太后西葬.西太后东葬,这个看似颇不在情理的葬制,不免引起后人的迷惑和议论。
慈安葬人地宫后,在当时颇为流行的传闻有二,一说好强争先的慈禧早就看中了东太后慈安那块风水宝地,东太后活着的时候,她不敢声张,而等慈安暴崩,她便不再顾及祖宗家法和制度,抛开“东为大,西为小”的成规,竟把东太后葬在了西边,面把东边的风水宝穴留给了自己。另一种说法是,慈禧到东陵相看风水时,就相中了东边的那块风水宝地,但慑于祖宗家法,一直不敢开口和慈安相争。有一次,两太后下棋,慈禧忽然心生一计,装出开玩笑的祥于对慈安说:“姐姐,咱姊妹俩以三盘二胜定输赢,谁赢了就可提出一个要求,输者不能拒绝,你看如何?”憨厚老实的慈安不知是计,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41 
漫不经心地答道:' ‘可以,我若输了,你提什么我都答应。”“那好,可别反悔。”慈禧补充一句。慈安依然没当作大事地保证道:“决不反悔。”二人达成协议,开始在棋盘上杀将起来,慈禧深知事关重大,因而全神贯注,使出浑身解数,终以二比一险胜。,慈安边收拢着棋子边间慈禧要什么,慈禧沉默了一会,答道:“我不好意思说出。”慈安不以为然地说:“你就尽管说吧,保证姐姐不会食言。”慈禧听了,不再作沉默状,而是装出一副哀怜的样子说道:“好姐姐,求你把东边的那块万年吉壤让与妹妹吧!”慈安一听顿时傻了,想不到她会提出如此重大的事来,这可如何是好?慈安沉默片刻,说道:“姐姐既有言在先,也不好驳你的要求,只是这祖制难违,我也不得作主。”慈安本来想抬出祖制堵住慈禧的嘴,这是一个既不失信又站得住的绝好理由。但慈禧却来得更绝,“这祖制虽如此,但总得有些因人而变的地方,若纯依祖制,咱姐妹俩何以能垂帘听政?你我的陵寝自是咱姐妹俩个人的事,与祖制何干?与别人何关?好姐姐,你就让了我吧。”慈安听了,不再言语,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作了让步:“那就依妹妹吧。”于是,慈安崩亡后便人葬了西边的陵寝地宫之中了。
其实,这些故事只不过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实在难以作为官方史料而信以为真。清朝入关并建东陵以来,自顺治的孝惠章皇后独自建陵之后,凡比皇帝晚逝的皇后,都无以例外地单独建造陵寝,并以先皇帝的陵寝之名和自己陵的方位命名。如孝惠章皇后的陵寝在顺治帝孝陵的东侧,就定陵名为孝东陵,其它如‘’泰东陵”、“昌西陵”、“昭西陵”等陵名,均是以当朝皇帝的陵名加方位而成。因咸丰帝的陵寝称定陵,慧安、慈禧两陵均座落于定陵东侧,故统称定东陵。因为陵名的确定是以咸丰帝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陵区为中心而得,那么,慈安葬于西边.从地理位置上就更靠近咸丰帝的定陵,而慈禧葬入东边,就相对地距定陵,或者说咸丰帝要〃 .尸‘。 J 、一内,甲J 户丹钊心口创山牛场‘l .山门臼冲J 目seJ 。 。 ; ; 。 。 ' 。 oJ 〃 ; ? 。 ? 〃 ,尸._ ~乒一一一-
142 /日暮东陵
远些。因慈安生前的地位一直高于慈禧,这个葬制是合乎情理的。况且皇陵中的神路设施,均按“以次接主”的规制而成,咸丰帝的神路接顺治帝的孝陵神路,而慈安的神路又接咸丰帝的神路,那慈禧的神路又接于慈安的神路之上。由此更可看出,慈安尽管葬在了西边,不但不能说明其地位低下,反而证明她的地位要高贵于慈禧。这也正是决定她葬于西侧的根本原因。
重建慈禧陵
慈安皇太后死了,这个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正牌”皇后和皇太后,死得是那徉离奇,那祥凄惨,那样的不明不白又十分清晰明了。在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她在想什么呢?是回忆自己刚刚16 岁就成为皇后的光荣,还是回顾当年和慈禧联手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致予死地的得失?或许是在悔恨一年前自己亲手焚毁先帝密诏的幼稚与错误?假如在辛酉政变中自己不跟慈禧联手而跟肃顺站在一起并将慈禧逮捕或剪除,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假如自己不焚烧先帝的密诏,是否还可以做到起码的寿终正寝?但命运不会再让她去思索和叩问那许多的假如了,眼前的现实证明,一切都被她自己弄糟了。大清帝国江河日下,外夷入侵华夏,四方百姓造反,这一切,对她这个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名义上的最高执政者,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几十年的事实却在清晰地说明,有了慈安的庇护,才有慈禧的执政,而有了慈禧执政,就已经容不下慈安了,她已经被渐渐笼罩在慈禧那如日中夭的政治阴影里,很难显现自己的光彩和权威。现在,她竟连这个阴影里也不能呆下去,而被慈禧无情地推至黄泉了。据说,慈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肺腑之言是:' ’西边好狠毒,这么快就打发我走了。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