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47-难经正义 >

第10章

447-难经正义-第10章

小说: 447-难经正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 
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假令心病而伤饮食劳倦者,心主热,脾主劳倦,今心病以饮食劳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也。喜 
苦味者,脾主味,心属火,火味苦,从其性也。虚则脾气不能化谷,实则能化谷,故有能食 
不能食之分也。若肝受饮食劳倦之病,其味酸;心受病,其味苦,肺受病,其味辛;肾受病,其味 
咸;脾自受病,其味甘。其病身热者,心也。体重,脾也。其脉浮大者,心之本脉也;缓,脾之脉 
象也。此节饮食劳倦,独有虚实之分者,盖即明正经虚,又伤于饮食而为病,较伤饮食而致病者有间 
也。 
何以知伤寒得之? 
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 
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 
涩。 
假令心病而伤寒者,乃肺邪入心也。肺主声,故谵言妄语也。若寒邪入肝则呼,肝在声为呼也。 
入心则多言,言为心声,又在声为笑也。入脾则歌,脾在声为歌也。入肾则呻。肾在声为呻也,自 
入肺之本脏则哭,肺在声为哭也。其病身热恶寒者,心,火脏,故身热,肺本寒脏,故恶寒也。甚 
则喘咳者,肺主咳,肺气上逆,则喘咳也。其脉浮大,心脉也,涩,肺之脉象也。 
何以知中湿得之?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肾主液,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 
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 
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假令心病而中湿者,心主暑,肾主湿,今心病以伤湿得之,故知肾邪入心也。肾化五液,肾 
为心邪,故汗出不可止也。湿邪入肝为泣,肝主泣也。入心为汗,心主汗也。入脾为涎,脾主 
涎也。入肺为涕,肺主涕也。自入肾之本脏,则为唾,肾主唾也。其病身热者,心也。小腹痛 
者,肾之位也。;足胫寒而逆者,足胫肾经所过之处,故畏寒而逆冷,湿性亦近寒也。其脉沉濡 
而大者,沉,肾脉之象,濡,湿气之候,大则心脉之象也。心脉浮大,独不言浮者,沉则不能 
浮也。夫法者,举一为例之法也。五邪者,五脏得五行之邪也。欲知五邪之证,必审肝病见于 
色,心病见于臭,脾病见于味,肺病见于声,肾病见于液。其脉以本脏之脉为主,而兼受邪之 
脉也。此以心一经为主病,而以各证验其所从来,其义与十难诊脉法同。明乎此,不特五脏互 
受五邪,凿然可晓。即百病见证,莫不皆可类测,而为诊脉辨证之法程也。 

卷四
五十难
属性: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 
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 
此承上文五脏五邪之病,而辨其生克之义也。病有虚邪者,如心脏属火,其病邪从肝木传来, 
木生火,则木位居火之后,是生我者,邪挟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故曰从后来者虚邪也。病 
有实邪者,如心属火,其病邪从脾土传来,火生土,则土位居火之前,是受我之气者,其力方 
旺,还而相克,其势必盛,故从前来者实邪也。病有贼邪者,如心属火,其病邪从肾水传来, 
水克火,心受克而不能胜,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曰从所不胜来者, 
贼邪也。病有微邪者,如心属火,其邪从肺金传来,火克金,金受克而火能胜,脏气既受 
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曰从所胜来者,微邪也。正邪者,如心脏止有自感之邪,而无 
他脏干克之邪者是也。 
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 
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举心为例,以发明上文之义也。中风,肝木之邪也。得之,言因中风而心得病也。肝邪乘心, 
是从后来者,故曰虚邪。伤暑得之,为心脏自病,故曰正邪。饮食劳倦得之,脾邪乘心,是前 
来者,故曰实邪。伤寒得之,肺乘心,从所胜来者,故曰微邪。中湿得之,肾邪乘心,从所不 
胜来者,故曰贼邪。余脏可类推,此病传五脏之生克也。 

卷四
五十一难
属性: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 
何脏腑也? 
然∶病欲得寒,而欲得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何以 
言之?腑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故 
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腑者,阳也,脏者,阴也。腑为阳,阳病则热胜,故饮食衣服居 
处,皆欲就寒而远热也。阳主动而散,以应乎外,故欲得见人也。脏为阴,阴病则寒胜,故饮 
食衣服居处,皆欲就温而远寒也,阴主静而藏,以应乎内,故闭户独处,恶闻人声也。此统论 
脏腑阴阳大义,故与阳明脉解篇阳明病恶人与火,指一经热甚而烦惋者,有间也。 

卷四
五十二难
属性:五十二难曰∶腑脏发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 
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 
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脏为阴,阴主静,故止而不移也。腑为阳,阳主动,故上下流行也。仿佛,无形质也。贲响, 
动而有声也。居无常处者,忽上忽下,即流行之谓也。脏病腑病,其根本不同者如此。 

卷四
五十三难
属性:五十三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 
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 
七传者,根据序传其所胜所克之脏也。如心病传肺,是火克金也。肺又传肝,是金克木也。肝 
又传脾,是木克土也。脾又传肾,是土克水也。肾复传心,是水克火也。心又欲传肺,是七传 
矣。一脏不能再受邪伤,则死矣。吕广以(七)当作(次)字之误,与下间字方相合,其说亦 
通。盖心病六传,由肾至心,心脏不能复传至肺也。其一脏不再伤者,是指心之不任再伤于第 
七传而死也。此即《素问·标本病传论》诸病以次相传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之义。 
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 
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故曰生也。 
间脏者,间一脏传其所生也。如心欲传肺,而脾者肺之母,心之子,中间间此一脏,不传所 
克也。假令心病传脾,是间肺所胜之脏,为火生土也。脾病传肺,是间肾所胜之脏,为土生金 
也。肺病传肾,是间肝所胜之脏,为金生水也。肾病传肝,是间心所胜之脏,为水生木也。肝 
病传心,是间脾所胜之脏,为木生火也。心病又复传脾,则病自已,此子母相传而生也。 

卷四
五十四难
属性:五十四难曰∶脏病难冶,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 
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 
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若传其所生,亦易治也。腑病所以易治者,传其所生也,若 
传其所胜、亦难治也。盖其义以脏病深,腑病浅,分其难易耳。然亦不可拘,故曰与七传间脏 
同法也。 

卷四
五十五难
属性: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 
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 
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 
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积者,五脏所生,脏属阴,阴邪渐积而成,故曰积。阴主静,故沉伏不离其处,乃脏阴气结 
为病,而或兼乎血,故其部上下左右,其形大小长短,皆可循而按之也。聚者,六腑所生,腑属阳, 
阳邪渐聚而成,故曰聚。阳主动,故浮动而无定处,乃纯乎气凝滞而不散,故其部无定位,其体无 
定形。而上下左右,流行无常也,此阴阳积聚之所由分,与五十二难当是一章,或前后错简耳。 

卷四
五十六难
属性:五十六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 
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 
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 
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积,蓄也,言血气不行,积蓄为病,亦由五邪相传而成也。肥气者,言其气之肥盛也。左胁 
为肝木左升之部,如覆杯者,本大末小,肝木之象也。头足者,一本二末,木形歧出之义,亦 
甚言其有形也。咳逆者,足厥阴之别脉,贯膈上注于肺,肝气上冲于肺,反乘所胜也。 疟即 
疟,间二日发者是也。五脏皆有疟,在肝则为风疟,又疟多发于少阳,而厥阴于少阳为表里 
也。病邪入深,连年不已。然何以得之?乃肺病传肝,传其所胜也。肝当传脾,脾土适旺于季 
夏,土旺力能拒而不受邪,当复反于肺,而肝木又不能胜肺金,故曰不肯受也。邪因无道可行, 
故留结于肝而成积矣。季夏戊己日得之者,季夏,未土月也。戊己,土日也,月日皆脾土极旺 
之时,肝木不能克制,即于是月是日,而得是积也。可见虚则受邪,旺则邪不得入,今人徒事 
攻积,大失经旨,非其治矣。此章唯出五积之名状,而不言诸聚者,盖聚无常处,故无名状可 
定也。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 
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 
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伏梁者,伏而不动,横亘如梁木然,起脐上至心下者,脐上至心下,皆心之分部也。烦心者, 
火郁则心烦也。然何以得之?乃肾病传心,传其所胜也。心当传肺,肺金当秋适旺,金旺力能 
拒而不受邪,应复反于肾,而心火又不能胜肾水,故曰不肯受也。邪留结于心而成积,以秋庚 
辛日得之者,秋当申酉金月,而庚辛金日也。金旺之月日,心火不能克制,即于是月是日而得 
是积也。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经筋篇曰∶ 
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成伏梁吐脓血者,死不治。是《灵枢》两章, 
皆心病有余之积,虽未明言病状,其义则同。若《素问·腹中论》曰∶病有少腹上下左右皆有 
根,病名伏梁,里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 
上则迫胃脘,生膈挟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此病阳邪聚于血 
分,致气失输转之机,非脏阴气结之积也。以其在少腹四旁太冲部分,阳毒之邪,聚而为脓为 
血,下行必薄阴中,便下脓血,上行迫胃脘膈膜间而生内痈,此论阳毒之伏梁也。又曰∶人有 
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 
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涩之病。此病风邪根聚于中,故环脐而痛,脐为人身之枢, 
枢病则不能斡旋阴阳之气,故周身皆肿。设妄攻风气,鼓动其水,水溢于上,则小便为之不利, 
此论风毒之伏梁也。是其名虽同,其证其治则异,若伏梁不辨乎风根,其不见诮于鸡峰难矣。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瘅,饮 
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 
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痞者,否也,天地不交而为否,言痞结而成积也。脾位中央,土之象也,故积在胃脘,覆大 
如盘。睥主四肢,邪气壅聚,正气不运,故四肢不收。脾有湿滞,则色征于外,故皮肤爪目皆 
黄而成瘅,但黄瘅之因甚繁,然皆不离乎脾与湿也。脾主肌肉,今脾有积,不能布津液,则所 
入饮食,而不为肌肤也。然何以得之?乃肝病传脾,传其所胜也。脾当传肾,肾水当冬适旺, 
水旺力能拒不受邪,欲复反于肝,而脾土又不能胜肝木,故曰不肯受也。邪留结于脾而成积。 
以冬壬癸日得之者,冬当亥子水月,而壬癸水日也,水旺之月日,脾土不能克制,即于是月是 
日,而得是积也。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 
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 
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贲,古通奔。息贲者,言气息贲迫也。右胁下为肺金右降之分部,洒淅寒热者,肺主皮毛也。 
壅,痈,古通。肺病则喘咳,甚则发为肺痈。《素问·大奇论》曰∶肺之壅,喘而两 满者是 
也。然何以得之?乃心病传肺,传其所胜也。肺当传肝,肝木当春适旺,木旺力能拒而不受邪, 
复欲反于心,肺金又不能胜心火,故曰不肯受也。邪留结于肺而成积,以春甲乙日得之者,春 
当寅卯木月,而甲乙木日也,木旺之月日,肺金不能克制,即于是月是日而得是积也。 
按∶《灵枢·经筋篇》曰∶手心主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此言手心主 
之筋,循胁腹,散胸中,下结于胃脘之贲门间,其病当筋之过接处为转筋,而前及胸痛,散于 
胸中,结于贲门,故曰息贲。又曰∶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则成息贲,胁急吐 
血。此言手太阴之筋,散贯于贲门间,其病当筋之所过者为支度转筋,而痛甚则成息贲,胁急 
吐血。盖十二经筋合阴阳六气,气逆则为喘急息奔,血随气奔,则为吐血也。《素问·阴阳别 
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此 
二阳者,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也。病发于心脾者。其始必有得于隐曲之事,于是思则气结, 
郁而为火,致损心营,心营既损,脾少生扶,则健运失职,饮食渐减,胃阴益亏;夫人身之精 
血,全赖后天谷气荣养,今谷津日竭,郁火内焚,是以男子少精,女子不月,血液日见干枯, 
而大肠之传道亦病,胃燥生火,火盛风生,则消烁肌肉,水精耗尽,金失其源,肾气不纳,逆 
传于肺,致有喘息奔迫不治之证。此三者,似是而实非,不容不辨。奇病论帝曰∶病胁满气逆, 
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 
独治也,此与本篇差同。药难独治,必兼导引之功,又不可不知也。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愈 
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