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树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佛世祖,
以自之语种,
善示三界道。”
又,如《无垢光疏》中所云,三藏一般以摩揭陀语、信度语及梵语说出,也有用钵罗讫哩多密语(藏文)'20'及山居者等的土语说出者。
注释:
'1'三学:即戒学、定学、慧学。
'2'三法印:指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为印证佛语的三种标帜。
'3'安立(藏文):可作论述或分类解。
'4'大仙:佛的别号,亦作“大觉仙”。
'5'对法七论:指说一切有部的七种根本论著发智论和足论。其中《发智论》为总身,六足论为支为足,有《品类论》、《识身论》、《法蕴论》、《施设论》、《集异门论》和《界身论》。
'6'处:指心及心所诸识新生增长之处或门。
'7'萨罗诃:龙树之师,出身婆罗门,为古印度最初发扬密教者。
'8'七部量论:法称对陈那《集量论》的七部注释,即《释量论》、《定量论》、《理谪论》、《因谪论》、《关系论》、《悟他论》和《诤理论》。
'9'释义:训释字义,阐明字面含义。
'10'现前:指对于涅槃现前的诸谛实义。
'11'反复:指明析每一法是否有色而反复开示。
'12'胜伏:指制伏论敌。
'13'通:指通达经义。
'14'堕:指五种堕罪,即律经所说比丘、比丘尼的五类犯戒罪目。
'15'生:指发生犯堕的原因。
'16'补特:指依何制戒补特伽罗。
'17'所制:指所制学处本体。
'18'学处名:指学处名目。
'19'抉择:指选择犯堕罪和未犯堕罪。
'20'钵罗讫哩多密语:指密咒本身之语。
第二总目
详说法王持教及学派等的形成情况
关于佛教住于何地及彼地法王持教和学派等的形成情况,分四甲目,即甲初,印度佛教史;甲二,藏地佛教史;甲三,汉地佛教史;甲四,蒙古地区佛教史
甲初 印度佛教史
此复分三,即乙初,印度法王简述;乙二,诸法王以及彼等在世时有何得悬记贤哲出世弘法;乙三,印度佛教学派形成情况。
乙初 印度法王简述
从总体言,印度国王有按血统世袭、委任、突然袭位等三种情况,其中后两种国王将在后文中间或述及,此外主要言说第一种(按血统世袭的)国王。这一情况中,众戴王'1'后裔悉达多王子以前的情况前文已述。悉达多王子时期,称为“四王”的是:摩揭陀国大莲华王'2'(住王舍城)之子频婆娑罗王'3',其后裔有阿阇世王(藏文即未生怨);?萨罗国梵灵王(藏文)(住舍卫城)之子波斯匿王'4',其子为增长兰琉璃王(藏文);?尝弥国百军王(藏文),其子为优陀夷(藏文)(住能现城)邬阇衍那国(藏文)无边轮围王(藏文),其子为迦旃延那王'5'。当时,在其他地方有胜云国'6'的法王仙道王(藏文),乌仗那'7'的因陀罗菩提王(藏文)和香拔拉国的日光王父子等。这些王均做佛教施主,曾广事供养。这些王在世时,佛祖及其徒众弘法益众事业前文已述,在此不赘。兹言佛示寂后后世王统如下:
《青史》中云:“在印度做佛教施主的无忧王(藏文即阿育王)如前所述颇负盛名,其它逐一传承的印度王统,谁也未曾看见还有那些”。虽如是说,但印度中部、东南部等地域广大,非像藏地,一块小地区,由一小头人掌管,印度不仅中部,在东部和南部,亦见有部分王统记载,显然那里必有王统。关于中印度的王统,多罗那地(藏文)的《印度佛教史·如意珠》中云:
“善见王子嗣,
妙臂与妙弓,
摩诃因陀罗,
其子遮摩沙,
相传有四王。
无忧王之嗣,
离忧'8'与勇军
难陀,大莲华
亦传有四王。
旃陀罗王'9'嗣,
诃梨与阿迦'10'
阇耶及尼摩,
波尼、梵娑等,
此上六王名,
后添旃陀罗,
此后诸王是,
旃陀罗崛多,
频头莎罗王,
室利、旃陀罗,
达摩、迦罗摩
支迦、毗迦摩,
迦摩及斯陀,
婆罗、毗摩罗,
?毗、罗梨多,
上述诸王名,
前加旃陀罗;
其内若不计,
频头莎罗王,
共有十九王,
名具旃陀罗。
此后自在月,
佛月及法月,
业月与离集,
欲月、污垢月,
通称‘七月王’;
其上加月密,
方解、游戏月,
共称‘十月王’
波罗王世系,
瞿波罗、提婆,
罗娑与达摩,
婆那及摩醯,
摩诃、斯哩吒'11',
吠耶与尼耶,
其后庵摩罗,
诃悉提、罗摩,
其子名药叉,
均添波罗名,
波罗十四王。
国王火授王,
迦腻色迦王,
罗叉湿婆王,
旃檀波罗王,
室利曷舍王,
尼萨伽尸罗,
后有商羯罗,
瞿荼伐陀那,
迦腻迦、突厥(葛洛),
鞑靼众敬王'12';
觉方与深方,
另有遮罗王,
遮罗悉耻罗,
毗瑟纽罗阇,
僧诃与跋舍,
般遮摩僧诃,
抵多散那王,
钵罗抵多王,
摩诃斯耶尼,
释迦大力等,
是为零星王。
摩苏罗乞多,
遮那迦、地护,
能忍及能护,
诸王零星出,
波罗王间隙。
罗婆及迦娑,
摩尼多、罗提'13'
为斯那四王。
南方所出王,
建志等国中,
白色与丽月,
娑罗童、大权,
作军与悦意,
受月及妙法,
月军、商羯罗,
狮、虎与补陀,
佛陀沙遮王,
六面、海、遍制,
上胜及首领,
大自在、天王,
毗湿婆、孺子,
极{}等等王。”
如上所总结,曾广做佛事的法王,有善见王的后裔四王,无忧王的后裔四王,{}陀罗王共九位、或七位、或十位,波罗王十四位,斯那王八位'14',另有各零星单出之王。关于这些王的历史,下面将要叙述。
乙二 诸法王以及彼等在世时有何得
记贤哲出世弘法
此又分三,即丙初,部分贤哲和檀越被授记情形;丙二,诸贤哲、檀越弘法业绩;丙三,简述八十四位大成就者获得悉地情况。
丙初 部分贤哲和檀越被授记的情形
《律杂事》中载有佛授记七付法藏师的情况,并说佛曾云“我入灭后百年,将有名曰中(藏文)者持教。”《大悲妙法白莲经》中载众弟子请问佛入灭后由谁持教时佛曾言:“阿难及比丘迦叶,汝二人将持我正法四十余年。在磨吐罗那惹堡当俄且城芦草精舍,将有名‘括地’(藏文)的比丘出世,彼地还将有比丘难陀迦(藏文)出世;在邬尸梨山(藏文)意马兰草山,将出比丘四万四千;在加乃城兰精舍将有马密(藏文)出世,此城之鸡{}精舍将有比丘郁多罗(藏文)出世;在彦拉地方集庆五年时将出阿罗汉一万三千;在金升城'15',将有比丘鸠舍罗(藏文)和{}多林(藏文)二师出世;在尼吉城将有比丘大精进(藏文)出世;在北部地域的持香地方,将有饮光(藏文)出世。以上诸比丘,皆具幻术,本事高强,权高名著,无畏多闻,勤于戒律,善持经论,开示正法,纯正赞颂,彼等将弘广吾教。在北部地域的置石城,将有长者有辫(藏文)出世,彼将供奉吾身及声闻,于未来贤劫庄严刹土将成遍现佛。与北部具广宫,将出众多信佛的婆罗门和在家居士,死后将往生兜率;出家人因不能依法行止而堕邪道;彼地将出居士法增(藏文),具大幻术。在北部地方,将出大乘比丘能生(藏文),彼将因修复梵塔、庄严以金宝,而往生西方净土。在边陲林木之地,与寂静王宫,将有国王火授(藏文),供养灵塔、声闻,于彼处聚会阿罗汉三千余众。在北部地域的阿魏城,将广供佛牙,出众多具戒比丘,均以三乘灭度。彼等将弘广吾教,故汝等不必悲苦。”
《入楞伽经》中云:
“南方拜陀地,
比丘大具祥,
其名呼为‘龙’,
坏有亦坏无,
我乘世间中,
善说无上乘,
修持极喜地,
往生极乐国。”
《文殊师利根本续》中所云:
“善逝吾灭度,
四百年之后,
比丘龙出世,
信持饶益教,
证得极喜地,
享寿六百岁,
能触大孔雀,
修成大圣人,
论典种种著,
内容具实义,
彼届失寿时,
将生极乐国,
彼终成正觉,
证得五决定。”
此系授记龙树。
“比丘无著者,
普通论典义,
经藏了义义,
种种善分析,
开示世间明,
将为大论师,
彼通诸明处,
称为天界使,
彼之密法力,
能生贤善心,
为使教永住,
善摄经实义,
享寿百五十,
寿终赴天趣,
转游轮回道,
恒常后尝乐,
此圣最终时,
证得圣菩提。”
此系授记无著。
在此处,有“吾般涅{}后,时过九百载”句。此句在续中虽无,但在印度{}梨圆明(藏文)的释论中写有此语。其下有:
“自此后世中,
比丘阿罗汉,
通晓密咒义,
知因如多闻,
善诵施碍咒,
成就如意瓶。”
以上诸语授记罗汉比丘及其如意瓶类。其下是:
“比丘多闻者,
斯时将出世,
名亦称摩科(藏文),
吾作如下赞:
依彼妙功德,
如是将述说,
遍思具敬信,
虔信诸佛教,
难修密善成,
如同妙音尊,
具德亦具戒,
多闻善说法,
……
将证佛菩提。”
以上诸语言摩底支多罗(藏文)。其下云
“佛语在世间,
时世坏时,
王行出家人,
将生无怀疑
诸如摩科者
遍称花朵师;
亦有文盲童,
初终喜佛法,
还遍称龙召(藏文),
真名宝生处;
童子名(藏文)者,
名(藏文)能思法,
名(藏文)大圣人,
爱执圣佛教,
具德众敬重;
开示处字(藏文),
国王名觉方,
善言佛陀教,
持律名(藏文)者,
出离婆罗门,
住居尼吉城,
寿享八十整;
初字(藏文)比丘,
降生南方地,
有慧受六十,
驻锡迦尸城;
名具(藏文)圣僧(法称),
南方传盛名,
论败外道师,
勤律并修密;
另有胜生圣,
住居僧伽罗;
非圣具圣名(圣天)
住居锡兰岛,
战胜论敌众,
咒斥外道师,
怖畏末法时,
彼师将降生;
名首(藏文)者,
持戒善说法;
名首(藏文)(罗{}罗)、(藏文)者,
胜生二比丘,
弘扬圣佛教,
降生必无疑;
黑色国王地,
名首(藏文)僧生,
驻锡遍喜塔,
于彼林泽地,
遍察佛身像,
造舟并架桥,
此行无怀疑,
自{}赴天界;
字母(藏文)和(藏文),
置于名首者,
另有(藏文)和(藏文),
亦为名首者,
更有名(藏文)者,
善示善和乐,
信佛广布施,
厌离他派教;
青商与青医,
为二大檀越,
名(藏文)出家人,
此外(藏文)和(藏文),
名首(藏文)字者,
善造佛身像;
具慧(藏文)名者,
持律信仰笃,
言说种种戒,
其寿量无边;
戒行广传扬,
。。。。。。
胜名当应知;
具法诸上师,
兹作如下说,
精勤咒与续,
王道善守持,
彼时诸善人,
世间遍降生;
名(藏文)婆罗门,
富有通{}陀,
彼为辩论故,
足行一切地,
直至三海边,
喜与外道辩,
为此言必称,
饶益诸有情,
童子全成诵,
亦诵六字明,
对彼无量轨,
亦明有何利,
{}耶、须{}耶,
具称和贤善,
具种与具法,
精进、遍入贤,
摩度、摩度贤,
如成乃离善,
罗伽婆、戌陀,
迦尸城生地,
对彼童子诵,
一切亦将生,
彼等皆贤善,
具慧系多闻,”
“其下盛传有,
名首(藏文)梵志,
具法具善圣,
说谛服权贵。”
“其下盛传有,
梵志法义思,
其后(藏文)名者,
将生摩罗地。”
“其下盛传有,
南方婆罗门,
名首(藏文)字者,
信佛为主业,
住居遍喜塔,
可意佛祖像,
地抵二海边,
一切皆庄严(有人云指世亲和陈那,实非)。
“其下盛传有,
梵志具大宝,
名首为(藏文)字,
南方善依止,
诵咒大圣仙,
专注于菩提;
中土之佛教,
梵志满慈贤,
持律戒行高,
住居磨吐罗;
名(藏文)宝眼者,
诸王皆赞供,
彼等诸梵志,
供养圣佛教。”
“东方大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