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明史 >

第115章

剑桥中国史:明史-第115章

小说: 剑桥中国史: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往很少或者不去证实作者、可靠性或质量)的浪潮,很快启发了两位杰
出的爱国学者进行书目研究。谢国桢详尽的《晚明史籍考》①和朱希祖更有选
择的《明季史料题跋》至今仍然是晚明和南明资料最好的现代指南。
1949 年共产党革命在中国大陆取得胜利和国民党政府迁到台湾以后,中
国人对南明的兴趣在性质上有了明显的分歧。在台湾,从大陆逃来的人从沿
海的抵抗故事中寻找历史的类似。刚从日本人的殖民控制下解放出来的台湾
本地人,不仅发现郑成功是一个伟大的民间英雄从而加强了他们是中国少数
民族的意识,而且是抵抗大陆武力统治的一个不屈的象征。对这两部分人来
说,在对南明历史的构想中,赫然出现了东南沿海战场。伴随这种兴趣而来
的,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南明研究丛书的出版,即台湾银行经
济研究室编的《台湾文献丛刊》(1957 年—)。②
另一方面,在大陆中国,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思想影响强调“封建
的”不公平是晚明时期普遍的社会政治动乱的原因。在此之前被视为流寇的
“农民起义者”受到赞美,被认为是当时最进步的社会力量。(在这种意向
下,谢国桢编的《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对研究南明状况的学者最有帮助。)
这样,南明的历史倾向于成了晚明造反军残余部队的历史。他们打击“地主
官僚阶级”,并在满族人进入中国北部之前推翻“腐败、封建的”明朝政府
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此之后,他们以“民族斗争”为重并联合南明政权反对
“外敌”也是正确的。
但是,这个看法带来许多解释上的困难。可以说,在对 20 世纪到目前为
止用中文出版的唯一的一本南明简史——谢国桢的《南明史略》的批评和对
史可法评价的长期争论中,③各种“矛盾”最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在文化革命
和本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所谓“四人帮”时期,争论变得特别激烈。由
于在对南明的看法上遇到这么多解释上的难题,到 1980 年,大陆中国的学者
转向计划和准备出版新的原文和文献证据,以供对 17 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更
为渐进的、在概念上是尝试性的探讨。






① 见苏均炜:《大学士严嵩新论》'475',载《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1982 年),第 822—862
页。
② 见《明代的军屯》'558'(北京,1965 年)。
③ 见《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82'(上海,1957 年)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81'(北京,1961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