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如何阅读一本书 ·txt >

第19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 ·txt-第19章

小说: 如何阅读一本书 ·txt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已经提过的这四个问题,总结了身为读者应尽的义务。前三个,与人类语言的沟通天性有关。如果沟通并不复杂,就用不着做出大纲来。如果语言是完美的沟通媒介,而不是有点不透明,就用不着诠释彼此的想法了。如果错误与无知不会局限真实或知识,我们也根本用不着批评T。第四个间题区别T讯息(information)与理解( understanding)之间的差异。如果你阅读的读物是以传递讯息为主,你就要自己更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启发性来。即使你被自己阅读的东西所启发了,你也还要继续往前探索其中的意义。

  在进入本书的第三篇之前,或许我们该再强调一次,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阅读许多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个好读者,也就能达到你应该达到的阅读层次。

  当我们说某人读书“读得很好”(Well…read)时,我们心中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作衡量的依据。太多时候,我们是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量,而非阅读的质。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就像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伟大的作者经常也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例子中,他们所阅读的书比我们在大学念的书还要少,但是他们读得很精。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他们有权被称作权威人士。在这种状况下,很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我们并不是企图要指引你开始写作,而是要提醒你,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当然,许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除了书籍本身之外,任何辅助阅读我们都可以称作是外在的阅读。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到目前为止,我们故意避免谈到外在的辅助阅读。我们前面所谈的阅读规则,是有关内在阅读的规则—并不包括到这本书以外的地方寻找意义。有好几个理由让我们坚持到现在,一直将焦点集中在身为读者的基本工作上—拿起一本书来研究,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努力',不用其他的帮助。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可能就错了。外在阅读可以帮上这个忙。有时候还非要借助外在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呢!

  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提出外在阅读的一个理由是:在理解与批评一本书的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阅读通常会混在一起。在诠释、批评与做大纲时,我们都难免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一定也读过其他的书。没有人是从分析阅读开始阅读第一本书的。我们可能不会充分对照其他书籍或自己生活里的经验,但是我们免不了会把某一位作者对某件事的声明与结论,拿来跟我们所知的,许多不同来源的经验作比较。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阅读一本书。

  但是要拖到现在才提出外在阅读的主要理由是:许多读者太依赖外在的辅助了,我们希望你了解这是毫无必要的。阅读一本书时,另一只手上还拿着一本字典,其实是个坏主意。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在碰到生字时也不可以查字典。同样地,一本书困扰住你时,我们也不会建议你去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整体来说,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了。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会依照以下的顺序讨论出来: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要如何运用或何时运用这些外在的辅助资料,我们无法针对特例一一说明,但我们可以作一般性的说明。根据一般的阅读常识来说,你依照内在阅读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却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全部都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的帮助了。

  ※ 相关经验的角色

  有两种形态的相关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阅读时有困难的书。在第六章,我们已经谈到一般经验与特殊经验的不同之处。一般经验适用于任何一个活着的男人跟女人。特殊经验则需要主动地寻找,只有当一个人碰到困难时才会用得上。特殊经验的最佳例子就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但也不一定需要有实验室。譬如一位人类学家的特殊经验可以是旅行到亚马逊流域,去研究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原始土著的居住形态。他因此增加了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殊经验,也是许多人不可能有的经验。如果大多数科学家探险过那个区域之后,他的经验就失去了独特性。同样的,太空人登陆月球也是非常特殊的经验,而月球并不是一般人习以为常的实验室。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知道居住在没有空气的星球上是什么滋味,而在这成为一般经验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同样的,上面有庞大地心引力的木星,在一般人心中也会继续想成一个像实验室般的地方,而且可能会一直如此。

  一般的经验并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有才叫一般。一般(mon)与全体(Universal)是有点差别的。譬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生下来就有父母的经验,因为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孤儿。然而,家庭生活却是一般人的普通经验,因为这是大多数男人跟女人在正常生活中的体验。同样的,性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经验,但是这是个共通的经验,因此我们称这个经验为一般经验。有些男人或女人从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被绝大多数的人类共享着,因此不能称作特殊经验。(这并不是说性爱经验不能在实验室中作研究,实际上也有很多人在做了。)被教导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经验,有些人从未上过学,但是这也属于一般经验。

  这两种经验主要是跟不同的书籍有关。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判断一本小说的写实性,完全要依赖一般的经验。就像所有的人一样,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看这本书是真实或不够真实。哲学家与诗人一样,也是诉诸人类的共通经验。他并没有在实验室工作,或到外面作专门的研究调查。因此你用不着外界特殊经验的辅助,就能理解一位哲学家的主要原则。他谈的是你所知道的一般经验,与你每天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世界。

  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要理解与判断一本科学作品所归纳的论点,你就必须了解科学家所作的实验报告与证明。有时候科学家在形容一个实验时栩栩如生,你读起来一点困难也没有。有时说明图表会帮助你了解这些像是奇迹般的描述。

  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一般经验及特殊经验都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掺杂着虚构与科学的部分。从一方面来说,口述历史是个故事,有情节、角色、插曲、复杂的动作、高潮、余波。这就像一般经验也适用于阅读小说跟戏剧一样。但是历史也像科学一样,至少有些历史学家自己研究的经验是相当独特的。他可能有机会阅读到一些机密文件,而一般人如果阅读这些文件是会有麻烦的。他可能作过广泛的研究,不是进人残存的古老文明地区,就是访问过偏远地区的人民生活。

  要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否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读懂一本书呢?最确定的测验方式就是我们讨论过的方式,跟测验你的理解力一样,问问你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很多次我们要学生这么做,学生们却答不出来。他们看起来是了解了某个重点,但叫他起来举例说明时,他又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显然,他们并不是真的读懂了那本书。在你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掌握一本书时,不妨这样测验一下你自己。以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的道德为例,他一再强调,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他举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你能同样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如果可以,你就大致了解了他的重点。否则你该重新回到原点,再读一次他的论点。

  ※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在后面我们会讨论到主题阅读,那是在同一个主题下,阅读很多本书。此刻,我们要谈的是阅读其他的书籍,以辅助我们阅读某一本书的好处。

  我们的建议尤其适用于所谓巨著。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但是当他绝望地感觉到自己无法理解这本书时,热忱很快便消退了。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阅读一本书。但还不只如此,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读懂自己所挑选的第一本书,用不着再读其他相关的著作。他们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公报,却没有事前先看过联邦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他们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如果你先读前一位的作品,他可能会帮助你了解后人的作品。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我们说过文章的脉络有助于诠释字义与句子,找出共识与主旨。就像一整本书的脉络是由各个部分贯穿起来一样,相关的书籍也能提供一个大型的网路脉络,以帮助你诠释你正在阅读的书。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本伟大的著作总会有很长的对话部分。伟大的作者也是伟大的读者,想要了解他们,不妨读一读他们在读的书。身为读者,他们也是在与作者对话,就像我们在跟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对话一样。只不过我们可能没写过其他的书。

  想要加人这样的谈话,我们一定要读与巨著相关的著作,而且要依照写作前后的年表来阅读。有关这些书的对话是有时间顺序的。时间顺序是最基本的,千万不要忽略了。阅读的顺序可以是从现代到过去,也可以从过去到现代。虽然从过去读到现代的作品因为顺其自然而有一定的好处,不过年代的角度也可以倒过来观察。

  顺便提醒一下,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阅读哲学书时更重要,因为哲学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在小说与戏剧中,这就比较不重要了。如果真是好作品,可以单独阅读。当然一些文评家并不想限制自己这么做。

  ※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第三种外在的辅助阅读包括导读(mentary)与摘要(abstract)。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特别聪明,也就是要尽量少用。这么说有两个理由。

  第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然,这些导读的用处很大,但却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经常有用。在大学的书店里,到处都有阅读手册(handbook)与阅读指南(manual)。高中生也常到书店买这类书。这种书就经常产生误导。这些书都号称可以帮助学生完全了解老师指定他们阅读的某本书,但是他们的诠释有时错得离谱,除此之外,他们也实际上惹怒了一些老师与教授。

  但是就这些导读的书籍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它们往往对考试过关大有助益。此外,好像是为了要与某些被惹恼的老师取得平衡,有些老师上课也会使用这些书。

  尽量少用导读的第二个原因是,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因此,你可能在书中发现一些重点,而那些导读者却没有发现到。阅读这类导读,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就算你的理解是对的。

  因此,我们要给你一些关于如何使用导读的建议。事实上,这已经很相当于外在阅读的基本规则。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相反地,外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这个规则尤其适用于一些学者或评论家的导言。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导读,必须先尽力读完一本书,然后还有些问题在干扰着你时,你才运用这些导读来解答问题。如果你先读了这些导读,可能会让你对这本书产生曲解。你会只想看那些学者或批评家提出的重点,而无法看到可能同样重要的其他论点。

  如果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附带读一些这类的导读书籍是很有趣的事。你已经读过全书,也都了解了。而那位导读者也读过这本书,甚至可能读了好几次,他对这本书有自己的理解。你接近他的作品时,基本上是与他站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然而如果你在阅读全书之前,先看了他的导读手册,你就隶属于他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这类诠释或导读手册,而不是在之前看。如果你已经看过全书,知道这些导读如果有错,是错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导读就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但是如果你完全依赖这样的书,根本没读过原书,你的麻烦就大了。

  还有另一个重点。如果你养成了依赖导读的习惯,当你找不到这类书时,你会完全不知所措。你可能可以借着导读来了解某一本作品,但一般而言,你不会是个好读者。

  这里所说的外在阅读的规则也适用于摘录或情节摘要之类的作品。他们有两种相关的用途,也只有这两种。第一,如果你已经读过一本书,这些摘要能唤醒你的记忆。理想上,在分析阅读时,你就该自己作这样的摘要。但如果你还没这样做,一份内容摘要对你来说是有帮助的。第二,在主题阅读时,摘要的用处很大,你可以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议题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摘要绝不能代替真正的阅读,但有时却能告诉你,你想不想或需不需要读这本书。

  ※ 如何运用工具书

  工具书的类型有许多种。下面是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两种:字典与百科全书。无论如何,对于其他类型的工具书,我们也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虽然这是事实,但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那就是在你能运用工具书之前,你自己已经具备了很多知识:尤其是你必须有四种基本的知识。因此,工具书对矫正无知的功能是有限的。那并不能帮助文盲,也不能代替你思考。

  要善用工具书,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你的无知就像是被光圈围绕着的黑暗。你一定要能将光线带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