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5-本草征要 >

第16章

015-本草征要-第16章

小说: 015-本草征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肘后方》救猝死方破白犬以覆心上,注云∶“无白犬,小鸡亦佳”。 
10。降格以求、甚至缺之亦可 
(1)地道问题──《朱氏集验方》木瓜败毒散注云∶“无宣瓜,寻常木瓜亦可。” 
(2)品种问题──《千金方》治黄胆方,用小麦苗,捣绞取汁。注云∶“无小麦苗, 
野麦苗 
亦得”。范注云∶“用小麦胜也”。 
(3)大小──《广济方》下乳汁用栝蒌,须青色大者,注云∶“若无大者,用小者两 
枚。” 
又《圣济总录》香港脚木瓜丸用木瓜大者一枚,注云∶“小者两枚亦可”。 
(4)颜色──《广济方》下乳汁用栝蒌,须青色大者。又注云∶“无青色者,黄色者 
亦好”。 
(5)触类旁通──《卫生家宝》紫金丹中用鹿脊骨,注云∶“以羊脊骨代之亦得”。《直 
指方》吐血地黄煎用鹿胶, 
注云∶“无鹿胶,以透明阿胶代用”。《方氏家藏方》王医师麝香 
“如无鹿角胶,蜜和亦得。” 
(6)废物利用──《肘后方》治霍乱方注云∶“无新药,煮滓亦得”。 
(7)缺之亦可──《幼幼新书》引婴孺黄 散,注云∶“若无黄 ,可缺也”。《济生 
方 
》 
五香连轺汤注云∶“桑寄生,无真者,宁缺之”。《施氏续易简方》丁附汤,注云∶“急切 
,无丁香亦得”。又《肘后方》治水病方亦云∶“无苏合,可缺之也”。 
11。结 语 
以上就已有材料,分为十类。古人有言,“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 
品, 
有不善代之人”。观于上引种种,可悉变通使用,亦是一门学问,灵活而不呆板,辨证而不 
机械,若能通盘掌握,豁然于胸,自可随机应变。中医诊疗之特点,在于辩症论治,理、法 
、方、药,自有其规矩绳墨,然法有定而方药无定,立法既准,使用何药,可以广为选择, 
所 
以不惮辞费而广征博引者,意在多所启发,广我思路,俾临症使用时之灵活变通耳。若不加 
变化,目其为固定不移,认为某某等于某某,恐终将行之鲜效,则又非演述者落笔之本意也 
。 
x从上引材料里,可以反映出,祖国的药用资源,是极其广泛的。过去的医务工作x 
x者,在x 
x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是有其丰富经验的。就所录各条来看,有很多代用之品,并未x 
x载于x 
x本草书。温习此项材料,可以广开思路,对于扩大药源并充分的利用原有药材来说,会x 
x有一些x 
x参考意义。近年来,各地民间贡献出许多单方草药,编纂了许多草药方书,在群众的防x 
x病治病方x 
x面,在城乡的保建医疗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x 

第四卷附录
(三)煎药水火之应用
内容:李时珍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 
失度 
,则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余家 
对于煎药之水火,特加注意,虽不必拘泥,然在可能范围内讲究之,则能增加药效。故于本 
草征要之末,特附水、火二项,以备临症之参考。 
1。煎药用水 
(1)天水 
雨 水 
即天上落雨之水,扬州俗称之为天落水。又可细分数种∶ 
春水∶即立春以后落雨而得。虞搏《医学正传》谓“立春节雨水,可以煮中气不足,清 
气不 
升之药。”李时珍谓其“可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 
潦水∶潦,《说文》雨水大貌。《曲礼》有“水潦降”之说。韩退之诗“潢潦无根源。” 
李 
时珍谓“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谓之潦。”实即是指大雨与久雨所得之水。余家则以伏天 
豪雨之水称为潦水。但梅雨(亦作霉雨)之水则不取(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 
出梅。)《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用潦水成煎。无已谓“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 
李时珍则谓其“甘平无毒(宜)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 
液雨水∶李时珍云∶“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 
又谓“宜煎杀虫消积之药。” 
李时珍又于“节气水”项下详为叙述云∶“立春清明二节贮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 
丹 
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节及腊月水,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 
酒与雪 
水同功。 
端阳日午时水(鉴案∶余十余岁时,曾一遇之。端阳午时,忽降豪雨,先父立命检查《本 
草 
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加以研究。)李时珍谓其“宜造疟痢疮疡、金创百虫蛊毒诸丹丸 
。”赵学敏谓“五月五日雨、剖竹得水可刷治汗 。” 
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易生脾胃疾。 
x雨水除梅雨之水不宜煎药外,其它时间者,皆可用,但宜新不宜陈,取水之法,可x 
x于雨x 
x时张洁净布兜,下承以盆桶,亦可就瓦屋檐溜取得,须待落雨两小时以后者,方可用,x 
x否则x 
x檐瓦未经冲洗尽净,多含杂质。且必先贮于桶,待其沉清,再倒入缸内,彻去桶底之渣x 
x备用x 
x,以之煎茶煮饭,均甚宜人,较之江河湖池之水为优,比之井水则更优。x 
雨水不宜用铅桶铅盆贮存,因雨水是软水,能溶解氧,具有腐蚀性质、若贮之能将铅溶 
于水 
中,于人不利。 
露 水 
赵学敏谓“露本阴液,夜则地气上升,降而为露,其性随物而变。”余家煎药及制药所 
用露 
水,计取二种,分述于下∶ 
荷叶露 
赵学敏谓∶“夏日黎明,日将出时,将长勺坐碗于首,向荷池叶上倾泻之,以伏露为佳, 
秋 
露太寒,花上者,性散,有小毒,勿用。”又谓“味甘,明目,宽中,解暑,利胸膈,下水 
膨气胀。”又谓∶“露本养阴扶阳,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奏功如此。”余家制眼药,用荷 
叶露,内服亦有明目之功,咽喉不利之患者,久久不愈,疑虑重重,胸膈欠舒者,每令其清 
晨自取荷叶露煎药,往往得满意之效果。 
稻叶尖上露 
赵学敏谓∶“诸草木皆须天露始润,惟稻至酉时,其根上津润之气渐升,入夜乃达叶尖, 
至 
晓复自上而降于根,故无露之夜,稻叶独润。陈翠虚词‘一些珠露,阿谁运上稻花头'是也 
。”先六伯祖光奇公,每用此以治虚损之盗汗,有良效。盖以其既可自升自润,又能自降自 
收也。秋燥咽干者,用此亦有良效。 
雪 水 
味甘性冷无毒。陈藏器谓其“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吴瑞谓其“煎茶煮粥,解 
热止 
渴。”李时珍谓其“宜煎伤寒火热之药。”按雪水适应之症,多见于晚春长夏秋燥之时,落 
雪季节使用之机会反不多,故须预贮,且须用户(即医者)每年保存。余家治喉痧及白喉 
之毒火燔灼者,每用雪水煎药,颇能得满意之效果。或以之烹茶,饮之觉有“沁人心脾”之 
感。 
(2)地水 
活 水 
即流水,又称千里水,东流水。流水乃对止水而言,活水乃对死水而言。朱熹诗有“源 
头活 
水来。”苏东坡诗“活水还须活火烹。”故余家称之以“活水。”李时珍云∶“流水者,大 
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流水也。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然 
江河之水浊,而溪涧之水清,复有不同焉。”陈藏器谓“千里东流二水,皆堪荡涤邪秽,煎 
煮汤药。” 
x江河之水,汲取后必澄清而后用之,溪涧之水,多属山泉,须选择使用。总x 
x之,活水煎药,较诸池塘之水及井水为优。x 
逆流水与急流水 
亦属活水范畴。虞搏《医学正传》云∶“逆流回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故发吐痰饮之 
药用 
之。急流水,湍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故通二便风痹之药用之。”寇宗 谓∶“东流水 
,取其性顺急速,通膈下关也。倒流水,取其洄旋流,止上而不下也。”李时珍谓“逆流水 
,主治咽喉诸病……。”余家治咽喉病,喜用逆流水,若兼关节肿痛者,则用急流水,然须 
拘拘或带勉强也。 
甘 澜 水 
一名劳水。李时珍云∶“劳水,即扬泛水,张仲景谓之甘澜水,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 
以 
杓高扬之千万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寒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 
气,而益脾胃也。”又谓“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阳盛阴虚,目不能瞑……。”陈藏器则 
谓“病后虚弱,扬之万遍,煮药最验。”余家治喉病之慢性属虚而嘈杂少寐者,每用之。又 
可和蜜扬之,效更佳。 
井 水 
一称井华水,汪颖谓“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凡井水,有远 
从 
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气味俱恶,不 
堪入药、食、茶、酒也。”又论及不得已而用之时谓“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 
”李时珍谓其须“取其土浓水深,源远而质洁者,食用可也。”虞抟谓其“宜煎补阴之药” 
李时珍谓其“宜煎一切痰火气血药。”掌禹锡谓“凡饮水疗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 
、浊、暖,非直无效,亦且损人。”总之,煎药用者,井水不若活水,更不若天水。 
尚有简易作外治之数法,附录于下备参。 
《嘉 补注本草》谓其“治口臭”新汲水则“下鱼骨哽。”此二法皆出自《肘后方》,前 
者 
“取水一杯,合口向水,张口取水气,哽当自下”后者则“正旦含井华水、吐弃。”又《直 
指方》“治饮酒齿痛,井水频含漱之。”皆简便易行,可以试用。 
2。煎药用火 
芦火与竹火 
芦即芦柴,竹即以竹劈之成块而代薪。李时珍谓其“宜煎一切滋补药。”又谓“火用陈 
芦。 
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吾乡普遍以芦柴作炊薪,故用之煎药,既便而易行,又能 
保证药之质量。 
稻麦穗火 
赵学敏谓“麦穗火煮饮食,主消渴、咽干、利小便。”“稻穗火、烹煮饮食、安神、利五 
脏 
六腑。”余家治肺燥嗌干咽痛者,喜用麦穗火。咽喉不利而兼神志欠宁者,则用稻穗火,均 
有裨益。产米之乡,二者皆不难致。若在北方,则稻穗得之不易。 
余尝逆旅于北京颐和园附近,周遭皆是稻田,亦曾介绍病家用之,因捶手可得也。 
桑 柴 火 
抱朴子谓“一切药,不得桑煎不服。桑能助药力,除风寒痹诸痛。”李时珍谓“凡一切 
补药 
诸膏,宜此火煎之。”又谓“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风寒。” 
x此虽指炙法而言,然亦可作煎药用桑柴之参考。又于木部,桑枝之下注云“煎药用x 
x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观《灵枢经》治寒痹内热,用桂酒、法以桑x 
x炭炙布巾,熨痹处。治口僻,用马膏法,以桑钩钩其口,及坐桑灰上,皆取此意也。”x 
x余家治喉蛾而兼痹症者,每介绍病家以桑柴煎药,煎络石防风营柳汤,即指明用桑柴x 
x火,虽属遵循李氏之说,然亦于实践中证明其确有裨益。x 
炭 火 
在昔煤炭未曾普通使用前,取暖、炖食,煎药,熨衣,大都皆用木炭,李时珍谓“栎炭 
火宜 炼一切金石药, 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又谓“栎炭取其力紧, 炭取其力慢。” 
总之,炭火煎药,既便于掌握火候,又不致影响药力,宜采用。至煤炭煎药及煤油炉煎 
药,则不相宜,尤其煎喉症之药,更不相宜。 
以上附录三则,均是耿鉴庭讲解,耿引循记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