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人,至于五十二天内连续行军大约七十普里的过程中,仅仅病号和掉队的就损失了九万五千人,约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三星期之后,在博罗迪诺进行会战时,法军损失达到十四万四千人(包括战斗伤亡)。又过了八天,到达莫斯科,法军损失数已经达到十九万八千人。 法军在那个时期每天的损失大致如下:在第一阶段占当初总兵力的一百五十分之一,第二阶段为当时总兵力的一百二十分之一,第三阶段则为当时总兵力的十九分之一。拿破仑渡过涅曼河到莫斯科的运动可以说是连续行军,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这次行军用了八十二天,只走了一百二十普里,并且法军在途中还正式休息了两次:一次在维尔那,大概休息十四天,还有一次在维帖布斯克,大约休息十一天,在休息期间很多掉队的士兵回到了部队。 在这十四个星期的行军期间,季节和道路不能算是最坏的,因为当时还是夏天,所走的道路多是沙土路。 可庞大的部队集中在一条道路上,给养非常缺乏,敌人虽然是退却,可是并不是逃窜,这是造成行军困难的条件。
75
473战争论(中)
关于法军退却的情况,或者更说得正确,关于法军从莫斯科向涅曼河前进的情况,我们就压根不想谈了,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追击法军的俄军从卡卢加地区出发时为十二万人,到达维尔那时就只剩下三万人了。 俄军在战斗中的伤亡有多么少,这是尽人皆知的。现在我们再从1813年布留赫尔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的战局中举出一个例子。 这个战局不是以长途行军,而是以多次往返行军闻名的。布留赫尔属下的约克军于8月16日是以约四万人开始这次战局的,10月19日到达来比锡附近时就只有一万二千人了。 根据最可靠的历史家的记载,在果尔德贝克、吕文贝克一带的最为主要战斗中和在卡次巴赫河畔、瓦尔登堡和默克恩(来比锡)会战的主要战斗中,这个军大概伤亡了一万二千人,由此可见,非战斗减员在八个星期内达一万六千人,占这个军的五分之二。因此,如果人们想要在战争中进行频繁的行军,那就必作好兵力将遭受大量损失的准备,就必须根据这一情况制定各项计划,第一就要考虑以后的兵员补充问题。
76
战争论(中)573
第十三章 舍 营
在现代军事艺术中,舍营又成为必不可少的了,因为不论是帐篷还是完备的辎重,都不能使军队完全放弃舍营。 而厂营和露营,无论改进到何种程度,总是不能成为一种常用的宿营方法,假如常用这种方法,军队迟早(这取决于气候变化的情况)要发生疾病,因而过早地消耗力量。 在远征俄国的1812年战局中,法军在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整整有六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完全没有舍营,它是少数罕见的战局之一。 但是这种可以说是狂妄的努力(当然,说这个行动的政治意图是狂妄的好像更恰当些)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妨碍军队舍营的有两种情况,即离敌人很近和运动迅速。因此,只要临近决战,军队就得放弃舍营,并且不到决战结束,确实不能再进行舍营。在最近几次战争中,也即在最近二十五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战局中,战争要素充分地发挥了它的全部威力。 凡是在战争中可能进行的活动和可能作用的力量,在这些战局中多半都进行和发挥了。 可是,这些战局的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少有达到半年的,大多只几个月就达到了目的,也就是说失败者很快就被迫停战甚至讲和了,或者是胜利者很快就用尽了力量。 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时期,更是极少谈得上有什么舍营,因为就是在已经不再有什么危险的胜利的追击中,因为
77
673战争论(中)
运动的速度较快,军队也不可能进行舍营。但是,假如战争中事件的进程由于某种原因不很激烈,并且出现了双方力量的平稳的较量,那么,舍营就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舍营这种需要对于作战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一方面,人们试图利用兵力较大的前哨或配置得较远的更为强大的前卫,来赢得更多的时间并保障更大的安全;另一方面,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当地富庶与否和农产品多寡的情况,很少从战术上来考虑地形的利弊,或者线和点的几何关系。 一个有两三万居民的商业城市,一条沿途还有很多大村庄和繁华城镇的大道,全能给大量军队的集中配置提供便利条件。 这种集中给军队提供的灵活性和活动余地是非常大的,它足够抵得上其他地点的有利条件带来的利益。关于舍营部署的形式,我们只做几点说明,由于这些问题大多属于战术范围。军队的舍营分两种:一种是作为部队主要的任务的舍营,另一种是作为次要任务的舍营。 假如在战局过程中部队仅仅是根据战术和战略上的要求配置,而且规定军队在配置地点附近进行舍营休息(尤其是骑兵常有这种情况)
,那么,舍营就是次要任务,是用来代替野营的。 因而,军队在能够保证及时到达配置地点的范围内进行舍营。 如果部队舍营只是为了休息,舍营就是主要任务,别的措施(当然也包括配置地点的选择)都必须适合这个主要任务。这里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整个舍营地区的形状。 通常情况下,它应该是一个狭长的矩形,不外乎是战术上的战斗队形的扩展。 在舍营地区的前面就是集中地点,司令部在
78
战争论(中)773
它的后面。 可是,这三种规定对整个军队在敌人到来之前进行可靠的集中是有妨碍的,差不多是对立的。舍营地区越是接近正方形乃至圆形,部队就越快地在一个地点(中心点)集中。 集中地点越往后移,敌人到达这个地点就越迟,集中能用的时间就越多。 集中地点设在营地的后面是决不会有危险的。 司令部越向前移,就能越早地获得情报,司令官就越能更好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上面讲的三种规定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也还是多多少少值得考虑的。有人主张通过扩大舍营地的宽度来掩护可能被敌人征发物资的地区。 但,这个主张既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很重要的。 对整个军队的外翼这个主张来说,还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各部队大部分在集中地点周围舍营,那么对两个部队之间的中间地带来说,这个主张就不正确了,敌军是不敢侵入这个中间地带的。 这个主张之所以不很重要,是因为要防止敌人在我们附近地区征求物资,有比这种把军队分开配置更为简单的办法。把集中地点设置在舍营地前面是掩护舍营地的目的。 这与下述理由有密切关系:第一、假如把集中地点设置在后面,那么当部队匆忙拿起武器时,在舍营地区常常会留下一个很容易落入敌手的尾巴,即掉了队的士兵、病员、行李、储备品,等等。 第二、如果敌人用骑兵绕过前卫,或者突破了前卫,那么我们分开舍营的各个团和营就有遭到敌人袭击的危险。 假如敌人遇到的是一支配置好的部队,那么,即使这支部队很弱,最后一定被敌人打垮,它到底还可以阻挡一阵,从而赢得一些时间。
79
873战争论(中)
至于司令部的位置,人们早已经认为,越安全越好。根据上述种种考察,我们认为,舍营地区的形状最好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或接近圆形的椭圆形,集中地点设置在中央,兵力很大时,司令部设在第一线。我们在《一般配置》一章中谈到的关于掩护侧翼的一些问题,也是适用的舍营。 因此,派往左右两侧的部队,即使目的在于和主力共同进行战斗,也应当在主力的同一条线上各有自己的集中地点。如果我们考虑到,地形的性质是通过有利的地形来决定军队的配置地点,还有是通过城镇和村庄的分布情况决定着舍营的位置,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在决定舍营位置和配置地点方面,几何形态是少起决定性作用的。 可这种几何形态也和所有的一般法则一样,对一般情况或多或少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它也应当予以注意。至于什么是舍营地的有利位置的问题,我们可以指出,必须军队选择一个有掩护作用的地段,以便在它的后面进行舍营,并且派出许多小部队监视敌人;或在要塞后面进行舍营,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不可能摸清要塞守备部队的兵力,必定会更加谨慎小心。我们将在专门的一章中论述至于筑垒的冬营问题。行军部队的舍营不同于驻军部队的舍营,为了避免多走路,行军部队很少在远离道路上进行舍营,它是沿着行军道路进行舍营的。舍营地的距离不超过一日行程的最低标准,那么舍营对快速集中是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在敌前(用术语说)
,也就是在双方前卫之间的距离不大
80
战争论(中)973
的情形下,前卫和前哨的兵力和位置应当根据舍营地区的大小和部队集中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 如果前卫和前哨的兵力和位置是根据敌情和其他情况决定的,舍营地的大小相反应根据前方警戒的抵抗能获得多少时间来决定。至于应该怎样看待先遣部队的抵抗,我们在本篇的第三章中谈过了。 从先遣部队的抵抗时间中,必须扣除掉传达命令和部队准备出发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才是向集中地点行军可能使用的时间。最后,为了在这里把我们的观点总结成为符合一般情况的结论,我们想指出,如果舍营地的半径相当于前卫的派出距离,而且集中地点大体位于舍营地的中央,那么,在前卫抵抗敌人所赢得的时间中,可能用来传达命令以及部队准备出发的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用的,甚至不用烟火信号、炮声信号等命令传达,只用递骑传令(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非常可靠的)也是如此。因此,当前卫的派出距离为三普里时,大概有三十平方普里的地区可供舍营。 在中等人口密度的地区,大致有一万户人家在这样大的面积上,军队如果有五万人,除去前卫,每户人家大约要容纳四人,因而是很舒适的。 军队的人数假如多一倍,每户也只不过容纳九人,这样的舍营也不能算是非常拥挤的。 如果前卫的派出距离不能超过一普里,那么舍营地的面积就只有四平方普里,这是因为,尽管前卫获得的时间不会随着前卫派出距离的缩短而按相同的比例减少(前卫的派出距离为一普里时,可以指望赢得六小时的时间)
,在同敌人相距这样近的情况下,却必须加强戒备。在这个面积内,
81
083战争论(中)
五万人的军队只有居民很稠密时,才能勉强找到舍营的地方。从这里能看出,可供一万至二万军队在一起舍营的大城镇或者比较大的城镇起着怎么样的决定性作用。根据这个结论我们能说,倘若我们距离敌人并不太近,而且派遣有适当的前卫,那么,即使面对集中的敌人也仍然可以舍营。1762年初腓特烈大帝在布勒斯劳,1812年拿破仑在维帖布斯克都曾这样做过。 即使由于我们距离集中的敌人十分远,而且已经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因而不用担心军队集中时的安全,我们也决不能忘记:一支军队仓卒集合时是作不了别的事情的,它没有立刻利用当时情况的能力,因此大部分作战能力得不到发挥。 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军队才能完全进行舍营:(1)敌人也正在舍营;(2)根据部队的情况绝对会出现有舍营的必要;(3)部队当前的任务仅在于防守坚固的阵地,只要求部队能够及时在阵地集中。关于舍营的军队的集中问题,1815年战局提供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例子。 齐滕将军率领三万人担任布留赫尔军团的前卫,并且配置在沙勒尔瓦附近,离军团预定的集中地点桑布勒弗只有二普里。 这个军团最远的舍营地离开桑布勒弗大约有八普里,也就是说,舍营地的一端越过了锡内,另一端直到列日。 虽然这样,越过锡内舍营的部队在林尼会战开始前数小时已到达集中地点,而在列日附近舍营的部队(标洛军)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情况和通信联络不当,也会及时到达的。
82
战争论(中)183
普鲁士军队这样舍营,对军队的安全无疑是考虑得不充分的。 但是,必须说明,普鲁士军队这样舍营时,法国军队已经在广大地区上舍营了,因而普鲁士军队的错误只在于,当他们接到情报,知道法军开始运动和拿破仑到达军中时,没有马上变化原来的配置。但是,普鲁士军队在敌军开始攻击前有可能在桑布勒弗集中这件事情,毕竟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布留赫尔在14日夜间,也就是说在齐滕将军真正受到敌人攻击之前十二小时,就接到了敌人前进的情报,已开始集中他的部队。 但是,当齐滕将军于15日上午9时已同敌人激战时,在锡内的提尔曼将军才接到向纳缪尔开进的命令。 提尔曼只得先以师为单位集中自己的军队,然后行军六普里半到达桑布勒弗,这一切是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的。 如果标洛将军能接到命令,就也可能在同一时刻到达。拿破仑并没有在16日下午2时以前对林尼发起攻击。他非常担心一方面要应付威灵顿,另一方面要对付布留赫尔,那么换句话说,使他兵力不足行动缓慢了。 可见,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甚至最果断的统帅也难免进行谨慎地试探,因而会行动迟缓的。这里研究的问题明显有一部分属于战术范围而不属于战略范围,可是,为了避免论述不清楚,我们宁愿超出范围多讲一些。
83
283战争论(中)
第十四章 补 给
在现代战争中,给养的重要性比过去大很多,其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现代的军队一般比中世纪甚至比古代的军队庞大得多。 虽然从前偶然有一些国家的军队在人数方面等于或者远远超过现代的军队,但那是非常少见的、暂时的现象,与之相反,在现代的战史中,即自路易十四以来,各国的军队却始终是十分庞大的。 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并且是我们时代所特有的,这就是现代战争的内部联系更为密切,作战的军队必须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 在古代,大多数战争是由一些单个的、没有联系的军事行动构成的,各次军事行动之间全都有间歇,在这些间歇中,或者战争其实已经完全中止,只在政治上还可能说存在战争,或者双方军队往往相隔很远,各自从事自己的事情,可以不必考虑对方。现代战争,也就是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战争,因为各国政府的欲望强烈,已变得更有规则、更有联系了。 战争的目的高于一切,因此要求在给养方面有一些能处处满足它的需要的制度。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战争虽然有时也曾经接近于完全中止双方处于长期休战的状态,即定期地进行冬营,可是冬营总是从属于战争目标的。 当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获得部队的给养,而是因为季节不好。 随着夏季的到来照例要结束冬营,因此,至少在优良的季节中,需要采取
84
战争论(中)383
不中断的军事行动。这方面,也象其他方面一样,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从一种行动方式向另一种行动方式过渡,总是逐渐实现的。在反对路易十四的战斗中,联军为了便于取得给养,曾常常把部队派到遥远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