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98-济阴纲目 >

第46章

198-济阴纲目-第46章

小说: 198-济阴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调养平复,方可涉喧,否则气血复伤,虚羸之证作矣。 
x薛氏x曰∶前证产伤气血者用八珍汤,饮食伤胃者用四君子汤,停食伤脾者用六君子汤, 
劳伤元气者用补中益气汤。若暖气觉有药味者,此药复伤胃也,但用四君子汤,徐徐少饮, 
以调脾胃,若胃气一健,血气自生,诸证自愈矣。 
x大全x云∶冷劳者,产则血气劳伤,脏腑虚弱,而风冷客之(若为气血虚,则为本气虚而 
寒,即无风冷客之而亦寒也,治者须知不足有余),冷搏于血气,血气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 
乏疲顿,致羸损不平复。若久不平复,风冷入于子脏,则胞脏冷,使人无子。(初感为寒,久 
则为热,若果胞冷,即本气虚,热者即血虚) 
x薛氏x曰∶前证若血气虚弱用八珍汤,血气虚寒用十全大补汤,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命门火衰用八味汤,肝脾血虚用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 
x补虚汤x 治产后一切杂病,只大补气血为主。 
人参 白术(各一钱) 黄 川芎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此方以中气元气为主,而无血药者,必脾胃虚而本元不足 
也,其血药只用川芎,又于补气中以行肝血,抑血脱益气补脾生血之良方也)。(误矣,指白 
虎汤而言)热轻,倍加茯苓;热甚,加炒黑干姜三分。 
x黄 四物汤x 新产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能伐生发之气,只以黄 易芍药,为补虚之要药。 
黄 当归 川芎 熟地黄(各等分) 
上锉,每服四钱,水煎服。气虚,加参术茯苓甘草;发热,加干姜;自汗多者,少用川芎, 
勿用茯苓,倍加蜜炙黄 ;口渴,加五味子麦门冬;腹痛者,非白芍不可,虽新产亦用,但以 
酒炒不妨,(黄 易芍药者,即补血汤以黄 为君之义,所谓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而芍 
药有杀伐之性,无生长之能,故去之。加减法妙,多用酒炒,助生气也,乃丹溪法) 
x十全大补汤x 治产后血气未复,形体虚弱,发热恶寒,不能饮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黄(各一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 
上锉,加生姜五片,枣三枚,水煎服。(恶寒者阳虚,发热者阴虚,此八物之用也,肉桂 
能通荣卫而和阴阳,犹诸侯之命圭,使通两家之好也) 
x当归羊肉汤x 治产后虽无疾,但觉虚弱,兼心腹痛,即宜服之。 
肥羊肉(一斤,去脂) 当归(五两) 黄 (四两) 生姜(六两) 
上先以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后下三味,煮取二升五合,分为四服(本草云∶人参黄 
与羊肉同功。又谓羊肉补形,盖有形之物者血,而参 益气,羊肉补形,似有悬殊,乌可同 
语。然有形生于无形,故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羊肉参 二而一者也,而四味有气有 
血,能补能行,故无疾亦宜服也)。若觉恶露不尽,加桂三两;恶露下多,加川芎三两;有寒, 
加茱萸一两;有气,加细辛二两;有热,加生地黄汁二合。 
释曰∶所加五法,分两多寡,皆有意义。若川芎之治恶露下多,阴中升阳也,有气之加细 
辛,辛以散肝也,余可类推。 
x黄雌鸡汤x 治产后虚羸腹痛。 
小黄雌鸡(一只,去翅足头羽肠肚,细切) 当归 白术 熟地黄 桂心 黄 (炒,各半两) 
上先以水七盅煮鸡,至三盅,每用汁一盅,药四钱煎,日三服。(肝属巽木,鸡属巽畜, 
雌鸡者,阳中之阴,黄色者,己土之正,产后肝虚血弱,故取以补之,色之正,脾之宜也,其所 
配药总以血气为主,故曰补虚羸也。其治腹痛,全在桂心) 
x产宝方x 治产后虚羸,不生肌肉。 
黄 (炒) 当归 白芍(炒) 人参(各三分) 桂心 甘草(炙) 川芎 生姜(各四分) 
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用水七升煮三升,分温三服。(此即十全大补汤之变,其去地黄、白术、茯苓者, 
意恐滞痰滞气淡渗泄气耳) 
x一方x 治产后虚劳,骨节疼痛,头痛,汗不止。 
黄 (三两) 当归 人参 生姜(各二两) 淡豉(三合) 猪肾(二枚) 粳米(三合) 薤白(三合) 
上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取六升,下诸药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此方与前羊肉汤相 
为表里,而后四味尤佳,以其能助胃气,内通荣卫三焦,外达头目皮毛也。夫先天之气生于 
肾,后天之气生于脾,元神生于二气之先,为不可名之物,其德藏而不用。是方以人参回元 
气于无何有之乡,以归 生气血于元气之户,猪肾、粳米益脾肾之气于先后,生姜豆豉薤白 
通神明于内外,散邪秽于天壤,周行血脉而无所不通,宜养百骸而无病不治,以是骨痛头疼 
自汗诸症,有邪则散,无邪则补,所谓妙用无方,随感随应者也,于治产后虚劳者,宜识思焉) 
x又方x 猪肾一双煮,入葱豉作 ,如常食之。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痞闷
属性:x郭稽中x曰∶问产后口干痞闷者何。答曰∶产后荣卫大虚,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 
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干燥渴,心下痞闷,医者不识,认为胸膈壅滞,以 
药下之,万不得一,但服见 丸则愈。 
释曰∶为食面者之戒,南人甚少,于诸饮食皆能致疾,不必拘于一面也。 
x陈无择x评曰∶产后口干痞闷,未必只因食面,或产母内积忧烦,外伤燥热,饮食甘肥,使 
口干痞闷,当随其所因调之可也,心烦宜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乌梅煎(随因调治极是,但 
治烦以四物去地黄,尤不如去川芎也),若外伤燥热者,属何经,当随经焉治,难以备举,饮 
食所伤,见 丸却能作汤。 
x薛氏x曰∶前证若宿食停滞。用六君枳实神曲;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鱼 之类, 
再加陈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呕,此脾胃受伤,用六君子汤。或咽酸嗳腐,加炮 
姜,作泻,更加升麻,如不应,佐以四神丸,或间用补中益气汤。 
一妇人食角黍,烦渴痞闷,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导之药不应,饮食日减,肌体日 
瘦,半年矣。余谓此食积为患,用大酒曲炒为末,温酒调服二钱,俄而腹鸣,良久仍下粽而 
愈。一妇人食鱼胙,腹痛患痢,诸药不应,用陈皮白术等分为末,以陈皮汤送下,数剂而愈。 
x见 丸x 治产后血气虚弱,饮食停积,口干烦闷,心下痞痛。 
姜黄(炒) 荜澄茄 良姜 三棱(醋煨) 蓬术(醋煨) 人参 陈皮(去白,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萝卜(按见 丸有三棱莪术良姜温滑之味,加以人参,丸以萝卜汁,亦巧 
于治面矣。而立斋纯于用补,亦为膏梁久用消导者设也,如藜藿新病,未曾用消导而气实 
者,岂可泥于立斋之说乎,法当临时消息。萝卜汤为治面也)慢火煮令极熟,研烂取余汁煮 
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萝卜汤或白汤下。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腹胀
属性:x郭稽中x曰∶产后腹满闷,呕吐不定者何。答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 
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医者不识,若以寻常治胀止吐药治之,病与药 
不相于,更伤正气,疾愈难治,但服抵圣汤则愈。(稽中之言虽泥于败血,而其方亦加参,立 
齐之言纯于补气,似近于偏,临症似宜斟酌) 
x薛氏x曰∶前证若败血伤于脾胃,宜用前方;若饮食停于脾,宜用六君加浓朴;若饮食 
伤于胃,宜用六君子汤。大凡损其脾者,当节其饮食为善。(节饮食者,损谷自愈之理) 
一产妇患前证,或用抵当汤(抵当汤太峻,似非产后所宜,即参用之,亦不得已也。如 
下后重坠,即不用抵当,亦宜升补),败血已下,前证益甚,小腹重坠,似欲去后。余谓此脾 
气虚而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温补脾气,重坠如故,又用六君子汤而安。 
x抵圣汤x 治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盖败血入于脾胃,而脾不能运化,故胃不能纳谷 
(是法家语,简当),以致呕吐腹胀等症。(薛氏曰∶此方最宜用。此方亦稳当,即半夏能破血, 
立斋曰最宜,以其有和胃益气之物也) 
赤芍药 半夏(汤泡) 泽兰叶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恶露过多者,去泽兰赤芍药,倍加陈皮生姜。 
x香砂养胃汤x 治产后呕吐,饮食不下,腹胀者,此败血攻于脾胃之间,日久成反胃之 
症。(败血日久成反胃者,理实有之,而古方六丁丸可治,此方不能治瘀血也) 
半夏(一钱) 白术 陈皮 茯苓 浓朴 香附子(各八分) 人参 藿香 砂仁 槟榔 
草果(各五分) 甘草(四分) 
上锉,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与人参养胃汤少有差别,而香附槟榔砂仁白 
术皆得治法之要) 
x加味六君子汤x 治饮食停滞于脾,以致腹胀呕吐。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减半)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七次) 浓朴(姜制,各一钱) 
上锉,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此立斋方也,如果有饮食停滞者,不妨另为加减) 
x加味平胃散x 治产后腹胀。(以平胃加人参,总是虑产后气虚之故;却为医家作一法眼) 
浓朴(姜炒)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上锉,水煎服。 
x紫金丹x 治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如噎气。 
代赭石 磋砺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胸中痛,加当归,汤下,久服治血癖。 
(丹溪云∶上升之气自肝出。产后肝血虚而肝气盛,以是冲上作胀,用代赭者,镇子气之上 
逆也,醋丸更妙,磋砺石即磨刀石,亦为肝而设) 
x又方x(此兼血胀) 
代赭石(一两) 桃仁(三钱,炒,去皮尖) 大黄(半两) 
上为末,薄荷水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无时。 
x白圣散x 治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此治水法,惟有余者可服,曰治喘者,因水逆 
而上喘也,水下则喘自止矣) 
樟柳根(三两) 大戟(一两半) 甘遂(一两,炒)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取大便宜利为度,此主水气之圣药也。(此药峻 
利,不可轻用)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浮肿
属性:x郭稽中x曰∶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却还不得,腐坏 
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投以甘遂、大戟等药,以导其水。夫产 
后必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 
x陈无择x曰∶产后浮肿多端,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风 
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气分血分,不可不辨(气分者,先肿而后经血不行, 
血分者,先经血不行而后肿也,故治法不同),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小调经散治血分固效, 
但力浅难凭,不若吴茱萸汤枳术汤夺魂散大调经散,皆要药也。 
又论曰∶夫产后劳伤血气,腠理虚,则为风邪所乘,邪搏于气,不得宣越,故令虚肿轻 
浮,是邪搏于气,气肿也。若皮肤如熟李状,则变为水肿。气肿者,发汗即愈;水肿者,利小便 
瘥也。洁古云∶如产后风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肿,宜局方七圣丸,白汤下,日加,以利为度。 
如浮肿至膝,喘嗽,加木香,槟榔倍之,谓气多也;如浮肿,又头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谓风 
多也;如只浮肿,止七圣丸本方服。 
x东垣x云∶中满分消丸(见肿满门)用四物汤吞之。 
x丹溪x云∶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x薛氏x曰∶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益 
气,当参杂证本门主治。 
一产妇饮食少思,服消导之剂,四肢浮肿。余谓中气不足,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 
君子汤而愈。后因怒腹胀,误服沉香化气丸,吐泻不止,饮食不进,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 
肿,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愈。(以中气虚误服消克药所致,故宜补土为主,金匮丸者,以补 
火生土,而有水郁折之之法存焉) 
一产妇泄泻,四肢面目浮肿,喘促恶寒。余谓脾肺虚寒,用六君加姜桂而泄泻愈,用补 
中益气而脾胃健。 
杜氏治张宣徽侍宠产后半月,忽患浮肿,急召产科医治,经半月不瘥,病势转剧,召杜 
治之,杜至,曰∶诸医作何病。张曰∶皆云水气浮肿。杜曰∶非也,且水气发咳嗽,小便涩是也 
(审水气法,如咳嗽小便涩者,乃因失降下之令)。今爱宠小便不涩,不作咳嗽,惟手足寒, 
乃血脏虚,气塞不通流,面生浮肿。遂用益血和气药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经半月痊愈。所 
用之药乃灵苑方牡丹散也,其方云∶治血脏风虚冷。今产科家多用此药治产后诸病如神,更 
名捐金汤者是也,(牡丹散见血晕) 
一妇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盖因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 
吐酸水,两胁疼痛,遂用旋复花汤,微汗渐解,频服小调经散,用泽兰根煎汤调下,肿气渐消。 
x大调经散x 治产后肿满,喘急烦渴,小便不利。 
方见前往来寒热。 
x小调经散x 治败血乘虚停积,流入经络,四肢浮肿。 
没药 琥珀 桂心 芍药 当归(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汁温酒各少许调服。 
x经验方x 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产后血水疾。(青肿者,血瘀也,以血化为水,故用 
此,乃简便良法) 
干漆 大麦芽(各等分) 
上各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铺一重麦 ,一重干漆,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 通赤, 
放冷,研为散,但是产后诸疾,热酒调下二钱。 
x白术汤x 治心腹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名曰气分。(此仲景方也,易老变而为丸) 
枳实(一两半) 白术(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x正脾散x 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等症。(此行气法,谓 
之正脾者,气行而脾得运也) 
蓬莪术 香附子(童便浸) 茴香 甘草(炙) 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灯心草木通汤下。 
x小调中汤x 治产后一切浮肿,但用此药,无不效者。(补脾胃,行瘀血,妙在调服法) 
茯苓 当归 白芍药 陈皮(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上切作一剂,煎汤调后药未∶ 
没药 琥珀 桂心(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x橘皮酒x 治产后肌浮,以此行气。 
橘皮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 
x丹溪方x 妇人产后浮肿,小便少,口渴,恶寒无力,脉皆沉,此体虚而有湿热之积,必 
上焦满闷,宜补中导水行气可也。 
白术(二两半) 陈皮(一两) 川芎(半两) 木通(六钱) 茯苓(三钱) 
上用水煎,下与点丸二十五丸。(黄芩为末糊丸,名与点丸,亦名清金丸。此方以白术 
为君,陈皮为佐,川芎调血,通苓利水,与点丸清金) 
x夺魂散x 治产后虚肿满促,利小便则愈。(此方甚奇,大概中宫有湿痰留积,致小便不 
利者宜之,犹服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也) 
生姜(三两,取汁) 白面(三两) 大半夏(七枚) 
上以生姜汁溲面,裹半夏为七饼子,煨焦熟为末,水调一盏,小便利为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