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45章

647-万病回春-第45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以归茸汤益之。 
x归茸汤x 
鹿茸(酥炙,一两) 当归(五钱) 锉,酒煎服。 
凡痘属虚寒,八九日色光、白如水泡,顶陷根白、痒塌寒战等症。 
x回阳酒x 
鹿茸(酥炙焙) 大附子(面包煨去脐皮) 嫩黄 当归(酒洗。) 
上锉,好酒煎服。兼有痰嗽,加牛胆南星。 
灰陷黑陷,呕吐白沫为表虚,用木香散。 
呕甚,用木香散加白豆蔻。此正治也。若未曾解毒,另有法。 
寒战切牙、痒塌泄泻为里虚,用异功散。泄泻甚,用异功散加肉豆蔻。 
干呕属胃虚里热,用异功散。 
x木香散x 
木香(磨) 前胡 黄 白茯苓(去皮) 白术 浓朴(姜汁炒) 诃子(煨,取肉) 
陈皮(各一钱) 肉桂(八分) 人参 丁香(雄者五粒。) 
上锉一剂,水一钟,煎八分。温服。 
x异功散x 
当归 川芎 人参(减半) 黄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诃子(煨,取肉)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 半夏(姜汁炒。各一钱) 浓朴(姜汁炒) 肉桂(各八分) 小丁香(七枚) 
上锉一剂,水一钟,煎至八分,温服。 
浆行而作痒,此内热而外为风寒所束。用荆芥穗纸裹紧搓糊,粘指头,令不散,灯上烧过,却于桌上吹 
去灰,快放手,指定痒痘头用荆芥穗火点痒处一下即放退。患者自以为妙,每痒痘悉点之立止。 
行浆行足而发疔,认定是黑疔痘,或黑而硬,或有红丝,或为大紫泡,未曾解毒者,仍以神功散加雄黄、 
黄芩、黄连、大黄煎服。却用点法∶雄黄一钱,研胭脂,重浸水合浓,调雄黄末,点疔痘顶上,立时即出 
红活,亦神法也。盖雄黄能拔毒,胭脂能活血水。 
浆足宜∶ 
此时有咳逆,胃气上越欲绝也。以真黄土,鼻边闻之,立止。 
九日而寒者异功散,甚者宜。九日寒战,大附子半个面裹煨热七钱、干姜炒黑五钱、白术五钱、人 
参三钱,水煎温服。 
此时浆满,或为寒所薄,一时痘俱紫黑,即如紫葡萄样,不必惊恐,急以肉桂磨汤服之,立见如旧。 
回水宜∶ 
九日十日,回水之时,元气熏蒸,真阳运化,其水自然消燥,此循环之妙理也。其有未曾解毒,至此 
时水不能化,反归于胃,与所伏之毒伏于阳明,则脾胃受戕,宜以定中汤治之。 
x定中汤x 用真黄土,能镇安胃气,收敛中土,取真正黄色不杂者,用一块在碗内百沸汤泡,即以碗 
盖,少倾出用。如冷倾入盏内,外以热水顿热,用两酒盏和药∶朱砂研细五分,能镇心胞络,使小肠不奔 
也;雄黄研细一钱,能解毒,使胃气宁也。二味同和匀,以黄土汤少加砂糖温服,二服立效。烦躁、闷乱、 
发渴,定中汤加片脑半分,牛蒡子汤二盏和服。 
有寒战切牙等症,宜用附子理中汤。 
有擦破周身不能回水,急以新瓦椿作粉,掺在破处,立收。此妙法也。 
收靥宜∶ 
若解毒不尽,或未经解毒,到当靥而不靥,发热蒸蒸者,用甘露回天饮∶砂糖半酒盏,百沸汤调一大碗, 
温服,立时退热,痘即靥。万发万中,回天之力也。 
若痘靥时湿靥,乃外溃之痘淋漓粘沾者,宜以甄陶散敷之∶新瓦不拘多少,为细末,筛过,绢袋包,扑 
患处。若干痂堆不落,内又窨脓,即以瓦粉用鸭蛋清调敷,立收而落 
痂矣。 
当靥时腹痛不靥,其痛着在中脘,乃热毒凝滞、瘀血作痛也。 
x手捻散x 
牛蒡子 白芍 桃仁 大黄(各一钱) 红花(八分) 桂枝(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一服立愈。 
若将靥时,其痘一时尽黑,非靥也,乃火极攻里,即凶矣。 
结痂宜∶ 
外溃不结痂者,甄陶散敷之。结痂而误犯风寒,恶寒发热者,以补中益气汤主之。 
x补中益气汤x 
当归 黄 (各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八分) 柴胡 升麻 干葛(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 
结痂后虚烦者,宜加味保元汤。 
x加味保元汤x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半) 知母(一钱半) 栀子(炒,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结痂后有余热者,以前药加牛蒡子(一钱半)、白附子(一钱)。 
还元宜∶ 
痂落,血气尚虚无力者,宜调理,八物汤主之,或十全大补汤。 
还元痂落,有余毒,觉其聚于脏腑,时复作热,腹内疼痛,宜牛蒡子饮主之。 
x牛蒡子饮x 
牛蒡子 前胡 黄连 黄芩 连翘 白附子 玄参 赤芍(各一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x五福化毒丹x 治痘疹后余毒,神效。(方见前诸热。) 
x祖传经验秘方x 凡痘后,不问痈毒发于何经,初起红肿时用。 
黑、绿、赤三豆,以酸醋浸,研浆,时时以鹅翎刷之,随手退去,效。 
〔补遗秘方〕 
治小儿痘疹不起发。用李树上津胶,每用些须熬水,饮之即起。 
x复生丸x 治小儿痘疹不起发,紫黑陷伏,并痘疹初作,已发未发,服之,其毒即解,五日以前可 
服,其效如神。(大梁钟云山传。) 
当归 白芍 西芎 升麻 葛根 甘草(各五钱) 嫩紫草茸(一两) 辰砂(一两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冰、雪、雨三水送下。如无,河水亦可;或糯米汤入酒一 
匙送下亦可。 
x桃红痘疔方x 
雄黄(一钱) 紫草(三钱) 
上为细末,胭脂汁调,将银簪挑破黑疔,将药点入内即效。 
x发痘方x 
穿山甲(用钱铺炒焦黄色)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六七岁者,热酒调下三分,不可多用,盖被片时,通身汗出。 
x牛黄散x 治痘黑陷,虚弱而不起发。 
朱砂(一分) 牛黄(三厘) 
上为细末,蜂蜜打湿胭脂汁,取蜜调药,用银簪刺黑陷上为之三次,一日涂一次,去黑。 

卷之七
麻疹
属性:麻疹,乃六腑肠胃之热蒸于肺,外感内伤并发。与痘疹表似同里实异。初热三日,出胀共三日, 
出而又没,没而又出,一周时许。重者,遍身绷胀,眼亦封闭。有赤白微黄不同,仍要红活,最嫌 
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攒缠者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与大科瘾疹相似,又与发斑相似, 
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状。麻即如麻,遍身无空,但疏密不同耳,仍有夹斑、夹丹、夹疮同出者。 
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头眩,宜升麻葛根汤加紫苏、葱白以解肌。 
切忌大汗。斑不红者亦宜。乃麻痘初起之神方。潮热甚,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调辰砂、六一散;咳嗽 
加麻黄、杏仁、麦冬、石膏;咳甚,另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宜四苓散;便血合犀角地黄汤; 
吐、衄血加炒山栀;不便赤加木通;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初起全类伤寒,但面赤、中指冷为异耳。 
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便闭者,前胡枳壳汤加赤茯苓、大黄、甘草、五味,水煎服; 
便闭三四日者,小承气汤、防风通圣散;谵语尿闭者,导赤散;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谚语如 
狂者,解毒汤调辰砂六一散;大便血、小便亦见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 
栀、童便;泄泻,解毒汤合四苓散;喘兼泄泻溺涩者,柴苓汤;烦渴、吐、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汤; 
热盛干呕,解毒汤;伤食呕吐,四君子汤;夏月因暑作呕, 
四苓散加人参。忌用豆蔻、木香、姜、桂热药。 
麻症初起,已出已没及一切杂症,与痘毒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麻喜清凉、痘爱温暖,不易常 
道,虚则补,实则泻,医家活法。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汤,气虚用四君子汤,天寒伤冷则温中、理 
中之药,一时之权变用也。 
麻症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丧志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 
虽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症选用。仍忌鱼腥葱蒜之物。 
x升麻葛根汤x(方见痘疮。) 
x辰砂六一散x(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x凉膈散x(方见火证。) 
x四苓散x(即五苓散,方见中暑。) 
x犀角地黄汤x(方见吐血。) 
x小柴胡汤x(方见伤寒。) 
x解毒汤x(方见伤寒。) 
x白虎汤x(方见伤寒。) 
x小承气汤x(即大黄、枳实,浓朴、水煎服。) 
x防风通圣散x(方见中风。) 
x导赤散x(即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七个,水煎服。) 
x柴苓汤x(即小柴胡汤合五苓。) 
x四君子汤x(方见补益。) 
x四物汤x(方见补益。) 
x理中汤x(方见中寒。) 
x清毒饮x(牛蒡子、防风、荆芥、甘草,水煎服。) 

卷之八
痈疽
属性:脉∶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 
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 
代见,必死无疑。 
疮疡之症,当察经之传受,病之表里,人之虚实而攻补之。假如肿痛热渴、大便闭结者,邪在内 
也,疏通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血气虚甚也,峻补 
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疑其未溃,而概用败毒, 
复损脾胃,不唯肿者,不能成脓而溃者,亦难收敛,七恶之症蜂起,多致不救。经云∶诸痛痒疮疡, 
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闭作渴、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 
寒之剂,以泻热毒。若脉微皮寒、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 
之时,必用大辛温之剂,以助阳气。经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症。 
痈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即复者,有脓。 
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甚 
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 
痈者,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疽者,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 
凡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若已溃破,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敢用也。 
肿疡者,痈疽未见脓而肿也。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散毒表散为主。设欲行大黄者,宜审其虚寒之原。 
痈疽初起之时宜 
x灸法x 治痈疽发背初生,累试累效。凡人初觉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 
上,立视,候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疽头处。取大蒜切成片,如三个铜钱浓,安在头上,用火艾壮灸之三壮, 
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方发一二日者,十灸十 
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用大蒜捣 
成膏作饼子,铺疮头上,聚艾烧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发赤肿,内有一粒,黄如粟米者,即用独蒜切 
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脓自溃也。 
x竹筒吸毒方x 诸般恶疮并治。 
用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刮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应毒疮初发时用∶ 
白蒺藜 苍术 乌 皮 白浓朴(各五钱重) 
上四味锉片,用水一碗,同煎竹筒,煎煮以药将干为度。 
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疮上,顷之,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药分两再煮,候前竹筒冷, 
以手拔去,再换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愈。 
x荆芥败毒散x 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症,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似伤寒,一二日至四五 
日者,一二剂散其毒。轻者,内自消散。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薄荷 连翘 桔梗 枳壳 川芎 茯苓 金银花 甘草 大便 
不通加大黄、芒硝,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上锉,生姜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x千金漏芦汤x 治一切恶疮肿毒、丹瘤瘰疡、疔肿鱼睛、五发瘭疽。初起一二日,便如伤寒,头痛 
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大便闭结、小便赤黄并治。妊妇 
勿用。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枳实(麸炒) 升麻 芍药 甘草(炙) 大黄 芒硝 连翘。 
上锉作剂,水煎服。 
x追风通气散x 治痈疽发背、脑疽流注、肿毒、救坏病、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之后。 
此药顺气匀血,扶植胃本,不伤元气,涤荡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症,兼治打破伤折、疝气血疝香港脚、诸气 
痞塞、块痛腰痛,一切痰饮为患。 
当归 何首乌(不犯铁器) 木通(去皮节) 赤芍 白芷 乌药 小茴香 枳壳(麸炒) 甘草 
上锉剂,酒、水各煎。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一、痈疽初萌,必气血凝滞所成,为日既久,则血积于所,滞而后盛作,故病患气血盛者减当归,多则 
生血,发于他所再结痈毒,生生不绝矣。 
一、痈疽发背在上者,去木通,恐导虚下元,为上盛下虚之病,难于用药。 
一、痈疽生痰有二∶一胃寒生痰,加半夏健脾化痰;二乃郁而成风痰,加桔梗、生姜。 
一、流注,可加独活。流注者,气血凝滞,故气滞则血留而凝。加独活者,可以动一身血脉,血脉既动, 
岂复有流注乎?(一方以醋湿纸贴痛处,以炒盐熨之即消。) 
一、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遗毒于四肢经络,涩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热,则里有寒 
而未尽散,加升麻、苏叶;热不退、加干葛;头痛加川芎、姜、葱;无汗用酒、水各半煎,大能行血生气故也。 
一、发背既久不愈,乃前医用凉药过也。凉药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既受伤,饮食必减, 
颜色痿瘁,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一受冰,则气不旺,肌肉糜烂。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本方去木通, 
少用当归,加浓朴、陈皮;盛则加白豆蔻。 
一、凡病痈疽之人,有泄泻者,不可便服此药。宜先服蜡矾丸止泻,后用此。 
一、肠肚内痈,宜十宣散与此方相间服之,并宜加忍冬藤。 
一、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连须葱煎服,出汗即穿。 
一、伤折在头上去木通,加川芎、陈皮。 
一、经年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 
一香港脚加木瓜、槟榔、穿山甲、水煎。 
一痰饮为患,或喘或咳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疼、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 
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有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或有薄血、或清水、或乳汁; 
又有坏肉如破絮;或又如瘰 在皮肉之间如鸡卵,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 肉突出, 
唯觉咽喉痰实结塞,作寒作热加南星、半夏。 
x神功散x 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并瘰 等症,已成未成患者神效。 
川乌(泡去皮尖) 川黄柏(炙去粗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唾调成膏。如唾少,漱口水亦可,发背痈疽等疮才起者,敷患处留顶。候药干, 
用淘米水时常润湿。每日药敷一次。如疮已成重患将溃烂者,先将槐枝、艾叶煎汤顿温,将疮洗 
净,用绢帛展去脓血,以香油润患处,用绵纸仍照患处剪成圆钱留顶粘贴,后用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