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98-济阴纲目 >

第7章

198-济阴纲目-第7章

小说: 198-济阴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产宝方x 治月经不通,腹中痛。 
牛膝(六分) 大黄 桃仁(去皮尖,炒) 细辛(各五分) 川芎 当归(各四分) 水蛭(三分,糯米 
炒黄,水蛭须炒十分焦,盖生则害人也)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x千金桃仁煎x 治血积 瘕,月水不行。(此凉行之剂,血因热结者宜之) 
大黄(湿纸裹煨) 桃仁(去皮尖,炒) 朴硝(各二两) 虻虫(一两,去足翅炒黑) 
上为细末,醋二升半,银石器中,慢火熬膏,却入大黄、虻虫、桃仁末,不住搅,度可 
丸,却入朴硝再搅,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五更初,温酒下五丸。至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鸡 
肝虾蟆衣样,候鲜红住,仍以调气药补之。 
x和血通经丸x 治妇人经水凝滞不行,腰背脐腹疼痛,渐成血块。(按方广云∶月候不通,有血滞者、血 
枯者。此方用之于血滞则可,用之于血枯是求千金于乞丐矣,审之) 
芍药(一两) 当归 木香 肉桂 干漆(炒烟尽) 五灵脂 大黄 广术(煨,各半两) 水蛭 
(炒,二钱半) 虻虫(三十四个去头足翅,焙)(蛭虻皆蚀血,故用之以破坚,苟非血块,不宜用) 桃仁(二十七 
个, 
汤浸,去皮尖)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食前醋汤或酒下二十丸。 
x斑蝥通经丸x 治经候闭塞,亦治干血气。 
班蝥(二十个,糯米炒)(斑蝥大毒之物,服之能令小便秘涩不通,以木香、滑石解之。然云干血气,则当先 
以血药润之,不宜轻服此类,致干涩) 桃仁(四十九个,炒) 大黄(锦纹者,五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 
送下。一方加虻虫半钱,水蛭一钱。 
x大黄膏x(一名将军丸) 治妇人干血气。 
川大黄四两为末,用酽醋熬成膏子,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酒化开,临卧温服。大便 
利一二行,红脉自下,是调经之仙药也。(干血气者,热也,故用大黄一味,解热通经,其加当归头、香附者,一荣血 
,一调气也,在人自择之)一方加当归头,一方加香附二两,童便浸炒为末, 
入膏丸桐子大,热酒下四十丸。 
x圣惠方x 治妇人月水涩滞不快,结成瘕块,胀大欲死。(单行血脉最稳当) 
马鞭草根苗五斤锉细,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渣,别以净器盛,熬成膏,食前温酒调 
下半匙。 
x通经丸x 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或成血瘕。 
当归 桂心 青皮 干姜(炒) 川椒(炒去汗) 川乌(炮) 蓬莪术 干漆(炒烟尽) 大 
黄(炮) 桃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上为末,先将四分用米醋熬成膏,和余六分成剂,臼中杵,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服二 
十丸,用淡醋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此方类聚大热之药,非因寒凝气滞、血结成瘕者,不可 
服)。济生方去川乌,加红花。( 
以上诸方俱重剂,随寒热斟酌用。 

卷之二经闭门
治痰结经闭
属性:x丹溪方x 治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此方平中有奇,认疾之法,从妄语来) 
栝蒌子(一两) 黄连(半两) 吴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枚) 红曲(二钱) 缩砂(三两) 山楂末 
(一两) 
上为末,生姜汁研。炊饼为丸,每服百丸,空心滚白水下。 
x一方x 治月水不通,屡试有验。(形实气盛者宜之)(据言屡验,大抵由胃气实也) 
浓朴不拘多少,姜汁炙香细切,浓煎去渣,空心服,不过三四剂瘥。 
x加味导痰汤x 治躯脂经闭。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枳实 黄连 川芎 
上加生姜,水煎服。(此治胃实痰盛之药,非为降心火也,其通经止取四物汤中一味之最当者,思之思之) 
经云∶气上迫肺(气上迫肺是言心火上炎迫金,金不降而生水,宜降心火为主,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亦是), 
则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今用连、朴之类,导痰降火,使不上迫 
于肺,故心气下通,而月事来也。 
x掌中金丸x 治妇人干血气。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川椒 苦葶苈 白附子 猪牙皂角 草乌头(各三钱) 巴豆 
(一钱,全用研)(巴豆大毒能无伤乎) 
上为细末,以生葱绞汁和丸弹子大。每用一丸,新绵包之,纳阴中,一日即白,二日即 
赤,三日即血,神效。 
x矾石丸x 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 
矾石(三钱,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丸枣核大。纳阴中,剧者再纳之。 
x一粒仙丹x 治妇人干血劳,并赤白带下,种子如神。 
巴豆(一百二十个,去壳,用新砖一个,将豆纸包,放砖上捶去油,令净如面白,方好用) 
斑蝥(六十个,去翅足) 穿山甲(五钱,油煎过) 大黄 苦葶苈(各一两) 皂角(一两,刮去粗皮 
,火炮) 
上各为末,合一处,以枣煮去皮核,丸如弹子大,用绵茧张开,裹药在内,穿入三寸竹 
筒上头,后仍留二三寸余,挽一转,不令药气在外。用时先以温水洗阴内,令洁净,拭干, 
却以葱汁浸湿药头,送入子宫极深处,整一日一夜,取出药不用。少间,耳冷气下,发寒发 
热,如伤寒状,不怕,饮食任意食用无妨,半日即通,或鲜血,或死血,一切恶物悉下。忌 
生冷发物,自此子宫和暖,而交媾则有孕矣。(法固巧,然必果有干血在子宫者,可用) 
x通经下取方x 曾试验神效。 
海蛤粉(五钱) 苦葶苈 牙皂(各二钱半) 巴豆(略去油) 天花粉(五钱) 苦丁香 红娘子(各 
一钱半)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一钱,葱汁同捣为丸。薄绵裹,以五寸竹管纳阴户中,候热时,先通黄 
水,次则经行。 

卷之二血崩门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属性:x良方x论曰∶妇人崩中,由脏腑伤损冲任,血气俱虚故也。冲任为经脉之海,血气之 
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无伤损,则阴阳和平,而气血调适;若劳动过多,致脏腑俱虚 
,而冲任之气亦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或由阴阳相搏,为热所乘,攻伤冲任, 
血得热则流散,甚者至于昏闷。其脉数疾,小为顺,洪大为逆,大法当调补脾胃为主。 
(据言气虚不能约制,则宜补气,其为热所乘者,则宜凉血,不当混言调脾胃为主。观东垣法,便得其窍) 

卷之二血崩门
论血崩因虚热
属性:x东垣x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 
诊),或沉弦而洪大有力, 
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宜用升补泻火),经漏不止, 
其色紫黑,如 
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作于中(东垣以白带为寒,脉以弦细为诊,固是,而后人率以为湿热,须辩 
之);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病热明矣,必腰 
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而先发寒热往来,两胁急缩,兼脾胃证出见,或四肢困热,心烦 
闷不得眠卧,心下急(此虽点出脾胃症,而烦心、心下急,又有虚火矣),宜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可一服而愈。 
或先贵而后贱,或先富而后贫 
,病名脱营者,心气不足,其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又致脾胃饮食失节,火乘其中,形质 
肌肉,颜似不病者,此心病也(心主以营,故曰心病),不形于脉,故脾胃饮食不调,其证显矣,而经水不时而下, 
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治当先说恶死之言劝论,令惧死而心不动,以大补气血之药,补养 
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痿论》云∶悲哀太甚则胞络绝, 
胞络绝,则阳气内动(阳气内动,便是胞络中有火),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则肌痹, 
传为脉痿,此之谓也。 
x薛氏x曰∶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血外溢,阴络伤,血内溢。又云∶脾统 
血。肝藏血,其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热,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 
经有风(何以知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热,血伤而不归经;或因 
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柴胡;脾胃虚 
陷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山栀;肝经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苍术;肝经风热 
者,加味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山栀、芍药、牡丹皮;若怒动肝火,亦用前药;脾经郁火者 
,归脾汤加山栀、柴胡、牡丹皮;哀伤胞络者,四君子汤加柴胡、升麻、山栀。故东垣、丹 
溪诸先生云∶凡下血证,须用四君子以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薛氏所论凡七条,而脾胃三条,肝经三条,胞络一条, 
皆不舍柴胡及栀、芍、丹皮者,以厥阴手足二经为多血藏血之所,血为热迫,则不能从阳亟起,故以引起肝气, 
而栀、芍等收阴抑阳也,如东垣升阳举经之意,尤得其妙。所定脾胃方药,必是久病,又显出脾胃证者宜之。盖立斋 
先生治久病者多,故其立言如此,且谓四君为血证收功须用,则非初治之法可知,立斋一生得力处在此)。 
若大去血后,毋以脉诊,当急 
此等证候,无不由脾胃先损而患,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补则可救。设用寒凉之药,复 
伤脾胃生气,反不能摄血归源,是速其危也。 
x方氏x曰∶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盖人之七情过极,则动五志之火。 
五志之火亢甚,则经血暴下;失期而来,久而不止,谓之崩中,如风动木摇,火燃水沸类也 
。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愚谓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 
之中,又须破瘀解结,至于补血还旧,又须调脾。其间兼证,或有不同,又当得其所以而处治焉,似难尽一也)。 
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孑之阳无以立(开口便得经旨,自是不凡), 
故本末勿遗 
x张子和x云∶孟官人母五十余,血崩一载,佥用泽兰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补之 
不效。戴人见之曰∶天癸已尽,本不当下血,盖血得热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 
大悲哭,悲甚则肺叶布,心系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脉 
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乃下流,举世以虚损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剂,大剂 
者,黄连解毒汤是也(此大寒之剂,非实热症不可,非前药之误不可)。次以香附二两炒,白芍药二两焙,当归二两焙, 
三味同为细末,水调 
西园公治一妇人,年六十二岁,血崩不止,投黄连解毒汤四帖,后服凉膈散合四物汤六 
帖即愈(即阴虚阳搏之治)。此妇因悲哀太过,则心闷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血走而崩, 
故效。 
x薛氏x曰∶一妇人年将七十,素有肝脾之证(所见证俱属肝脾,宜审之),每作则饮食(脾)不进,或胸膈(肝) 
不 
利,或中脘作痛(胃),或大便(脾)作泻,或小便(肝)不利,余用逍遥散加山栀、茯神、远志(以脾症而用茯神、 
远 
志, 
何也? 
岂所谓补脾不愈,而当补心欤!若然则枣仁亦不可少)、木香 
而愈。后忧女孀居,不时吐紫血,其病每作,先倦怠(脾)而后发热(肝),经曰∶积忧伤肺, 
积思伤脾。肺布叶举,是令子母俱病,不能摄血归经而致前证,遂以前药加炒黑黄连三分、 
吴茱萸二分顿愈(此左金丸法)。复因怒,吐赤血甚多,躁渴垂死,此血脱也,法当补气。乃用人参一两, 
芩、术、当归各三钱,陈皮、炮黑干姜各二钱,炙草、木香各一钱,一剂顿止。 
一妇人年六十四,久郁怒,头痛寒热,春间乳内作痛,服流气饮之类益甚,不时有血如 
经行,又大惊恐,饮食不进,夜寐不宁,乳肿及两胁 痛如炙,午后色赤。余以为肝脾郁火 
血燥,先以逍遥散加酒炒黑龙胆一钱,山栀一钱半,二剂肿痛顿退,又二剂而全消(方证合宜,而以四剂全消,恐无 
是速),再用归脾加炒黑栀、贝母,诸证悉愈。 
一妇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黄而或赤,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虚也,用小柴胡合四物汤 
,以清肝火生肝血,又用归脾、补中二汤,以益脾气生肝血而瘥。此证若因肝经有风热而血 
不宁者,用防风一味为丸(当云肝热生风,而下陷者宜用防风),以兼证之药煎送;或肝经火动,而血不宁者,用条芩 
炒为丸(条芩是大肠经药,用柴胡则治厥阴),以 
一妇人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止,此 
皆肝火之证。肝自病则外证见,土受克则内证作,若自病见,用四物加白术、茯苓、柴胡、 
炒栀、炒龙胆(芍、柴、栀、胆是厥阴药,白茯是平肝药);若内证作,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药、神曲、吴茱萸炒过、 
黄连,诸证渐愈 
惟月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若血分有热,当加丹皮、山栀),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陈皮,又以补中益 
气加酒炒芍药,兼服而调。 

卷之二血崩门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属性:x东垣x云∶一妇人经候黑血,凝结成块,左厢有血瘕,水泻不止,谷食有时化,有时不化 
,至今岁四月,血块暴下,并水注俱作,是前后二阴有形之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尤不调 
,水泻日见三两行,食罢心烦不快,饮食减少,甚至瘦弱。东垣先生曰∶夫圣人治病,必本 
四时升降沉浮之理,权变之宜。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非其治也。且治之大法,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故圣人云∶阳盛阴 
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阳盛是言阳邪盛于内,故可下;阴盛是言寒邪盛于外, 
故可汗)。大抵圣人立法,各自有义。且 
如升阳或发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冰之气,此病是也, 
当用此法治之,乃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夫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逆之, 
则杀人矣。故经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天地四时之气,不可 
止认在外,人体亦同天地也。今经漏不止,是前阴之气血已下脱矣;水泻数年不愈,是后阴 
之气血,又下陷矣。后阴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阴者,精气之门户,俱下竭,是病患周身之 
气,常行秋冬之令。阴主杀,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阳生阴长,春夏是也。在人身之中,令气 
升浮者,谷气上行是也,既病则周身血气,皆不生长,谷气又不升,其肌肉消少,是两仪之 
气,俱将绝矣。既下元二阴俱脱,血气消竭,假令当日元是热证,今下焦久脱,已化为寒矣 
。此病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泻寒以热,降湿以燥,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 
气血,不致偏竭。圣人立治之法,既湿气大胜,以所胜治之,助甲(甲胆也),风木上升是也。故经云∶ 
风胜湿(风胜湿,正是举下陷之气,今人以为风来则干之意,非也),是以所胜平之也。当先调和胃气,次用白术之类, 
以燥其湿,而滋元气,如其不止 
,后用风药以胜湿,此之谓也。此便是大举大升,以助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