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6章

如意宝树史-第6章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丙初    前弘期佛教
  《律事本》中说:“在那雪域地,当穿有扣靴”。又,在《文殊根本续》(藏文)中说,授记藏地诸法王的主要要是在藏地弘扬佛教,有人也说《无垢光天女请问经》中只授记了称作“0面人”的藏人,《巴协》中虽说授记了汉人,但佛祖曾说佛教次第北传。佛祖示寂之年无论是火兔、火虎、铁龙中的那一年,此后两千五百年,佛教在汉藏地区弘传。对此的确切年代,虽然尚不得而知,但如前所说,有的学者不以十二月为一年计,而以每(南北)一行为一年,使年代相合,北方多数蒙古汉王都喜做法王,故授记中所言,也可指称作“0面食肉者”的蒙古人。
     关于正法最初在藏地的出现情况。多数人认为从聂赤算起,至第二十八代时脱脱日宁赞,相传他是普贤的化身。在他六十岁(也有人说八十岁)时,有些人说萨霍尔王族十车王之子阿育王的儿子萨霍尔王阇梨的王宫顶上从天而降下许多经函,(他们)将经函置于幢顶供养,其中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箧经心要六字真言》被风吹走,掉落在藏地雍布拉岗宫的宫顶上,同时还落下《礼赞满愿百拜经》、一座梵塔河曾达玛呢如意碗,由此藏地有了正法,开始了前弘清。因这些经典等自天而降,取名“严峻玄秘”,置于府库供养。这些说法中的前者是前人的口传,后者是因为但是本教兴盛,本教喜欢天,这是本教徒的说法。实际上,《礼赞满愿百拜经》等是由班智达罗桑措(亦云寂护)和译师梨特赛(藏文)二人带来藏地传法,但未能传播,这在《纯净巴协》中有记载。奈巴班钦(藏文)和耶则瓦(藏文)等亦持此见,后来的学者们以此为信史。此后五代,至松赞干布时期,佛教正式的第一代法王,相传他是观世音的化身,头上有一尊阿弥陀佛像,当时藏地尚无文字,他派受文殊加持的吞米阿奴之子桑保扎及其眷属十六人赴印学习文字。吞米桑保扎向婆罗门梨金(藏文)学习文字
向班智达天明狮子(藏文)学习声明后,回到藏地,国王松赞干布亦进行学习。吞米自己在吗汝官堡〔1〕以梵文和迦湿弥罗文字的字形为样本创制出藏文的楷书字,依照乌尔都拉(藏文)文字,造出藏文草书字,声明方面相传写有八部著作,其中在《三十颂虚字论》中,对印度文字母进行加减,确定出从(藏文)到(藏文)的三十个辅音字母和(藏文)等四个元音字母,在《八格论》和《音势论》中确定了前置字、后置字、词根的阳、阴、中性及其添接法。当时,君臣为了使属民百姓奉行正法,特制订十善法,并规定“敬信三宝、奉修正法、孝顺父母、尊敬学者、礼待长上、友善亲朋、有利乡亲、面向上士、秉性正直、善于享寿、断离奸炸、豁达无妒、待人公平、不信妇人、语言和善、心境开阔”等十六条清净法规。相传因他订立多种善法,故称之为“松赞干布”。当时,他从南印度请来邬吒摩吒格萨罗(藏文)王的自生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观音和三佛舍利〔2〕等,从泥婆罗请来旃檀的洛格夏惹观音〔3〕。泥婆罗耶布耶迦(藏文)城的国王萨摩智肖(藏文)(布顿谓此王名光铠)的女儿尺尊公主,传为忿怒度母的化身,在迎娶此公主的同时,请来佛陀八岁时身量的小觉卧佛像即不动金刚佛。此像和大觉卧佛像的制做原料、施主等传说完全相同。同时请来弥勒转法轮的身像和旃檀度母等。于红山上修筑三层围墙,内修房屋一千间,将所请佛像供于屋内。当时,印度、泥婆罗的一些小国曾献贺礼。位居汉地吉祥万门城白宫(藏文)的汉王唐高祖之子唐太宗幻化小孔子〔4〕的女儿文成公主,传为度母之化身。在迎娶此公主的同时,大臣噶尔·东赞请来释迦牟尼十二岁时身量的大觉卧佛像。制作此像的施主、工匠等如前所说,至于在何地供奉的情况。在                                 xx(藏文)即能养等土和支沙拘那(藏文)即三聚、阁萨罗(藏文)即人种等近土,加被迦楞伽(藏文)即能食、兰波迦(藏文)即有悬等遮察诺达诃(藏文)地和迦尼遮(藏文)即持明、喜马拉雅(藏文)即有雪等近遮察诺达诃地,加被哲多补梨(藏文)即饿鬼庄或有欲、格诃提跋(藏文)即天屋等集聚地和索罗佉吒(藏文)即淑贤或能凝女、苏婆罗奈(藏文)即金洲等近集聚地,加被那迦罗(藏文)即首严、信度(藏文)即能坏等尸林(在汉籍)和摩鲁(藏文)即落注或无热或弱能、拘娄多(藏文)即粘合者等近尸林等等诸殊胜地,即经中所说八大尸林和二十四域,共三十二处,有人之种族六千四百或三百六十种、不同体形七十二种等、语种七百二十或三百六十或三百六十四种之地域。又,在藏地传说,南赡部洲形如肩胛骨,凸起处是藏地,骨柄处是印度、迦湿弥罗、大食,下部是汉地、绛、霍尔之地,周边是洛(藏文)、多(藏文)、喀查(藏文)、喀索合(藏文)、雅(藏文)、喀苏尔(藏文)、玛尔(藏文)、杂庞(藏文)、多若若(藏文)、占木察(藏文)、呼图(藏文)、喀木(藏文)、智勒合(藏文)、奇桥(藏文)、达洛合(藏文)、香察恰(藏文)等佛法未弘扬的边陲未开化地三十六处。分别言之,印度有六大城市、三大地域以及婆吒(藏文)和毗波陀罗(藏文)等一百零三域。
     赡部洲之下部,三万二千由旬处,有高广旷廓二万由旬之八热地狱,一曰等活,二曰黑绳,三曰众合,四曰号叫,五曰大号叫,六曰炎热,七曰大炎热,八曰无间。各狱相距四千由旬。八热地域之各狱四面,每面有煻煨增、户粪增、峰刃增和烈河增等四座近边地狱,即每一热地狱有近边地狱(即增狱)十六座。八热地狱之外,复有水泡、泡裂、阿吒吒、阿波波、呕喉喉、裂如邬波罗花、裂如莲花、裂如大花等八寒地狱,各狱相距二千由旬。此外,亦云在上述诸狱之侧、大海、人间、虚空等处尚有近寿狱。
     又,王舍城(藏文)下五百由旬处,有饿鬼城,名曰“黄白”,为阎罗王及其三十六眷属等居处,在其它地方亦有许多。在外部大海有傍生类之居处,在人间山川及虚空等处,亦有傍生类与饿鬼之分散地。非天居处,在须弥山水际下二万由旬处,自下而上每隔一万一千由旬,分别有具金城、甚深城、星鬘城、光明城,后者比前者依次善妙,分别住着阿修罗王纹身(毗摩质多罗)、花鬘(妙镇)、项鬘和罗睺罗,与帝释比争富有,其分散地亦在南海等处。
     须弥山水际之上,初有四级,各高厚一万由旬,傍出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二由旬,自下而上,分别为欲天持盆、持鬘、常酔及药叉大将等四大天王以及金刚手之住地,彼等眷属之住地亦分布在金山和铁围山山岩。彼等之类属日、月、星辰在海上太空四万由旬处,依靠共同之强风而风行,右旋不惜,如风运转,此又依次由风之七马、五马、三马引行。罗睺'16'、日、月三者,前者比后者运转迅速,此已被现实证实。七曜'17'各有非共同之运行法。其他星辰则稳固而不甚动,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及其所属星辰虽仅有一种运行法,但四大洲每洲各有星辰二亿八千五百万颗,各随时间有或快、或慢、或高、或低之运行,此似由各自之非共同之风力推动所致。由于这些星辰的运行情况,地上遂有了四季、年月、住劫之类的名言。在四洲日夜形成情况相同时间的粗算,如《俱舍论》所说:“夜半日没中,日出四洲等”。须弥山顶宽广八万由旬处,有八财神、威猛十一天、日神十二天和娄宿之二子等主要三十三天以及其眷属的居住地,其中心为帝释居处善见城,城外部四角为金刚手药叉等之住地,善见城之四方,有四喜林苑和四大土地,城之东北隅有生五欲之大香树,西南隅有众天聚会的善法堂及禄马、大象、天鼓等,其下则与大地相接连。其上虚空,自下而上是离诤天(时分天)、喜足天(兜率天)、乐化天和他化天自在天等之住地,其下为欲界。欲界上面,依次为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此三天即第一静虑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光音天),此三天为第二静虑天;少静天、无量光天、遍净天,此三天为第三静虑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此三天为第四静虑天之三凡天'18',无大天、无小天、无烦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五天为第四静虑天之五圣天'19'。以上为色界十七梵天,无意识天(无想天)则在广果天之上。第一静虑三天连接大地,第四静虑诸天如星辰各自存在,与其情器同成坏。自赡部洲至色究竟天以下各天之间的距离说法颇多,按照赡部洲距四天王居处四万由旬、距三十三天八万由旬的通行说法,则赡部洲距离诤天十六万由旬、距喜足天三十二万由旬、距乐化天六十四万由旬、距地化自在天一百二十八万由旬、距梵众天二百五十六万由旬、距梵辅天五百一十六万由旬、距大梵天一千零三十二万由旬、距少光天二千零六十四万由旬、距无量光天四千一百二十八万由旬。如此,诸天距赡部洲的距离,成倍延长,以“万由旬”为计数单位,按此算法,可计量出距二十四天包括欲界、色界的距离。时分天的宽度为须弥山顶之二倍,其以上诸天之宽度按此成倍增宽,四静虑天之广量亦从第一静虑天起,依次与一洲之铁围山、第一千世界、第二千世界、第三千世界相等量。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非想处天为无色界四空天,彼处无有粗色,边际无量。以上所述,称之为“三界”。
     梵天世界'20'以下,九山、十二洲等具数至满一千,称之为“千总世界”,或曰“第一千世界”和“小千世界”;小千至满一千,称之为“中千世界”或“第二千世界”;中千复至满一千,称之为“大千世界”或“第三千世界”。梵众天以下世界,共有一百俱胝'21'。《集论》等经中犹言,每个千世界亦由大铁围山环围。六欲天'22'享受乐欲,而其上二界(即色界和无色界)则无。但第一静虑三天以上,虽行禅离欲等持三昧,却有无喜之乐,至第四静虑天,则离禅定八过'23'。关于欲界之享用,《时间施设论》云:
    “四季日夜父与母,
    饥渴四洲欲天有,
    三洲人食熟米肉,
    俱卢洲用自然谷。
    欲天为生靠香露,
    上界'24'俗食全断绝,
    十二洲有大小便,
    涝旱丰收与灾年,
    金银买卖商贾事,
    身之冷热在三洲。
    惧安以及造房宅,
    娶妻成家君民等,
    三洲欲天皆有之,
    俱卢洲及上界无。
    白黑青靛与淡黄,
    是为三洲欲天容;
    俱卢洲人之面色,
    蓝交或者红白色;
    梵众以上诸天界,
    非同他界全为白。
    三洲享用上品缎,
    更有布匹毛织物;
    俱卢洲及六欲天,
    六十四分众眷属,
    青黄白红各色服,
    均传来自如意树。
    色界衣与身俱生,
    量为自身之二倍,
    犹言身穿最胜衣,
    珍宝谷物在三洲。
    有谷多宝是俱卢,
    有宝无谷欲天众,
    色界以上二者无;
    上自父母下至谷,
    三洲普遍贪爱之,
    除去谷物贪恋者,
    俱卢洲人及欲天,
    上界诸天则无贪,
    行经怀孕生子嗣,
    是乃四洲有情事,
    诸天虽生化生'25'精,
    人们依然称欲天。
    双方拥抱手挽手,
    欢笑目视行交媾,
    上述天界诸享用,
    依据经典编排之。”
  关于欲界天神之身量和三界之寿量,《俱舍论》中云:
    “赡部洲人量,三肘半四肘,
    东西北洲人,倍倍增如次。'26'
    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27',
    色天逾缮那,初四增半半'28',
    此上增倍倍,唯无云减三'29'。”
       “北洲定千年,西东半半减'30',
    此洲寿不定,后十初无量'31'。
    人间五十年,下天'32'一昼夜,
    乘斯寿五百,上五倍倍增'33'。
    色无昼夜殊,劫数等身量'34'。
    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增'35',
    少光上下天,大全半为劫'36'。”
    “等活等上六,如此以欲天,
    寿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37'。
    极热半中劫,无间中劫全'38',
    傍生极一中,鬼月日五百'39',
    頞部陀寿量,如一婆诃麻,
    百年除一尽,后后倍二十'40'”。
        关于三恶趣身量,《俱舍论》中虽未明言,但《日藏经》(藏文)云:“傍生类,小者仅五十发尖分,大者却有八万由旬;饿鬼类,小者如拇指,大者一千由旬。”《贤护菩萨问经》(藏文)中云:“地狱有情,不计头部,身量八肘。”而《般若波罗密多经》中则云“身量无定数”。
     空劫之后,从首先形成天界之和风吹拂,到人寿无量完结于无间地狱之中有初生第一有情,为二十成劫;自此至于无间地狱新生有情断绝,为二十住劫;自此至由火、水、风坏灭外器世间,为二十坏劫;从(外器世间)坏灭后空住,至下一世间形成前夕风未吹动之间,为二十空劫。如此八十中劫,成一大劫。从最初的风坏到最后,中经火坏五十六次、水坏七次、风坏一次,总计六十四次。
     上述世间的形成情形以及有关量、形等,为当今通行说法。《垒屋择地经》(藏文)、《正法念处经》(藏文)、《十地经》(藏文)、《施设论》(藏文)、《瑜伽师地论》(藏文)、《集密释论》(藏文)等中所云与之略同。然而,有关量、形、次序、奇偶等不同之分颇多。大乘教认为,密严刹土或大自在天界(净土)为报身之刹土,亦许为十八色界;三千世界仅就此世间而言,而其他世间不定如此,如霎那生变。能量彼等躯体、寿量的(单位)有二,即第一,如《俱舍论》所云“极微、微和金、水、兔、羊、牛、隙等之尘及虮、虱、麦、指节,后后增七倍'41';二十四指肘'42',四肘为弓量,五百俱卢舍,此八逾缮那”;第二,仍如《俱舍论》所云“壮健男子一弹指顷的六十五分之一为一时边际刹那,六十时边际刹那为一顷刻(腊缚),三十顷刻为一须臾(牟呼栗多),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合减夜'43'十二月为一年。”
     往生三界,亦因不善业、福善业和不动业,分别生于恶趣、欲界天人和二上界。又,依非大乘共道的大众部(藏文)等之说法,非清净外器之苦谛,为有情共业发生,烦恼所染;净土妙喜世界,极乐世界'44'等,则由菩萨宏愿和佛力而生,依此因缘,住于大种、光、虚空、莲花、宝海和佛之身分等,其形亦为四边、三边、椭圆、宝轮、分支等形,能明之光亮则依于天、宫、自身、山、木、宝、莲、日月二者、或日、或月、佛光等,亦有无光世界。关于佛,一般认为是光明劫一佛、一洲一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