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

第29章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29章

小说: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防止陵区外的野火延烧到陵区内,早在康熙二年就由守陵官兵在后龙的东、西、北三面开割了一条宽30 丈、长84 里的防火之道,在火道之内,把一切树木、杂草砍除干净。每年割除一次,由白露节开始。马兰关镇标的左右两营各派兵一百名,分别由千总、把总二员带领,予以割除。自乾隆元年开始,又从陵区东侧的灵窝沟起,分别向北、向西再转向南开设了一条宽20 丈,长320 里的外火道。道光七年,又在昌瑞山后开割了一条长21 。 5 里的里火道。至此,陵区的后龙已形成了里、内、外三条火道。而前圈自乾隆四十六年和同治五年,也分别开设了两条十余里的火道。由于这些火道的开设,使清东陵历经二百多年而未发生过重大火灾。与此同时,火道也逐渐成为陵区边界的标志之一。
当然,清东陵之所以未遭火灾和人为的破坏,保存完好,这与清王朝派遣的最为精锐的八旗兵丁直接守护各陵有重大关系。按清王朝规定,凡皇帝陵,设总管一员、翼长二员,晓骑校二员、章京十六员、甲兵八十名左右。这些官兵每月分成八班,每班有章京二员、甲兵十名,昼夜传筹巡逻。到光绪朝中期,驻扎在东陵的八旗
222 /日暮东陵
兵总兵力达1100 多名。
除此之外,设在马兰关的绿营是专门保护东凌陵区安全的军队。雍正元年下辖3 个营,随着凌寝的不断增建,到嘉庆五年,马兰镇已下辖8 个营,人数由原来的600 名扩展到1 千余名,到光绪九年,人数猛增至3157 名。另外还配备了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其中刀类就有6 种,共2416 把,鸟枪类6 种,1529 支,箭类3 种,47359 支,炮类24 种,758 门,还有其它大量衣甲、旗号等。为了加强对凌区的防护,马兰镇历任总兵官处心积虑地制定了一系列巡逻方法。后据箭东陵研究专家徐广源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发现乾隆初年,当时的马兰关总兵布兰泰发明了一种“签牌挨拨传递法”,这种方法以抽签发牌的方式,使兵丁一帮帮地被轮番派出,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巡逻陵区。
乾隆二十五年,新上任的.急兵图尔禅认为,“签牌挨拨传递法”虽好,但不够完备,特别是在夜间易出疏漏。于是他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一种“传筹夜巡法”,这种方法是制筹六根,左右两营各三根,每夜互相传递三次。每晚初更,左营派兵二名,执筹一根,从正关城(马兰关口)出发,沿风水墙外围依次传递到二道洞、三道洞、府君山、东口门、吉祥口、堂子山、西使门、雁飞岭等处,最后传递到右冀苇子峪,由汛弃(近似兵站长)查收,第三根天明送到。同样,从初更起,右翼从苇子峪派兵二名,执筹一根,沿着上述相反方向,依次传递到左翼正关城。如此做法,可使整个夜间,前圈东、南、西三而总有巡逻之兵。与此同时,沿内火道和外火道也采取了类似的传筹方法,只是白昼递送巡逻,各营汛(兵站)立有号簿,如有阻滞迟误或发生意外箭况,随时登记注明,以便稽查。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新任总兵保宁认为传筹夜巡法仍有不足之处,一年之间,不同的季节,昼夜长短不一,如果控制不严,迟速由兵自便,后半夜难免会出现悬空。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 J -二甲山招目‘.甲月.为..州加目目目巨..卜.。 。 ‘即门口.口.‘门‘
第五章军部密谋/223 
四根筹,共计十根。每夜分五个更次,每个更次由左右两营各发筹一根,在正关城和苇子峪各设更香,以记时辰。这样,夜间每个更次都保证有巡逻之兵,不致出现悬空现象。
关于陵区的防护大致如此,而前圈和后龙的火道、界桩外围的防护措施也不断改进、变化,日臻完善。
乾隆三十五年,总兵旺保禄创建了分段防守之法,将内火道以南、前圈的天台山以北分为八段,限定界址,以镇标两营千总、把总十五员、经制外委十五员按年轮流驻守,每段派千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督率各汛弃兵,昼夜巡防。
道光十一年,马兰关总兵钟昌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后龙一带巡逻法。钟昌选定后龙居中之地兴隆山,作为总巡会哨之地,每月左右两营各派兵二起,每次两翼同日并出,分东西两路巡查,最后俱赴兴隆山会哨。会哨返回时,第二起巡逻弃兵又从两翼出发,约二十日轮流一次。
道光十五年,新任马兰关总兵容照,先后两次到内外火道亲自巡视,觉得以前所定的各种巡逻方法虽然严密周详,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驻守兵丁和巡逻兵丁长期在外,其勤惰优劣很难了解掌握,常有玩忽职守之弊。因内外火道纵横数百里,山深林密,路径交错,虽设有许多堆拨,但贼匪却极易隐藏,很难查拿。于是,新任总兵容照把外火道以内、内火道以外广大地面分为四段,并制做了多块木牌,牌上编写号码记号,加盖印信,把牌分发给各段巡逻兵丁,每次按汛递送,限定日期,然后将牌逐日收回,以此作为每日有巡逻之兵的凭证。因各段远近不一,故往返日期也有长短。第一段巡查东西,往返需十一,日,制牌十一面,每日发牌一面,到第十一日发完,第十二日收回第一日发出的第一牌,到总兵衙门挂号呈缴,到第二十二日将十一面牌全部收回,以后再按此法循环办理。其它各段巡逻方法与第一段相同,只是往返所需日不同。如在巡
224 /日暮东陵
逻往返途中遇大雪封山或山洪暴发,路阻难行,迟滞时日,要在号簿内登记,可免究办。
为防止巡逻兵丁在巡逻途中偷嗽作弊,容照还令人制做了六面合缝牌。合缝牌分上下两半面,连接起来便是一整块。在牌子上写明发往地点,在合缝处加盖印张,将六个下半面牌分别交给沿途的曹家路、墙子路、兴隆山、窄道子、大注、黄崖关等六关汛保存,另外六个上半面牌由马兰关总兵衙门收管。何时派兵丁到某处巡查,就把某处的上半面牌交给该兵丁,查至某处,就将存留在那里的下半面牌换回.把上半面牌留在那里。总兵容照制定的这种方法受到了当朝道光皇帝的称赞,后几经交换改进,终于使巡逻之法完善起来。
由于马兰镇绿营是专门防护陵区安全的军队,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能像其它绿营军队那祥定期集中操练,只能利用空闲季节操演训练。为了训练八旗兵丁,道光十一年经东陵守护大臣有麟、溥喜和马兰镇总兵钟昌奏请,在东陵设立马步骑射公所,由八旗中的章京、晓骑校中挑选技艺娴熟者充当教官,每月轮流教习各陵八旗甲兵要求严格,使他们具备了上马能战,下马能守的良好素质和战斗能力。
按清王朝规制,除皇宫大内,皇家陵区可称得上是第一禁区,许多保护皇陵的法令、规定,都明文载入{大清律》 中,如法令中有“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人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杖一百。”' “如延烧殿宇墙垣,为首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树株关系山陵荫护,盗砍与取土、取石、开窑、放火者,俱于山陵有伤,亦大不敬也。不论监守常人,为首者斩,为从者充军”。清廷制定的法规、法令不仅对普通百姓严加防范,而且对专司守护陵区安全的绿营官兵,一旦触范禁令,也绝不宽恕,严惩不贷。如乾隆四十三年八月,绿营兵丁陶文启、张宗信在夜间巡逻时,因~… ~一,。 ? 。 。 。 。 ; 。 ; ; J ,叫‘,甲曰.。 。 。 。 。 .归曰.' 。 。 ' ; d ? -一习卜~。 。 ' 。 ~一-一-… 
第五章军部密谋/225 
烤火御寒,不慎燃烧了一片荒草,但未烧毁树株。这二人被查处后,还是被杖责一番,又双双发往伊犁给厄鲁特为奴。他们的上司、把总李文瑞畏罪自杀,都司欧陛诏被革职查办。
道光六年,外委崔思通嘱手下兵丁招引外人偷人红桩(外火道内侧的木桩标志,红桩以内为风水禁地)以内打猎,从中分得猎物。此事被上司查觉,将崔思通发往新疆充当苦役。
不但绿营兵丁、普通官员如此,即是防区的最高长官及守护大臣,如违犯禁令,也绝不轻饶。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时任马兰关总兵的满斗侈景陵后宝,。上的一段石墙拆掉,以便行走。而后又将头道沟,二道沟一带的树株砍伐840 多棵,被部下控告,满斗立即被革职交刑部查办,定为斩监候,待秋后处决。后来多亏家人四处活动,买动许多大员为其说情,乾隆终于开恩,由斩监候改为降职处分,满斗总算保住了一条命。当时的东陵守护大臣允祁,也就是康熙帝的皇子、乾隆帝的叔父,因未能发现和参劝满斗的违禁活动,坐失察罪,送交宗人府严加议处后,被降为镇国公。
嘉庆十一年正月,因陵区树株被盗砍,当时的马兰关总兵丰绅济伦被革职。新接任的总兵巴宁阿刚上任四个月,因木门沟树株被盗,不仅遭到革职的处罚,还被发配到吉林边疆充当苦役。道光元年六月,因有兵丁用刀砍伤了陵区内树木,事发后,马兰关总兵庆惠被降为陵区内务府主事。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由于清王朝的一系列禁令和法规,加上几千名八旗兵丁的日夜守护防范,直到溥仪退位,大清灭亡之时,整个东陵界内尽管时有小范围的失火、砍伐、偷盗等现象发生,但毕竟未在整体上对陵区形成危害。这个时候的清东陵应该说是生气蓬勃,风水景色俱佳。
当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后,根据民国政府对清室的八项优待条件之规定,清东陵的护陵人员、机构仍然承袭清制,属于“皇族私
2 肠/日暮东陵
产”的清东陵,按照“一体保护”的规定,还留有4 叨名八旗兵丁看护,同时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也分别继续承担陵区的一切事务。按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每年要拨发白保‘400 万两供清室支配,但由于民国政府的拖欠以及溥仪小朝廷的挥霍,用于东陵各机构人员的律银律米被迫减半支付。这样勉强维持到1914 年(民国三年)。民国政府将东陵红桩以内地界划归清室管辖,守陵人员以薪响无着、急需解决旗民生活困难为由,推举护陵大臣报请溥仪在紫禁城的小朝廷,准予开垦土地,以此用以维持生计,自此,东陵界内的土地及树木开始了大规模的毁坏。
19 巧年,由清室呈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在东陵成立林恳局,一切由请室经营。清室派原东陵守护大臣载泽为东陵林垦督办并兼管整个陵寝事宜。但身为八旗子弟,只会要钱花钱的载泽,根本无力无计经营管理,只好委托天津“天丰益”,商号筹款代办。如此以来,土地及林木的破坏又进一步升级了。
1921 年,北洋政府直隶省长曹锐见东陵林垦油水甚厚,便以查办天丰益商铺盗买陵树为名,派手下爱将何谦吉率领一个团的官兵,查抄没收了天丰益在东陵地区的一切财产,设立了由直隶省辖的东陵荒垦殖局,由何谦吉任局长,至此,东陵落入北洋军阀之手,毁坏程度急剧上升。
' 1924 年,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奉军大举入关,张宗昌部进入东陵大肆抢掠之后仓忙南下,奉军将领李景林任直隶督军,东陵林垦之事又落入李景林之手。1925 年,冯玉祥的国民一军派兵来东陵驻扎,东陵林垦又落入冯玉祥之手。到了1926 年,张作霖、昊佩孚、阎锡山联手将冯玉祥赶出北京,奉军再次大举入关,并把持北洋政府,东陵事宜全部归还清室,“天丰益”也随之恢复旧业,仍由请室的载泽当挂名经理。但好景不长,奉军三、四方面军团探知东陵奇货可居,又将其垦植业务夺回自己的手
第五章军部密谋/227 
中。1927 年,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和奉军在中原展开决战,奉军三、四方面军调往前线,东陵的垦殖事务由原清室的马兰峪.急兵兼任。1928 年6 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入京,奉军溃退关外,东陵陵寝及荒垦殖局由北伐军战地政务委员会接收,但未派人负责经营,更未派一兵一卒前来保护。
随着政治时局的风云变幻,人事的不断更迭,东陵荒垦殖局己变成公开毁坏土地,盗伐陵树的代理机构。在虎去狼来,你争我夺的短短十余年中,东陵陵树遭到了空前洗劫,原前圈、后龙的“仪树”和’‘海树”被盗伐一空。当年群松蔽日,苍翠弥望的万顷青山,到1928 年已变成童山灌灌了。更为严重的是,东陵的地面建筑,也被各路军阀和当地土匪盗劫拆毁,先是各殿宇所有铜制装潇,如铜钉、铜字等全部被盗,继而各殿隔扇、槛框、窗权被拆盗一空。尤其在奉军溃败,北伐军来到之时.东陵处于无人过问管理的真空状态。身为护陵大臣的毓彭,见时局如此混乱,也不再尽心守理,开始串通监护人员,索性将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陈设的大型鼎护、铜鹤、铜鹿等拆运偷售,中饱私囊。当地土著见护陵大臣都监守自盗,认为陵寝宫物可自由取夺,于是纷纷拥进陵区,群起折毁殿庭,肆意盗卖。其间有一伙盗贼趁着混乱,竟掘开了惠妃陵寝,进入地宫,抛棺扬尸,盗走了大量珍宝。此风一开,许多土匪、强盗都把目光盯上了陵内地宫中的珍宝。而这时奉鲁两军大举溃退,整个京津地区遍布着一股股、一撮撮亦兵亦匪、由兵变匪的队伍,许多游兵散勇因不愿随奉军退往关外,而四处流窜,清东陵正成为他们最合适的蚕食和劫掠之地。
228 /日暮东陵
任旅长雨夜奇遇
当谭温江离开东陵飞马来到蓟县军部时,已近晚上10 点,孙殿英正和几个旅长围在一张桌旁聚赌,屋里传出哗哗啦啦的推牌声。见谭温江进来,孙殿英热情地说了声:“淞艇(谭温江的字)老弟,来的正好,这几个鱼鳖蟹将烧的不行,你过来克他几把,看他们还有啥子可说?”说完,复又将目光盯住牌桌不再动弹。谭温江本来心急如火,急欲将自己查访的关于清东陵极其复杂和紧张的情况作一汇报,但看到眼前的军长嗜赌成性,如醉如痴的样子,也就不便去打断,只好坐在桌旁,让侍卫端来一杯茶水,边喝边看,边耐着性子等着。
几个回合过去,旅长们自然不是对手,一个个输了个精光,表示彻底臣服,自称是败兵之将。孙殿英哈哈一笑,将赢来的钱往桌上一推、随着吮吮哪嘟的响声,提高了噪门说道:“只要服了你这位大哥,就没亏好吃了.各人将赌头拿去,回屋睡觉吧I 〃 
众旅长长嘘了一口气,脸上散发着激动、感谢的喜色,纷纷将光洋装进口袋,四散而去。
这时屋里只剩孙殿英和谭温江两人。孙殿英站起身略表歉意地召呼道:“哎,刚才只顾赌玩,差点将大事忘了,来,快屋里坐。”两人进到里屋,孙殿英亲自给谭温江沏了一杯香茶,间道:“东陵的情况咋样?〃 
“原打算明天再向军座汇报,想到军情紧急,就连夜赶来了。”谭温江显然是将查一访东陵的事当作军情并作为紧急军情来对待了。
孙殿英见部下如此一本正经,煞有介事,也就板起面孔说:“快
第五章军部密谋/22 ; 
给俺说说。”
谭温江将在东陵查访到的被破坏、劫掠情形二一向孙殿英作了汇报。
孙殿英听完,紫黑色的脸上露出怒色,恨恨地骂道:“看来那宝贝都便宜了李景林等龟孙了,俺老孙以前没想到要在死人身上发财,这会儿算碰着了,他们能做这里的买卖.俺为啥不能做。淞艇弟,据你所知,那东陵里还有什么物件可捞一把?〃 
“地上的几乎全部抢光了,即是剩下的一点,也没啥捞头,要做,就只能是地下了。”谭温江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